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判斷力——產品經理如何成長為業務負責人

判斷力——產品經理如何成長為業務負責人

判斷力——產品經理如何成長為業務負責人

本文結構如下:

一、產品經理需要有判斷力

二、系統化思維—項目流程全閉環

  • 需求調研(5W2H模型)
  • 需求分析(概率思維)
  • 需求立項(基於數據與價值,達成一致)
  • 需求閉環(評估數據和產出,用數據覆盤)

三、用“人工智能”修煉判斷力

1、建立自己的知識圖譜(輸入與輸出)

2、建立系統化思維(原理是什麼)

一、產品經理需要有判斷力

理論上,一個理性的人,都需要有判斷力,那為什麼專門指出產品經理需要有判斷力?因為筆者從事產品經理職業,且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產品經理是最容易被坑的群體。

  • 老闆說這個功能很重要,是行業的標配;
  • 商務說這對接的合作方很靠譜,上線後預計有多少多少的產量,讓其他需求讓讓優先級;
  • 運營說這個功能很多用戶需要,上線後能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節省多少多少的人效;

以上場景是不是很熟悉,產品經理每天會收到很多需求反饋,第一步是進行需求的調研與分析,只有調研分析過的需求才能真正進入需求池,否則只是待調研需求。

二、系統化思維:項目流程全閉環

1、需求調研(5W2H模型)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戰中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首創。由於該分析法概括了why定義原因,what定義問題,who定義對象,when定義時間,where定義地點,how mucn定義程度(或數量或成本),how to定義實現路徑;從而可以廣泛應用於定位並解決問題,包括寫報告、寫代碼、需求調研、理解leader佈置的任務、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幾種場景,實乃產品新人入坑、農民進城防騙的第一指南;另外還有升級版可以加上三個參數,resource定義資源, risk定義風險,result定義結果,即加上3個R升級為5W2H3R的10字母模型。

判断力——产品经理如何成长为业务负责人

回望自己的職業生涯,確實踩過不少的坑。

產品經理是最有資格抱怨而最不應該抱怨的人,因為產品經理的價值就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需要有足夠的判斷力。

A、老闆說:這個功能很重要,是行業的標配;

多問幾個問題:

  • why老闆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 what 這個功能是什麼,有什麼用
  • who 解決誰的問題,與我們現有產品的用戶群體是否一致
  • result 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收益,與核心目標KPI是否相符
  • how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幾種解決思路
  • how much 這幾種思路對應的方法,成本是多少

2、需求分析(概率思維)

前面說了第一步是需求調研,調研完是不是開始做了呢?第二步是分析;之前我做需求分析,最喜歡用投入產出比來分析需求,並初步判定優先級;後來發現這裡有個誤區,所有分析都應該是建立在概率分佈中的,且需要有數據支持;

B、商務說:這對接的合作方很靠譜,上線後預計有多少多少的產量,讓其他需求讓讓優先級;

多問幾個問題:

  1. 合同是否談妥了(如果沒談妥,會有哪些風險,我們的收益是什麼)
  2. 產量是怎麼預計的,是否有歷史數據或行業數據支撐;是用線性還是非線性模型預計的;
  3. 對方會採購我們的概率是多少,對方會採購我們XX產品的數量和佔比又是多少;

C、運營說:這個功能很多用戶需要,上線後能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節省多少多少的人效;

多問幾個問題:

  • why運營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 what 這個功能是什麼,有什麼用
  • who 解決誰的問題,該類型用戶佔比是多少
  • 這個功能改進涉及的功能會有多少人用,現有數據是什麼
  • 是否有其他解決方案,分別成功概率是多少,成功後的收益是多少

即任何投入產出比都是建立在概率的前提下的,機器學習中經常用到的貝葉斯統計就排上了用場。

如何通俗地理解貝葉斯統計?

舉個例子:生病的幾率

一種癌症,得了這個癌症的人被檢測出為陽性的幾率為90%,未得這種癌症的人被檢測出陰性的幾率為90%,而人群中得這種癌症的幾率為1%,一個人被檢測出陽性,問這個人得癌症的幾率為多少?

猛地一看,被檢查出陽性,而且得癌症的話陽性的概率是90%,那想必這個人應該是難以倖免了。那我們接下來就算算看。 考慮先驗概率和後驗概率

陽性得癌症的概率為:0.083 , 陽性未得癌症的概率為:0.917

換成新儀器引進的例子也是一樣,如果你是醫院的院長,有人推銷一種儀器售價1000萬,檢測某疾病的準確率為95%,而此疾病的發生率僅為0.01%,則需要考慮一下發生此疾病且檢測準確的概率了。

做產品和做投資都是有賭性在的,賭的就是成功的概率,這裡面要判斷項目能成的概率,是否屬於你的重點項目,你預計投入多少時間精力和資源,這個項目能否超出預期從而成為你的成功案例;

3、需求立項(達成一致)

好,調研和分析都完成了,是否可以開始執行了?此時還需要一個立項會。發現沒有,這就是老油條和新人的區別,新人一般會急吼吼的開始進行項目,而老油條一邊設計線程一邊爭取項目相關方達成一致。

  • 要拉項目相關方都參與項目立項會,且需要提前梳理5W2H3R,在會上闡述項目的背景、目標、價值、分工與配合、各部門負責交付的東西和時間節點、所需的資源、風險、成功的概率和收益等;
  • 不確定的點都要在會上達成一致,且形成書面記錄並追蹤執行情況。即決議前充分討論,決議後忠實執行。

4、需求閉環(評估數據和產出)

初階產品經理:能按時保質的完成需求的輸出,且跟蹤項目的執行與產出;這裡面也涉及到如何協調項目相關方,讓參與方統一認知且有認同感,考慮異常場景與上線後的運營推廣計劃等;

而初階與高階的區別,是你是否是這個項目的owner,即你是否有主人翁意識。

這個項目或者是你自己提出的,或上級為了KPI交到你手中的,你是隻承擔了這個項目中產品設計者的角色,還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這裡有個職場現實規則,機會往往是自己爭取的,特別是對於產品經理這種只有職位沒有實際職權的崗位來說,很可能你就是這個項目的產品經理,總負責人是你上級或其他部門負責人,或者沒有明確任命的總負責人)

此時你能否做到除了關注自己負責工作內容部分外,承擔起項目最終成敗的責任?

這裡舉一個反面的例子,有次上級問我某個項目沒有達到預計的目標產量(當時的目標產量也是相關商務預估的,沒有太多數據支撐),產品的責任佔了多少;我沒有理解這個問題,我以為問的是原因佔比,我答產品因素至少佔了60%(當時想已經往高了說);後來上級和我說,即使你只承擔了1%的原因佔比,你也應該負100%的責任。這句話真是醍醐灌頂,如果我是站在一個項目owner的角度,從自己這個原因出發,我完全可以去推動其他人,去更早的思考項目的投產閉環:調研目前的現狀和原因,提出解決策略;哪怕有些策略不是產品側能解決的;忙不是藉口,身兼多個項目不是理由,如果是自己的重點項目,就一定要想辦法超出預期。

想明白這個問題,你才能從功能負責人成長為業務負責人。

三、用“人工智能”修煉判斷力

1、建立自己的知識圖譜(輸入與輸出)

(1)結構化輸入

這裡推薦一個工具——有道雲筆記(免費,服務器穩定,移動端和桌面端完美兼容,未收廣告費)。

如我最近在學習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如果只是看過可能很快就忘了,如果我能邊看邊記筆記,並自己畫出思維導圖的話,才算基本掌握了概念。

判断力——产品经理如何成长为业务负责人

(2)結構化輸出

一個完善的系統,除了有輸入,還需要有輸出;如一個知識,只能你能自己應用並可以教給別人,才算真正掌握了這個思維體系;嘗試輸出新的“新的input”,或是“刺激他人有新的思考”。

2、建立系統化思維(原理是什麼)

前面談到幾個思維框架:

  • 需求調研(5W2H模型)
  • 需求分析(概率思維)
  • 需求立項(基於數據與價值,達成一致)
  • 需求閉環(評估數據和產出,用數據覆盤)

這和機器學習的套路是一樣的,選定一個目標,喂數據,定義價值和激勵函數,從而得到更好的結果,這裡面既要降維解決具體問題,關注微觀細節的東西;又要升維思考抽象問題,關注宏觀系統的東西。

以上說的判斷都是冰山上的東西,其實很多大方向的判斷在冰山下面。產品經理不能只是正確的做事,還要做正確的事。如果不能判斷什麼是正確的事,你就是一個執行者,一個做功能的。

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要完成項目需求分析、價值分析、項目閉環,且還要能站在更高維度去思考:

  • 產品今年規劃是什麼?
  • 公司全年規劃和目標是什麼?
  • 公司處於產品鏈上下游中什麼位置,創造什麼價值,核心戰略是什麼?
  • 公司在行業中排名多少,準備打哪個方向?
  • 未來的趨勢和前景是什麼?個人是否有競爭優勢?

就如同選擇職業一樣,如果大部分人只看到薪資待遇、崗位要求與自己相符,而不考慮個人發展方向、個人性格和優勢、行業或崗位發展前景等,和迫於生計壓力隨便選一個餬口職業沒有太大差別,都沒有系統的職業規劃;

如我之所以選擇產品經理這個職業,也是因為個人熱愛學習與分享,希望做一個超級連接者。

把個人的成長也看做一個學習曲線,祝大家都能在新的一年裡不自我設限,把握機會與創造機會,做有意思的事情。

拓展及參考鏈接:

  1. 產品經理進階之路:用模型化思維解決問題
  2. 你對貝葉斯統計都有怎樣的理解?——徐炎琨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