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吝啬的人一定生奢侈的子孙,明白此理,人生格局不一样

有钱财、有地位的人,有一个善的行为,有一个善的决策,受益的百姓就多,这样的人积德行善比较容易。容易而不去做,那就自暴自弃了。为什么呢?看到人家贫穷苦难坐视不管, 他的良心已经被自私、欲望给障碍了。俗话常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了以后要再舍,钱是“通货”,“通”就是要让它流动。“有水始有财”,假如水不流动,就会发臭,钱不流动会怎么样?“积财丧道”, 积了钱财伤了自己的仁道,最后变成什么?守财奴,那当然就自暴自弃了。而且吝啬的人一定生奢侈的子孙,这叫人算不如天算。“鄙啬之极,必生奢男”,这都是因果的循环。

民国初年,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了一本书,叫《保富法》, 怎么保持财富的方法。大家希不希望保持财富?保持财富的方法书中也举到很多,因为他住在上海,有钱人见了不少,其中有一个姓周的大富翁, 他的财产有多少呢?三千万大洋,三千万大洋换成现在的钱,那不得了。他说,我留住财物的方法,就是只要钱进我的口袋谁也拿不走。他觉得他厉害,他这么积了钱财。其实坦白讲,愚痴啊!祖先留了很大的福给他, 他不明理。他有十个子孙,三千万分成十份,每个人三百万,结果不到几十年这些钱财全部败光,甚至有子孙没有立锥之地,连生活都困难,这都是聂云台先生看到的真实的因果。所以“积财丧道”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这一生要了解,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人真正能看到人生什么最重要,什么比较不重要的,轻重缓急能看得懂,你的人生格局跟一般的人绝对不同。

诸位长辈、朋友,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带得走的东西。你假如能看到你人生的最后一刻,再来经营人生感觉就不一样了。人就是忙忙碌碌、忙忙碌碌,然后忙到什么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他,你还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他才想到死这个问题了。人死了,什么带走了?连身体都没带走,身外之物带得走吗?所以人几十年就忙那个根本带不走的东西, 不是很冤枉吗?忙到最后患得患失,老的时候斤斤计较,一毛都不拔, 看人家有钱羡慕得要死,看人家子孙当官了每天在那里唠叨,你看多苦! 人到最后一刻,外在的东西都带不走,只有自己的灵性、智慧带得走。明白这一点,你的人生格局就不一样。

你这一生能让自己的智慧提升到圣贤境界,你就没有白来,而且你给子孙的是大福,孔子、范仲淹的子孙几千年都受他们庇荫。所以有没有智慧,人生经营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这一生所作的一切善统统可以带走,人真的明白了,这一生绝不造恶业,一定会为自己的生生世世打算。《三字经》讲“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活到八十几岁,有一天晚上洗了澡,跟亲戚朋友打打招呼,欢欢喜喜跟他们说“我要走了”,讲完坐在椅子上就走了,走得多自在。诸位朋友,现在大部分人是怎么走的?你有没有见过说“拜拜”,头一点就走了的,一个也没见过吧?但是有人真的办到了。这样的例子现在比较少,但确实有人做到,生死自在啊!他明白什么?身体不是我,灵性才是我,身体是个工具,不要变成负担,用八十年不能用了,换一个更好的身体,他不会贪着。你觉得这个身体是我,你放不下,再放不下最后还得放下。

真正明白灵性、智慧带得走,那就应该用自己这一生的福报来提升自己的灵性,来造福社会,来积累功德,这完全是你以后可以受用的。确实人的钱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有些人觉得钱是我赚的,有没有道理?拜托,没有人买你的东西你能赚钱?没有员工跟你一起流汗你能赚钱?没有国家安定你能赚钱?现在那么多人饿死了,你还可以安居乐业,多少的因缘付出在里面?所以古人说“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我们一天的需要,请问有多少个行业的付出?你早上起床, 闹钟是人家卖的,是不是?棉被也是人家做的,还有蚊帐也是人家做的, 你站起来那个地也是人家铺的。再来,你照镜子, 镜子也是人家做的。你要用水,自来水也是自来水公司输送的……

请问大家,你从早上睁开眼睛到现在,有多少个行业为你服务过了?是啊!我们从这个社会当中获得的福报也应该要用之社会,怎么可以变成自私都把在手上呢?这一句“易而不为,是为自暴”,所以功利社会一百个人当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心性堕落,很可惜。这一辈子当了人,天地人是并列三才,结果搞成守财奴,搞成欲望的奴隶,冤枉啊,变自暴自弃了。


摘自《了凡四训:改变命运四部曲》,蔡礼旭著

吝啬的人一定生奢侈的子孙,明白此理,人生格局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