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往人的血管中注射一点空气,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克拉克415


我们在打点滴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一种想法。当药水打完了,医生没有马上过来拔掉针头,会不会有空气进入血管,然后对我们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危害阿。

我们先看一看空气中的成分是什么,空气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构成。如果空气进入到血液中,氧气会迅速被血液中的红细胞吸收,而二氧化碳是可以直接融进血液中的,自然的溶解度比氧气还要高。而氮气因为溶解度低,血液中没有针对吸收氮气的物质,无法快速溶解氮气,使得氮气可以长久留在血液中,从而形成血栓,这才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原因。


那要进入多大的量才会对人体有伤害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采用静脉注射自杀”的案例。2009年北京公安局顺义分局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发布的一个案例。

一个男性青年想要通过注射空气自杀,首先他先在胸口注射入空气,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没能直接注入心脏。于是他放弃了,改由腹部注入,一下子打入了9针剂量的空气,但是因为没有注入血管,影响也不是很大。然后又换到大腿上,扎了7针以后,终于找到了血管,空气进入后开始感到不适。最后他一口气注入400ml的空气,致使大脑血管梗塞,内脏全部被空气进入,栓塞而死。

一般医院里使用的注射器最大的才有50ml,400ml需要连续注入8针才会致人死亡。但是现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剂量。根据教科书和各类文献的记载,超过2ml/kg的空气进入体内,就会有死亡的危险。以我55kg为例,需要110ml的空气进入在一分钟内注入才会立马死亡。


我们在输液或者打针的时候,针管和输液瓶里不可能会存在这么多的量吧。除非那个医生或者护士是要故意,但是以护士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来说,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况且我们与他们无冤无仇,不值得他们这样子做。

在我们输液的时候,输液管上面有一个莫菲式管,它可以通过潴留一定量的液体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气进入血管中。有些医院还会在输液管上面加装空气过滤器,就算莫菲式管没有发生作用,还是可以很好的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一般来说,在输液或者注射的时候,小剂量的空气进入血管对人体是不会产生危害的,最多也就只会让人感到不适。只有大剂量的空气进入血管,造成血栓,才会导致生命危险。


大三老学长


大家都知道血管里进入空气可能会死人。所以病人在医院输液时,家属和病人都非常关心输液,害怕输入空气。

每当输液快结束时,家属勇士急吼吼的叫护士换液体,害怕空气顺着输液管进入体内。因为静脉血管也是有压力的,平卧位时中心静脉压大概是5-12cm水柱,外周静脉压力更高。这就意味着输液管里的液体下降到右心房水平还有12Cm处就流不动了。特殊情况还是有可能会进入机体。

左侧头低脚高体位

万一有空气进入血管了会怎样?大可不必害怕。少量空气进入机体,比如几毫升,那心脏会把空气挤碎成无数个小气泡,然后很快被吸收掉。你可能都察觉不到。如果进入的气泡更多,有些小气泡会堵塞肺部小动脉,你会出现剧烈咳嗽,有的人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这是肺栓的表现。如果进入的空气更多,超过200毫升,那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肺栓,有可能会致死。



那大量空气进入体内就必死无疑呢?这也未必。外科心脏手术或者大血管手术时,偶尔也会出现大量空气进入体内。这时就要预防空气同时大量进入肺循环,可以通过某种办法把心脏里把空气抽出来。这时有一个重要的体位请大家记住,左侧头低脚高体位是此时的急救体位。

左侧头低脚高体位


输液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大家不要因为一点点空气进入体内就害怕的不得了。当然我们也要尽量预防空气进入体内。你们碰到过什么输液危险吗?


麻醉医生小康


当我们血管里输入空气的时候,往往是在我们在医院输液时,偶尔发现气体顺着输液管流入了我们的血液

这时候的我们经常的惊慌失措的去找护士医生,而护士和医生会告诉你,这样对身体没有大的影响。

亦或是我们偶尔在看犯罪片时,我看到一些注射杀人的现象。所以我们不免担心,如果空气进入到我们的血管里,会不会造成我们生命健康的威胁。

其实空气进入我们的血管,对我们身体的影响与进入的量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我们身体对外来的空气有一定的代偿代谢作用,少量的空气进入到我们的血管内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是没有影响。那么大量的空气(10ml以上相当于150滴液体),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会威胁我们的生命。

那么为什么小小的空气,就能这样影响我们的生命健康?

因为当气体进入我们的血管时,会造成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

空气经血管进入血循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空气栓子(就像我们的血栓一样)随血液的循环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右心室。

如空气量少可被右心室挤压入肺动脉→分散到小动脉内→最后达到毛细血管得到代偿,损害较少;但是空气量大时,则气栓会在肺动脉入口堵塞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

当我们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我们,身体的氧代谢无法形成,导致我们虽然糊进去了空气,却没有吸收空气中的氧。

常见的导致死亡原因有:脑缺氧;左心衰;肺水肿;肺窘迫综和征。

我们在输入过多的气体,是会发生这样的临床现象:

突发性的胸闷或胸骨后疼痛、弦晕和呼吸困难、频死感;低血压、紫绀、心搏过速。

当然像这种大量气体进入血液,在我们的输液诊疗中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输液器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压力保护的装置,少许的气泡进入到我们体内时。

我们的身体会将这些气体分散到组织间隙内,组织间隙也会将它们分解利用。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在自己输液时发现有小气体进入了我们的血管。

在输液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危险,并不是气体进入了我们的血管,而是过敏的发生,刚在输液过程中,我们发现输液的患者出现晕厥、脸色发白、出冷汗、抽搐、意识不清等异常现象时,我们应当及时找寻护士和医生。

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当发现一些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询问。


医线天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除了一些医疗行为,这人应该不会给自己血管里打点空气吧?那说到医疗行为可能在血管里进空气,跟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就是“输液”了,流传于我们口中的“打吊瓶或挂水”!在医院里,经常会碰到有些病人见到一点气泡进去,就感觉活不久一样,很是担心害怕,抓着护士询问:护士,有空气,会不会死?会不会有副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吓人!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简单直接有效治疗手段就是我们的“输液”。不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中有一条规定:“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但该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被好好把握,“输液”成了常态,不输液甚至被认为故意拖延病情。这有时候也让医生特为难!而且在输液中,仍有一点点空气现象仍让大家心惊胆战!可是事实是多虑了!

首先,我们了解下为什么空气进入血管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伤害来源于哪里?

我们正常血液是从动脉射出,进入体循环,然后通过回流静脉进入右心,右心再把血液射到我们的肺动脉,血再从肺动脉回流到肺静脉,进入左心,左心然后又把血射入动脉,这样来来回回!


当我们空气进入血管达到一定量时候,空气成积进入肺动脉,肺动脉越来越小,最后肺动脉被刚刚大小的空气栓塞住,血液这时候被阻断或分流到比较低压力的小动脉,造成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因缺氧进一步导致肺动脉收缩压升高,这时候血液出现滞留右心,使右心出现衰竭。


其次,是不是只要空气进入血管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答案肯定:不是的!空气要达到一定量,从医学角度来说,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液中一次性进入10ml以下的空气,其实是没有多大危险的,我们血液自身是可以通过吸收清除掉;但是10ml以上,就会有生命威胁,容易形成"气栓",阻塞肺动脉血管,临床上,一般1ml=输液的15滴,那么10ml=输液的150滴。而且,有时候哪怕进入了空气,有可能在里体内循环至肺动脉时,已经不足于阻塞肺动脉,同样不会有任何危害!

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挂水或挂吊瓶”中管里的一点点空气会那么容易进入我们血管嘛?

其实我们现在使用输液器并没有那么容易让空气进入血管,平时如果注意观察的人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注射器,除了一条塑料管,是不是还有一个大很多的的管子,就在那个流速控制器上,那个其实叫做莫菲氏管,莫菲氏管的用处就是潴留一定量液体,然后形成一个液平面,可以有效防止空气进入我们的输液管,就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有时候还感觉多余的管子,其实大大降低了空气进入血管的发生率。但是空气过了莫菲氏管咋办?或者说有人手痒倾侧莫菲氏管甚至翻转莫管导致气体进入回路咋办,其实也不用担心,现在输液器下端仍有一个扁形管子,那个是空气过滤器,也可以防止空气进入!



医学小侦探


我们在打点滴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一种想法。当药水打完了,医生没有马上过来拔掉针头,会不会有空气进入血管,然后对我们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危害阿。

我们先看一看空气中的成分是什么,空气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构成。如果空气进入到血液中,氧气会迅速被血液中的红细胞吸收,而二氧化碳是可以直接融进血液中的,自然的溶解度比氧气还要高。而氮气因为溶解度低,血液中没有针对吸收氮气的物质,无法快速溶解氮气,使得氮气可以长久留在血液中,从而形成血栓,这才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原因。

那要进入多大的量才会对人体有伤害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采用静脉注射自杀”的案例。2009年北京公安局顺义分局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发布的一个案例。

一个男性青年想要通过注射空气自杀,首先他先在胸口注射入空气,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没能直接注入心脏。于是他放弃了,改由腹部注入,一下子打入了9针剂量的空气,但是因为没有注入血管,影响也不是很大。然后又换到大腿上,扎了7针以后,终于找到了血管,空气进入后开始感到不适。最后他一口气注入400ml的空气,致使大脑血管梗塞,内脏全部被空气进入,栓塞而死。

一般医院里使用的注射器最大的才有50ml,400ml需要连续注入8针才会致人死亡。但是现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剂量。根据教科书和各类文献的记载,超过2ml/kg的空气进入体内,就会有死亡的危险。以我55kg为例,需要110ml的空气进入在一分钟内注入才会立马死亡。

我们在输液或者打针的时候,针管和输液瓶里不可能会存在这么多的量吧。除非那个医生或者护士是要故意,但是以护士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来说,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况且我们与他们无冤无仇,不值得他们这样子做。

在我们输液的时候,输液管上面有一个莫菲式管,它可以通过潴留一定量的液体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气进入血管中。有些医院还会在输液管上面加装空气过滤器,就算莫菲式管没有发生作用,还是可以很好的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一般来说,在输液或者注射的时候,小剂量的空气进入血管对人体是不会产生危害的,最多也就只会让人感到不适。只有大剂量的空气进入血管,造成血栓,才会导致生命危险。


徐徐而语


有过输液经历的朋友对输液应该比较熟悉,在输液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其中一项就是当液体要输完的时候,一定要去叫护士换药或者取挂瓶,唯恐空气进入血管中危害人体健康。那么,为什么病人和家属会担心空气进入血管中呢?

学过医的应该知道,如果血管中有空气进入后,容易形成空气栓塞,而所谓的空气栓塞是指当输液、输血、手术等过程中空气进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造成的循环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休克或者猝死;形成空气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一定量的空气进入血管后随着血液的流动,当经过肺部小动脉的时候,由于肺部小血管会被空气形成的栓子堵住,造成局部物质交换障碍,从而使人体出现缺氧引起休克或猝死。

不过,在人体中要想形成空气栓塞,进入血管中空气的量至少要大于10mL,如果只单单是注射或者由于输液带入的一点空气的话,一般是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因为人体血液是可以容纳一部分空气的,当血管混入少量空气后,心脏有节奏的搏动会将进入血管的空气拍打成小气泡,在血液中被清除。如果进入血管中的空气量比较大的话,也不一定会出现空气栓塞,有可能在流入肺小动脉的时候,其量也不足以堵塞动脉,造成栓塞。同时,现在输液管上都有一个叫做莫菲氏管的装置,也就是输液管上那一截比较粗大的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潴留一部分液体,当有空气进入输液管后,可以通过这个装置将空气排出,防止空气进入血管,造成病人的恐慌。

因此,如果只是少量空气进入血管的话,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只需要密切观察即可;同时,输液的时候也要更加小心,尽量不要造成空气进入血管。

本期答主:唐林,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人体的血管内流动着血液,一般说来空气是无法进入血管的。很多人可能会问,如果是用注射器把空气注射进血管呢?会发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这真的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首先,张大夫不建议大家这么做,这样做肯定是有危险的。但是,说实话,如果是小量的空气进入血管,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因为小量的空气进入血管后会逐渐溶解在血液中,不至于产生什么危害。但是,对于量比较大的情况,还真可能要命。因为血管中一旦出现较多空气的话,空气就成了栓子,可以起到跟血栓一样的作用来阻塞血管。最先被影响到的血管就是肺动脉,这个时候会发生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肺栓塞如果是肺动脉细小分支栓塞可能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可是如果栓塞在主动脉干及其主支,那么就可能导致发生猝死等严重事件。

所以,这个问题有人提出来,大家看一看,了解一下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去试,因为有危险!


张之瀛大夫



我们在打针或者输液时,总会看到护士做这样一个动作,拿着液体管这敲敲那敲敲,然后将液体对着空地喷出一部分。这个动作可不是浪费宝贵的药品,也不是为了测试针头是否通顺,而是为了排出液体中存在的小气泡,避免空气输入人体。另外,在输液剩最后几毫升液体时,急急忙忙呼叫护士补液或是拔掉针头,也是防止空气进入到血管中。那么,如果有空气在输液中输入了人体会有什么后果呢?

我们知道,人的心脏分为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随着心脏一刻不停的收缩促进血液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流向全身进行物质交换,供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带回二氧化碳和废物,最终回到右心房。血液通过房室瓣膜经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废气吸入氧气,再回到左心房。了解了血液循环的背景后我们再来说输入空气的事。


如果不幸有空气进入人体,空气中的氧气会很快被血红蛋白吸收,而二氧化碳会融入血液中,而对于空气中占比78%的氮气并没有有效吸收的蛋白,极易因为气体拴子阻塞而形成栓塞。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不谈剂量,只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少量的空气进入人体是不会形成栓塞,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的。这里的少量经过研究得出来,当空气量小于0.02ml/kg时,人基本没有什么感觉。所以如果你50kg的话,1ml空气进入体内是没事的。因此,在前面我们说的输液前排空管内空气情况下,液体流尽输液瓶内负压,很难有空气会进入体内,因此日常输液时,只要没得罪护士(开个玩笑),几乎不用担心空气进入人体的事。更何况随着医学的发展,输液管上还有一个膨大的莫菲式管,通过潴留液体避免了空气进入血液的概率。


那么,到底有多少空气进入血液就会产生影响呢,这个没有实验数据,一般认为超过2ml/kg的情况下可能引起栓塞。仍以一个50kg的人为例,至少需要100ml。这个量有多大?常喝的矿泉水大概500ml,自己体会一下。要是输液让这么多的空气进入血液,那肯定就是谋杀了,建议报警。


留白说


这个要看注射的量大小而定,通常痕量的气体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的。微量气体存在危险,少量气体将会致命。

另外,还要看注射的血管位置,如果是主静脉注射,离越大的主静脉,危险越大。危险性按照毛细血管,小血管,动脉主动脉,静脉,主静由小到大。而且流回心脏的血管注射气体是最危险的。

注射气体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气体在心脏形成气阻,造成心脏供血不足而死亡。心脏就像一台水泵,如果空气太多,就会形成气阻,造成无法泵血的后果。

而注射在毛细血管,小血管中危险低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和小血管血液回流路程长,气体被稀释到血液中,无法形成足够集中的一定量的气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会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使得其他分子隔离化存在。

通常,成年兔子,耳静脉注射注射气体两毫升就会致死,人的颈动脉注射两毫升气体,也会造成心脏气阻而死亡。


草原独狼


人生病时常会输液,大部分人在输液时都会比较关心有空气注入体内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有出现的,若真有气体注入血管,人身体会出现什么危害呢?

少量气体注血管中,一般可被溶解

输液时即使有空气被注入,通常情况进入血液中空气也是很少量的,大多以物理形式在里面溶解。少量气体里的氧气是能被人体吸收的,氮气经血液循可从肺排除。

多量气体注到血管,存在一定危险

一次且多量气体进入易造成危险,通常达到120毫升量的气体人便不能溶解了,便将血管堵住。

空气进入血管的静、动脉,人可能出现危险

人的血管分静和动脉。静脉血是由人体各处流至心脏,动脉血是经心脏流至人体各处,它们一块运动来维持人体平衡。

气体进动脉,栓塞地方便有影响。

气体注到静脉。会先与血红蛋白结合,不能结合的就会再回心脏进肺,跟着肺泡排出。要是无法排净,心脏的空气便与血液搅拌,形成多量血气泡。

心脏射出血液变少,易出现心衰,或射出气泡进肺、脑动脉,就会产生肺梗、脑梗。较多的空气在血管里人体具有很大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