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間、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餘萬人的重鎮。自晉以後到唐、宋,壽縣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南門廣場上的春申君銅像

春申君(前314-前238)本名黃歇,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曾任楚相。今天上海的黃浦港,上海簡稱為申,都是因紀念黃歇而得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到壽縣,一定要看看古老的城牆,它是我國僅有的保存完好的幾座古城牆之一。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南宋,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御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是具有雙重功能的州級行政建制的城牆。壽縣古城牆現已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牆周長七千多米,高八米多。城垣保存完整,牆體以石作基,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城牆磚石之間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彌合,非常牢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有四門,東賓陽門,西定湖門,南通淝門、北靖淮門,皆有護門甕城,內外門洞均為磚石券頂結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牆上石刻:人心不足蛇吞象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這些大石塊是在壽縣有洪水時用來封堵城門用的,每一塊上都有編號!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牆以甕城、城門、護城河、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組成一個完整防禦體系,在冷兵器時代形容它為"金城湯池"或"固若金湯",歷史上有"鐵打壽州城"之說。1991年遭遇特大洪澇災害,壽縣縣城被洪水圍困,城外一片汪洋,而城內安然無恙。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因此,歷代對其城垣修築頗為講究,屢毀屢建,日益堅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 10米。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就是在壽縣東門取景拍攝的。據說,東門外將要建一個大型的影視城,今後將會有更多的影視作品會到壽縣拍攝。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香草包只有在城內報恩寺東邊的一片地上生長,才能有馥郁的香味。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州鑼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位老人可是當地名人,上過央視節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省市縣文物部門都在西門基址南對城牆進行了解剖,通過解剖,在最下層發現了包含有比較純正的戰國時期陶片的地層,文化堆積從下到上包含有漢代、唐宋和明清、民國時期的地層。這說明壽縣古城牆的年代上限可能提早到戰國時期。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公元383年壽縣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壽春鎮

壽縣古城南門外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