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家長在群內質疑老師的作業,結果被老師痛罵是誰的問題?

張蘇清550


這個問題表述的不是特別清晰,不知道家長質疑了什麼,老師又是因為什麼發火痛罵家長,應該雙方在溝通的時候措辭和語氣都不太好,所以才引發最後的結果,歸根到底,是家長和老師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同時也是就孩子教育的方法,家長和老師觀點不同,家長不認可老師的教學方式,所以引發衝突。


在這裡我不想討論老師的教育方式到底如何,其實不管老師的教育方式家長是不是認可,都不是最後出現衝突的理由。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和老師溝通問題的方法,為什麼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可以和老師成為無話不聊的朋友,而有的人就會和老師成為敵人,人和人的交往就像兩國外交,關係和睦,互惠互利,相互交惡,想必對誰也不好。

經常有人問我,自己對於孩子老師有些疑問,要不要在班級群裡溝通,我都會建議他和老師私下溝通,最佳方式是到學校和老師見面溝通,其次微信,短信,電話溝通都沒有任何問題,最大的忌諱就是在班級群裡和老師溝通,如果大家說話都不給面子的話就剩下惡語相向,雖然我們給教師這個職業賦予了很多高尚的意義,但是老師也是普通人,交流問題的時候換位思考,誰都不想在全體家長面前被家長質疑和指責,老師也要面子的麼。

自己可以換位想想,如果自己在單位群被領導或者同事指責,是不是也會很不爽,本來簡單就可以溝通的事情,非要被升級惡化。 有人說其他家長都沉默,其實在這個時候其他家長沉默是最好的選擇,要不然難道各選一邊,加入罵戰嗎?

我們說現在的人要有智商也要有情商,和人交往不是誰聲音大誰就厲害,做事情能解決問題,還能讓雙方都心裡舒服,這是本事,是需要的。


我是趙媛姐姐,感謝你和我一起探討教育問題,我們一起尋找最好的教育,歡迎關注“趙媛姐姐”,你也可以給我發私信,我們一起為教育盡綿薄之力!別忘了點贊喲!



趙媛姐姐


雖然我不是家長,但我有個上小學侄子,我見證了這三年來學校老師佈置的各式各樣的作業以及哥哥嫂嫂如何絞盡腦汁發動全家來幫孩子,就是為了避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單就作業來說,現在小學老師把作業往家長群裡一發,讓家長回家幫孩子背默,提問,檢查作業,作業完成之後家長檢查過並簽字,第二天老師估計連看都不會看,作業的完成情況全部壓給了家長,老師非常輕鬆。想象一下,家長上班忙碌了一天,回家還要跟熊孩子一起做作業,總歸覺得有點“牝雞司晨”的味道。



就作業的形式來說,也是五花八門,舉個例子,我侄子學校本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增加學生家長互動時間為理由,讓學生自己撿落葉粘在白紙上並作畫,織毛衣,手工做燈籠,手工包包子,餃子,自己拼圖,幫扶老人,去景點和表演節目的人拍照等各式各樣,才小學一二年級,孩子動手能力還比較差,最後還的是家長髮動家人動用關係幫孩子完成,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給別的小朋友,但我覺得這樣做的初衷已經變了,就像現在給孩子報名微信投票,不都是拼爹拼媽拼背景,反倒給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我覺得家長質疑老師作業這件事情本身沒有錯,為了孩子的學習家庭和學校,家長和老師本就應該多溝通,多交流,而不應是學校一方強勢主導,質疑往往會推動教育改革和進步。

學校一方如果有錯,則應該積極糾正,如果家長不對,老師也應該與家長積極溝通解釋,打消家長的疑慮。


工藤穎昊


的確有此事發生。情況是這樣的:有一位家長在孩子升三年級喚換語文老師後,因為之前已有作業,老師又重新佈置了一份,等於孩子作業雙倍。於是家長提出了質疑,遭到到老師痛罵她一頓,要求她退群,而其他家長則保持沉默。



有些事情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如果各自為對方考慮一下,可能就不會如此了。

首先個別問題,應該私下溝通。

家長質疑孩子作業的問題,是某一個家長的觀點,這樣的情況更適合私下溝通。

比如,家長群先說一下情況,看看大家想法,之後私底下和老師溝通。



其次,老師在家在群裡痛罵,這事兒處理的也不恰當。

建群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老師與家長進行交流,可能有些家長交流溝通的方式啊,可以在群裡說一下,表明自己的觀點,同時私底下進行交流,而不是不顧師德形象的痛罵家長。

所以老師不要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不容許別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而家長也不要把任何問題當成老師對孩子的害,畢竟老師的出發點也並不是為了破壞孩子,有些不明白的問題,私下和老師溝通,而不是在群裡引發大家對老師的一些情緒和質疑。

更何況,看老師佈置的作業的確除了抄寫就是抄寫,扼殺孩子的興趣。



我是愛讀繪本的二寶媽,曾經的英語老師,現在的育兒達人,喜歡我的回答就用點贊、關注、轉發支持我吧

晨光微曉


雙方都有錯。

家長有質疑,這是很合理的。但家長直接在群裡質疑,說白了不只是質疑,還有挑唆的意思。想在群內激起大家集體回應。

所以這個家長智商情商都有問題。他個人想質疑,完全可以直接和老師私聊。他想發動家長,也應該先做一些溝通動作。

上來就質疑,活該被懟。

老師呢,首先,不痛罵也可以維護好群內秩序,不痛罵不回應也是可以的。但老師的“痛罵”,實在是下策。

不過也有點疑惑,老師說的是什麼?義正辭嚴和痛罵,不一樣。

有的人說老師不應該痛罵家長。我們沒看到老師罵的內容,不做評價。


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人的一生中,家長是他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會永遠關注著他成長。等孩子步入學校就開始了學校教育。在學校學生不僅要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會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樣才能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去報效國家。在學校老師為了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讓他們真正掌握知識,老師不僅在學校要給學生們佈置作業,而且還要給學生們佈置家庭作業。但有些時候家長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對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有些冤言,但家長應以平和的態度去和老師勾通,讓老師少佈置些作業,給孩子們留下玩耍,鍛鍊,做家務的時間,而不應該去質疑老師的作業。

作為老師,他的職責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肩負著孩子健康成長的重任。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老師更要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上。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天下父母和老師沒有一個教孩子們去偷去搶,都是盼望著孩子們長大成才,都是恨鐵不成鋼。只是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的出發點不同而已,二者本不應該發生衝突。作為老師要為人師表,對家長在群內的質疑,要以平和的心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家長進行心平氣和的勾通,假如真有什麼失誤,也要誠懇去接受,在以後的工作中積極改正。老師對家長堅決不能用粗暴的態度,惡毒的語言來罵家長,否則有損教師形象,更有甚者還會發生雙方的撕打,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職業性質,家長的出言不訓有些時侯能情有可願,但教師不能,堅決不能,因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即便家長有什麼過激言行,也要通過正當的渠道去解決。


張蘇清550


作業佈置的多少和有沒有必要做這個作業是兩個方面的問題,從描述中我感覺家長是批評老師佈置了做的意義不大的抄寫作業。我鄰居的孩子一二年級的班主任是個剛畢業的老師,每天要學生抄課文五次十次的,家長普遍覺得學生和家長都很累,一二級就要十一十二點睡覺,後來三年級換了箇中年老師,反而作業沒以前多了,孩子成績也上去的,她向家長表示我能讓學生在課內校內解決的絕不讓他們帶回家,看來老師的責任心和能力很重要。我建議這位家長與其他家長一起去給老師去提,她若不聽找校長反映,家長合理的建議也應該得到尊重和採納。老師和家長都應注意不要群裡開炮,老師表揚和批評學生也應私下交流好!


實惠小子


準確的說,我不知道家長是質疑老師的作業什麼是內容還是數量?老師痛罵的原因又是什麼?是本身受刁難,還是自身素質不好?所以應該把問題問清楚,這樣我們才能準確的分析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淼語聊珠


我是教師,我說一下我的觀點。

我覺得雙方都可能有問題。

家長如果對作業有疑問,可以問老師,但要注意疑問的方式,首先是要私聊,這是你孩子個人問題,不代表別的孩子也有疑問,不應該集體場合發問,這樣有煽動大家的嫌疑,好像是帶動大家向老師發難,老師不會接受的,私下問就沒有這個嫌疑了,也顯得你尊重老師。其次,你問得語氣怎樣,是出於真正疑惑的問,還是挑釁的問。這些我們不得而知,不好評論。如果你的語氣很生硬,老師是不會接受的。

當家長學問孩子有關情況和作業情況時,教師應該耐心回答,這是職業道德和素養,連這點也做不好,是不合格的老師。如果家長態度語氣不好,老師可以不回答,可以批評,可以讓他退群,但不能罵人,也沒必要罵人。開口罵人,不但失了身份,還讓家長有藉口,說老師職業素養不夠,也讓其他家長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所以一舉三失,非常得不償失。


小蜜粉圈教育1


我讀書的時候,社會大觀點還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現在,則全是家長的錯,反正怎麼都是家長的錯,老師就只管上課45分鐘,剩下全是家長的事,預習複習檢查作業甚至批作業,全是家長的,要是知道當老師這麼簡單,當初我也考個師範類學校算了,我那時候師範類還是零志願提前入取的,比一般學校還簡單點。。。。。。


啦啦啦卡咔咔咔


兩方都有錯!

先說一下家長,您瞭解學生的具體學習的情況麼?你知道現在的學生,需要幹什麼麼?你知道,學生現在最能接受的是哪裡的知識麼?你知道你孩子,哪裡薄弱,是什麼原因麼?應該怎麼快速有效的進行補習麼?你知道學校裡現在的課程到了什麼程度麼?你知道什麼叫低級的題?是不是家長同志,謝謝問題,也有點模糊?那就請心平氣和的和別的家長及學校老師瞭解一下,再發表評論!



老師方面:當家長看了作業後,想不明白,老師是不是有義務去做相應的解釋解除家長心理的疑問。因為那些無關緊要或無意義的作業老師也不回去佈置,這樣的作業對孩子來說實在是沒有必要,因為孩子的作業已經很多了。難道這麼痛罵一頓就能結束這一切了呢?你的職業道德去哪裡了?你還適合做老師呢?

以上純屬我自己的觀點!如果有不同和觀念,歡迎留言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