04.06 北宋最像柳永的一位词人,一首小词传唱千古!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北宋早期词坛,可以说是柳永一人的天下。柳永词虽不受文人士大夫的待见,但却极受市民百姓的喜爱,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以俚俗之语入词,极尽抒情,堪称两宋婉约词派第一大词宗。

柳永的词在其生前颇受士大夫文人所鄙夷,但其后世却是多有效仿者。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等北宋名家都柳永词的影响。尤其是秦观和李清照,秦观受柳永影响大量创作慢词,于铺陈之法,最像柳永,而又能更胜一层,于浅白处意蕴深婉。李清照则效仿柳永以俚俗之语入词,却比之柳永更雅俗并举。

北宋最像柳永的一位词人,一首小词传唱千古!

但北宋最像柳永的词人却非秦观、李清照等人,而是苏东坡的一位门生——李之仪。说起李之仪,想必大家都读过下面这首传唱千古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从这首词的浅白通俗处和情感格调便知李之仪作词风格与柳永类同一家,但这首词毕竟是小令,难以与柳永长调慢词比较。狗子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是李之仪的一首慢词,从中便能看出其风格与柳永是何其相似:

北宋最像柳永的一位词人,一首小词传唱千古!

谢池春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粗略读罢李之仪的这首《谢池春》,便可看出其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市井人家的相思题材、铺叙白描的写法、巧妙的情景结构,都与柳永的词作如出一辙。这首词所写的是离别相思的内容,上阕写景,描绘出出清明时令,黄昏时分的春色之美,令人读来酣畅赞叹。但结尾处却一句“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突兀而至,究竟是何种滋味能浓郁如酒?

北宋最像柳永的一位词人,一首小词传唱千古!

下阕便抒发这“浓如酒的滋味”,春色如许,主人公却“频移带眼”无心欣赏。一句“空只恁、厌厌瘦”简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翻版。紧接着四句直白抒情,不见不如相见,相见不如相守,两两比较之下,层层而进,将“相守”愿望表现地淋漓尽致。然而这毕竟是虚无缥缈的愿景,只得祈求上天,上天却是“天不老”,也就是上天无情,而主人公仍旧“人未偶”,依然处于离别相思的处境。万般无奈,只得“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一句“分付庭前柳”颇为深婉含蓄,玩味之下,犹有意韵不绝。

北宋最像柳永的一位词人,一首小词传唱千古!

李之仪作词,如柳永一般,擅以浅白之语道出千回百转的柔肠寸心。“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等等佳句深婉含蓄,构思奇巧,令人赞叹。难怪苏东坡都以李之仪的诗词“暂借好诗消永夜”!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