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明確意義上講,華僑是指長期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即使是具有中國血統,但已經是外國國籍的人,不能夠算是華僑。法律上來講,華僑是中國國籍的合法公民。

抗日戰爭時期,華僑們不予餘力地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為中國的獨立和自由,慷慨解囊、四處奔走,不惜付出更多,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司徒美堂(1868-1955)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司徒美堂,原名司徒羨意,字基贊,廣東開平人,中國洪門致公黨創始人。

司徒美堂早年家裡貧困,給人當雜工為生,1880年,他前往美國謀生,先是在食館當廚工,期間加入三藩市洪門致公堂。1894年,他在波士頓組織起安良堂,成員最大規模時發展到了2萬多人。該堂的法律顧問還是後來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1904年,司徒美堂結識孫中山,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為支持抗日戰爭,他成立了“紐約全體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後為抗戰總計募集到了330萬美元。1949年,司徒美堂來到北京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參與了開國大典。1955年,司徒美堂在北京去世。

陳嘉庚(1874-1961)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陳嘉庚,原名陳甲庚,福建泉州人,愛國華僑領袖、知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

1891年,陳嘉庚跟隨家人前往新加坡謀生,1904年後,他創建菠蘿罐頭廠以及自營謙益米店,並開始經營橡膠產業,後成為當地知名的橡膠大王。1910年,陳嘉庚加入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被推舉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協理。

辛亥革命時期,陳嘉庚積極籌錢支持孫中山革命,並創辦了集美中學、集美師範學校、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廈門大學。抗日戰爭時期,陳嘉庚也是盡心盡力為國內抗戰募捐。1949年,陳嘉庚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被選為常務委員。1961年,陳嘉庚在北京逝世。

侯西反(1883-1944)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侯西反,福建南安人,26歲時移居到新加坡,從小職員做起,後出任亞洲保險公司副經理、中華總商會董事等職。1939年,侯西反受奸商誣告,被英殖民當局驅逐出境,回到國內後,積極開展抗日救亡行動,出任西南運輸處主任委員。

1944年,侯西反因飛機失事,在昆明遇難。

符致逢(1898-1975)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符致逢,海南省文昌人,早年在叔父開辦的德國神農藥房當夥計,後前往新加坡謀生,成為當地的知名富商。1938年,符致逢出任香港瓊崖華僑聯合總會宣傳部長,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1954年,符致逢為家鄉捐建小學,1959年,出任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華僑代表。1963年,他又出任了瓊聯會名譽會長,於1975年逝世。

王兆松(1875-1955)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王兆松,海南文昌人,出身貧困,早年前往馬來西亞謀生,做過撈蝦員、冰塊推銷員。逐漸積累起資本後,王兆松將業務擴展到房產、橡膠、錫礦、酒店等各個行業,成為當地的知名企業家。

抗日戰爭時期,王兆松聯合其他瓊崖華僑積極捐資,支持國內抗日戰爭,期間他還積極捐款建設了家鄉的多所學校。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逝世。

陳慶嘉(1914-1985)

陳慶嘉,涵江區後郭村人,1934年前往新加坡謀生,起初在當地的學校任教,出任過印尼蘇門答臘島望加麗埠中華學校的副校長,後轉為經商,在雅加達成立了維多利貿易有限公司,主營汽車機件。

陳慶嘉積極支持祖國建設事業,多次籌建學校、醫院,新中國成立以後,多次回到國內,協助各項建設,於1985年逝世。

李清泉(1888-1940)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李清泉,原名回全,福建省晉江人,從他的祖父年代開始,他家就已經在菲律賓謀生,是當地富商。父親死後,李清泉開始從事木材經營,創辦了“成美木業公司”,之後成為菲律賓的知名富商。

李清泉一直以來關注著國內的局勢,曾受國民政府邀請,出任了財政部和實業部顧問。抗日戰爭時期,他又積極支持國內的抗日救亡運動,積極捐款,併發起了“航空救國運動”。因為積勞成疾,導致病情惡化,李清泉於1940年在美國醫院因醫治無效逝世。

陳芳明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陳芳明,福建省安溪人,1938年跟隨家人前往馬來西亞謀生,後來移居到泰國。他在泰國創立了製冰廠、吹塑廠和塑料制管廠,在泰南地區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陳芳明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對於家鄉的教育文化發展尤其關心,出資出力,籌建了多所學校與醫院,對國家他更是念念不忘,即使在國外生活70多年依然保持著中國國籍。

陳寄虛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陳寄虛,原名陳毓廩,廣東梅州人,早年前往泰國謀生, 後加入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參加過討袁的二次革命,失利後,再次前往泰國從事商務活動。1933年,陳寄虛以海外華僑代表身份參加國民黨中央臨時代表大會。

抗日戰爭時期,陳寄虛回到國內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會議,後又返回泰國組織“華僑抗日救國後援會”,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籌集資金,後因積極宣傳抗日而被驅逐。1943年,陳寄虛被安排到華僑接待所工作,出任主任職務,安置了大批海外難僑。

莊西言(1885-1965)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莊西言,又名西園,號西元,福建南靖人,1904年前往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謀生,先是在旅店中做小夥計,逐步積累,創立起“三美公司”,成為當地知名富商。抗日戰爭時期,莊西言聯合其他華僑積極發起捐資救國活動。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以後,陳嘉庚當選為主席,莊西言與李清泉出任副主席。日本佔領新加坡後,陳嘉庚避難巴城,莊西言積極維護因而受到日軍的抓捕,被關押了3年,直到日本投降後才被釋放。1965年,莊西言在香港逝世。

黃仲涵(1866-1924)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黃仲涵,字泰源,福建同安人,出生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早年協助父親經營家族事業商行“建源棧”,幾經發展後,成為知名的“印尼糖王”。

黃仲涵是熱心的愛國人士,為辛亥革命捐款5萬荷盾,為雲南蔡鍔護國軍捐款2.5萬荷盾,於1924年在新加坡逝世。

徐四民(1914-2007)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徐四民,出生於緬甸仰光,1936年回到福建廈門,,就讀於廈門大學。之後,他曾創辦《鏡報》月刊,出任《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是知名的報人。抗日戰爭時期,他又回到仰光,積極籌辦《新仰光報》,參與抗日活動。

1949年,徐四民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54年他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迴歸後,他又出任了港事顧問、香港特區預委會及籌委會委員、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獲得過大紫荊勳章,於2007年在香港逝世。

陳六使(1897-1972)

細數那些為中國抗日戰爭事業奔走無私奉獻的愛國華僑

陳六使,福建省同安人,早年在集美小學讀書,1916年前往新加坡謀生,曾在陳嘉庚所屬的企業工作。1923年,陳六使創設聯和橡膠公司,從事橡膠事業,逐漸發展成為鉅商。

1937年,陳嘉庚組織新加坡籌賑會,陳六使被推舉為新加坡區代表。抗日戰爭時期,陳六使多次籌資捐款,支持抗日事業。戰後,積極發展事業的同時,他還倡議和創辦了南洋大學。1972年,陳六使在新加坡逝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