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康熙王朝》容妃逝后,康熙说了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你怎么理解?

居雅散人


真的是特别喜欢这个电视剧,特别是容妃逝世后,康熙在她的棺椁旁边的真挚表达,他是没有办法,只能牺牲容妃,说到这征战一生的康熙溜了泪,康熙一生为了国家牺牲了很多人,他是帝王,只能为了国家牺牲容妃,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说说容妃和康熙的关系。

容妃与康熙是情感知音,同时也是三宫六院中最爱的女人。容妃是康熙当上帝王的时候选派的妃子,祖籍福建,容妃是聪明的的女人,她大度宽容,美貌与智慧并存,强烈地吸引着康熙对她的宠爱,和康熙有一个女儿,名为蓝齐儿,也称蓝齐格格,康熙最深爱的女人,但为什么要将她打入冷宫,直至去刷马桶呢,这就和孝庄太后的懿旨有关,只因为容妃传达了孝庄的懿旨,力保太子胤礽,而慧妃又煽风点火,立证容妃假传孝庄太皇太后懿旨,康熙尽管相信容妃的话,但面临对未来江山继承人的问题还是考虑周详,认为太子不适合接任,又不能说孝庄的不是,只好说容妃假传懿旨,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他爱新觉罗家族政治的牺牲品。夺容贵妃之位降为常在,后因放走红玉,康熙将容妃逐出后,后来因为慧妃和自己努力劝鉴康熙不能废了太子,以至于去刷马桶,这时候康熙依然很爱她,但是没有办法,他只能忍着悲痛。

最后,在康熙七十岁是举办千叟宴的时候容妃被马桶砸死,结束了她的一生,康熙听闻这个消息悲痛欲绝,把凡是见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全部殉葬,我想康熙这么做第一是为了保全容妃的面子,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容妃毕竟是贵妃,其他那同学这种事情岂能外传出去,岂不丢了面子,第二,容妃是康熙最爱的女人,一直对不起容妃,他心里愧疚,陪葬一些太监也是合情合理,这么做也能弥补康熙的愧疚之心。

容妃逝后,康熙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写了一本书,让她的事迹流传后世。



化学反应事


《康熙王朝》中“容妃刷马桶”这个梗是个败笔。二月河小说中并没有容妃和蓝琪儿,只是在电视剧中出现了。

虽然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剧难免有杜撰,但是应该符合社会规律,即人之常情。即使再复杂的帝王心术,也没必要去编撰个歇斯底里。

历史上康熙皇帝是个正常的人。电视剧中之前爱着容妃,宠着蓝琪儿。似乎因为废立太子的事情,却对容妃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容妃死后,康熙传旨“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并给予容妃厚葬,还册封为“孝慈仁皇后”,并让张廷玉为容妃写传,各种夸赞。





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符合逻辑:

第一,容妃是与康熙关系近,还是太皇太后关系近呢?当然是丈夫。太子胤礽也不是她亲生儿子,完全没有要在这个问题上与康熙力争。容妃还是个识大体的人,不会不理解康熙的全盘考虑。


第二,即使容妃坚持说有孝庄太后的遗嘱,康熙也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他是完全可以乾纲独断的皇帝。亲爹顺治的批示,不是也烧了吗,重新启用姚启圣。

第三,有讨论说,康熙帝看出了容妃干政的苗头,所以打击她。难道康熙没有信心吗,怕容妃成了武则天?


第四,蓝琪儿嫁给了噶尔丹,属于重要统战对象,即使武力征服,也有之后准噶尔的治理的也是个大问题。从蓝琪儿及其与噶尔丹的儿子这边,容妃的政治待遇也不能降低。

第五,退一百步,即使康熙移情别恋,不再喜欢容妃。可以搁置一边,事实上不理不睬。也可以正式下旨,降级给处分,打入冷宫幽禁。甚至直接赐死。但让一个宠妃去刷马桶,损失的不只是容妃自己的面子,皇权也没有尊严。

可怜了容妃这演员。

李德全为什么没有殉葬?


几苇渡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很多事件都需要她和其所生的女儿蓝齐儿来穿插。

然而,在康熙第二次西征噶尔丹时,孝庄太后因病去世,死前对容妃遗言令康熙不得废太子。

而在这时,康熙已经获知太子胤礽的外公(其实是外叔公)索额图企图谋逆传位,而太子胤礽也并不反对。

于此,康熙最终决定废黜太子胤礽,但正在祭拜太庙宣布这一决定时,容妃当着大众的面宣布了孝庄太后的遗言,这下令康熙十分尴尬!

最终的结果,太子胤礽仍旧被废,而触犯了龙威的容妃被康熙打入冷宫,并罚洗马桶为生 。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康熙一方面也是不得不如此,但其心中,他毕竟与容妃有过很长的一段情感。最终,在容妃死后,康熙下令将所有看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杂役等全部殉葬。

以上是剧情介绍,那么,历史真有为殉葬这一回事吗?

应该说,古代帝王令后妃、宫女等为自己殉葬的事屡有发生,比如远的秦始皇等,都曾搞过大规模的殉葬。

再如近的明朝,也同样做过如此残忍之事。



如《明朝小史》中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这就是说,为朱元璋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

其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明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有10名宫人“殉节从葬”。

直到明英宗时,其临死前下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复再为。”由此,明朝这才停止了残酷的宫殉制。



到清朝后,这种宫殉现象也曾发生过。这就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其大妃乌喇那拉氏被皇太极逼而殉葬,后者的理由是:乌喇那拉氏假传遗旨,说要将皇位传给多尔衮!

当然,这次的殉葬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为了掩盖,皇太极又令努尔哈赤的其他庶妃代因扎、阿济根等也一同殉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明文记载的最后一次殉葬。

由此可知,所谓容妃死后,康熙令太监殉葬之事不甚可靠,而主要是电视剧为剧情更加生动而编出来的。


坑爹史册


康熙自始至终都爱着容妃,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康熙这一生真正只爱过三个女人,一个是苏麻喇姑,一个是赫舍里,一个就是容妃。对于苏麻,康熙既有朦胧的少年情愫,又有对姐姐般的敬爱;对于赫舍里,少年夫妻结发之恩,又是艰险之中助康熙巩固地位的贵人,可惜早早逝去,是康熙心里一辈子抹不去的梗;而后者却是康熙一生唯一曾享受人伦之乐的爱人、知己和伴侣,也是他中年以后唯一的情感寄托。康熙虽后宫三千,子嗣众多,却喜欢和容妃、蓝琪儿相伴,仿佛寻常百姓的三口之家。而孝庄内心也是最认可容妃为自己的孙媳妇的,大小事情也愿意和容妃互通有无。这如果是在寻常百姓家本是好事,可是皇家毕竟与百姓有别,一旦牵涉到政治斗争,势必有牺牲品。而容妃可以说就是牺牲品,甚至换个角度说,深爱容妃希望与之白头偕老的康熙也是牺牲品。

康熙贬容妃的主要起因是关于废太子的事。康熙下令废不成器的太子,而容妃遵照孝庄的遗嘱竭力劝阻康熙不能废太子。康熙一怒之下将容妃贬为宗人府之奴。而掌管后宫而嫉妒容妃已久的慧妃便分配容妃去干最脏的活即刷马桶。容妃不但干又脏又累的活,还受尽太监们的欺凌,最后劳累过度,忧思成疾而逝。

康熙贬容妃当然是不得已。太子不成器,已不可救药,除了废除已别无他法,国家绝不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容妃搬出的理由却是世上唯一能撼动康熙决定的旨意——老祖宗的懿旨。老祖宗的出发点是太子被废,阿哥们争皇储,骨肉相残。所以吩咐容妃要力劝康熙不要废太子,是念兹在兹。容妃的忠诚和贤贞自然会坚持老祖宗的懿旨,至死不渝。那么巨大的矛盾形成了:废太子以选更合适继承人,不得不废,何况已昭告天下,又是关乎国本的大事,朝令夕改,君威何在;老祖宗懿旨在前,如果不遵从,岂不是不孝,皇家的颜面又何在。不可调和矛盾之下,只好牺牲了容妃——容妃假传懿旨。更重要的是容妃公然在群臣面前呼喊阻拦康熙,不但违反了后宫不得干涉政事的禁忌,更是把康熙弄得下不来台。此时康熙不勃然大怒,重责容妃,还有其他方式否?

康熙的心里很清楚,容妃传的懿旨是真的,容妃的出发点并没有任何居心叵测。冷静之后,康熙何尝不是唏嘘懊悔,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收回。

在之后的日子,或许康熙时常想念容妃,怀念过去的举案齐眉、天伦之乐;一边又心疼自己的所爱受冤枉此刻正遭受奴役;一边又是怨恨容妃为什么不能理解他的难处,而挑战他的皇威;一边又是在空荡的房间唏嘘唯一的知己唯一付出感情的爱人也背己而去,内心倍感凄凉。真是百感交集。

康熙的心思于是变得敏感,其实他渴望知道容妃的近况,但又有什么方式去了解?一个被自己以假传懿旨之滔天大罪贬为奴役的废妃,怎能有什么好的理由去接见?他小心翼翼地伪装着自己,不让任何人看出自己的心思,他竟开始有些回避听到容妃的情况,被贬的容妃一定是在遭受奴役和欺侮,知道了只会徒令自己六神无主;何况,一旦接见容妃或赦免容妃,以容妃的忠贞和耿直,势必又要再提老祖宗的懿旨。他太了解容妃了!容妃已受重罚,如果再犯皇威,除了杀她再没有别的处罚了。这么一想,他甚至有些怕再见到容妃。其实在这一点上,他对容妃是有一丝敬意和怜悯的。他何尝不知道容妃是冤枉的,此事如果换了任何一个妃子,也就妥协了,甚至可能提都不会提老祖宗的懿旨,可是她是容妃,老祖宗生前留给她的任务她舍命也要去完成。

但是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朕心里的苦容妃你又知道否?你要是稍稍一妥协,或是选个更好的时机告诉朕都不至于这个田地。一向善解人意的容妃啊,为什么现在离朕的心这么远?

容妃逐渐变成了一把利刃,刺在康熙的心头。留着痛,拔出来更痛。唯一的办法只有尽量去掩盖。就这么一天天的挨着。

然而容妃的死打破了局面。猝死,来得突然,康熙万万没有想到。容妃的死亡让康熙的负罪感终于爆发,不可收拾。他每天悄悄在心底里牵挂的容妃再也不会开口说话了,永远没有可能再对他嘘寒问暖,说说知心话,当然,再也不会提老祖宗的懿旨了。康熙面对容妃不会再有压力,可是他心里积累了太久的话也没有机会跟容妃说了。那个曾经的三口之家永远成为了过去,永远。

康熙只是贬容妃为奴,但直到容妃死去,才知容妃干的活是刷马桶,死在马桶堆里,污秽缠身,死的凄惨。这群为非作歹的奴才,竟然这样的欺凌容妃,如果不是他们的百般欺凌蹂躏,或许容妃也不至于这么快死去。恼怒、忿恨、耻辱感顿时占满心头。该杀!何况,这群奴才留着,以后势必还要到处散播容妃刷马桶的情景,不杀之,谈何尊严。朕要弥补容妃,加封容妃,怎么能允许有人还风言风语,朕的容妃绝不许谁再玷污。容妃刷马桶的事只当是从没在这世上发生过。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一概不留!

电视剧里主演陈道明这一段演得很到位:开棺的瞬间,康熙的身躯猛的一颤,一步倒向棺身,伸出一手做抚摸状,却抖动着。他惦念容妃太久了!此刻终于可以和她平静地相处一会儿。望着安详躺着的容妃,康熙开始了他痛苦而凄凉的独白:

“容妃,朕知道你从来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懿旨了,要你尽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样一来,非但骨肉相残,天下也要相残了!朕只能让你承担罪名,说你矫旨欺君,将你打入冷宫,朕这些苦心,没法和你说啊……”

皇帝的苦只有皇帝自己知道。即便是体己如容妃,圣明如老祖宗,也并不能完全体察朕的孤苦和无奈啊。

电视剧开头,顺治皇帝要救即将被烧的和尚师父而不能时,对尚年幼的康熙说:玄烨,你皇阿玛被他们逼得生死两难啊!

康熙何尝不是。他仿佛又想起了一句熟悉的话:这个皇位只要你坐上去了就会知道那是天底下最苦的座位。

是啊。天下人都说大清是朕的,其实还有句都知道而不能说的话——朕,也是大清的。

我是正经闲聊。欢迎大家留言。


正经闲聊


康熙一生经的女人虽多,但其挚爱的却只有三位,她们分别是苏麻喇姑、赫舍里和容妃。可这三个人对康熙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她们三个人分别代表着康熙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年和成年)。苏麻喇姑代表着康熙的少年时光,那时候的康熙缺少母爱,而这个大姐姐给予了自己很多关爱,赋予了自己许多力量,这个时候的康熙正处于懵懂的阶段。而赫舍里则代表着康熙的青年时光,那个时候的康熙刚刚亲政,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又与赫舍里郎才女貌,这个时候的康熙正处于帝王术的养成阶段。容妃则代表着康熙的成熟阶段,这个时候的康熙治大国如烹小鲜,自信满满,但却也是康熙最痛苦的一个阶段。

也正因为此,这三个女人有着不同的结局。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感情是复杂的,更多的像是初恋的感觉。苏麻喇姑端庄大方,又救过康熙的命,所以康熙对她的感情是一种类似于初恋的朦胧感情。只可惜苏麻喇姑对做皇帝的后妃完全没有兴趣,她只是把康熙看做是自己的弟弟,因为这是孝庄皇太后的嘱托。

而赫舍里与康熙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他们彼时都情窦初开,正是你侬我侬的时期。再加之赫舍里家族对康熙朝政有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康熙对赫舍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的感情应该说是最丰沛的。可是赫舍里因小产去世,康熙对此痛心不已,为了安抚自己即将离世的妻子,康熙立了胤礽为太子。

而在赫舍里去世后,康熙所爱的也只有容妃而已。容妃是康熙烦闷时唯一能相互交流的人,是他在复杂朝政之余栖息的港湾。从康熙唯独让容妃去省亲可以看出来,康熙对这位妃子是真的宠爱有加。可是这个时候的康熙是最成熟的,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只有那片万里江山,其余的儿女私情都只能放置一旁。所以当容妃陷入政治时,她与康熙之间的冲突也就将随之而来,康熙也只有牺牲容妃。

孝庄在去世之前就已经发现,太子胤礽的水平较之康熙实在是云泥之别。出于朝局稳定及安抚索额图家族的考量,孝庄留下了一道遗诏,希望能劝阻康熙废掉胤礽,并把这道遗诏交给了容妃。

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康熙宣布了自己即将废黜太子,这个时候容妃挺身而出,说出了遗诏的事情。康熙相不相信有遗诏的事情,他当然相信,因为容妃是最不会说谎的。可他要装作不信,因为他为江山计必须要废掉胤礽,那这个遗诏就必须是假的。而如果这个遗诏是假的话,容妃便有欺君矫诏之罪,所以康熙惩罚了容妃,废掉了她的名位。容妃又因为红玉的事情让康熙勃然大怒,发至内务府为奴,一向嫉妒容妃的惠妃趁机落井下石,让其去刷马桶。

这就是康熙的性格,他可以与自己的政敌把酒言欢,但是对自己爱的人他一刻而不愿意忍。谁对他好,他心里知道,可是他为了这个江山,他必须要牺牲一切,无论是爱人还是自己的儿女。蓝齐儿是他最宠爱的公主,但为了和亲,他只得让她远赴大漠。容妃是他最爱的嫔妃,但是为了朝政,他只能让她为奴。

康熙的千叟宴上,他环视那些随他一生的老人,想必会想起他深爱的那些女人吧。苏麻喇姑和赫舍里已经奔赴九泉之下,只有容妃也还在世上陪着自己。可是这个时候却传来了容妃的死讯,康熙的心想必是碎了,他一定也后悔了。颤颤巍巍的康熙来到内务府,面对着容妃的遗体说道:

“朕知道你从来都没有矫旨欺君, 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量保全胤仍,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位。”

康熙又下令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让其与赫舍里相伴自己于九泉之下,并把那些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通通殉葬,因为他不允许还有人活着玷污自己的爱妃,那怕那是真的。在容妃盖棺之时,康熙终于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朕还要他写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二十七年了,盖棺!”

以上。


逆流时代


以戴罪之身死在马桶堆里的容妃,污秽缠身,凄不忍睹,而治她以罪,罚她为奴的康熙在厚葬她时,则下令凡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杀死了所有看过容妃刷马桶的人。


这个广受热议的桥段,以其大起大落的情感戏与血腥残忍的语境,将观众深入带入剧情,调动起观者情感与思考大潮,更因其不可思议的人物逆袭言行引发观众长久的深思与争论。

那么,康熙为何要杀死所有看过容妃刷马桶的人?

当我们要探讨康熙这一既是忠贞爱情又是冷血无情的决定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情节,史无可证,完全是编剧者的虚构。

在历史上,这样的情事,既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大批人殉清代皇家丧事礼俗并不存在,而且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容妃这个人。显然,这又是“戏说”。

当然,这个“戏说”不是喜剧的戏说,而是悲剧的“戏说”。其实,就情节论情节,除了缺少历史真实生活外,甚至连艺术的真实性都难以经得起推敲——它就是一出戏,一出编剧生造出来的赚取观众眼球的高潮戏,似乎是对吕后以“人彘”酷刑置戚夫人死于茅坑情节的仿袭。

因此,我们所要探讨的,与其说是康熙为何要这样做,不如说编剧是如何要康熙这样做,他要通过这一情节,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康熙形象。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康熙下令废不成器的太子,容妃遵照孝庄的遗嘱竭力劝阻康熙不能废太子。康熙一怒之下,以编造遗嘱干涉朝政罪名将容妃贬为宗人府之奴。

而掌管后宫且嫉妒容妃已久的慧妃便分配容妃去刷马桶。容妃受尽太监们的欺凌,劳累过度,忧思成疾而逝。


当容妃死后,康熙深深内责,而且之前也不知容妃被罚去刷马桶。因此在容妃死后,他便作出了杀死所有看过她刷马桶的人的决定。

而康熙之所以作出这样匪夷出思的举动,大致出自这样几种原因:

一、替容妃翻案,证明容妃无错,不应受此非人处罚,而且容妃的一生也是很清白的。他希望世人能通过这个决定,真正了解容妃。

二、通过这一举动,向容妃赎罪。他还下令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让其与赫舍里相伴自己于九泉之下。

三、以此掩盖这段容妃饱受耻辱的历史,保持容妃的体面。虽然世人知有此事,但具体细节却因为知情太监的全部死亡而再无人知晓。若是这群奴才留着,以后势必要到处散播容妃刷马桶的丑态惨景,是对容妃的再玷污。

四、惩罚那些在容妃刷马桶期间凌辱过她的人,替容妃报仇解恨。当初康熙只是贬容妃为奴,但直到容妃死去,才知容妃干的活是刷马桶,死在马桶堆里,污秽缠身。这群为非作歹的奴才,竟然违背旨意,如此欺凌容妃,没有他们的百般折磨,容妃也不至于这么快死去。恼怒与耻辱的怒火充满心头,于是作出“该杀”的决定。


五、在表现出他对曾经做下的惩罚容妃决定的深切懊悔时,更想表达的是对容妃爱之深,正如他自己所言:“朕还要他写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二十七年了,盖棺!”

显然,这一桥段之所以引发人们热议,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面。也正是由于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康熙杀人的动机,人云亦云,很难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而这,正是这个人为设计的情节的艺术魅力所在。



但话又说回来,杀掉所有知晓容妃刷马桶的人的决定,还是有滥杀无辜之嫌,在被杀的所有知情太监中,肯定会一些同情与帮助过容妃的人,他们的被杀,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言。而康熙为了一己之情,不分清白,不分好坏,一律处死,恰恰表现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残忍血腥、冷酷无情的一面,这是不值得肯定,更是不值得赞美的,因此这一情节反而有损于康熙正面形象的塑造。当然,历史上康熙既有仁慈宽厚的一面,又有冷酷绝情的一面。从来伴君如伴虎,君心莫测,而康熙这只嗜血老虎,总是把身边人当羔羊看,只要他一不高兴,一不顺心,一旦震怒,就可以严罚任何人,就可以任意杀人。


小小嬴政


康熙这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其中包含了许多层的信息,多年来隐藏在康熙和容妃夫妻间的感情纠葛和无奈抉择,终因容妃的死去得到了解脱。


康熙与容妃伉俪情深,在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机关算计的深宫大内,康熙从容妃和他们的女儿蓝其儿那里,获得了许多家庭的愉悦放松、天伦之乐。那段时间,是三人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

皇室的家庭也是政治,根据康熙的安排,原本是以“满汉联姻”的名目将蓝其儿下嫁李光第,恰巧两人也是互生情愫,这段婚约收到了政治效应和两情相悦的完美结合。但随着噶尔丹的迅速崛起,康熙又不得不改变初衷将爱女远嫁和亲,只为了顺利执行先收台湾后平准葛尔的战略、避免力不从心的南北两线作战。容妃虽然舍不得,可还是顺从了丈夫、服从了皇帝的政治安排。

此时的容妃,本可利用康熙对自己和蓝其儿的愧疚把握更多的恩宠,但很明显容妃更多看重的是骨肉亲情。正是出于亲情,当康熙身患疟疾的关头她能挺身而出为丈夫试药,当清军和准葛尔骑兵血战的两军之间她又毅然得趴在蓝其儿身上保护女儿。可此举在康熙的皇帝立场看来是严重的动摇军心,是万万不能饶恕的行为。为了给西征的千军万马一个交代,从政治影响考虑的康熙,果断降低了容妃的品级。



第二次西征,康熙不再带上容妃,是想避免上一次容妃母女阻拦两军阵前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可以冷处理一下夫妻之间的紧张分歧关系。但偏偏孝庄太后临死前,又对容妃托付了保护太子的遗嘱,平白无故又地将无辜的容妃推到了与康熙尖锐的对立面上。

对于皇太子胤礽,康熙深恨其卷入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太子和大阿哥的争位风波更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痛心疾首,生怕自己的晚年受到来自于儿子的伤害。对太子失望至极的康熙,认定胤礽绝对不是继承皇位的合适人员,最终下定决心废黜太子。而容妃此时搬出孝庄的遗嘱为太子辩护,使得康熙必须痛下抉择贬斥容妃,甚至不惜指责她矫诏,以此来表明自己废黜太子的合法性。



其实康熙内心深为了解容妃,也知道保护太子是孝庄的真实本意。但政治家的本能告诉他绝不能因为亲情牵绊而让不合格的太子继承皇位,于是也只能割舍与容妃的情分,仍由她干着最卑贱的刷马桶的活。即使蓝其儿回京省亲,也只是安排容妃在女儿面前演了一场家庭和睦的戏。

等到容妃的死讯传来,康熙终于忍耐不住宣泄多年以来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不想让自己与容妃之间的悲剧为外人所知,于是下令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近侍殉葬。同时,他也不想让后人流传他与容妃的不幸婚姻,不仅当场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而且更是授意张廷玉修改自己与容妃的生前记录。


剧透历史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好几遍了,我感觉这部电视剧拍的非常成功,意义深刻!对于您提的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

虽然康熙让荣妃去刷马桶但是康熙依然爱着容妃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它一方面要保持着皇帝的权威和尊严,另一方面也有铁汉柔情柔情的一面。“凡事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都去殉葬”这句话能够看出康熙内心一直深爱着容妃,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



看到康熙冷酷无情的一面

在历史上康熙既有仁慈祥和的一面,又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古人有云伴君如伴虎,康熙就像一只老虎,他身边的仆人就像一只羔羊,何时宰杀这只羔羊,只看康熙的心情。因为康熙有这种冷酷无情的性格,才能使他的一生中完灭鳌拜,平三番,平定葛尔丹的伟业!康熙的统一为大清王朝争取了几十年的太平盛世!


佣人对容妃的欺凌导致康熙震怒

康熙将容妃的等级由贵妃降为常在,那些佣人们有点x眼看人低。认为容妃不受宠了,他们就可以随便欺负容妃!其实这些事情康熙都看在眼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康熙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可以看出康熙疾恶如仇!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无名小卒没有名字


《康熙王朝》在2001年拍摄的电视剧,豆瓣评分9.0,汇聚了斯琴高娃,陈道明、茹萍、李建群等实力演技演员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小编小时候看过的作品,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对于容妃的形象依然印象深刻。

康熙和容妃可以说是红颜知己,容妃的温婉谦卑,给予的是无尽的爱与陪伴,在康熙心目中的位置不可估量。

但是一代帝王,自古以来帝王之家,是要被江山奴役的,一辈子都要兢兢战战为江山社稷而活,以至于容妃被贬成奴,命其刷马桶。

即便如此,仍旧是坦然受之,对康熙只有满满的心疼,心疼他的不易,心疼他的孤军奋战。

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

容妃的爱女蓝齐儿,康熙最宠爱的公主,依旧没有逃脱和亲的宿命。在蓝齐儿回来看母亲时,容妃才换回一身华丽的服饰,但眼中是无尽的悲凉。

容妃在宣布有孝庄遗旨不容废弃太子,虽然这是孝庄的使命,但她从一而终的坚守,可见这个女人有极其强大的毅力和耐力,康熙对太子也是非常宠爱,堪称溺爱,但是太子的无能却让康熙无法将祖宗的江山放到他的手中,于是不得不违背祖宗遗愿废黜太子。

对此,容妃的离世对于康熙来说仍是心中无法诉说的痛,他对她的爱,表现在容妃死后封后,表现在容妃死后将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处死,

表现在,“容妃啊,朕知道你从来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样一来,非但骨肉相残,天下也要相残了!朕只能让你承担罪名,说你矫旨欺君,将你打入冷宫……朕这些苦心,没法跟你说啊!做一个一国之君实在是太难了… ”

道不尽的无奈,还有辛酸。


锐影Vanguard


皇上,您有天下,臣妾有马桶,您刷您的天下吧,臣妾刷臣妾的马桶,这马桶说不定比您的天下还要干净。

大家多读几遍上面这句话也就大概理解了容妃的内心独白与苦痛,这简单而附有内涵的一句话道出了康熙帝的恨与狠,说明了康熙帝注定“孤家寡人含恨而终”的心酸与苦楚。

康熙下令杀掉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其实另有原因

其实康熙并不是昏君和暴君,而正是因为他身在其位不得不以皇家的利益和威严为首,他先是皇帝其次才能说是人父和人夫。

让二十几个太监全部陪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太监们故意在容妃刷过的马桶里撒尿,对容妃就是一种污秽,其实也是对康熙帝的侮辱,

2,扒掉容妃的衣服,更不必说这简直是没把皇帝睡过的女人当女人,

3,容妃致死并非是马桶砸死的,而是被太监们日夜折磨致死,

以上几点康熙帝不是不知,而是知而避之,这也是康熙帝为什么让见过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陪葬的主要原因。

康熙帝在看过容妃的遗容之后也曾说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容妃,朕知道你从来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了遗旨,让你尽量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

虽然容妃被打入了冷宫,但是在康熙的心中最爱的女人还是容妃,在康熙心中容妃才是最配做后宫之主的女人,然后就在容妃死后康熙帝让人为容妃本纪,把容妃的孝行,德操,坚贞,智慧在,诏告四海,传之后世,使之永垂不朽,母仪天下。

“容妃听旨,朕册封你为孝慈仁皇后,从即日起,你有朕千古相随了”

以上的种种说明了康熙对容妃的爱,亘古不变,与日俱增。

容妃落得今时今日的地步,乃至死在了马桶堆了的原因也是因为其为人太过耿直,宅心仁厚,眼中只有夫君,没有帝王的狭隘,也是触犯了大清律法,后宫不得干政的条例。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应验在了容妃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