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二战时,日本如何对待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

用户67290585587


伤员,特别是行动不便的伤员,对于日军来说绝对是一种负担。我们都知道,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 ,但是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会白白消耗大量的资源。

因此,日本在对待负伤的士兵上秉承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节约资源。战争的早期,日本军队还没有深陷泥塘,对于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可能还会送往后方的医院进行抢救。但是到了战争后期,日军已经无暇自顾,对待伤员的手段却难以被人接受。


第一种方式,放任伤员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这一种方式只有在日军溃败的情况下,难以顾及伤员的情况才会出现。

第二种方式,就地处决伤员。伤员往往会成为日军的拖累,而且我们知道,后期日军的队伍中有很对数量可观的韩国人。对待这些伤员,往往都是就地补一枪解决掉,后来了为了节约子弹直接用刺刀。这样也可以避免这些人被俘虏出卖信息。


第三种方式,对于一些已经抢救回后方医院的重伤士兵,为了腾出资源给一些轻伤士兵(因为他们还能上战场),军医往往会给这些士兵注射空气枪,让其痛苦死去。空气枪就是直接往血管里打空气,很痛苦。

战争诚然是残酷的,但是能做到上述事情者,寥寥无几,日本算一个。


小镇月明


这是一张非常有名的照片,上面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3月16日,惨烈的硫磺岛战役后,一名美军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发现了一个濒死的日本兵。因为害怕日本兵会引爆手雷,美军士兵不敢轻举妄动,最终也只能小心翼翼地给他点了一根烟。日本兵没抽几口就死了,虽然二战中的日本根本不值得同情,但这张照片多少还是展现出了人性的一面。



众所周知,二战中时的美国人跟日本是有仇的。原本经历了一战,美国国内的厌战情绪就非常高昂,怕的就是年轻人走上战场付出更大的牺牲。但日军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强行将美国拉入战争,可以说,二战时把“日本鬼子”这个词喊得最响、最咬牙切齿的,除了咱们中国,就要数美国了。不过,恨是一码事,虽然二战时美国也没少虐待日军战俘,但总体来说,美军对待日俘还是说得过去的。相比之下,反而是日本人对待自己战友的手段和态度,让人看完后觉得异常恐怖。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塞班岛战役时,日军一支小部队与美军发生了激烈的交火。这支部队的大多数人最终全身而退,留下了几个伤兵。这几个伤兵仍在原地负隅顽抗,此时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美军害怕有埋伏,便有意识地做了休整。此时,对于日军来说,这是个救回受伤队友的绝好机会,但指挥官却只派了两个人回到伤兵所在地,让他们完成一项工作。



这两名士兵先是问了问伤兵的情况,然后给对方点了根烟,接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双方聊得很融洽,然而,当美军的炮火再次出现时,被派来的士兵立刻抽出枪,将几名受伤的战友全都“就地处决”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在日军所有的战役中都存在。二战中日军处理战俘的手段差不多也就这几种:第一,丢下伤兵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这部分人最终要么拉手雷跟打扫战场的敌人同归于尽,要么就做了战俘。第二,专门组织人回去杀光伤员。起初,伤员还能“享受”枪决(痛苦比较小),后来为了省子弹,日军干脆用刀结束他们的生命。讽刺的是,为了防止伤兵反抗,旁边还会专门安排荷枪实弹的人负责监督。

战后据日军士兵回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就两个:首先是为了减少救治伤兵的战争物资消耗;其次,日军高层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敌军从伤员口中套出军事机密。

当然,日军也不是一看到士兵受伤就抛弃不管,有些受伤看上去比较轻的士兵会被救回。不过,这些人里的一部分命运也非常悲惨。二战时的日军是配备军医的,不过,这些军医救死扶伤的事没做多少,倒是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坏事,比如人体试验等。因此,他们有的是杀人手段。在一些战役吃紧,或是注定失败时,就算已经得到救助的伤员此时也会再次成为“累赘”。而军医则负责结束这些人的生命,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打空气针。



有朋友可能不了解“空气针”为什么能杀人,这是因为当大量空气进入血管时,由于心脏搏动,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混合形成大量血沫。当心脏收缩时,这些血沫无法被排出,阻塞肺动脉,导致心率变低,最终可导致猝死。因此,空气针是一种残酷的杀人手段。

有一个词叫“战友情”,从战火中磨练出来的这种情感是非常珍贵、真挚的。有时,为了救助一名伤员,一支部队可能会重返战场,这对战友来说都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二战中的日军仅仅是为了节约资源,或是担心情报泄露而“杀人灭口”,这样的事实简直是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感叹日本这个国家的变态


萝卜说历史


关于曰本如何对待二战伤员的问题

第一 由于日本政府沒有重视伤员的处置做出详细的规定,也没有写入文件而发放到部队,上面的领导者也没有对下一级做出明细的规定,从而导至每个部队的領导者,所做出决定,各不相同,但又十分统一的做法,从而导至后来事态的严重性,和对他们的紧迫性。

第二 曰本人从小就灌输要听众,天皇的一切指任绝对的服从,和对天皇的无私,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一切,这就是曰本人喜欢剖腹的原因所在,而他们对待受伤的土兵,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第三 曰本政府并没有把如何处置,和如何对伤员及时与合理的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

并没有写入文件来研究与分析,如何处理更人性化与合理化。

第四 曰本入侵略东亚,由于东亚的面积很大,兵员严重不足。曰本原本就是一个岛国,资源严重不足,这在当时,而资源的不足就限制了人口的膨胀,而曰本在当时整个整资.都是要从海运回国,这就造了运费增加,运费增加的同时也带动了人员的,这就导至兵员的严重不足以,应对大规模战华的兵力不足,

第五 一线部队由于资源的不足,战场上的一线部队对药品用量的增加而无法满足,由于药品的不足,就导至一线部队指挥官随意处至受伤的士兵,而他们没有想到,伤员治好了,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士兵,而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反而用一种极其简单和粗暴的方式解决,在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认到兵员会越来越少,就无法足满战争的需要。

望大家宝贵的意见,欢迎大家留言


狐狸讲娱乐



二战时期的日本可谓是丧心病狂,对于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他们的做法简单粗暴,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医治或者安慰伤员,而是毫不犹豫地给队友来一刀,直接了却其生命,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用刀最简单的理由,居然就是为了不浪费子弹,实在让人愤懑,常人无法理解。对于这样的举措,日方是这样认为的,日本人认为,战场上负伤的战友,会成为大日本帝国军队最大的负担,严重阻碍战事的推进,也不利于战事的发展,对于伤员需要运输成本,救治伤员的医药成本,招看伤员的人力成本等



诸多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在影视中很少看到日方医护人员的原因)。简单而又粗暴的做法,简单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也避免了伤员被俘虏而泄露军事机密。虽然很容易解决了问题,但这是不符合人性的,违背人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很珍贵的,没有人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


在美国军队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面:相信在美国的战争片中,我们都会看到美国小分队中某个士兵受伤,其他的队友都会不顾生死地去救治伤员,带着伤员一起行动,不会单独行动,即使知道是累赘,但也不放弃,即便是所有的人都死去。这其实和美国人奉行的价值观有关系,美国军队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尸首,也要努力的运回国内进行安葬。
让我们给美国军队点个赞,没有人性的日本军队去死吧!


久久吾


战场上,把负伤的日军转移到后方医院,这样的好事少之又少,1是此人是轻伤,2是战争前期。一般来说,不能走路的士兵只有一条路:死在战场。


日军以精锐拼死著称,但他们入侵别国领土中,客观原因造成他们最大的缺陷是后勤和补给。

“抢”是就地取材解决粮食问题的特色,医院作为后勤保障服务部门,在战争兵力紧张时就砍掉了。兵源紧张,兵力与日俱减是他们侵略他国的另一短板。这两大原因致使占地医院不能保证。

其后果就是负伤、得病的士兵不能得到基本的治疗,一旦有病负伤,不能发挥战士作用,他们就得死。

(美军俘虏的鬼子)


这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心理来说,病伤的日军并不想活——这也是军国主义的日本人的洗脑了,漠视生命,一切以向军国主义献身为最大的价值追求。

在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中,在《菊与刀》的分析中,都有关于战场上受伤士兵的回忆和描述。具体人物时间不再详考,其大概意思是:

如果一个士兵病得不能随军行军了,伤得必须其他人来帮忙了,那么他就会请求同伴把自己杀死。

(日本自杀式神风特工队)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但这个受伤的人确实是出自真心的,要求把自己痛快地杀掉,其原因为:

1.减少自己的痛苦;

(配图)

2.给自己一个烈士的名份,成全自己为天皇牺牲的愿望。如果不这样,可能自己会被当做俘虏抓起来,到时候想死想消除被俘的耻辱,就不由己了。

(日本二战军中敕俞,强调忠节、礼仪、武勇、信义和素质)

3.不因自己连累战友。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在太平洋战场某岛上,不少鬼子是被饿死的,有一个鬼子在死前对自己的战友指指自己的屁股,说一会儿自己死后“吃掉它”。

(史料参考《菊与刀》等)


飞春读传


在一些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当中,我可以看出日本的血腥和残忍。当然,虽然电视剧是被改编的,但是一些战争的事实还是还原了,对于南京大屠杀,日军这一种侵略行为让我感到很震撼,因为他们竟然将中国人的人命视为边路的小草,竟然会用人命来游戏,这让我为他们感到无比羞愧,觉得这应该不是人干出来的事情,可当我看见这个问题时,我心中的答案已经很确定。

一方面,日军的残忍让人无可比拟,日军在战争中以精锐著称,以拼死为辅。当时日军在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后勤和补给,但我却认为是对人生命的蔑视。之前,我看抗日战争电视剧的时候,时常会出现日军高官派遣员小兵上前探雷或者是探是否有埋伏,导致许多无辜生命丧失,这是对人性的泯灭。当时日军补给不足,那么就会抢,抢百姓的粮食,而且抢到的粮食也不可能会让每个人都吃饱,这是日本人对负伤不能走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一般都是扔下他们置之不理,任由它们自生自灭更有残忍的时候,长官为了他们不让被敌方俘虏,会下令把他们全部处死。也就是他们死的原因之一。这些都是客观因素,对于主观因素来看,日本人在上站之前应该是经过长期的洗脑,会让向军国主义献身为最大价值的追求,当时负伤或不能走路的士兵一般会选择自杀来向他们所谓的日本天皇致敬,这一行为让我觉得很是愚昧至及。



另一方面,负伤或不能走路的士兵会选择死有四个理由,一是减少痛苦,大多负伤或不能走路,一般是中弹或者是炸伤,而自杀可以了却一切痛苦。二是减少补给的使用,少一个人少一张嘴吃饭,补给自然也就多了,为活着的人提供了活下去的希望。三是有名分,死后士兵会受到褒奖以及会获得烈士称号,这对他们来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最后是不连累战别看日军心狠手辣,但却也有兄弟情,所以人性的未泯使他们选择死亡。


以上是我对二战时日本如何对待负伤,不能走路士兵,所做出的看法,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军武小咖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二战时日军对待受伤了不能行走的士兵还是比较残酷的,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国战争影线,里面里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美军小分队中如果有士兵受伤了,其他队员看到他这样,明知道受伤了是一个累赘的,甚至还会让自己的部队的任务遭到灭队的危险,但是他们还是不抛弃自己的战友,比如《阿甘正传》《血战钢锯岭》这些影片都是这样的,同时也能体现出美国军队的价值观问题,不抛弃不丢下任何一名战友,就算是尸体,也要带回国内安葬。

就像《血战钢锯岭》的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在太平洋战场上跟日军对战,用一人的绵薄之力拯救了75名受伤战友的性命,这样的精神也体现了美国军队的价值观思想问题,而太平洋战场的日军也被此深深震撼着,但是日军对待伤员的做法跟美军就是格格不入。

在二战前期的日本对待伤员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会对伤员进行全力救治,比较严重的伤员会想办法运回国内去救治,而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日军的残忍不仅表现在的敌人身上,同时也暴露给了自己在战场上相依为命的战队,像那些受伤的军人基本都是简单包扎,而对于那些不能行走的军人,日军的做法真的是有违背道义。

因为随着战线的拉长,时间的拉长,日军的战备资源匮乏,药品也越来越少,为了节约资源,日军的领导高层做出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决议,对那些严重的伤病员直接处死,美曰这就是战争,帝国帮不了你了,为了让你不那么痛苦,只能让你去见祖宗,其实这是物资缺乏的表现,不愿在自己的战友身上浪费资源,而且还怕这些伤员被俘虏泄密,才做出这种惨无人寰的决定。

而且这也造成了二战时日军伤员的一个现象,就是受再重的伤,也要拖着病体坚持着行走走路,这也真的是让人既可笑又深思。

总结以上,战争虽然残酷,但是最基本的战争道义不能丢,战友之间再有矛盾,在战场上他们也是过命的兄弟,用《士兵突击》的一句话,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谢谢!


吾评武愿


日军的军国主义思想,武士道精神,决定了他们的伤兵不会有好下场。

大家在战争片当中,经常能看到为了抢救一个战场上的伤兵,很多人伤亡的片段。但是,在二战中的日军队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对于伤兵,他们的处理方式很残忍。

运气最好的是那些伤势不重,勉强可以走路,或者由人搀扶可以走路的伤兵。他们会送到野战医院,由军医简单处理,伤好之后就能继续参加战斗。

但是,如果在战场上负伤,无法行动,那就麻烦了。

日军在每场战斗之后都会检查战场伤员情况,在战争的前期还好,有希望救活的都有机会接受救治。后来负伤严重的士兵,会被自己人直接处决。

尤其是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日军往往会直接用刀砍死重伤员,如果有反抗,就会一枪爆头。其实这还是比较好的归宿,因为重伤员被送到简陋的野战医院,也是等死。

很多日军老兵的回忆录都有记载,送到野战医院的重伤员,缺医少药,只能痛苦的哀嚎,慢慢的等死。而且,那些无法随军转移的重伤员,会被打“空气针”。

空气针,就是用一管空气直接注入血管。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会进入心脏,于粘稠的血液形成大量的血沫,阻塞肺动脉而死。

有时候,会直接发给重伤员手榴弹,让他们集体自杀。比如塞班岛战役中,日军最后的自杀式冲锋前,就把不能动伤员集中起来,发给他们手榴弹,让他们集体自杀。

每一个伤兵都是巨大的负担,对于日军来说,没有活着的必要。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因为某些时候,他们会把伤兵当成军粮。

比如瓜岛战役中,美军强大的攻势让日军躲到了密林当中。缺医少粮,饥饿的日军想办法吃掉一切能吃的。一个活下来的日军战俘回忆,当时他受伤了,和其他士兵一起躲在了密林当中。因为没有药品,根本没有人关心他的死活。

某一天他闭眼休息的时候,忽然听到其他士兵悄悄的商量怎么把他杀了吃掉。这个伤兵想办法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密林,成了美军的俘虏,当然,也保住了性命。

在1943年的新几内亚战役中,被美、英、法、澳等盟军重重包围,日军补给中断,陷入了极度饥饿当中。

于是,很多日军为了活命,开始把人肉当军粮。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杀害盟军被俘人员,吃掉他们。再往后,就会吃伤兵。

在日本人荻原长一的著作《骷髅的证词》中,专门描述了日本人在菲律宾战斗的时候,因为饥饿,大规模的吃俘虏,甚至吃自己的战友。

所以,相比而言,受伤后被直接一刀砍死,还是比较幸运的。


七追风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处理伤兵的呢?其实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战局占有优势的时候,对待伤兵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士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队均是尽量地抢救伤兵的,除非重伤员自己已感到无救,那么这些伤员会主动的放弃救治或转移的机会,让战友留下尽量多的弹药抵抗到最后一口气。战死的日军连死人都是要抢回的,火化后把骨灰装在瓦罐中有同乡背着带回后再送回国,其目的主要是安抚士兵,让生者感到战伤战死部队会决不丢弃,如此士兵才能为之拼命。 可是在二战中后期,日军处于战略劣势之后,这个疯狂的国家对待伤兵的态度就来了一个大转弯,受伤的士兵如果不能走路。部队为了安全转移或者及时完成任务,就会把拖后腿的伤员杀掉。那时日军在遇到一起行动的队友负伤且确认丧失行动能力时,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慰或者医治,而是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来一刀以了结其性命,之所以选择用刀而不是用枪,理由居然不浪费子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措,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将会成为日本军队最大的负担。这其中包括托运伤员运输成本、救治伤员的医药成本、照看伤员的人力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付出,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期日本兵员不足,有很多士兵从韩国,朝鲜,菲律宾其中还有咱们自己国家等周边国家强征而来,这样的伤兵更容易成为弃卒。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经常去看内外科医生或者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对弱者的关照对日本人来说很明显是一件很陌生的事情。前菲律宾上校军医哈罗鲁得.格拉特里曾经在中国台湾被监禁了三年,他在讲述自己的战俘经历时曾说:“美军战俘获得的治疗条件要比日军好。在战俘营中,盟军的军医可以照顾彼此的战俘,而日军却几乎没有一个军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日军看病的唯一的医务人员就只是一个非专业的下士,到后来变成了一个中士,而这位中士自己每年最多也只能见到军医一两次。” 在战争后期,因为物资的匮乏,前线日军已经没有了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伍(这也是我们在看有关二战的战争影片中,极少看到日本军队有军医和医疗兵的原因),能够在纷飞的战火中搬运伤员,并进行最及时的抢救,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医疗设施,例如前线救护所、后方野战医院以及在远离前线的地方建立一些康复医院等,至于医疗药品的补给就更不用说了。
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带来麻烦,干脆就会直接把伤病员干掉。尤其是在菲律宾和新几内亚,日军往往会在伤病员还没来得及被转移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从还有临时医院的阵地上撤退,而在敌人即将占领这个阵地的时候,日军医院的负责人就会开始执行所谓“撤退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就是在临走时将伤员全部杀掉,或是给伤病员留些手榴弹让他们自杀用。


李三万的三万里


这要看是己方士兵还是对方士兵了,如果是对方士兵的话,确切的说,应该叫做战俘。

先说日本人在二战时期对待己方士兵如何吧,这个可以参考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所著作的《东史郎日记》。在这本日记中你会看到日本军方对待伤员的处理,有时候很残酷,有任何很人道。先说残酷,东史郎描述,在讨伐中国守军期间,日本士兵不允许休息,而是以急行军的方式前往战场进行作战。很多士兵在受伤后,还要继续跟随部队前进,必须要等到战役结束后,统一进行处理。日本士兵大都来自同一个村或者同一个县,因此会相互照顾,连背带托也要将自己的伤员兄弟带入战场中,而不会将其丢在半路上。

至于为何不会丢下他们,是因为日本人害怕中国的游击队以及“红枪队”趁机偷袭受伤掉队的士兵,夺得武器和俘虏。东史郎曾描述在参加徐州会战时,有四个掉队的伤员失踪,显然是被游击队抓走了。

不过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这样残酷,在停战期间,日本军方对待伤员是非常呵护的,他们会将伤病员送到后方疗养,每天吃非常精致的食物,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些伤员很多时候可以为所欲为。不过伤好后,需要立即回到原部队,参与下一次的军事行动。

东史郎曾在山东战场作战时,感染上疟疾,而后又被自己的刺刀柄撞伤腹部。在战争结束后,他被送到大连疗养,每天可以吃到美味的橘子罐头以及来自日本的食物,不但可以泡温泉,每天还有自由外出时间,看电影去喝酒找花姑娘做什么都可以。

东史郎还说,为了能让自己可以离开战场,有些日本士兵会故意弄伤自己,他描述一个同县的士兵就曾自己将手臂割伤,从伤口中能看到青筋在里面跳动。不过这个家伙没有得偿所愿,他被跟自己有过节的士兵告密,不但挨了军曹一通耳光,还不允许进入后方治疗。这显然是个悲催的家伙。

以上所说是关于日本士兵对待自己人的态度,但如果是被俘的敌方士兵,那么就不存在什么人道主义了。日本人根本不会将战俘当人看,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活着就是浪费粮食的废人,对待战俘不需要有任何同情,可以用任何方式虐待或杀害。敌军伤员对于日本人来说,更是累赘,因此他们会先行杀掉伤员。例如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许多受伤的战俘因为走路慢或者有怨言,当场就被射杀或砍杀。

看过一部二战老兵自述的纪录片,其中有个日军老兵,讲述了他在二战时期的故事,他说自己当时在东南亚战场作战,他的连队俘虏了大量英军士兵。他负责押送一小队战俘前往集中营。在路上,有个长相英俊的英国下级军官因为脚气病而无法快速走路,他为了在天黑之前将战俘带到指定之地,便将这个英军军官带到一片小树林,而后举枪射击。在开枪前,这个英军军官苦苦哀求,并且拿出自己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合影照片给他看,他看了照片后迟疑了三秒,仍旧开了枪。战后,他表示很后悔,但是却说因为是作战期间,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杀害战俘是几乎每个日本士兵都会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