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跟著故事遊安徽:謝朓與謝家山

跟著故事遊安徽:謝朓與謝家山

大青山 供圖:馬鞍山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

大青山位於馬鞍山市當塗縣城東南七公里處,主峰青林山海拔三百七十餘米。山險峻而常青,因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築室於青林山別支包子山南而得名。唐天寶十二年,敕改青山為謝公山,後人又稱謝家山、謝家青山。築於包子山南的宅室就是謝公宅,宅佔地十餘畝,有流泉奇石,又摩崖石刻環宅而布。宅後,層巒疊障,蒼松映綠。距宅三里許的山頂有小亭,名謝氏山亭。前有小池,石壘四壁約半畝許,傳說為謝朓所鑿,故又稱謝公池、謝公井,素有姑孰八景之一“元暉古井”之美稱。尋訪古蹟,那灰色的瓦頂,在正午太陽的照耀下,金燦燦的一片,不禁令人眼炫。再往遠處看,北面是東晉大司馬桓溫的墓地與桓墓山,西面是李白的墓地和太白祠。翠綠的樹林和波光閃爍的湖水交相輝映,在一片寧靜中舒緩地散逸著古人曾經留下的氣息,不禁將後人的思緒拉回到悠長的南齊時代。

跟著故事遊安徽:謝朓與謝家山

謝公祠 供圖:馬鞍山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

說起謝朓(464-499),出身頗為顯赫。其高祖謝據為儒雅宰相謝安之兄,祖父謝述乃吳興太守,祖母為史學家范曄之姐,父親謝緯官至散騎侍郎,母親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五言山水詩始祖謝靈運也是他的先祖。滿門貴胄,書香遠飄,對謝朓遠大政治抱負的形成以及政壇上的升遷、詩壇上地位的奠定無疑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跟著故事遊安徽:謝朓與謝家山

謝公祠 供圖:馬鞍山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

謝朓家學深厚,少聰慧而好學,素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二十二歲時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軍東閣祭酒,後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二十七歲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朓也跟隨至荊州,因文才尤被賞愛。此時不僅隨王對他厚愛有加,竟陵王蕭子良也是他的文學摯友。蕭子良在竟陵郡雞籠山召集愛好文學的謝朓、沈約、範雲以及皇族中蕭衍、王融等八人組成一個文學團體,史稱“竟陵八友”,他們在一起歌詠山水,抒發情懷。謝朓秉承家風,無論寫景還是抒情,謀篇佈局還是聲律對仗都因“文章清麗”令人歎服。遺憾的是,謝朓這段頗為愜意的生活隨著皇室內變而結束。

公元493年,齊武帝死,臨死前叮矚竟陵王蕭子良輔佐,令蕭鸞為知尚書事。蕭子良素來仁厚,鍾情詩詞歌賦,朝廷裡的許多事都不過問,放手讓蕭鸞處理。心懷叵測的蕭鸞趁機奪取大權。不久,鬱林王蕭昭業、新安王蕭昭文先後即位,又被蕭鸞借太后之令殺死。十月,蕭鸞登上皇帝寶座,稱為明帝。短短的一年內,一個朝廷竟三易其主,在這混亂的政治中血光中,謝朓所依附的蕭子良和蕭子隆先後“以憂卒”或“被殺”,“竟陵八友”中與謝朓私交最好的王融也被殺害。

政治就是這樣充滿玄機。謝朓在山水間的吟詠雖因政局而止,但他卻因文才出眾而被明帝召京還都。在這場險惡的動亂中,他不但沒有受到絲毫的傷害,反而被明帝提拔為驃騎諮儀、領記室和中書郎,負責文案。謝朓不明白其中玄機,再次被動地享受了政治生活的春風。然而,風平浪靜下時刻潛著危險漩渦,謝朓又何嘗不知呢?他表面平靜而內心忐忑著。意外地,這一天竟平和地到來了。公元495年的一個秋天,明帝外派謝朓任宣城太守。雖遭貶,但皇命不可違,謝朓即刻奉命離京上任,不敢有絲毫怠慢。他連夜整理行裝,急備車馬,匆匆向宣城出發。一路上,他既害怕又慶幸。他仰望天空,但見曉星寥落,而黎明曙色已在遙遠的東方悄然浮動,透露出清新的氣息。頓時感覺心胸為之開闊,不愉快的煩事瞬間雲消霧散。畢竟從爾虞我詐險象環生的惡劣環境中擺脫出來,踏著露水,漸漸地看見一輪朝日冉冉升起,壯麗的河山又一次展現在詩人的眼前。

離開京城到宣城,謝朓開始了另一種生活。當時的南豫州包括姑孰、宣城郡。作為宣城郡太守,由於公事需要,他經常往來於姑孰,距姑孰十多里之外的青山自然成了謝朓遊覽的地方。僅僅賞景吟詩還不夠,謝朓還決意在大青山建宅常住。在徵得姑孰地方官的同意後,謝朓在青山南麓鑿石為井,名曰謝公池。同時伐木建宅,人稱謝公宅。接著,富有詩意的謝朓將奇石、流泉、青林、文筱環列宅庭,這一切讓他陶然自得。在登青山、遊東田、建宅室中,謝朓開始迴歸自然,理解自然,在山水中盡情體味人生的旨趣。曾經的悲慼意識在自然山水中獲得慰藉,心靈也隨之舒展,不禁發出“芳春酒再好,又怎能比得上姑孰的青山”的感慨。

謝朓離開京城,避開日趨激烈的政治鬥爭漩渦,到山明水秀、人傑地靈的宣城。作為一方太守,他可以無拘無束地貼近自然。他暢意地寄情於皖南宣州和姑孰的青山綠水,過著亦隱亦官的閒適生活。他的山水詩已經純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他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現。歷史已悄然記下這一筆。可宣州、姑孰秀麗明亮的山水在陶冶了他一顆寧靜靈魂的同時,並沒有絕決靈魂之外潛伏著無數世俗的誘惑。

宣城任職兩年後,當謝朓得知岳父大司馬王敬則企圖謀反的消息,或因害怕連累,或為取悅明帝,他竟出賣了岳父。這一“大義滅親”舉動使他如願以償地被明帝提拔為尚書吏部郎。他又一次返京做官。親者痛,無如骨肉。他的夫人悲泣不已,不論白天黑夜始終懷藏利刃,設法接近謝朓,並誓死要親手殺了他。夫妻反目成仇,千夫所指之時,謝朓清醒過來,他不由悔恨萬端,懊惱不已,然而木已成舟,罪孽難贖。宮廷內部的爭鬥永遠沒有休止。公元498年,明帝死,其子蕭寶卷即位。第二年,始安王蕭遙光密謀篡位,他也看中了謝朓的才能,盛邀謝朓助其篡位。有了上次“大義滅親”經歷的謝朓怎麼可能答應?但天真的謝朓竟把天大的機密告知他人,蕭遙光惡人先告狀,聯名誣告謝朓謀反,三十六歲的謝朓便成了政治冤鬼,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就這樣歿於殘酷的政治刀劍之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聳立了大青山,謝朓的山水詩和足跡卻聳立了謝家青山。謝家青山論其高度並不能稱為天下第一山,然而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卻遠遠超過自然高度。一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後人還在這青山的斷碑殘詩中踽踽獨行,他們想從斷碑中猜出一些故事,想從殘詩中破譯中國文人命運的密碼,但迎來的只是大青山無盡的沉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