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清代王爷有数百人,论显赫此人当排第一,可是他的一生却很窝囊

有清一代,王爷少说也有数百人之多,论地位显赫者有十二位铁帽子王,论权力有清初开国功王多尔衮。可是如果要将这些亲王排一个座次,第一名非晚清醇亲王奕譞莫属。

清代王爷有数百人,论显赫此人当排第一,可是他的一生却很窝囊

这样的结论或许很多人会提出疑义,要说权力还有人大过多尔衮吗?这话不假,多尔衮生前曾是皇父摄政王,死后还被封为了“义皇帝”,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多尔衮生前显赫,死后却被剥的一干二净,连睿亲王的爵位也被革掉,若不是乾隆皇帝为他平反,多尔衮的子孙恐怕要沦落为闲散宗室。

那为什么说醇亲王奕譞是亲王第一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家出了二个皇帝,一个摄政王。一个王府能有如此荣耀,放在大清还有谁可与之比拟。可是这位地位显赫的铁帽子王,却活的并不滋润,甚至可以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皇子,和他的六哥恭亲王奕䜣比起来,奕譞要长相没长相,要才能没才能。咸丰、同治两朝,他一直被六哥的光彩遮盖,在政治可谓毫无作为。好在慈禧掌权后奕譞才得以咸鱼翻身,归结到底还是因为裙带关系,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他娶了一个好媳妇,成为了慈禧的亲妹夫。

清代王爷有数百人,论显赫此人当排第一,可是他的一生却很窝囊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为了控制朝政,决定要为同治帝过继一个儿子,只有这样慈禧才能与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因此,醇亲王的儿子载湉成了首选。可是醇亲王对此却很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嫂子绝不是省油的灯,论权谋之术他远远不及。

况且,前有孝庄和多尔衮的例子摆在面前,醇亲王除了胆战心惊之外,不敢有任何想法。为此,奕譞上了一道著名的折子,名为“乞骸骨折”,在这个折子中奕譞说:“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翻译白话文就是:我是一个庸钝无能之人,请看在我死去的父皇的面子上,保全我的性命吧,

尽管如此,奕譞还是没有逃过慈禧的魔掌。光绪二十年春,慈禧赏赐奕譞杏黄轿,要知道杏黄乃皇帝专用,慈禧此举乃是试探奕譞,看他究竟有没有不臣之心。奕譞再鲁钝也不至于看不出这浅显的道理,他那里敢坐,只得将其供奉在家中。

清代王爷有数百人,论显赫此人当排第一,可是他的一生却很窝囊

奕譞在王府的正堂上悬挂着亲笔家训,曰:“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若何?子孙钱大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由此可见,奕譞当时的压力有多大。

后来,慈禧放权让光绪亲政,按说这个时候奕譞的压力相对要减轻一点,可是慈禧却将他当年上的那份“乞骸骨”的折子交给光绪,目的就是告诫光绪帝,你父亲尚且如此谦恭,你如今亲政但不可乱来。

奕譞无时无刻都被慈禧的淫威所笼罩,慈禧对这位小叔子算是看透了,以他的能力绝无可能掀起什么大浪,因此慈禧曾信心十足地对大臣说:“只要我活着,他就不敢有任何作为。”

清代王爷有数百人,论显赫此人当排第一,可是他的一生却很窝囊

奕譞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过完了他的一生,这位铁帽子王终其一生也没干出一件出彩的事情。按说这样一位服服帖帖的亲王去世应该受到朝廷的额褒奖,可是慈禧却不以为然。当时有一位内务府大臣为了讨好慈禧,说醇亲王奕譞的坟地上长出了两株白果树,而且还牵强附会说:“白在上,王在下,于皇室不利。”慈禧听后大怒说:“我即命尔等伐之,不必告他”。这个“他”当然指的是光绪帝。

可是,大臣们却不敢动手,因为奕譞乃当今皇上之父,又贵为亲王,岂敢造次,万一慈禧归天光绪追究起来那可是杀头的大罪。无奈之下,慈禧只得亲率兵丁前往奕譞墓地砍伐两两棵白果树。光绪闻讯后,悲痛万分,但又不敢发作,只能围着父亲的墓地走了三圈,留着伤心的眼泪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清代王爷有数百人,论显赫此人当排第一,可是他的一生却很窝囊

奕譞生前在慈禧的淫威下不敢有丝毫造次,死后也不得安宁。尽管醇亲王府诞生了两位皇帝,可这一切又有何用,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局,或许他就不该娶慈禧的妹妹为福晋,不如当一个逍遥自在的闲散王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