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八阿哥允祀临死为什么给雍正帝留下了一封信,写的什么?

老人头侃史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剧情,实际有关八阿哥胤禩的记载有这么一段:

查证历史档案并没有这么一说,一个被开除宗籍的人即使是写了这封信,雍正帝也不会看,因为雍正帝恨死了八阿哥胤禩!

据记载: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死于雍正四年,享年四十五岁,母为康熙帝良妃卫氏。

啰嗦的出身就不必细说了。八阿哥胤禩虽然出身地位较低,可是小时候却是在康熙帝的惠妃,即大阿哥胤禔的生母跟前长大的。

据说八阿哥胤禩的老婆很厉害,当家人,是岳亲王的外孙女,这就提高了八阿哥胤禩的身份。

说八阿哥胤禩死前有一封信是写给雍正帝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
有这样一段:

来报李德全说,八阿哥,阿其那死了,临死给皇上留下了一封信,看着雍正帝老态龙钟的样子就像到了风烛残年一样,实际上,八阿哥胤禩在雍正四年就死了!


李德全的禀报没有让雍正帝有惊讶的表现,反而很平静,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一样。

雍正帝战战兢兢的走进了自己平日批奏折的案子前坐下打开了八阿哥胤禩的信,只见八阿哥胤禩的话外音是这样说的:皇上四哥,你赢了!

接着看下去;我这一生,谁也不佩服,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

你累了,你不感觉到弄累了吗?争来争去的,你剩下了什么?不过都是浮云,不是吗?

看到这,雍正帝也确实是感觉到累了 ,他又吃力的看着这封信:

只见写到,你咬着牙苦苦地熬着,留下了什么,无非留下了“骂名”。

的确,雍正帝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强制推行新政,清理国库亏欠银两,得罪了天下权贵。

刷新吏治,改土归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已经触犯祖宗成法,在位十三年来,由于自己的勤政使龙体大不如从前。


八阿哥胤禩的临终的一封信道出了雍正帝的苦心,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只是骂名,又有谁知道雍正帝的一片为天下苍生百姓着想。

雍正帝也茫然了,心力交瘁的雍正帝想休息了,他想一直的休息下去了!那么这江山社稷交给谁呢?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网络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评论、批评、留言!


日尧居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

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

不要这样子看着我,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

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

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

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


当然,正史上当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抛开真实性来说,这一段剧情堪称是《雍正王朝》的点睛之笔。


八阿哥允祀的这一段话,既是对于雍正说的,其实也是对于自己说的,虽未盖棺,却早已定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和雍正兄弟两人,斗了大半辈子,从结果上看,雍正赢了,允祀输了。但就是像允祀说的: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确实,雍正得到了什么,得到一世的骂名!

但是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允祀自己身上,也是恰如其分。他和雍正斗,到底是为了什么?再怎么斗,皇位都不会是他的,可是允祀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又是为了得到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输也罢,赢也罢,输也罢,允祀什么都没有得到,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



允祀也好,雍正也罢,斗来斗去,都是心力交瘁。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在最后看到这封信后,喷出一口鲜血,然后暴卒。


小镇月明


(一)八阿哥允祀

八阿哥胤禩(也是祀,一个繁体,一个简体)是康熙晚年争储中的一员,形成了八阿哥集团,在康熙最后的十年里,苦苦相争太子之位。无奈,最终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同时,因避讳,更名为允祀。



在雍正四年时,他被雍正圈禁,又改名为“阿其那”(满族中是狗的意思)。之后,雍正向全国颁布允祀四十款罪状。同年,病逝。与此同时,标志着八阿哥集团的彻底覆灭。

(二)允祀的一封信

在正史里面,允祀根本没有留下过信,即使有,也不可能跑到雍正那儿去,内容更不可能是这样。

在《雍正王朝》第44集中,也就是最后一集,在最后一部分,太监过来给雍正说,允祀死了,还给雍正留下了一封信。之后,雍正看完信,又继续批阅奏章,吃了一颗丹药,没多久,便驾崩离去。



这封信在说道: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不要这样子看着我,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

(信来自勇战王聊历史)

这封信,简直绝了,让人拍案叫好。

(三)信的分析

开头一个“累”字,道尽雍正在位十三年的状况,可是你还不撒手吗?这何尝不是雍正在自问。十三年,铁腕吏治,整顿财政,日以继日地改革政弊,不惜得罪天下绅士,用绅士的话来说,就是阶级的叛徒。

可是雍正依旧铁腕治理,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初心,每天孜孜不倦地国政,勤勉,一年只在生日时休息,出游只是在画中“画饼充饥”。

累了吧?你还不愿撒手吗?最终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可是谁又明白雍正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心?

(四)允祀写信的目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封信,我想允祀目的在于为兄弟二人之争画上一个句号,也为九龙夺嫡画上一个句话。



九龙夺嫡,雍正赢了,允祀输了,输在“贤”上,根本不能清理掉康熙晚年的弊端。而雍正能够。可是雍正赢了吗?天下绅士骂声不断。这里,我认为允祀口服心不服!

最后,允祀也看开了,输赢都是过眼烟云,我放下了,四哥你呢?放不下。江山社稷交给谁呢?



最后,我本人的观点看来,雍正赢了,不管手段如何,只要老百姓受惠,就是赢,何况当年的形势,怎么扭转?我看允祀也是没这个能力。输赢在人心,自有后人评,莫欺心就是赢。




三叔小记


八爷和四爷争了半生,为皇位,为江山,为名利,可惜最终他们二人都输了,输给了岁月!

八爷一生耿耿于怀,他拼命的笼络人心,他拼命的巩固实力,他拼命的迎合康熙,可谁知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败给了老四,那个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四哥,甚至他内心都瞧不起的老四,不为其它,到死他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输,到死他都不甘心会输给四哥!

只因为他自己太能争,把一切心思都用在争夺皇位上!

在他临死前,他也感受到了岁月不饶人,他知道此生是再也没有和老四一较高低的机会了。他自己先行一步,而四哥现在是皇帝,要不了多久,也会在阴曹地府相见!

是不是到了阴曹地府继续相争呢?

是输了,但他不甘心呀!但是还有争的必要吗,好像也没有必要了!那就选择彻底解脱吧!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皇帝四哥!


信中他首先承认自己是输了,他内心还是佩服自己的四哥,而后又坦诚四哥为大清江山付出心血,做了一切也只是背负了一个骂名!

为何八爷会写写封信呢?

第一,对自己一生画一个句号!

八爷一生是不圆满的,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圆满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得到他自己的想要得到的位置,他付出了半生努力,却换不来一丝回报,他心有不甘!但是,最终他必须认命,向自己的四哥认命,向岁月认命,所以他就逃避自己的想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他就坦诚了自己以往的是是非非,光明正大对自己做一个总结,圆满离开这个世界。

第二,给四哥一个警醒!

他们这一生因为一个皇位而闹的兄弟不和,反目成仇,最终都是没有一个又有好结果,有的被软禁,有的抑郁而终,有的积劳成疾,有的英年早逝,一生图的是什么就这样废掉了!虽说他是“阿其那”,但得了权利的四爷和十三爷又有什么好结果呢?十三爷累的英年早逝,雍正四哥也是疾病缠身,这就是他们兄弟一辈子的不幸!而四哥也应该明白,不要贪图名声,毕竟做的再好也是留给后世一个骂名!



其实雍正也很感伤,兄弟不能为兄弟,却是一辈子的仇人!

而最终结果都一样,都注定要进入黄土!

他们一生,是对,还是错?

这个皇帝,是好,还是坏?

这个江山,是景秀,还是疮痍?

雍正也在沉思………


忠肝义胆岳老三


这封信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点睛之笔"。编剧在结尾重新解读了“九龙夺嫡”这件事:老八和老四争皇位,其实是两种执政理念的斗争。雍正能够胜利,是因为康熙需要下一代皇帝来“匡正”自己晚年遗留的问题。


首先,先奉上这封信的原文。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不要这样子看着我,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


太监向雍正汇报老八的事,雍正一听到老八的名字就用不耐烦的口吻问怎么了。可以看出,雍正是真心厌恶老八。

当雍正听太监说完,是老八死了。雍正整个人表现的好像是放松了,其实更像是累了很久,突然能找个地方休息下。

就如同老八信中问得,“四哥,你累了吧。”雍正是真的累了。老八做事,就是处处仁义,要收买人心。所以,八爷党势力最大,老八最得人心。

而雍正是办事的,国库亏空一案,得罪了多少人?魏东亭都被逼死了!继位以后,又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官绅一体纳粮,更是得罪了一大批人。雍正敢干,他知道康熙爷让他继位就是来做这些事的。

老八明白,他输在执政理念不同,不符合康熙爷要求。而雍正没赢,是因为雍正用力过度,“矫枉过正”!肯定会留下骂名的。也是因此,乾隆上台以后,马上废除了雍正很多新法。还给老八等人“平反”。

老八临死前的这封信,也算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这封信晚了,老八认输晚了。雍正看完这封信,当晚就累死了。


勇战王聊历史


爱新觉罗胤禩在雍正王朝中写了一封信,可谓是点睛之笔。



当时写的信是这样的:四哥,累了吧,还是歇歇吧,我们争了四十多年了,都这种地步了,你还不愿意撒手吗?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

我这一生唯独没有佩服过任何人,到了现在,我打心眼里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是你也没有赢,因为你一直在苦苦的煎熬着。

请问你得到了什么?只不过是身后的骂名,其实,输也好,赢也好,结果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太放不下了!



这封信同时也让我们看出胤禩的不甘心和对雍正的以后事情,但没想到的是雍正确实是清王朝的好皇帝,同时这也是清宫戏中最好的经典之作。

如果你们有更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真是历史上应该并没有发生过八王逼宫的事情,这一点,在之后乾隆”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这件事,可以证明。


所以胤禩死的时候,也没有留下那样一封信。即便真留下什么字,也不可能传到雍正那里。

实际上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下半段改动非常大,事情发生顺序,因果关系也是因为剧情需要而大幅度更改。但改得非常精彩。


这封信对于胤禩而言,非常“诛心”啊。首先,承认了雍正赢了;其次,从心底里佩服雍正;再次,替雍正觉得冤(苦熬的结果只换来骂名)。

按照一般逻辑,胤禩除非圣人,一切都看开了,这样叙述尚可理解,否则就是“诛心”。所以反对雍正的人,到了最后一刻都开始认同雍正,其实是不符合历史逻辑的。


拿今人的视角来看,雍正的确是一代圣君,做了很多改革,增加国库、澄清吏治、稳定边陲、修缮河工。他的三大政策,对于一个帝国的繁荣何等重要。但在当时而言,破坏祖宗惩罚,伤害既得利益者,这些让被动了奶酪的人去诚心实意地“钦佩”雍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并且雍正死后,乾隆继位。废除了很多雍正时期的“新法”,恢复“祖宗成法”。乾隆一心学康熙,对雍正的很多措施都“反”过来,狠“怼”雍正时的“重臣”。这些都说明,“惯性”是非常强大的,在雍正这样猛人的打压下,稍微安静,雍正一死,立马反弹。所以,要不是电视剧的情节,胤禩即便留下“信”,内容也断不如此。


炒米视角


我是“红雨说历史”,这是由老戏骨唐国强饰演的雍正,王绘春饰演八阿哥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经典片段,个人认为是对电视剧整个的一个小总结,也是对雍正和八阿哥斗争结束的一个句号,也是一个对人生的思考,也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经典片段。我们就拆开来分析分析:


爱新觉罗·阿其那,谨上雍正皇帝四哥御览: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

康熙在位61年,晚年的时候诸子夺嫡,太子被废后,一直悬而不立,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为首的一派和以八阿哥,十四阿哥为首的一派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四阿哥,八阿哥继承皇位的机会最大,所以八阿哥和四阿哥的斗争就一直存在。直到四阿哥登基,八阿哥不服,依然在朝中有自己的小集团。后来八阿哥抓住机会,以回复八王议政为名,逼宫雍正。最后,雍正在十三阿哥,张廷玉等心腹大臣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然而这时候雍正关系最好十三阿哥的走到了生命尽头,八阿哥也被打到了,四十年感慨万千。


不要这样子看着我,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

八阿哥一直不服雍正。雍正要割除弊政,奖励耕织方面。他自认为要遵守祖宗之法,不能破坏满族利益。争来争去,事实证明雍正的政策是好的,八阿哥败了,他输了,输的一败涂地。所以他佩服雍正,佩服雍正的策略和胆气。

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

这句话也对。雍正刚刚登基想要招揽一大批人才,任用张廷玉弟弟张廷陆璐与清流李跋为监考官,结果爆发了科考舞弊案。他任用汉臣年羹尧为西北大将军,引起大臣不满,结果年羹尧居功自傲,不得已雍正赐死。雍正推行一体当官,一体纳粮,侵犯读书人利益,以李跋为首的天下读书人,反对执行官员田文镜。雍正说宁可得罪天下读书人也要推行新政。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雍正的新政不被人理解,但是却带来了巨大收益,雍正背负了天下骂名。

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

最后,看淡了输赢,其实他们都是想让大清好,虽然八阿哥不满雍正,但是他也是想让清王朝好,只是他也在乎个人利益。雍正则是一心记着康熙的嘱托改革弊政。雍正事必躬亲,每个奏折都亲自翻看,批阅,最后自己也累到虚弱,读完信,一口心血吐了出来,他确实累了。雍正退位时,国库充盈,为乾隆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雨说历史


我自己认为老八太小儿科了,到死还是站在个人立场思考问题,根据电视剧里的内容,康熙归天之前对几位儿子的评论已经明确说明康熙为什么选雍正断位,如同雍正保弘历对弘时所说的话,康熙与雍正都是站在国家角度看待问题,个人利益是放在后面,没有像某想把企业利益放在民族大义之前的,因此,如八王夺权事件的暴发,表明雍正的几位兄弟并未死心,而且,他们各自利益团体相当复杂与顽固,雍正为了确保新政策能顺利落地起效,只能除掉各类拦路石,因此,仅仅只看到兄弟之争太幼稚了,为什么雍正叫弘时自尽也是防止自身苦难在弘历身上延续,而且,雍正背下了骂名,所以,雍正赢得相当伟大,确保弘历上位基础之牢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怜雍正去得太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