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北京的東西真的有那麼難吃嗎?

擁有你一切的愛


越富庶的地方美食越多,糧食一年一熟的地區,與兩年三熟、一年兩熟相比,從物產到對美食的心態上,都會有差距。我是北京人,但實話實說,老北京的美食與南方富庶地區相比,精品的數量確實不及。尤其是一些如豆汁、滷煮之類的窮人樂,北京人雖然喜歡,但無論怎麼吹,它也出不了北京,只是這座城市的童年味蕾記憶。但北京並不是沒有好吃的,作為數百年的首都,全國精英匯聚之所,有那麼多懂吃、愛吃的各地人士在此相互交流,再經過數百年的錘鍊,拿得出手的美食還是很多的。我總結了三大類型,應該是沒有人會有疑異的。

宮廷系列,以宮廷細點最有代表性,芸豆卷、愛窩窩、豆麵糕、奶酪等,在全國各式點心中,當屬精品中的精品,而且近些年還屢次登上國家重大活動的國宴。當然,我說的不是一般小吃店兜售的那一路粗款,由於價格比較高,細路的麵點都選料精細、做工複雜,所以很少有一下就能吃全的地方,一般都是某個大型飯莊善做某一兩個品種,不少外地朋友就沒有嘗過了。

(蘇州狀元留下的燒燴爪尖)

多地區交融系列,舊時京師有大量全國各地的人士在此做官,其中不乏老饕,比如北京菜中有燒燴爪尖,就是當年蘇州狀元陸鳳石教給老字號致美齋的,比如賽螃蟹,是當年官居內閣中書的任鳳苞,把江蘇宜興一種做魚的方法帶到了北京,再比如譚家菜,雖說譚家是廣東人,但到譚家菜成形的時候,他們家已經在北京定居了數代人之久,廣東不過是個沒有回去過的遙遠的故鄉而已。


多民族薈萃系列,北京的烤鴨、涮羊肉就屬於這一類。北京烤鴨有兩路,掛爐和燜爐,掛爐源自清宮的滿人烹飪,燜爐源自早年南京的燒鴨,兩相合璧,相互取長補短,才都成為北京的美食名牌。而涮羊肉更是集合了滿、漢、蒙、回等多民族的共同智慧,在久經錘鍊後,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紅小豆館主


這真是一人一個口味,沒法說好吃難吃。自從我知道人體內有個11號染色體,那上面的嗅覺受體基因簇因人而異,有些人確實因為基因變異享受不了某些味道,我也挺同情他們的。

我還挺自豪的。就像TVB老電視劇《金玉滿堂》裡一樣,雖然我不是“皇帝舌頭”,但有幸比更多人嘗得各樣美味,這已經很讓人知足了。

據我所知,很多人沒法接受老北京的豆汁、茯苓餅等等,其實不光這些,但我估計很多人吃了一次鱉,也就沒勇氣再嘗試麻豆腐、綠豆丸子、薑汁排叉等等。

反正在我眼裡,這些東西都是美味。

我是那種能特意跑到清真寺去吃羊霜腸的人,而且我對各種味道都挺喜歡。比如我在南方的時候,有人說不喜歡吃蘇州的滷汁豆乾,但我覺得好吃,順便,麻餅也不錯;福建的老鼠幹,因為我現在不能吃辣的了,不然一頓啃兩三隻是無相干;寧波的臭冬瓜,安徽的臭鱖魚、鵝腸子,南京的活珠子,雲南的炸蜘蛛,廣東的老貓公……至今,除了童子尿煮雞蛋,我還沒發現有什麼是我真正討厭的。

《中庸》上說:“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典論》上說:“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

人間百味,妙趣無窮。我覺得,大部分人未必真正把老北京百種小吃吃個遍,可能是嚐了一兩樣,便在心裡給各色小吃都劃了叉,斷斷然作了結論;還有些人,純粹是人云亦云,你問他便宜坊的烤鴨子配不配槐茂的甜麵醬他都倆眼一抹黑,這樣的結論又如何讓人信服呢。

筷子上扎個螺絲轉兒,抿著炒肝兒啃著蒜瓣兒,看著滿街忙忙碌碌的人,也是一種快活。


純鈞LHGR


當然不是!

老北京的小吃,跟全國各地的小吃一樣,能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它的價廉物美,味道頗佳。

味道,永遠是食品的第一要素,不好吃的東西,再好看再網紅,也只是一時的,不是一世的。

但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北京小吃不好吃呢?

就是因為很多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已經消失了,正宗好吃的味道,現在已經吃不到了。能吃到的,都是仿冒的,當然難吃了。

比方說驢打滾,峨嵋酒家車公莊總店的驢打滾,就是最好吃的。細膩軟糯,滿口留香,是其他很多驢打滾,根本無法比的。

豆汁兒一般人喝不慣,但是喝得慣的,極愛這口兒。這個就跟四川的魚腥草,也就是折耳根一樣,喜歡的,極喜歡,餐餐必點。不喜歡的,一口都吃不了,看著都反胃。

護國寺以前的豆汁兒,就很好喝,香醇濃厚,但現在味道已經淡了很多,非常非常淡了。

炒肝以前是鼓樓姚記的最好,比天興居的還要好。但因為6、7年沒去了,最近聽說沒有以前那麼好吃了,沒有求證過,不知真假。

另外就是炸灌腸,太多太多的店賣炸灌腸,可惜都不如豐年灌腸的好吃。但豐年灌腸也已經關了好幾年了,再也吃不到這口兒了。

所以,不是老北京的小吃難吃,而是看你能不能找到地方。而且,現在很多老字號迫於生存的壓力,紛紛關門,這也是老北京小吃沒能繼續傳承的一個原因。


放飛九月


你只要看看開滿全國的,沙縣小吃,重慶小面,重慶火鍋,蘭州拉麵,雲南米線,新疆大盤雞的店。你們誰見過除北京外開個北京爆肚,北京炒肝,北京滷煮,北京豆汁的店家!說穿了開不了,開了鐵賠光褲衩!如果受歡迎不用你去推廣大有商家去搶你的飯碗。


無風浪自平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一是有些東西不是什麼人都能接受的(如豆汁兒);二是現在很多經營者並不是北京人,更沒有弘揚北京飲食文化的責任感,只圖賺錢,不顧質量;三是有些宣傳報道也有言過其實之處。我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但是有些東西(例如臭豆腐之類的)我也不吃。有些東西(如茶湯)我也不認為是什麼美味。有些東西(如豆汁兒、滷煮、炒肝兒、炸灌腸、爆肚等)別地兒沒有,且寄託著自童年就延續下來的美好的回憶(因為過去能吃到很不容易)。


睿府旗人


上週去北京對老同學說了一句很過分的話:就看不上你們這種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還只會擼串的人。

北京的小吃確實見仁見智,愛的愛死,恨的恨死,炒肝滷煮爆肚豆汁焦圈確實不是啥人都能享受的,而且其他看似正常些的小吃大多油膩,南方人接受不了。

但北京好吃的也不少啊,我帶著同事一小姑娘,武漢人,不吃麵食,不吃羊肉,也能吃的不錯。烤鴨吃了四季民福和便宜坊,大董來不及了,除了烤鴨之外姑娘很喜歡豌豆黃芸豆卷還有便宜坊的老廚師炒白菜,香椿苗拌核桃仁也不錯。魯菜八大樓吃了慶雲樓,很愛烏魚蛋湯和抓炒對蝦,滑溜裡脊也不錯。臨走帶了牛街的老白記年糕和金糕張的山楂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