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美国在上个世纪出现的经济大萧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好大一棵树thj


任何危机都和货币信用崩塌及杠杆高企有关,但是1929的美国经济危机不只是如此,其还伴随着工业革命的退潮。

关于货币信用,其实这很好理解,金本位之所以倒塌,因为流通中的黄金不足,会导致严重的通缩,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商贸增长的需求,急需发行纸币来替代笨重的金币,但是这个制度一开始是这样的。你交存黄金,获得纸币,但你依然可以把纸币换回黄金。这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谁也不会如此老实。“两根金条,你倒是告诉我哪个高贵,哪个下贱。”这就是金子的特性,当你储备了1美元的黄金,你为什么不发行2美元的纸币呢?反正纸币的需求量很大,只要他们来兑换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应付这些人,就可以保证纸币信用。不要发行太过分就行了。

但是,事与愿违,纸币进入流通后,银行家用杠杆再造了一次货币,市场这么繁荣,为什么不用票据,或者债权,或者纯粹信用呢?当然这些杠杆相比现在是小儿科了,这些吹了泡泡的货币兜兜转转,回来兑换回黄金的时候,储备的黄金就渐渐难以支撑。经济繁荣的时候,货币需求量大增,而1920到1929的繁荣时间又如此之久,以至于当时有名的经济学家费雪都抛出了疯狂的言论,他说“资本主义已经战胜了经济周期。”

那么,当有人卖出资产,开始储蓄的时候呢?车轮开始滚向相反方向,股市下跌,债务违约,银行破产。这些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类似的,但是这一次比较严重,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率提升已经接近尾声,电气时代该有的发明都有了。我们知道生产率并不经常产生作用,但是他在萧条的时候决定了经济底部的高度,如果生产率提升了,萧条也会发生,但是经济低谷会高于前一次金融危机的最低点。

至于之后金融危机为什么延续了十年,有人说是凯恩斯主义的干预计划阻止了经济彻底见底,而使得萧条延长,以时间换区了空间。同样的在几十年之后日本也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但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成为之后30余年国际社会经济政策的主流。愚以为,凯恩斯主义依然是有必要的,自由经济过于强调物竞天择,物竞天择的确是自然法则,但是恐龙也的确被择灭绝了,有时候挽救经济,用时间换空间,也不失为一种生存法则。只是干预,不应该过于频繁。


凯恩斯


一般意义上来说,美国上世纪的大萧条通常是指1929-1933年这段时间,甚至是1929-1939这段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其直接的引发原因是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

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价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溃以后,要等待整整25个春秋,股价才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 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到来,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


那么这次发生大崩盘的原因有哪些呢?


1)信贷过度扩张,银行都借不出钱来,投机猖獗,连路边擦鞋的小贩都去炒股了;导致社会流动性严重不足,实体经济萎靡,失业率上升,投资降低;

实际上,这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之一,历史上也发生过,但是这个幅度没有1929年这样大而已;在1929年之后的多次经济危机,同样也是由此而引发的。


2)金本位制度,导致实体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不足,加速了投机的热度;

3)胡坲总统的自由政策为后续的经济继续下滑提供了推力,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导致了这种情况恶化;

4)经济发展的同时,财富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


以股易金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出现坍塌,道琼斯指数暴跌12.8%,史称“黑色星期二”。到1939年“新政”上台之前,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状态,GDP下降了一半,失业率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25%左右。民众苦不堪言,一方面生产过剩,一方面则需求不足,连吃面包都成问题。而这一切,要从美国的经济繁荣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美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解放生产力,美国经济进入了经济繁荣的时代,但是当时的美国人消费能力并没有很高,于是出现了消费信贷。此外,暴富的人开始把多余的钱投向了股票市场,于是出现了生产产品不断积压,却仍旧股票看涨的行情,泡沫膨胀得越来越大,一触即破。

当泡沫破灭后,人们发现经济原来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投入的钱几乎都收不回来,银行也收不回来钱,开始破产倒闭。几乎一星期之间,所有的预兆都成为现实,美国股票疯狂大跌,大萧条时代已经到来,直到1939年新政上台后,美国经济才有所好转,另外,二战也可以说是帮了美国一把。


天下捕快


美国上个世纪的经济大萧条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核心原因是过度消费,投机猖獗,信用下降,经济不振,政府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金融与信贷,股市崩盘。最终导致了经济大萧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