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1.

魯迅在上世紀30年代給申報供稿時,最高曾拿到的稿酬是千字10元,這已經算是民國的最高紀錄。當時出版機構通行的稿酬標準,大約是千字2元到3元。像胡適這樣,在新文化運動前後名氣很大,拿的已經是高額稿費了,也只是千字5-6元。

然而還有一個人,不但跟魯迅一樣,拿著千字10元的高記錄稿酬,甚至比魯迅還“貴”。因為魯迅寫《申報·自由談》,字斟句酌的品評議論,最多也就千百字,這位作家寫的可是小說,動輒就有數十萬字,一本寫下來,幾乎能就是民國的“百萬富翁”了。

這位作家就是張恨水。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稿費貴,當然是書暢銷、粉絲多,張恨水的粉絲之多,下至平民百姓,上至達官貴人,學者之流如章士釗、陳寅恪,同從事文字工作的茅盾、老舍、張愛玲等人,都是他的書迷。老舍說他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作家”。

魯迅的母親魯瑞也是張恨水的書迷,她曾經只花了三個月就看完張恨水的兩部小說,一部《美人恩》,有三本,另一部是《金粉世家》,全書12本。魯瑞看書之快,魯迅在1934年5月才為她買的《美人恩》和《金粉世家》,到了8月,寫信回家時告知母親又為她託人買了“張恨水們的小說”。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可以說是精準定位媽媽的心了,畢竟老太太並不怎麼愛看自己兒子寫的文章。

據說魯迅的《吶喊》出版後,有人曾特意送給魯瑞看,並且告訴她其中《故鄉》寫得最好。可是魯瑞讀完這篇小說後卻說:“沒啥好看,我們鄉間,也有這樣事情,這怎麼也可以算小說呢?”

2.

1895年5月18日,張恨水生於江西廣信(今上饒)一個原籍安徽的武將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武藝高超的駐防將領,張恨水是長子,出生後取名為“芳松”,字“心遠”。在他使用“恨水”這個筆名前,一直以“張心遠”之名行世。

張家算是優渥而傳統的家庭,張心遠幼年時,很崇拜武功高強的祖父,曾說“願學祖父跨高馬,佩長劍。”祖父就給他特製了竹刀竹箭,讓他騎在山羊上,往來奔馳。祖父去世後,父親又送他入私塾,習讀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甚至後來考入南昌的新式學堂,學的也是“甲種農業”方面的知識。如果不出意外,張心遠可能會繼承家族的傳統,走上習武之路,或者從農業學校畢業,從事墾殖耕種行業。看起來跟寫文著書沒有半毛錢關係。

儘管他愛看書,在私塾時,就揹著夫子和父親悄悄看同學帶來的小說,《殘唐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列國演義》、《聊齋志異》、《紅樓夢》……離家求學時,最愛買一本《小說月報》,那是當時最火的小說雜誌,匯聚了一批當時國內知名的鴛鴦蝴蝶派文人。

15歲的時候,張心遠家裡發生了一場變故。他的父親因疾病去世,其生前清廉,家裡沒有積蓄,剩下張母一人操持6個孩子,張家瞬間陷入困頓。張心遠只好輟學隨家人回到老家安徽潛山(今天柱山),原本準備出國留學的念頭也不得不取消。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魯迅曾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和魯迅一樣,張心遠也以長子的身份感受過這份少年喪父、家道中落的打擊。

就在這不久前,辛亥革命後,張心遠受新思潮的影響,剪了自己的辮子。原本熱血、無憂的青年,被迫一夜長大,家裡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只能早早揹負起柴米生計的重擔,箇中滋味,恐怕從後來他給自己取的筆名中能看出一二。“恨水”這個名字,源自李後主的詞《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3.

在潛山渾渾噩噩待了兩年,家裡的狀況稍有緩解,張心遠在親友的幫助下來到上海,不久後考上了孫中山在蘇州創辦的蒙藏墾殖學校。學校設在蘇州閶門外盛宣懷的家祠裡,校長由陳其美兼任。

這次復學的機會得來不易,張心遠格外珍惜,他很窮,不上課的日子裡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優哉遊哉逛獅子林、虎丘、寒山寺,更捨不得去聽評彈、上茶社、吃小吃。空閒的時間裡,讀書和寫詩就成了他最大的樂趣,寫的詩多了,居然成了學校裡小有名氣的詩人,甚至不少同學勸他改走文學之路。他只有唯一一個“奢侈”的開支,就是每月節衣縮食省下幾角錢買雜誌,尤其是他最愛的《小說月報》。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在雜誌內封看到該社徵稿的啟事,並聲明每千字3元。為了賺點零花錢,張心遠就在理化講堂上偷偷寫起了小說,花了三天時間,寫了兩篇,一篇《舊新娘》,文言的,3000字,寫一對青年男女的婚姻笑史,是喜劇。另一篇是《桃花劫》,白話的,約4000字,寫一個孀婦的自殺,是悲劇。稿子寫好,就悄悄郵寄到商務印書館。

沒想到四五天後,居然收到了《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先生的親筆回信,信上說“稿子很好,意思尤可欽佩,容緩選載。”第一次寫文投稿就得到了肯定,且收到主編可以登載的承諾,這封回信讓張心遠高興得發了狂,更加燃起了對文學的信心,這以後他還跟惲鐵樵先生通過兩封信。

然而等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一直等了10年,等到惲鐵樵離開了《小說月報》,張心遠的稿子也沒見登出。

更加令人窒息的是,張心遠好不容易讀上的墾殖學校,也在這年底,因為二次革命的失敗遭到解散。

學校沒了,稿子“流產”,走投無路的張心遠同學不得不再次回到老家,懷著一半空歡喜的憤懣,一半功不成名不就的頹喪。

值得一提的是,張心遠在《小說月報》上的第一次投稿,使用了一個筆名——愁花恨水生。這以後他在報紙上發稿時,署名便只取了其中的“恨水”二字。這是他觸電小說的開端,被“恨水”這個名字支配時代,即將到來。

4.

1927年2月14日,《世界日報》開始連載一部小說——《金粉世家》。

小說以北洋政府總理金銓的七少爺、紈絝子弟金燕西,和美麗聰慧的貧民姑娘冷清秋的婚戀離合為主線,描寫了一個民國總理之家的豪門盛衰史。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人物眾多,立意宏大,《金粉世家》一經刊出就大火。還曾因情節發生過“請命”風波,當寫到冷清秋在大火中,攜幼子出走時,很多讀者為其悽慘命運和傲然性格而落淚。著名的老報人、《世界日報》時期的同事萬枚子,看到這裡時,竟和他夫人相對而泣。讀者看到昆明湖發現冷清秋丟失的鞋,預感不妙,紛紛寫信到報社,希望作者讓她“筆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有的甚至“口出不遜”。著名報人徐君武先生回憶當初看《金粉世家》時,也曾給報社寫信,要作者不可“筆下無情”。

這大概是“給編劇寄刀片”的民國版本。

《金粉世家》的作者,就是張恨水。3年前,他在成舍我創辦的《世界晚報》上連載長篇小說《春明外史》,全書飄飄灑灑約100萬字,當時就轟動京城,張恨水這個名字在北京城一炮打響。因為《春明外史》,《世界晚報》和,隨後創辦的《世界日報》,也迅速揚名京城,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報業集團。

《金粉世家》小說風靡全國以後,舞臺劇、電影、評劇……各種版本改編的《金粉世家》爭相出現,張恨水一時間成為享譽文壇的大小說家。

殊不知,他在寫作《金粉世家》時,其實失去過兩個女兒,大女叫慰兒,小女名康兒。他剛動筆時,康兒剛出生,慰兒正呀呀學語。書快寫完時,慰兒已經上學兩年了,康兒卻不幸夭折,更不幸的是,康兒過世不到20天,慰兒也得病去世。這讓張恨水悲痛無比,5年後《金粉世家》連載結束,出版社找他發表單行本,他便把這件事寫進了小說的序言裡:

今慰兒亦夭亡十餘日矣,料此書出版,兒墓草深當尺許也。當吾日日寫《金粉世家》,慰兒至案前索果餌錢時,常竊視曰:“勿擾父,父方作《金粉世家》也。”今吾作序,同此明窗,同此書案,掉首而顧,吾兒何在?

1929年春,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的主編嚴獨鶴先生,跑到北平來找張恨水,找他約稿一部小說,想要放在《新聞報》副刊上連載。

當時的北平和上海各有一個寫作圈子,都是人才濟濟,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在北平創刊辦報的,對外約稿僅限北平的文人,上海也是這樣,外地作家幾乎沒有能打入圈內的,“南北是互不侵犯”。張恨水被上海刊物約寫連載小說,還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報紙《新聞報》,可以說是北方作家第一人。

這部被約稿的小說,就是《啼笑因緣》,這也成為張恨水作品中影響最大的一部。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它問世起,很快就像一股新鮮的風,刮遍上海灘,傳遍大江南北。全國掀起一陣“啼笑因緣”熱,除了電影和舞臺劇,還一再被改編成評書、京劇、滬劇、粵劇等各種藝術形式。外地的讀者到了北京,還會專門去小說中描寫的北京的天橋,和書中人物鳳喜住過的衚衕去看看,有點像現代粉絲熱衷的“朝聖地打卡”。

《啼笑因緣》給張恨水帶去豐厚的稿酬,他足以支付一家十幾口人的生活和教育,他後來迷上畫畫,還以這筆稿費創辦了一所“北華美術專科學校”,聘請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等美術大師任教,頗有聲譽。

5.

張恨水的一生,寫下的中長篇小說高達120多部,高產而暢銷,大部分是刻畫當下現實社會中的才子佳人情愛。有人說他是鴛鴦蝴蝶派,主流瞧不起他,有人誇他是中國的大仲馬、狄更斯。

他經歷過三段婚姻,或痛苦或幸福,就像他小說裡糾糾纏纏的主人公們。

墾殖學校解散後,18歲的張恨水回家,母親在老家給他包辦了一門親事,對方姑娘叫徐文淑。據說張恨水本來不接受這個安排,但是但是礙於母親,勉強去看了姑娘的樣子,當時覺得還挺滿意,結果對方是拿漂亮的姐妹頂替的,娶過門來才發現是個黑胖的醜姑娘。張恨水把蓋頭一揭就跑了,儘管後來被勸回來。第一個妻子為張恨水生過一個女兒,但不久後就夭折了。儘管兩人沒有感情,張恨水還是一生贍養這個妻子。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後來撰寫《金粉世家》期間的1926年,張恨水又娶了自己的第二個妻子,是在他做記者時常去的一所貧民孤兒收容所認識的。他把這個無依無靠的女孩接回家,教她讀書寫字,給她取名“胡秋霞”,兩人一起生活了七八年。收入變高之後,他又把老家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們接來北平,包括原配妻子徐文淑。徐文淑後來再也沒有生育過,張恨水和胡秋霞的孩子出生後,她一直視為己出。

1931年,他跟自己最後一任妻子周南結婚,這一年,他36歲。周南本名叫周淑雲,她是新女性,讀過書,長得美,讀書時是張恨水的書迷。兩人在一起後,張恨水為她改名為周南。

張恨水:民國最“貴”的作者

50年代周南因患癌症去世,張恨水每天把她的照片放在床頭,她死後十多年,張恨水也沒有再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