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高晓松与马未都,谁的知识面广?

用户83442595052


笔者认为,毫不客气的讲,高晓松、马未都、老梁,三个人,可以称之为当代文坛三大杂家。

索性借着题意,闲聊一下,三位老炮。



这里提一句:这个社会,孔圣人活着,也得一脸黑。看了不少对于三位,黑墨喷的评论,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评论说,三个人属于不懂装懂的。

至少说明,你就算,再怎么看不上他们仨,却不得不承认,人家的传统文化底蕴,确实比你深。

这里,笔者没有用他们三个,“知道的比你多”,因为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再也不可能存在,知识壁垒的问题。说白了,哪怕你想知道,亚历山大大帝,是不是左撇子,只需动动手指头,什么都解决了。



可是,文化底蕴,就不是说有就有了,底蕴这玩意,你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她就在你的脑子里面,只有用到的时候,她才不经任何思考,喷涌而出。(额——)

比如,看见一块木头,上面几个纹路,马爷立即就能说出几句话来。听到隔壁一美女的琴声,矮大紧必会给你讲堂音乐课。评论里一句捧臭脚的黑喷话,老梁定会给你说说,这句话的由来。

这,就是底蕴。

至于,马爷与晓松,两位到底谁知识面广,这就属于,非要说,鲁郭茅巴老曹,那个文学成就高一样,除去个人的功过是非,单从文学上,谁又能分出高下呢?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两个人拿来比较还是能分出来的。这两位先生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硬要比比知识面,还是高晓松更广一些,如果有异议且听我细说。

马未都,地地道道的文化名人,要说在收藏界,尤其明清家具、瓷器杂项上来说,马先生已是业内翘楚,国内顶级专家,这方面高晓松是远远比不上的。

高晓松,清华大学肄业生,家学渊源,北京深厚,作为音乐制作人、前阿里巴巴文娱事业总裁,这方面有一定话语权,马未都应该是无法相比的。

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毕竟差了十几岁,生活阅历上讲,马爷更丰富一些。看一些高晓松的节目,不管文学、历史、地理还是音乐、电影,都能侃上半天,让大家觉得,这哥们儿知道的真多。有幸看过一些,基本还是大面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深度,当然不是贬低高晓松,这已经很厉害了,不是一般人。

总体来说,高晓松涉略的领域比马爷更广一些,但终究来说,高晓松是一位名人,马未都是一位专家。


咕囔


肯定是高晓松。

我高晓松的节目都看过,马未都也看过一些。但两个人都挺了解。

高晓松出身名门世家。家里亲人长辈都是大知识分子,教授。他本人也是清华毕业的,又从小在这种书香门第的环境下长大,想不有学问都不行,更何况他家就那莫一个儿子。高晓松精通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腿又长,游历了世界各地,见识很广,又在国外认识很多朋友,遍布各各领域,自己又出书,写歌,办杂书馆,又做节目,当导演。可谓是集百家之长。不管什么领域的话他都能给你聊。

马未都没有上过大学,在学历上教育上就处下风。不过他主要是在文物,历史,现实的一些哲理方面有这些能力。要整体来说谁的知识比较广,那肯是高晓松。


关于无穷的远方


真觉得高不怎么样,拿个扇子是仿四大才子,还是胖人怕热。留个大胡子想表达什么?难道胡子长知识就多吗?说话不只摇头晃脑,身子都晃,说个话用得着使那么大劲吗。一件事半天也说不明白,晃得我晕。相比之下,马爷就不一样,对古玩只点评最拿手的,而且只评真伪不谈价钱,知道什么说什么。要说论文凭高比马高的不是一点,可论论形象、气质、谈吐,马爷不知高了那个乱晃的大胡子多少!


极度好奇


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能做比较,各有千秋,不能相互比较,要相互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