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韓國要去漢字?

歷史農夫子


現在有許多朋友喜歡看韓劇,電視劇看的多了,自然對韓文有所瞭解。即使沒有系統學習過韓語,也能說上兩句“歐巴”、“阿寶機”什麼的,看到那些圓圈、方框和橫豎撇捺組成的字符也能分辨出那是韓國文字。



圖1:韓劇的韓文海報


熟不知在古代朝鮮(包括今天的朝鮮和韓國),人們雖然說韓語,但使用的書面文字卻是漢字。因為朝鮮半島在歷史上長期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受到中華文明的渲染影響,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朝鮮王國尊儒學、書漢字。

圖2:古代朝鮮的漢字宮殿名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從那時開始,南北都積極開展廢除漢字運動。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漢字已基本上從韓國民眾的日常書寫識讀中消失。


既然在長達千餘年的歷史中,朝鮮半島上都以漢字為正統,甚至韓國的幾乎所有古代史書典籍都是用漢字寫作的,那為什麼到了近代韓國開始廢黜漢字?


一個重要的歷史原因就是在1446年李氏朝鮮的世宗大王召集學者創造韓文,(也叫諺文),頒佈《訓民正音》。漢字雖在朝鮮半島流行了千餘年,但只有少數上層社會和知識精英階層能夠書寫識讀漢字,絕大部分百姓都不識漢字,文盲率很高。世宗大王主持創造的諺文屬於拼音文字,比起漢字更為簡便,容易讓普通百姓學習掌握,讓底層老百姓能看得懂政府告示、便利統治。

圖3:《訓民正音》書影


在當時,諺文多在普通百姓中傳播使用,在知識界則受到強烈抵制,將諺文視為“蠻文夷書”,而以漢字為正統。自世宗大王造字之後,朝鮮民族開始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韓國的文字體系走向 “漢字+韓字”的雙軌道路。


但近代以來,尤其是二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無論朝鮮還是韓國,民族主義思潮風起雲湧,歷史上作為中國的藩屬國也被視作對朝鮮民族的殖民。


韓國獨立之後的一段時間仍以漢字為主要文字,當時報紙文字、政府公文也都以漢字書寫。但在李承晚執政時期,韓國政府已經開始排斥漢字教育。1945年,韓國教科書委員會提出廢除使用漢字決議案,議案規定初高中教科書必須全部使用韓文,僅在必要時可用括號附加漢字說明。1948年,韓國製定了《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


有其到了六十年代末,朴正熙當政後,“去漢字化”趨勢更加明顯。1968年,朴正熙公佈「韓文專用五年計劃」,初高中的漢字教育被完全廢止,並下令從1970年起,政府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

圖4:韓國總統朴正熙


二十世紀全球的民族主義思潮湧起,許多國家都開始提倡本民族語言文字,類似韓國的國家還有日本、越南等。即便世宗大王沒有創造出韓文,在民族主義之下,韓國也會再造出一套“韓文”。就像越南一樣,越南在古代也是使用漢字而沒有本民族文字,但在近代借用了拉丁字母創造出越南文字。


可以說,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是韓國“去漢字化”運動的最大推手,而世宗大王創造韓文則是韓國廢除漢字的民族文化基礎。


參考文章:

顧鈞《漢字在韓國的“歸去來”》,載《中國文化報》2010-05-20;

黃彬華《韓國“去漢字化”的尷尬後果》,載《世界報》2009-02-11;


歷史研習社


語言是民族主體性的象徵。

試想,一個遭受過日本殖民摧殘、經過百年奮鬥才實現獨立解放的民族國家,怎麼會忍受自己曾在歷史上深受近鄰的文化影響和政治控制這種事呢?

恐怕在韓國人眼中,後者並不比前者好多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過都德的《最後一課》,原因都是相似的。

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契機,應該是公元前108年漢武帝設漢四郡時。公元668年,新羅推行科舉制度後,漢字成為讀書人的必修課程。

但是,這種文字只有士大夫階層才能夠學習,普通人是不識字的。因此,李氏朝鮮的世宗大王才在1446年頒佈《訓民正音》,發明諺文來提高老百姓的識字水平。

諺文在最初是被士大夫們所抵制的。

直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整個朝鮮半島都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後,日本大力推行日語教育,遭到渴望獨立自主的朝鮮人民的反對。

那麼,他們要用哪種語言抵制日語呢?漢語嗎?實際上,在當時的民族主義者看來,漢語和日語並無本質區別,都是朝鮮臣服於外的象徵。

就這樣,漢語遭到徹底的厭棄,諺文開始受到所有人的追捧。

當然,韓國雖然去漢字,但是並沒有徹底取締漢字,現在仍然是以韓為主、韓漢混用。甚至還有前韓國總統金大中這樣的政治人物,積極推廣漢字的使用。

徹底摒棄漢字的是朝鮮,1949年就宣佈廢除漢字為外國語,以諺文作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語。


HuiNanHistory


朝鮮民族歷史悠久,但擁有自己的文字的時間卻並不長,1443年,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皇帝李祹主政期間,朝鮮學者基於朝鮮語發音,創造出一套字母體系,這便是後來的《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發佈標誌著朝鮮文字的誕生,但在此以後,朝鮮民族並沒有拋棄漢字,而是採用標記漢字的方式,只不過,漢字在朝鮮有了韓文發音和寫法。

一、漢字廢除的起源

1945年朝鮮光復後,受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文化影響,韓國知識界開始有意識的切割韓國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繫,漢字首當其衝,成為改革的犧牲品。

1945年,崔銥培被任命為韓國軍政府文教部編修局長,主持教科書編寫,作為美國文化的擁躉,崔上臺後提出廢除漢字、純潔韓國民族語言的設想,崔的想法得到了“朝鮮語學會”幹事長李克魯的大力支持,當年11月,他們成立了“漢字廢止會”,為廢除漢字營造聲勢。

韓國文化界的做法可以看做是韓國主流文化發展的一次轉向,作為中國的藩國,朝鮮國長期以來,以學習中華文化為榮,但自甲午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一次次倒在西洋文明面前,而同屬中華文化圈的日本,在“託亞入歐”口號的帶動下,快速進入現代化,給了韓國人很大的觸動,也讓韓國人下定決心,拋棄中華文化,改為學習西方文化,漢字不過是這種轉向的一個表象罷了。

崔的改革方案分成三階段,第一步是廢除漢字,以韓文字母代替,第二步是將韓文字分解為單一字母,第三步是用西文字母取代韓文字母,徹底實現託亞入歐,融入歐美文化圈。

但他的設想很性感,但現實很骨感,一種文字的形成需要經歷漫長的適應、使用、完善,想要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所能完成的,且韓國文字本就是漢文字的拙劣替代品,再做分解改變,更加困難,崔妄圖在此基礎上再造一種新文字,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但崔的第一步設想還是被繼承了下來,1945年12月,“朝鮮教育審議會”發佈通告:韓國中小學課本全面廢除漢字,改用韓文。

這一做法在高調的民族情緒支撐下,很快付諸實施,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審議通過了“韓文專用法”,以法律的形式將韓文的使用和推廣固化下來:大韓民國的公用文書必須用韓文完成!

但到了具體實施環節,又遭遇了不少麻煩,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大家不適應,失去了漢字,韓文同音不同意的問題完全暴露出來,導致文字詞不達意,不少人對此表現的極度不適應,為此韓國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氣二次掃盲,以保障新文字的推行。

好在此時的韓國文盲率較高,許多老百姓本來就不識字,用不用漢字對他們影響不大,而中小學生學習可塑性強,推廣起來難度較小。

即便如此,韓國還是修正了過渡期辦法,允許漢字平行使用,規定在國民教育中,要教授一定熟練的簡答漢字,方便大家學習。

二、漢字的徹底廢除

但到了1961年,軍人出身的朴正熙上臺,廢除漢字又被韓國民族主義者推了出來,以軍政大頭領自居的朴正熙原定1962年全面廢除漢字,結果遭到了韓國部分文字工作者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全面廢除漢字再次失敗!

到了60年代末,朴正熙的統治開始面臨威脅,以金大中為首的民主主義者對他的地位形成了明顯的挑戰,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塑造自己民族英雄的偉大形象,朴正熙再次把廢除漢字當成神主牌,不計後果的打了出來。

1968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22週年紀念日,朴正熙在集會上發表演說,宣佈韓國將從1970年1月1日期全面實行“韓文專用”,同時規定,所有行政機構停止使用漢字,否則業務不予受理。

為了支持這一政策的推廣普及,韓國政府下令研發韓文打字機,並開通宣傳機器,大力推廣韓文,為了激發大家的使用熱情,韓國政府還發布了一系列獎勵措施。

在民族主義和物質獎勵的雙重誘惑下,韓文逐漸開始佔據主流地位,雖然1970年短暫出現“國漢混用”,但韓文獨霸韓國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使用韓文不再是簡單的文化問題,而是一種政治正確,在國家民族等宏大歷史口號的呼喊聲中,漢字被徹底逐出韓國文字界。

漢字的廢除也給韓國文化界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許多韓國文字表意不準的問題就被大大放大,不僅影響使用,還與韓國傳統文化相牴觸,前些年甚至發生過韓國大學考試以英文命題的現象,原因就在於韓文無法準確表達含義,影響考試效果。而韓國許多歷史文化傳承也遭到了很大影響,許多古籍都是漢文記載,新一代研究者和學習者不認識漢字,自然無法深入研究。

那麼韓國還有沒有可能恢復漢字呢?

應該不會,上世界末,韓國曾經掀起一股恢復漢文使用的熱潮,特別是韓國的“ 漢字派”領袖南廣佑先生,長期致力於推動恢復漢字合法地位,1999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韓國社會無論從政治層面還是文化層面都開始反思之前的政策,南廣佑在致前國務總理高建的公開信中指出:

“ 國家現在陷人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錯誤的國民教育。只用韓文的政策, 愚弄百姓, 坑害國民, 使極端個人主義蔓延, 使國民精神走上歧路。… …依這般的國民意識,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受的資金援助即使再多, 我們的前景也只能是十分暗淡。 … … 希望通過恢復世宗時代之傳統國語,使國家危機得以克服。 ”

但他的建議卻沒有得到韓國上層的支持,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國老一輩人逐漸淡出權力和知識舞臺,新一代人對漢字並沒有直觀的認識,縱然在使用韓文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也不會往恢復漢字方向考慮。

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雙方交往的增加,韓國國內學習漢字的勢頭有所提升,但這更多是從發展旅遊、貿易往來角度考慮,學習漢字更像是學習一門外語,是一種輔助工作的工具,並沒有上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

韓國文化界也做了一些反思,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韓國的光化門事件,作為韓國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建築之一,始建於1395年的光化門取“光照四方,教化四方”之意,1926年,日本在景福宮光化門與勤政門之間建造朝鮮總督府大樓,光化門遭到拆毀,1995年值韓國光復50週年之際,韓國重建光化門,並以朴正熙題寫的韓文“光化門”匾額放在原位置,2010年韓國再次重修光化門,恢復了原本的漢字“光化門”,這一做法一方面體現了韓國人實事求是的歷史態度,另一方面,也說明韓國不再把去除漢文化當成文化自主的一部分。



日慕鄉關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中國周邊國家自古以來就受到漢字文化的影響,這也說明了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想要完全去漢字化是不可能的。就像日本以前也想去漢字化,但他們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最後放棄了。

在韓國古代懂漢字的人是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後來世宗大王推行韓文主要的原因是韓國的文盲率太高才推行的,這也是他們的民族文化。但是後來給韓國帶來了很大的文字障礙。



한글 也就是(韓字),

韓語的結構主要由漢字詞,英文及外來語組成,其語法結構類似於日語。說的通俗點就是用韓國拼音字母替代了漢字。在漢字裡面很多都是同音字,這就是後來給帶來的韓語最大的困擾。尤其是在學術上必須得標註漢字來表示意思(包括身份證上的姓名),不然閱讀者根本就理解不了。現在很多學生因為不懂漢字,根本就讀不了古文詩句,所以在學術界很多人要求恢復漢字就是這個原因。


劉先生LBZ


當初朝鮮文盲多,世宗大王組織人員發明“訓民正音”,這是一種拼音文字,易書寫便於普及,但缺點是單字不能表意。

上世紀70年代後,總統朴正熙想擺脫中華文化對韓國的影響,逐漸廢棄漢字,雖然韓文易書寫容易普及,但造成詞義混亂。因為韓國屬於中華文化圈,很多詞彙和漢語表意一致,且發音也相近,用韓文書寫可以把詞彙理解成多種不同意思。

在韓國60歲以上的人都學過漢字版的《千字文》《百家姓》,雖然發音和我們有區別,但韓國使用的漢字和我們所用漢字表達意思一樣。韓國的歷史書、傳統的醫書以及家譜都是漢字書寫,如果不盡快恢復漢字,就連自己祖宗的名字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了。


更上一層樓g


戰後半島南北分別獨立,在美蘇的扶植下,建立了兩個制度不同的國家。但是在一個問題,半島南北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去除漢字。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對過去事大主義的一種反動。事大主義,事的就是天朝。從新羅、到王氏高麗,到李朝,半島的這些政權無不仰中原王朝的鼻息。 特別是萬曆年間,李朝受豐臣秀吉之侵略,八道崩潰,幾乎滅亡,天朝出兵,逼日本議和,使李朝得以苟延殘喘。所以,李朝對天朝的感恩戴德,小心侍奉,這是歷史存在的事實。但半島南北獨立後,紛紛對事大主義做出批判。其重要表象之一,就是去除漢字。



其二就是反共。對於韓國來講,除了對事大主義的反動之外,再一個就是反共。李承晚時代還保留著漢字,朴正熙時代就取消了。這是因為朴正熙掌權的合法性較弱,即使是美國,對他以政變手段上臺不滿。所以朴正熙要討好美國,那就強硬反共。比如出兵越南,比如去除漢字。



半島大概自4世紀左右接受漢文,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元和拾一年)漢文,一直是上層貴族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典籍。而彥文出現在李朝世宗之時,是下層人使用的文字。 去除漢字,給半島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能望文生意。而彥文是單純的表音文字,類似於拼音。

去除漢字,不僅對於半島人理解自己的古代歷史文化不利,同時,也大大地降低了韓語的表達能力和可辯識度。所以很不方便。再之,韓國人還幹了些混淆視聽的事,比如把漢醫改成韓醫,彥文(也就是發音)是一樣的,但意義完全變了。

純手機輸入,覺得還可以點個贊,謝謝!


元和拾一年


現在不是要恢復?因為不用漢字不方便啊,韓文那些都是拼音,有的時候你說一句話,要寫要拼一長串,確實不方便。



其實韓文和日文一樣,都有大量的漢字,70年代,韓國為了去除漢化,強行行文中去除漢字;後來又把漢城改成了首爾。我也問過我韓國的朋友,我說是簡單了還是麻煩了,她說是麻煩了,漢文三四個字即可表達清楚的意思,韓文要寫一長串。



(我也特地找了70年代前的朝文報紙,以供大家參考)同樣,日語裡也都是大量漢字(現在又加上大量片假名,等於是變型英語)實際韓文和日文大部分就是舶來語,就是大量中文加英文的組成,只不過鬼子實在些,這些是實實在在承認並且繼承發揚的;而韓國人🇰🇷的太極旗實在是“太急”了!(現在要恢復,何苦呢)


李三萬的三萬裡


原因很簡單,韓國是個真正的走狗國,古代中華強大,它是中國的附屬國,在當時的韓國上流社會說漢話,穿漢服,寫漢字,喝茶,用瓷器,首飾,是一種時尚,近代清末,中華走向了落末,這個附屬國就起了二心,開始轉變對中國的依賴!假如二戰日本勝利,韓國決對是日本的走狗國,可日本敗給了美國,韓國順利的當起了美國走狗國!


勇勇67021908


不想一直活在我們的影子裡、其實他們現在寧願相信“漢字”是古人們共同開發的產物!當然他們知道這不能永遠騙自己、朝鮮王朝造字、就是因為沒有文字、只有語言、所以哪時候用一些漢字、之後世宗大王造字、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後、老百姓是禁止使用漢字的、只有官方書面才能使用、當然之後重要文獻 課本依然對民間開放了 漢字、1948年 趨於民族文化自尊心的需求、大力推行韓字、減少漢字、直至 漢城 改成 音譯的 首爾、為了更加國際化 和韓國化、其實別的城市依然漢字名、路牌依然很多漢字 身份證及重要名詞 還是漢字譯音、韓文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中文、文字體系組成之一就是漢字 、其次 日語 英文 也存在很多


回憶燃


現代國家的一個標誌就是民族認同感的產生。韓國作為一個長期在中華文化影響下的國家,特別是在中華文明在國際大環境處於相對落後的情況下,韓國國內民族的文化獨立感極大的膨脹,獨立民族的認同感,擺脫被認為相對落後的中華文化圈,產生本民族固有的歷史觀,文化觀,成為韓國現在民族思想的主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