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見過哪些模稜兩可的漢字手寫體?

箋字


題主說的「模稜兩可的漢字手寫體」以及「杜甫能動(勤能補拙)」案列,說簡單一點就是草書難認,導致人們穿鑿附會,而產生的小笑話。

我的房間有一副草書,如果有十個人來我房間裡,九個人會被這副草書吸引,但無一例外都不認得,都會問我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我說你自己認,然後,每個人開始了腦補。

我用手機拍張照片:

(房間很亂,我是個懶人,將就看一下)

草書通過大量的連筆和簡省,使得漢字愈發抽象、簡單、符號化,那麼就會導致:

1、字形簡單了,冗餘信息少了,辨識度肯定會降低,

2、字形越簡單,越就導致與很多漢字和漢字符號雷同。

這是草書難認最根本的原因。

看一個人懂不懂草書,有一個很簡單的測驗方法:叫他將一首詩詞,能不能兩次都寫得一樣,兩次寫得一樣,說明他知道草書的法度和結構。

古人云:作草如真。

意思是說草書並不是亂寫,草書跟楷書一樣,仍然有構形的法則和符號特徵,只不過同一個草書符號卻可以表示幾種楷書符號,這也就是所謂的「偏旁混同」現象,如果你沒有經過大量的草書訓練,你就做不到「作草如真」,這樣就是不合格的草書。

有道是:草書不合格,神仙都不認得。

----------------------------------------------------------

好,知道了這些道理,我再來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你見過哪些模稜兩可的漢字手寫體」?

我見過的有三種:

第一種,古、今文字形懸殊很大,吃瓜群眾不認得,然後腦部附會。

古有「晉師三豕涉河」,今有「青城山採藥超人」。

【注:史上最早的模擬兩可「晉師三豕涉河」:《呂氏春秋》記載,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夏到晉國去,路經衛國時,聽到一個人正在讀史書:“晉國的軍隊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糾正他:“你讀錯了,不是三豕是己亥,因為己與三、亥與豕字形相象。】

第二種,吃瓜群眾不認得草書,穿鑿附會。最多的一種。

賓至如歸 ,婦女之寶,一條龍服務,八星級享受。

婦聯辦鎮館專用藝術品,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指定用品。
好狗邊上飄VS風景這邊獨好,

心在情婦那VS山東博物館

六歲當豬VS獨步天下,

第三種,不合格草書,

姥爺的「環球大嫂,九球天后」,「後」也寫錯了。

----------------------------------------------

那麼,認識草書有那些訣竅呢?

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訣竅,必須要大量的訓練,多看、多寫、多練,你不是有志成為懷素那樣一代草書大家,沒必要去了解。

(我練過幾個月的「草書千字文」,但是沒有堅持下來。一點都不比楷書容易寫)

其實,古人跟我一樣,也知道草書的難認和難寫,下面我只稍微介紹一下,明代韓道亨《草訣百韻歌》,這本書是認識、學習草書經典之作。

韓道亨用五言詩的形式,把不易區別草體字字列在一起,指明差異:

(部分草字訣)

《草字訣》的五言詩,每一句都可以也可以為回答題主的問題,同時還有楷書的釋文:

比如:第三行「有點方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明草寫「水」字如「言」字的差異只在於「水」字有一點,而「言」字只空挑一筆。

草書中幾乎雷同的一些偏旁的細微差別:

諸如此類,不一一舉例,有興趣可以到這個網站去學些如何認識草書。

http://www3.nccu.edu.tw/~ller/f3/f3e.htm

我記得我寫草書「離」,我花了一天時間才學會:

「離」字寫成這個樣,就是為了一而成,同時又有一定辨認度。

部件「離」為了一筆而成,筆畫行筆很精妙,與「親」有點相同,但是也有區別,保證了辨識度,而「隹」部在草書應用很廣泛,容易與「生」混淆。

我用手機拍個小視頻,示範一下運筆過程:

我快十年沒有摸毛筆了,家裡沒有文房四寶,只用水珠筆示範一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b6622d57c34285c6a9082b1d5736b0a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