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埋了2000多年,出土後還鋒利無比呢?

Hey130555233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越王勾踐劍本身的鑄造工藝,第二是越王勾踐劍所出土的楚國墓葬的構造問題。

1,越王勾踐劍的鑄造工藝。

在越王勾踐劍出土後,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實驗室、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以及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室就共同對該劍的製造成分進行了分析,分析發現,越王勾踐劍錫含量為16%-17%,這個範圍內的含錫量,一方面保證了劍身的強度,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劍身的抗張強度和延伸性,是青銅劍最為合理的含錫量。這也說明了越國鑄劍工藝的水平之高。同時,越王勾踐劍的劍身含鉛和鐵含量極低,應該是通過選取上佳的材料,或者通過精煉去除了其中的鉛鐵成分,進一步提升了劍的質量。同時,劍身表面在處理時,可能還使用了硫化物,使得其表面有一層硫化銅,保證了劍身能夠經歷長時間而不易生鏽。總而言之,越王勾踐劍的鑄造水平可以說代表了青銅兵器鑄造工藝的最高水準。

2,楚墓構造:密封性極好。

楚墓一般都是豎穴土坑墓,也就是在平地上向下挖墓坑,然後把棺槨及其他東西埋下去,再用土掩埋起來。楚國墓葬,尤其是大型楚墓的墓坑一般比較深。越王勾踐劍出土的望山1號墓深達8.4米。而南方的土壤水分含量高,本身就具有密封性強的特性。同時,在掩埋的過程中,會用到大量密封性非常好的白膏泥、青膏泥。這種泥土有學者認為是特別製作而成,當然也有一線的考古工作者認為青膏泥實際上是被滲透出來的棺液浸泡而成。不管怎樣,楚墓的密封性都是有相當的保障的。不僅如此,望山1號墓是一槨二棺的形制。越王勾踐劍放置在內棺中。在內棺之外,還有兩層密封性非常好的外棺和槨,更進一步地為劍身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再加上墓沒有被盜,所以越王勾踐劍在這麼好的保存環境中,歷經兩千多年,出土時還能夠鋒利無比。

(望山1號墓的內棺,大家可以看看被包裹的多麼嚴實。除了內棺,外面還有一層外棺加一槨)


識小錄


越王勾踐劍是我國的國家一級文物,是1965年的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這把劍雖然歷經兩千多年,但是劍身上沒有鏽跡,劍身上的花紋光亮如新,至今劍鋒閃爍寒光,依舊非常鋒利。之所以越王勾踐劍到如今依然鋒利,這是因為越王勾踐劍是青銅材質的,而青銅本身就不愛生鏽,青銅劍出土保存比較往好的非常多,而鐵劍大多都鏽蝕的不成樣子,就是因為青銅沒有鋼鐵那麼愛生鏽。



早在1977年,當時為了迎接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黨中央決定去拍攝一部叫做《古劍》的科教片,以此片來反映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當時在拍攝過程中,當年第一次用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去劃紙做實驗,竟然一劍就劃破了二十幾層紙,可見越王勾踐劍的鋒利程度。

為了研究越王勾踐劍為何歷經兩千多年依然如此鋒利,經過當時的湖北省委書記陳丕顯批准,《古劍》攝製組將越王勾踐青銅劍送到了復旦大學去作了科學檢測。利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技術,實驗室對越王勾踐青銅劍進行無損傷的測定,根據檢測數據顯示,越王勾踐劍的青銅合金主要是由錫、銅以及少量的鎳、鐵、鋁、硫組成的。根據檢測顯示,越王勾踐劍整體合金比例並不均勻,劍脊含銅較多,銅的韌性好,所以劍身的韌性就更好,更不易折斷;但是劍刃部分的含錫量更高,這樣就增加了寶劍刃部的硬度,使得越王勾踐劍至今依然鋒利。同一把寶劍,但是劍的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金屬配比,這種工藝非常複雜,表明至少在鑄造的過程中,就得分兩次澆鑄才能使劍刃和劍身複合成一體,這種工藝被稱之為“複合金屬工藝”,而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這項複雜的技術,在這讓我們不得不驚歎古人的智慧。

但是為什麼越王勾踐劍兩千多年依然沒有生鏽,青銅雖然不容易生鏽,但是並非絕對不生鏽。法國人曾經提出過一種假說,他們認為越王勾踐劍上,存在著一種神秘的今人尚不知曉的人工外鍍技術,比如經過硫化處理,可以使得青銅器的器表產生了覆蓋層,這樣就能隔絕空氣絕不生鏽。但實際上,湖北省博物館的研究員後德俊認為,越王勾踐劍並不是絕對沒有生鏽,而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基本難以看出。但是在越王勾踐劍出土這幾十年來,越王勾踐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剛出土時那麼明亮,這說明了在博物館這樣專業的保管條件下,越王勾踐劍的鏽蝕的進程也是難以絕對阻止的。所以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工藝,只是因為望山一號楚墓的密封性非常好,導致了青銅器沒有生鏽而已。


人渣嘯西風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腐,寒光凌凌,完整如新鋒利無比,是因為它有三層保護,而且墓中一個很不起眼的物件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特殊的埋藏環境,整個墓室浸泡在地下水中,被地下水密封,隔絕空氣,形成一個保護層。

二、越王勾踐劍被放在在層層包裹的棺槨中,並且在四周塞滿了白膏泥,為棺槨帝王內室隔絕空氣,形成了第三層保護層。

三、第三層保護看似不起眼,卻在越王勾踐劍千年不腐的重要原因,因為同一墓室的另外三把寶劍都有不同程度的鏽跡,唯有越王勾踐劍完整如新,是因為越王勾踐劍有一個黑漆劍鞘,這個劍鞘可不簡單,它具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的作用,形成了寶劍的第三層保護。

以上三層保護,構成了越王勾踐劍完全隔絕空氣的穩定環境,避免了氧化和腐蝕,成就了越王勾踐劍千年不腐的傳奇。


密探零零發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臥薪嚐膽」,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越王勾踐。作為春秋時期最為傳奇的國家君主,勾踐不僅在歷史上享有盛名,並且他隨身佩戴的寶劍也出了名。

前不久,考古學家在發掘春秋古墓的時候發現了一把「越王勾踐劍」,當考古學家把劍拔出劍鞘的時候,瞬間寒光四射,並且在劍身下方還寫著幾個篆字「越王勾踐自用劍」。

雖然這個發現引起了全國轟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未解之謎,眾所周知,春秋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是兩千多年前的時期了,而這把劍不僅沒有生鏽,反而在擦拭掉表面的泥土之後,這把劍又恢復到了兩千多年前那般鋒利。這其中又有什麼奧秘呢?

據瞭解,這把劍之所以會「千年不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劍身上度了一層鉻。這一點不僅讓考古學家感到費解,並且還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好奇。

原來,鉻這種金屬直到上世紀才被美國成功提煉,其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是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技術的。而這一切都為越王勾踐又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