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32岁的琳琳(化名),研究生学历,相貌气质佳,外企中层,条件优越,但在恋爱上却屡屡失败。研究生期间恋上大8岁的已婚导师,工作后又恋上大10 几岁的已婚上司,无法自控。对于年长的成熟体贴的异性,总是深陷其中,身不由己,内心很痛苦。精神分析中发现,来访者整个童年时期父亲一直常年出差在外,即使短暂在家数日,也常出去应酬,几乎很少陪伴她玩,记忆中感觉自己从小就惹父亲厌烦,不喜欢她,好像从来没有抱过她,因此来访者从小就很乖巧懂事,很努力希望自己优秀,以讨父亲欢心。来访者在性心理发育阶段,特别是性蕾期,恋父阶段,由于父爱的缺失,导致严重的恋父情结,所以成年后总是下意识地去寻找机会完成童年期缺失的这段心理发育。在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对来访者产生的移情的处理,进一步澄清、分析,使来访者获得一个被“内化”了的、接受和肯定她的“心理父亲”,恋父情结终被打开,人格缺陷得以修补,回归到正常的恋爱轨道上,建立起正常的亲密关系。

从这个个案中引出一话题:精神分析。什么是精神分析?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观点,又有哪些技术要求呢?本期健康科普堂邀请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四病房主任王美娟给我们科普一下精神分析方面的话题。

一、精神分析的概念及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治疗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末,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在精密的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渐形成了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其特点是经由分析来了解病人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认识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经自指示与解释,让病人获得对问题之领悟;经过长期的治疗,善用病人与治疗者所产生的转移关系,来改善病人对人的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之情感症结,以促进人格之成熟及适应能力。精神分析理论,即关于潜意识和人格结构学说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之后,弗洛伊德的学生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后人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将其分为几个阶段:1.正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新精神分析学派;3.后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后弗洛伊德学派,主要包括自我心理学、自身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等。

二、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5个:

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力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1、分区观点

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潜(无)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主要包括原始本能及冲动,可以通过梦、催眠、自由联想出现于意识。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警戒,把守作用。经回忆、感觉,出现于意识状态。意识:是表层,面向外部世界,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心理活动构成。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2、结构观点(人格结构)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

3、动力学观点

弗洛伊德假定心理异常有其生物基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又出自先天的驱力或本能。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动力观点。人有两种本能:生本能或性本能及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人格动力的核心概念就是本能和焦虑。

1)生的本能或性本能: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由性本能驱动的行为包括与性有关的行为,还有几乎所有以快乐为目的的行为。。

2)死的本能或攻击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为什么有死的本能?因为只有死亡才能免除焦虑。

死的本能被生的本能压制,转向外部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攻击不成转向内部表现为明显的自毁行为。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4、发展观点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本我通过身体的不同区域(动欲区)得到满足、获得快感。在某一阶段上遇到挫折,或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就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根源。心理健康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合理过度性心理发展各阶段。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性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

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紧张的控制;

生殖器期(4-5岁)又叫性蕾期,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对异性父母眷恋,同性父母排斥,体验到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或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

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

成人人格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基本形成,因此儿童早年的生存环境及其成长经历对其成年后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心理问题冲突都可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5、适应观点

人两种本能的应对经历,构成人类两种基本应对方式 ;

变相宣泄: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满足。形式之一:隐性梦

自我防御:这类应对是与人的认识能力有关的。在发现危险信号时,会形成“真实焦虑”,这是应对的开端。

焦虑理论及自我防御机制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焦虑”是弗洛伊德确立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根据产生的根源不同可以将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对超我的恐惧

现实性焦虑(客体性焦虑)——对环境的恐惧

神经症性焦虑——对本我的恐惧

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唤醒自我警惕,并去发现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的危险。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的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即自我防御机制。正常人或神经症病人,都会使用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隔离、仪式与抵消)、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自我防御机制被使用得当,可免除内心痛苦以适应现实。但使用不得当,这些冲突和压抑却能以症状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各种障碍。

三、精神分析技术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虽然精神分析流派理论侧重不同,但其技术共通:自由联想、梦的解释和移情与阻抗分析都属于精神分析的常用技术。自由联想要求来访者不受限制地说出此时此刻自己头脑中浮现的所有内容;梦的解释即与来访者探讨其显梦背后的真实意义(隐梦);移情与阻抗分析即协助来访者意识并处理治疗关系中的移情与阻抗。此外包括诠释与重建、修通。 诠释使潜意识的意义、经特定心理事件的原因能够进入意识层面。重建是指通过精神分析,将患者和他过去的环境中的重要人物置于现实的背景下,在分析过程中重新经历成长,重新体验、理解以至愈合创伤,使患者内向结构、次序得以重整,最后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修通 精神分析中,患者由领悟导致行为、态度和结构的改变的过程就是修通。者内向结构、次序得以重整,最后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将患者和环境中其他重要人物置于活生生的背景下,重建过去各个时期的自我形象,最后促进反应和行为的变化。

精神分析治疗的范围包括内在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最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本期专家

王美娟,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四病房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组成员、沈阳市精神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沈阳市医疗保险门诊规定病种专家。对各种新药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精通精神药理学,尤其擅长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

健康科普堂|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