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肝硬化患者怎么防止肝性脑病?

吃藕的买藕人


肝性脑病是有严重肝病引起,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过去也被成为“肝昏迷”。

引起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有:

  • 肝硬化、重症肝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严重的胆道感染等。

肝性脑病患者的代谢特点:

肝性脑病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液中氨、硫醇、芳香族氨基酸等含量上升,而对人体非常重要的核苷酸、支链氨基酸以及钾、钠、镁、钙等离子含量降低,从而导致患者血氨和脑内氨的含量升高,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出现肝昏迷!

如何防止血氨升高?

具体措施如下:

  • 避免酒精摄入、麻醉剂等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的物质摄入,防止脑缺氧;


  • 利尿、腹泻、呕吐、出血、大量放胸水或腹水等会造成血容量降低,导致血氨升高,应当谨慎应对;

  • 控制高芳香族氨基酸的食物摄入,如猪肉、牛肉、羊肉;

  • 避免消化道出血、感染、便秘等。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物质,但由于患者代谢紊乱状态,动物蛋白中富含的芳香族氨基酸会加重患者血氨升高状态、诱发昏迷,因此建议以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植物蛋白食物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即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天蛋白质摄入不超过60克)。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应控制摄入量。

蛋白质食物的建议:

  • 猪肉、牛肉、羊肉的蛋白中富含芳香族氨基酸,应禁用;

  • 鸡肉、鸭肉、鱼肉中支链氨基酸含量比畜肉高,可少量食用;

  • 牛奶、蛋类产氨少,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适量选用并逐渐加量;

  • 推荐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大豆制品为主要的蛋白质了来源。

碳水化合物充足:由于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患者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碳水化合物,主食细软易消化,防止粗纤维食物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如存在便秘,可使用乳果糖、菊粉、合生元等进行调理。

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可通过维生素补剂、去渣的果蔬汁补充。水潴留患者应注意液体摄入量,防止过量补液加重病情。

少食多餐:每天可进食4~6次。

此外,有肝性昏迷倾向的患者也可以在临床营养师的推荐下选用支链氨基酸营养制剂,这些制剂经过特殊配方工艺,其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极低,而支链氨基酸含量很高,可以作为饮食替代,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可以防止血氨增高引发肝昏迷!


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由于专业关系,本文专业名词较多,文章并不浅显易懂,如有问题请留言,我将尽力为您解答!


生命需要营养,生活也是!

和玮玮一起营养生活,欢迎关注营养玮玮道来!


营养玮玮道来



肝硬化代偿期一般极少发生肝性脑病,当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容易发生肝性脑病。所以,保护肝脏,防止肝硬化进展尤为重要。

保护硬化的肝脏,具体措施如下:

1.休息 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高强度体育锻炼,保持情绪平稳,减轻心理压力。

2.酒精及药物 严格禁酒,不宜服用不必要且疗效不明确的药物如不正规的中药偏方及保健品。失眠患者慎重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3.食物 易消化、产气少的粮食为主,适当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已发生肝性脑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甚至禁止。

4.钠和水的摄入 以低盐为主,如有腹水,应限制水分在1L内。


5.避免感染 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避免进食不洁饮食。

6.如为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尤其是乙肝,需定期监测病毒数量,必要时需口服抗病毒药物延缓肝硬化进展

7.每半年到1年做好实验室检测,B超,CT及MRI检查。


穆赫兰道123


肝硬化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肝性脑病了解的可能就比较少了,其实,肝性脑病简单的说是指严重的肝功能障碍使肝脏解毒能力明显下降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症状。通常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异常,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

对于肝硬化病人来说,预防肝性脑病首先就要了解肝性脑病的诱因有哪些,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出血;

2.高蛋白饮食;

3.低血钾碱中毒;

4.低血容量和缺氧;

5.感染;

6.药物的应用:麻醉、镇痛、催眠药等;

7.便秘。

因此,对于肝性脑病的预防,我们就需要针对上面的诱因来进行,在饮食方面,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何为优质蛋白?植物大白和奶蛋白由于动物蛋白,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1.5g/(kg.d);在应用利尿剂或者放腹水后,一定要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血症诱发肝性脑病;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感冒;慎用安眠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于便秘的肝硬化病人,一定要通过饮食或者药物通便治疗,防止肠道内氨积聚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大家,欢迎留言咨询!


Dr赵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肝性脑病,才能预防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因为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也就是说,肝硬化的病人,如果肝功能不好,那就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而代谢紊乱就可能影响大脑,影响的严重,就是肝性脑病了。


要想预防肝性脑病,要做到:

1、去除可能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如果发生电解质、酸碱失衡,会诱发肝性脑病。如果有感染,比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也会诱发肝性脑病。所以要积极控制感染。

2、如果上消化道有出血,那么要止血、清除肠道积血,因为上消化道出血也会诱发肝性脑病。

3、防止便秘:用乳果糖治疗,保证每日排软便1-2次,乳果糖口服后能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氨如果过多就可能诱发肝性脑病,所以乳果糖治疗能避免肝性脑病

4、慎用镇静药:镇静、催眠药可以诱发肝性脑病,在肝硬化的病人、特别是有严重肝功能减退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李鸿政医生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一个动作教你识别早期肝性脑病:让病人伸直胳膊,五指张开,闭上眼睛。肝性脑病者双手像鸟翅膀一样颤抖,即“扑翼样震颤”。



肝性脑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肝昏迷”,轻者性格改变、睡眠昼夜颠倒,重则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甚至昏迷不醒,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肝硬化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肝昏迷”?

目前认为,“氨中毒”是导致肝昏迷的罪魁祸首。氨主要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分解,在碱性肠道环境内极易被吸收入肝,不能经过肝脏代谢解毒,直接入脑,影响脑的能量代谢,导致脑缺氧,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来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1)合理蛋白质饮食:我科有一位“老熟人”,经常因为肝性脑病,半夜送来医院。我们就告诉家属限制他吃肉,之后已经很少来医院住院,在家基本可以通过口服药来控制病情。

①没有肝昏迷的患者,不必严格减少蛋白质(包括肉、鸡蛋、牛奶、豆制品)。②有肝昏迷症状者,每天每公斤体重0.5~1克的蛋白质(相当于60公斤每天不到2两肉)。③补充复方氨基酸胶囊(只含有支链氨基酸,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不会引起肝性脑病)。

(2)保持大便通常:最好每天2~3次。因为便秘可以使氨的吸收增加。便秘者,可以服用乳果糖通便,既可以通便,又可以使肠道环境变酸,抑制氨的吸收。


(3)腹水患者避免过度利尿、放腹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脱水等情况,诱发肝性脑病。

(4)消化道出血者,需及时清理肠道积血,可以用清水或乳果糖灌肠,千万不可用肥皂水灌肠,因为肥皂水呈碱性,加速氨的吸收。

(5)积极治疗感染:有腹水感染或肺部感染时积极治疗,消除感染。

(6)防止消化道出血:避免吃坚硬食物,少吃多餐,易消化,不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上述措施是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方式能做到的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当怀疑有肝性脑病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不要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出现危险情况。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在生活中大家对于肝硬化听得比较多,但是对于肝性脑病就不一定很了解。肝性脑病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脏受到严重的损伤就会引起肝性脑病,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防止肝性脑病尤为重要。

血氨和其他毒性物质升高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防止肝硬化也应该从减少它们两的升高开始。首先要做好日常的饮食护理,每天要有足够的能量与热量补充,避免因为低血糖而导致脑部受到更加严重的损伤。同时不可以过量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由此产生的多余氨气将会加重病情。每天摄入的总的蛋白质只要控制在一个标准的值就可以了,一般每日六十克为宜。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些肝硬化患者体内会有一些腹水,对于这种情况不能操之过急,快速排尿以及大量放腹水可能会导致神志不清。用药也要有所讲究,有一些药物如镇定剂、安眠药等对于都尽量不要服用。每天正常饮食也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要让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

最后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产生感染。呼吸道感染与消化道感染都需要注意,可以用一些药物来预防感染。但是药物要慎用,经由的许可后再进行使用。

肝硬化患者要注意上几点以防止病情恶化,应当对肝硬化本身的疾病进行治疗,及时去医院检查。即使发展成为肝性脑病也要积极面对,配合进行治疗。

擅长治疗慢性肝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布氏杆菌病及小孩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等感染性疾病。


医联媒体


如何防止肝性脑病,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引起肝硬化的基础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等,如果基础病因不能好好控制住,肝硬化还会不断进展。再次是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比如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食管静脉及胃底冠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是慢性肝性脑病最常见的诱因,或者腹水的患者使用利尿剂不恰当或一次性放的腹水过多都会诱发肝性脑病发生。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避免各种诱因,饮食上避免生硬,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还要避免高蛋白饮食,适度锻炼,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保持大便的通畅等。


中华医学科普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功能异常,在多种原因长期影响下,引起的肝脏损害。这种疾病最重要的是及早发发现,进行干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不错,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只能尽量的延缓疾病的发展速度。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其他的并发症还有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

患者想要预防肝性脑病,除了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发生的异常(黑眼珠的变化、与人交流的语言逻辑等),还有以下几点注意点。第一点患者要有一个陪护,专人来护理,避免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若发生感染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感染如腹膜炎、肺炎、褥疮、败血症等等。第二点是吃东西要营养均衡,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糖类、热量的东西,对于含蛋白质的食品要严格控制量,患者情绪尽量保持开心。第三点不可以吃镇静类药物,比方说催眠药等等。第四点为大夫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利尿剂、尽量不要用含氨的药(若患者血氨比较高的,要及时的用对应的降氨药)、尽量减少手术的创伤、输液尤其是精氨酸滴速不能太快等。第五点为患者尽量不要便秘。治疗便秘可以选择药,如硫酸镁、开塞露等,也可以选择灌肠的方式,灌肠可能用生理盐水,但是不可以用肥皂水,治疗之后要保证肛门周围的清洁。

本期答主:任宇玮,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对于肝性脑病的预防主要是及时去除诱因,减少肠道氨和毒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及吸收,目前常见的方法有:

(1)控制饮食中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的摄入;

(2)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

(3)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预防和及时处理消化道出血;

(5)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

(6)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的药物,比如安定、巴比妥类、吩噻嗪类等镇静药物;

(7)抑制肠道细菌的过度繁殖;

(8)清洁和酸化肠道,保持大便通畅。

我是心内科专科医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咨询相关问题或者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尽力解答,谢谢。


王加伟医生


肝性脑病(Hepatie Encephalopathy, HE)是继发肝功能严重受损或门体分流术后,以蛋白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意识障碍是可逆的,当意识障碍发展成意识丧失时,又称为肝昏迷。

【病因】

1.急性肝功能损害

由已知的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重症肝炎;由扑热息痛、利福霉素、氟烷等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由毒蕈、黄磷等毒性物质引起的急性肝细胞坏死等。

2.慢性肝功能损害

如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的后期。

3.门体静脉分流术后

来自消化道的静脉血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4.原发性肝癌晚期

肿瘤细胞迅速生长,肝细胞大量破坏,肝功能衰竭。

5.其他弥漫性肝病

如肝窦状核变性、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肝损害、心源性肝硬化及布加综合征等疾病的终末期。

6.诱发因素

慢性肝功能损害者往往是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高蛋白饮食,以及利尿、镇静或麻醉药物的使用等原因而诱发。

以上病变导致肝细胞功能衰竭、门体静脉分流术后或自然形成的侧枝分流,致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随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致脑细胞代谢失常,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肝性脑病时体内代谢紊乱是多方面的:①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及氨的代谢障碍导致的氨中毒。②抑制性神经递质积聚形成的假递质学说。③硫醇及短链脂肪酸对中枢神经的协同性作用等均可导致肝性脑病。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前驱期

以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为主,如精神恍惚、淡漠少言、语速缓慢、构音不清;或欣快多动 运动不协调、衣冠不整、随地便溺等。可有扑翼样震颤,亦可有脑电图轻度异常。

2.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语言混乱、书写障碍、举止反常,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不安等精神错乱的表现。查体可见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震挛及巴彬斯基征阳性,脑电图异常。

3.昏睡期

以昏睡、精神错乱和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加重为主要表现。患者呈昏睡状态,唤之能醒,醒后能应答简单对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查体可引出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

4.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尚有反应,肌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因病人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减低,过度换气和瞳孔散大,脑电图异常。在临床上各期分界不是十分清楚,前后期症状可有重叠,也有少数发病后很快进入昏迷。

5.伴发症状

肝性脑病因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多伴有黄疸、出血倾向和肝臭。也可并发各种感染、胸水、腹水、脑水肿、电解质紊乱以及肝肾综合征等。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氨

大部分患者血氨增高,尤其是门体分流术后的肝性脑病者血氨增高更为明显。而急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正常。

2.血清生化检查

多数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增高,总胆红素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血钾、钠、氯等降低。

3.血气分析

早期和中期患者血气分析可显示有呼吸性碱中毒,后期常显示为代谢性酸中毒。

4.脑电图

是一项较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出现θ波或δ波具有诊断意义。若两侧同时出现对称的高波幅的δ波提示已经进入昏迷期。

(一)消除诱发因素

肝性脑病的及早发现和尽早治疗对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中应尽量避免和减少诱发因素,积极控制感染;消化道出血时应尽快止血,如需要输血应尽量输新鲜血液;停止使用利尿剂和放腹水、胸水;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对出现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使用半量的安定,禁止使用吗啡、水合氯醛及巴比妥类药物。

(二)减少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1.限制饮食

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在脑病发生时禁止蛋白摄入。但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每日提供总热量应不得低于1200大卡,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昏迷时不能进食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神志清醒后方可逐渐增加蛋白的摄入量,一般认为以植物蛋白最好。

2.清除肠道毒物

可采用灌肠和导泻的方法。一般灌肠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导泻多用25%硫酸镁30~60ml口服或鼻饲。对门体分流的肝性脑病者,可用乳果糖口服或鼻饲,日剂量30~100ml,以每日排便2~3次为宜。对昏迷者用乳果糖300ml加等量的水灌肠导泻。

3.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新霉素每日2~4g,分2~3次口服。可以抑制肠道分解蛋白质产生氨,减少细菌的繁殖。但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患者慎用。肾功能不全者可用甲硝唑或替硝唑,甲硝唑每日剂量0.6~0.8g,分3~4次口服。或给予替硝唑。

(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

应及时适当的补充液体。液体量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不足会导致循环衰竭而加重肝性脑病,过多可加重胸水、腹水。在保证热量的情况下,一般每日补液量应控制在1000ml加24h尿量和引流量。

(四)降血氨药物

1.谷氨酸

是最常用的降氨药物。谷氨酸每日剂量4~8g,分3~4次口服;昏迷病人可用谷氨酸钠23g加人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腹水、胸水及水肿严重者慎用;谷氨酸钾25.2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其作用原理是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浓度。副作用:滴注过快可引起呕吐、流涎、面部潮红及烦躁。

2.精氨酸

此药偏酸性,适合于碱中毒病人应用。常用剂量10~20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其作用机制是与氨合成尿素和鸟氨酸,从而降低血氨浓度。肾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以免加重高钾血症。

(五)假性神经递质拮抗剂

1.支链氨基酸

可以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竞争性的抑制芳香族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形成假递质的作用。一般主张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更好。每日250ml静脉滴注。

2.左旋多巴

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经多巴脱羧酶作用产生多巴胺,再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提高正常神经传递介质的数量。同时也能提高大脑对氨毒性的耐受性。每日常用剂量2~5g,分3~4次口服;昏迷者200~6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用于血氨正常的肝昏迷患者。

(六)血液透析

利用离子交换原理,通过血液透析吸附血中浓度过高的氨,可使血氨很快下降。疗效肯定,但费用较高,国内尚未广泛使用。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可选择性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2.保护脑细胞功能

可间断吸氧,对发热病人给予冰帽以降低颅内温度。积极预防脑水肿,当昏迷超过4h应予以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3.预防出血

有出血倾向者,可给予维生素K1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输新鲜血对止血更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