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物聯網目前發展的怎麼樣?

當代左都御史


環境智能和自主控制不是物聯網原始概念的一部分。環境智能和自主控制不一定需要互聯網結構。然而,將物聯網和自主控制的概念整合在一起的研究發生了轉變,並且將這個方向的初步結果視為物體作為自主物聯網的驅動力。與智能物聯網相關的大部分工作利用雲計算的功能執行分析,並在需要時將結果返回給物聯網設備。然而,這些嘗試正在為資源受限的設備,邊緣和霧計算節點帶來一定程度的智能和機器學習。

未來,物聯網可能是一個非確定性和開放的網絡,其中自動組織或智能實體(Web服務,SOA組件)和虛擬對象(虛擬化)將可互操作並能夠獨立行動(追求自己的目標目標或共享目標)取決於具體情況,環境或環境。通過收集和推理背景信息以及對象檢測環境變化(影響傳感器的故障)並引入適當的緩解措施的自主行為構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趨勢,顯然需要為物聯網技術提供可信性。現代物聯網產品和市場上的解決方案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來支持這種上下文感知自動化,但要求更復雜的智能形式以允許傳感器單元在真實環境中部署。

在物聯網中,事件的意義不一定基於確定性或句法模型,而是基於事件本身的上下文,這也將是一個語義網絡。因此,它不一定需要共同的標準,不能解決所有的情況或使用,一些參與者(服務,組件,化身)將相應地被自我引用,並且如果需要的話,適應現有的通用標準,預測所有事物只不過是為任何目前自上而下的方法和標準化所不可能實現的“全局終結性”。


硅發佈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研究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投資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四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15%左右,低於IDC於2016年12月預測的1.29萬億美元。物聯網將對現實世界進一步實現數字化,併為各類物品賦予信息化屬性,當這一特徵與信息化程度一直處在領先地位的金融相遇時,將產生極大的“化學效應”。

身處數字化和萬物互聯時代,企業若想要實現智能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已不能滿足於只把數字化技術應用在供應鏈過程中,而是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包括物聯網技術)把供應鏈的過程,從數字化營銷、產品開發、製造到分銷等環節完全互通起來,並可以將所有數據和信息實時互聯,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數字化供應鏈生態系統。而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技術,便是將整個生態系統聯繫起來的重要元素。

更多物聯網相關內容,可以關注財資一家,或者加編輯treasury-westlake詳細瞭解。

財資一家


2018年無疑是物聯網即將爆發的一年,經過了2017年的發展,在新的一年物聯網必將在工業、能源、交通、醫療、新零售等領域不斷地普及。IDC網絡基礎設施研究副總裁表示,物聯網未來的行業應用越來越多,會使越來越多的最終用戶被吸引。尤其是新零售、物流、醫療、智能城市將呈現垂直上升的需求。

物聯網深入到垂直行業是2018年的發展主題,目前許多行業還需要人工進行把控,效率很低。但這恰恰是物聯網一個很好的機會,在能源、智慧城市行業,通過智能傳感器,結合大數據和雲計算平臺,對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各大廠商的物聯網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並且逐漸落地,解決方案也已經推出應用,如共享單車等。

物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2018年將爆發(圖片來源:networkworld)

同時,各種變化也在等著物聯網。不同的用戶、不同的需求對廠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物聯網需要打通大數據和雲計算平臺,擁有全產品線的廠商無疑能夠提供更優秀的解決方案。另外,廠商對於物聯網的營銷和宣傳也是2018年的新挑戰。廠商對於企業級用戶的營銷,一直沒有超過傳統的業務。

從智能家居到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物聯網(圖片來源:物聯網)

不過,物聯網也面臨著幾個問題,首當其衝的是安全性問題。根據IDC的研究,2016年在安全網方面的740億美元支出。可見在物聯網大潮的影響下,全球都在重視網絡安全的問題。尤其是去年的Mirai病毒,影響了上千萬物聯網設備,攻擊導致硅谷地區的網絡一度癱瘓,並且還對其他國家的網絡運營商發起了攻擊,而新的殭屍網絡還在層出不窮。


中關村在線


之前,我做了一個比喻,物聯網的來臨將會讓我們迎來“寒武紀物種大爆發”,而這次爆發的物種,便是我們身邊一個個的物。

那麼這次寒武紀物種大爆發,它會怎樣爆發呢?

在我的認知裡,Roadmap會是這樣:

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預測未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我們如果類比之前的科技浪潮,我們就能夠理解我上面所說的Roadmap是什麼意思。

I. 基礎設施

當一個新的技術革命出來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關於這個技術的“基礎建設”。

在最早的信息時代,電報發明的時候,菲爾德,這位美國的實業家,在1858年就萌發了在歐洲和美洲之間連接一條電纜的想法。在之後的數十年間,他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耗費幾十萬英鎊,終於在1866年成功連接了愛爾蘭與紐芬蘭,創造了那個時代的奇蹟,也為之後的互聯網打下了根基。

在互聯網的浪潮裡,兩名斯坦福的教授在1984年,在自己家的車庫裡發明了在自家的車庫裡設計和製造出了第一個'多協議路由器',並用於斯坦福大學的網絡。這一舉措,克服了各種電腦不兼容的問題,成功地連接了斯坦福大學裡的5000臺電腦,創建了第一個真正的局域網系統(LAN),使得不同機器之間可以交流。

而這家公司就是日後的思科,其股價從上市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最高漲幅達1300倍,市值最高達5000億美金:

我們看到,在最初的電報時代,電纜的連接使得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聯通,在互聯網時代,路由器的連接使得不同電腦之間可以聯通,而正因為這些基礎設施的搭建,才使得之後的一切的應用變得可能。

而在物聯網的浪潮下,5G將會是整個物聯網的一個基礎設施。在5G框架下,我們將會進入一個新的信息高速公路:

1000x的容量提升

1000億+的連接支持

10GB/s的最高速度

1ms以下的延遲

在5G這個基礎設施下,一方面將會使得容量提升,另一方面連接速度以及延遲也會有比4G時代10倍以上的提升,而在這樣的速度與延遲下,萬物互聯才能真正達到。

當然,除了5G這一個基礎設施,物聯網還會需要很多其他基礎設施,比如類似能兼容萬物的虛擬的那一個平臺,我們看到現在各個巨頭都在推出自己的物聯網平臺,如谷歌有推出物聯網的通訊協議 Weave,以及其物聯網平臺Android Things,亞馬遜推出AWS IoT,而未來誰如果能壟斷物聯網這一虛擬平臺,也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II. 萬物智能

在互聯網時代與物聯網時代,都有一個共同點:物的智能化。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賦予個人電腦,賦予手機智能化,而在物聯網時代,我們將賦予萬物智能。

這裡,最核心的就是智能,而實現智能的途徑,就是芯片。

幾萬年前,寒武紀物種大爆發是因為三葉蟲有了眼睛,而我們正要經歷的新一輪‘寒武紀物種大爆發’,芯片便是新的眼睛。

在過去的互聯網浪潮中,電腦與智能手機的數量從0增長到了現在的約17億臺電腦和46億臺手機的存量,而在未來,我們會看到‘萬物智能’。

根據愛立信的測算,在2035年,會有約2700億個智能物,是目前數量的38倍。

這也勢必會帶動超前的芯片需求,而其實這樣的投資機會,也出現在互聯網的浪潮裡,我們看到高通在1990年上市到2000年最高點,上漲220倍。

而在物聯網時代,整個芯片市場的機會將會是過去的十倍,百倍,那麼圍繞芯片整個產業鏈,也將是一塊巨大的寶藏。

III. 場景應用

在互聯網的浪潮裡,我們看到的應用有:

這樣的互聯網+的應用,基本是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在物聯網裡,將會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我相信上面這張表裡的很多公司,將會被顛覆。

而在我的認知裡,我認為我最先能看到的物聯網市場,就是車聯網,而這一切其實已經在悄然發生。

現在,一輛汽車裡面,已經會用到100多個芯片:

而我們也看到,自動駕駛已經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在2016年的時候在美國也試駕過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可以在加州的高速上開到100公里,而當時特斯拉還沒有解決的就是識別紅綠燈的問題。那麼,如果在未來,萬物互聯之後,車與紅綠燈也能通訊,這一痛點也將解決。

同時,未來的車聯網也將會把共享經濟的汽車出行與自動駕駛更好的結合起來。未來,也許大部分人都不會再買車,而是通過共享出行的方式,那麼這樣,車聯網的大腦便可以統籌安排路線,減少堵車,而同時,人類也將會把車禍這一類死亡幾率降到最低。

總的來看,我能看到的物聯網的尋寶圖便是如下:

基礎設施: 5G & 物聯網平臺

萬物智能:芯片

場景應用:車聯網

而在我心裡,每一層的商業化市場將會是上一層的10倍以上,即

基礎設施<

而我相信,在物聯網的這一波浪潮裡面,將會誕生很多十倍,百倍的機會,而其實這一切也已經在發生,比如從2015年開始漲了10倍的英偉達:


錢真理


2017年11月在福州召開中國物聯網大會,物聯網進入發展元年,開始進入逐步發展期。國家牽頭推進物聯網發展,由三大運營商承接基礎網,三大運營都在加快升級網絡,加快部署物聯網網絡,積極和廠家配合部署物聯網應用。

中興、華為等龍頭通訊企業,引領並加快5G發展,NBIot技術也開始從試運營階段逐步進入商用階段,紛紛大規模投入,和政府以及其它企業合作開發、合作發展各種物聯網模塊,物聯網應用。各種物聯網應用也開始豐富,通過NBiot的網絡優勢,單獨頻段網絡,不共用不延時,在數據傳輸較原有的GSM,GPRS數據傳輸等有極大的優勢。結合前端的各種傳感器,各種物體的狀態可以真正開始進入互聯網絡時代。

當然現階段不成熟也是必然的,現有的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網絡部署還未完成全覆蓋,中國電信在基礎網絡及技術上的優勢使得其在物聯網部署也領先其他兩家。各種物聯網的應用也是剛開始進入試運營或部分商用,必然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目前還是在點上應用突破,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相信很快就會進入產業發展的春天。


緣機閣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

自2009年開始,世界各國紛紛推出基於本國家的物聯網相關政策,在這個時期,我國也提出“感知中國”。雖然各個國政府大力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在這個時期,大規模應用並不多見。

時至今日,物聯網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國家政策、運營商、通信企業、芯片廠商,還有眾多科技企業推動下,開始滲透至各行業,顯然,物聯網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

如今,科技巨頭們不僅先後涉足物聯網,科技大佬們也樂於談及物聯網這個話題,谷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曾說,互聯網即將消失,物聯網無所不能,對科技公司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而日本軟銀孫正義則實際行動豪賭物聯網,為此籌集了千億美元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大肆押注,在他看來,物聯網將會引領下一輪技術爆炸,甚至認為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信息科技的發展從移動互聯網向物聯網延伸大背景下,不管是科技企業,還是傳統企業,或是各國政府,各界對物聯網充滿各種期待。

從市場規模來看,來自《2016-2017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去年高達930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萬億。有數據顯示,今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4500億美元(約3萬億元人民幣),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

從企業部署物聯網來看,因傳感器、物聯網、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研究如何從連接的設備和它們生成的數據中產生業務價值。在物聯網時代,企業不僅有能力獲取到無限的數據。通過數據,企業也能從中洞察未來,實現快速創新,成為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

作為國家,基於海量的數據可以洞悉未來商業經濟,以數據來構建一張全球經濟圖譜,這個洞見將幫助人們,甚至可以幫助國家、區域、城市鞏固區域經濟。物聯網為全球經濟注入增長動力,從中獲取數據,驅動製造業升級,讓城市更智慧,各種物聯網設備與數據密緊密相連,並用數據驅動社會和企業創新和發展,引發社會數字變革。

最後,物聯網是未來三十年科技趨勢,將在全球掀起全新的信息革命,鉅變將至不能錯過,也不應該錯過。早在去年,美國就發佈了一份《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對未來的科技趨勢進行了綜合地分析,其中排在首位的正是物聯網。

未來,將有千億設備量連接到互聯網,這些物聯網設備所創造的數據將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場全新的信息革命。


楊劍勇


物聯網就是將工廠裡的機器、用戶在使用的每臺機器、每個用戶、每輛汽車、每家企業、每個互聯網平臺統統互聯互通。例如一棟房子,可以配備給房子裡每一個機器或者說設備配備智能電錶,比如電視機、洗衣機、空調等等,何時使用、使用多久、使用時具體參數等等,都可以被大數據收集,大數據可以對目標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用信息。例如,根據用電量可以提前做好應對用電高峰,根據設備運行數據預測設備更換時間。

物聯網一旦成功應用,將會大大節約生產成本,增加收益,提升效率,帶來生產力的進步。那麼制約物聯網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呢?一方面,物聯網需要大量的傳感器、驅動器,這會增加現有設備設施的成本。同時,要實現互聯,必須每個設備分配一個IP地址,而目前IPV4協議只有43億個地址,這遠遠不夠用。另外,所有設備實現互聯互通之後,信息安全,個人隱私等問題將會是一個大問題,這個方面必須優先解決。


當代左都御史


各位大佬,堵車,堵車,堵車!解決堵車問題才是王道。這事能辦不?現在網絡速度越來越快,大數據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能否每個私家車出行都像航空公司的航班一樣申請專用的線路。比如,從西三旗到機場,我們第一天在交管中心的手機APP的申請線路,約定好線路和出發時間,以最優的路線,最短的時間到達。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所有路網,充分利用路網24小時的每分每秒。消失所有的紅綠燈,道路中間隔離帶,所有的車都裝有攝像機相關的傳感器精確定位車輛動態,駕駛臺上有交管局配發的專用指路設備,包括路線指導,語音提示等。按照交管局設定的車速,方向精確行駛。設備廠商和保險公司結合,所有的車都是全險,出問題全部賠償,所有 車輛繳納使用路網的費用,存在路網使用服務費用,也能發揮地鐵的價格優勢。車上有交管局發的路線,速度,駕駛必須嚴格執行,不執行第二天再申請路線時會被拒絕。這樣在大數據的指導下,所有的車輛出行都在控制下,最大限度發揮路網的運行能力,發揮車輛最佳的車速。總之,出行就要申請路線,和飛機申請航線一樣。有條件行人走過街天橋或者地道,沒條件坐擺渡車,快速擺渡到對面馬路,安全快速。


yangdianbj


物聯網從2009開始就被炒的很火,國家在無錫投資了物聯網產業基地,很多創業公司都投身物聯網,八九年過去了,物聯網在持續地發展,泡沫也在一步步消除,發展到現在的物聯網更多地作為很多行業的手段,首先做好數據採集的穩定性,其次做數據互聯的穩定性,最終再做好數據分析的可靠度。

藉此機會深度剖析物聯網的本質。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物聯網的核心是智能傳感網技術,精髓是感知識別。

物聯網的發展頁逐漸從概念階段發展到半智能化的階段,在往全智能化發展的道路上,物聯網所起到的作用將是顛覆性地,所以物聯網創業需要堅持,拋開雲裡物裡的忽悠,需要腳踏實地地應用。

物聯網在國內發展的產業集群地還是非常前沿的,以長三角為例,物聯網在上海物聯網中心實施物聯網核心技術和產業標準的研究,一切新型領域可以的大力發展都離不開標準的制定。

物聯網應用的領域同樣非常廣闊,製造行業首當其衝,作為數據採集的感知核心部件,RFID已經在汽車行業,電子製造行業深入地應用,同時在民用領域,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通信電力等行業大力發展。作為物聯世界的技術支撐也離不開技術的三層架構,感知層(設備層),網絡層(通訊層),應用層(服務層)。其實現在大部分的企業都在做應用層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設備和接口包用好,因為應用層是直接對接客戶的需求。感知層國內鮮有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大部分的芯片,封裝技術都在國外的企業手上,中間的網絡通訊涉足的企業逐步發展起來,應為只有穩定的通訊,可靠的數據採集方式才是物聯網搭建與發展的基礎。


極簡智能


我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分析吧,物聯網可以理解為什麼東西都可以通過聯網控制,就是萬物聯網。



目前在家電這方面發展得不錯,如燈,晚上懶得起來關燈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出門忘記關燈了,沒事,手機一鍵控制。攝像頭,防小偷,監控家裡的一切,隨時隨地查崗。給家裡的老人、小孩、寵物安裝GPS隨時定位,再也不怕走丟了。攝像頭方面作用就大了,什麼都能通過網絡直播給別人看。



商業化模式發展物聯網,未來什麼都自帶屏幕,現在帶屏幕的有油煙機、冰箱以及等各種硬件,賣硬件的同時可以在上面投入廣告,如開機廣告,這點很多電視以及手機廠商都做過了。

萬物聯網的時代已經來臨了,未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可以真正達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