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容器編排之王Kubernetes贏了嗎?

讓Kubernetes成為需要容器編排平臺的企業和用戶最喜歡的秘訣是什麼?

Kubernetes於2017年11月29日贏得了容器編排最有力支持。那天AWS發佈了基於Kubernetes的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EKS)。

亞馬遜宣佈之前,Mesosphere,Pivotal和Docker為Kubernetes提供了原生支持。這些是容器業務流程空間中大多數關鍵產品的提供者。繼谷歌和Azure在基礎設施上提供託管Kubernetes服務和OpenShift基於Kubernetes的支持之後。為什麼所有這些提供商都選擇支持Kubernetes?例如,為什麼亞馬遜AWS提供EKS?

對於亞馬遜AWS來說,這是因為客戶需要它,所以許多AWS客戶已經在AWS上運行Kubernetes,許多人自己管理他們的集群。鑑於Google和Azure提供更易於管理的Kubernetes服務,因此AWS使AWS Kubernetes體驗更加輕鬆。

但是,當其他提供商已經提供託管服務時,為什麼用戶還要選擇在AWS上運行Kubernetes?可能許多人更喜歡AWS作為雲提供商,但這是唯一的原因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有如此多的用戶要通過AWS ECS選擇Kubernetes?

Kubernetes成功的秘訣?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2017年3月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非常清楚的首選在AWS上運行Kubernetes,而不是其他雲計算:

容器編排之王Kubernetes贏了嗎?

請注意,本地數據中心的排名也很高。我們可以通過查看CoreOS發佈的有關容器編排的調查結果來了解這種模式。應用程序可移植性以及混合和多雲解決方案非常突出:

容器編排之王Kubernetes贏了嗎?

集群federation是Kubernetes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它可用於支持多雲或混合雲用例,因此它比AWS ECS更具優勢。但僅此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Kubernetes相對於其他工具變得如此受歡迎。

通過查看各種因素,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將瞭解組織如何希望Kubernetes具有靈活性,以實現混合雲,多雲和其全面的可擴展性。決策者試圖保持靈活性並利用其現有基礎設施的原因嗎?

混合雲

我們已經看到,企業熱衷於混合雲。在RightScale的2018年調查中,這一點更加清晰,發現高達51%的大型企業使用混合雲。

容器編排之王Kubernetes贏了嗎?

混合雲的原因包括利用現有硬件以及需要滿足監管或安全限制等要求將數據保留在本地的問題。它也可以是有彈性的,並且能夠在失敗的情況下保持某種程度的服務。

多雲

根據RightScale的調查,高達81%的大企業正在選擇多雲策略。CoreOS表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商業鎖定的警惕,Stratoscale的一項調查表明,高達80%的企業認為雲鎖定是一個主要問題。

如果你的軟件需要重寫才能將其轉移到另一個雲提供商,那麼你去其他地方的成本很高。所以如果價格上漲,那麼你要麼承受這種痛苦,要麼被價格上漲吞噬。為了緩解這種風險,企業可能會被多雲吸引。

如果你致力於多雲策略,那麼即使你通常不在單個項目中使用多個雲,也可以選擇在不同的雲上運行相同的編排技術。它可以讓你在選擇雲提供商之前為特定項目選擇你的編排技術,並確保編排技能可以跨項目重用。

看來市場希望能夠獨立於他們的雲提供商而選擇編排工具,並且能夠使用多個提供商。鑑於AWS的普及,很多人都希望能夠選擇Kubernetes作為編排工具,並在其設置中使用AWS。考慮到Kubernetes並不是由AWS提供的,而是作為其他提供商提供的託管服務提供,而使用AWS帶來了額外的好處,即證明你選擇的編排工具確實獨立於你選擇的雲提供商。

AWS可能不僅為大量計算的工作節點,而且還用於自管理設置中的主節點。儘管託管Kubernetes服務的可用性,但由TNS進行的2018年分析顯示91%的Kubernetes部署正在內部處理。此路徑具有挑戰性,但可以確保你可以充分自定義設置,並在需要時進行添加。一旦有足夠的用走這條道路並分享他們的經驗,這可能產生雪球效應。

開放和可擴展

由於市場致力於避免雲鎖定,Kubernetes在AWS ECS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但是市場上的其他競爭者呢?Kubernetes是如何的?在這裡,Kubernetes的開放性和可擴展性非常重要。

Kubernetes相對於Mesosphere DC/OS,Docker Swarm或Pivotal Cloud Foundry centers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選擇編排產品而不想被鎖定到工具或語言中。其中一些可能是關於企業和開源產品之間的界限,以及與編排工具本身的鎖定。但更重要的是編配層可以保持開放的選項範圍。編排工具對各種基礎設施,工具和語言堆棧(特別是企業現有工具)的支持在TNS 2016年的調查結果中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對容器編排的評估標準。

Kubernetes被設計為可擴展,並且人們真的在擴展它(例如OpenShift)並貢獻開源項目。關鍵的編排概念被抽象出來,而不是針對特定語言或工具特定的。對支持的語言沒有限制。這種方法與CNCF建立廣泛的企業合作伙伴,並鼓勵將Kubernetes作為社區項目(而不是將項目與特定供應商聯繫)的信心。GitHub的2017年Octoverse報告揭示了Kubernetes周圍充滿活力的開源文化:

容器編排之王Kubernetes贏了嗎?

充滿活力的開源文化以及可插拔設計意味著廣泛的選項,插件和工具。

Kubernetes的成功意味著開源以及有云選擇的用戶的成功。它也反映了希望遷移到雲但謹慎行事的企業的意願,並利用其現有工具和基礎設施的訴求。

Kubernetes真的贏了嗎?

“贏”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Kubernetes看起來將成為一種標準。雖然還不是,但更多事實上的共同點已經浮現。業界已經發現自己需要一個編排標準來平衡Docker已經成為容器標準的方式 ,而Kubernetes看起來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