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家都知道东京、南京和北京,那么西京去哪儿了?

纵然378


虽然学界对于复都制缘起存在一些争议,但中国自西周以来,的确存在着多个首都并立的情况。在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兴起之地的镐京有时称为西都宗周,而为了对东方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在今天的洛阳地区营建东都成周。

到了东汉时期,因光武帝中兴汉室后定都洛阳,而西汉时期的都城长安也就习惯上称其为西京或西都。例如,在文学家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两京赋》里,称长安为西京或西都。

隋朝建立后,长安作为首都,同时也营建东都洛阳。到了炀帝继位后,颁旨迁都洛阳,所以,将长安称为西京。

唐朝建立后,于618年以长安为京师,也称为上京。757年,唐设凤翔府,号为西京。其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为唐五京。当时在东北的渤海国也设立了五京制,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西京鸭渌府(今吉林省临江市),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

北宋建立后,设立了四京,分别为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其中,以东京开封为首都。西京河南府大致即现在的洛阳。

当时与北宋对峙的辽,也设立了五京。其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

西夏建立后,西平府亦有西京之称谓。

后来,金灭辽,也实行五京制。起初是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海陵王迁都后是中都大兴(即北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也就是说,金国曾建有六都,为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为一开始的首都),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中都大兴府(今北京,海陵王迁中都后为首都),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元朝建立后,先是定都于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后迁都于大都(今北京)。

明朝建立后,先是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后迁都于北京顺天府。明末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张献忠入蜀后,称成都为西京。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国曾拟于西安建陪都,改西安市为西京市,但后改为重庆。

所以说,西京这个称谓,曾经指过很多城市。但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西安了。


国家人文历史


肯定有啊,东南西北才叫四方。
西京或者说是西都,一般就是长安(今西安)或者洛阳。

咱们现在还有西京大学呢!

相比较现在首都北京,以及做了数朝首都的南京,还有东京(中国的东京现在名气反而不如外国的),西京就相对没有那么高知名度了。毕竟京的话一般都是政治中心。

下面就聊聊西京的历史渊源吧。


西周时期

西周是有东西两个都城的,丰镐(丰京和镐京)就是西周的西都,一直都是天子居所,行政中心,宗庙所在。

东周至西汉时期

这个阶段700年左右,到确实是没有西京的说法了,一直到王莽取代汉建立“新”才把常安(长安)作为新室西都,洛阳作为新室东都。

这里面长安和洛阳第一次获得官方的“西都”、“东都”称号。

而此后刘秀建立东汉,还是把长安作为京兆,尊长安为西都。

在东汉的一百八十年历史中,西京长安、东京雒阳、南都南阳(刘秀家乡)就是东汉的三京都。

曹魏到南北朝

曹丕建国后,立下了“洛阳,邺,许昌,谯,长安”五都。其中长安作为西都。

南北朝时期的后赵(石勒建立)就是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南都。

在之后就是北周灭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隋唐时期

隋炀帝继位就把长安作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唐朝大家都明白了,长安一直是唐的首都,除了武周时期与朱温专权时期外,很多时候要么叫西京,要么叫西都。

特殊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以后,有几年,关中平原西部的凤翔府被称作西京,而且长安在这个时间之后就一般被称作上都京兆了。

五代十国

这个阶段,关中地区由于唐末战乱逐渐衰败,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就把洛阳作为西都,开封作为东都。

李存勖建立的后唐,一度恢复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北京太原的格局。

石敬瑭的后晋、刘知远的后汉、郭威建立的后周都延续了后梁制度。

南方十国,南唐把江宁府作为西都,扬州作为东都。吴越把杭州作为西府,越州(绍兴)作为东府。

宋辽夏金

宋朝开封就是东京,洛阳为西京,大名府为北京,应天府(商丘)为南京。

辽朝是五京制,其中西京就是大同府。

金的话,灭了辽,还是用大同府为西京

西夏以西平府(宁夏灵武)为西京

元明清民国

元明清没有西京东京说法

一直到民国,中华民国政府曾在西安设置过一个西京特别市(1932~1945年)


总结:西京(西都)在中国历史上,在今天的西安、洛阳、凤翔、南京、杭州、大同、灵武等地被不同朝代设置过。全国性广义的应该是西安和洛阳,其余的算是割据政权设置。



朝暮九歌


今天的中国没有东京,只有北京和南京,日本的东京和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应该说东京和西京都去哪里了?

西京现在很多人比较认同的地方就是西安。西安自古以来很多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叫西京是不为过的,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交过西安为西京。据说在近代的时候中华民国本来本来是想迁都西安,改名为西京的,但是后来作罢了。

东京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就是开封了,也就是在北宋的时候,北宋设立了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也就是现在的洛阳。这一时期的京城是非常多的,周边的那些政权比如,西夏,辽,金等等都学起了大宋,搞出了什么四京,五京的。比如说辽国的上京临潢府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东京l辽阳府今天的沈阳,中京大定府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县,南京析津府今天的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天的大同市。

后来金灭辽只有也搞出了五京制,但是地方就不一样了。后来明朝建立了之后一开始建都是在南京应天府的,后来朱棣造反之后迁都北京顺天府了。到了明末的时候李自成进入西安之后改成长安,称西京。

所以说东京应该就是开封,这个受大宋的影响比较深,现在很多大宋的电视剧里都会听到东京开封府这个词,所以这个还是能接受的。

但是西京在历史上出现的本来就少,加上每个朝代对于西京的地方也不一样,所以没有明确的说法。京在现在来说只是一个地名,比如北京,南京。但是在古代就是京城,首都的意思。所以没一个朝代的京城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定论了。不过现在要是称西安为西京的话还是说得过去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提起“西京”这个地域名称,我们不由想起,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的“五京”之地。“五京”除了北京和南京还在继续沿用其称谓外,其余的三京现如今都已改了称谓。

在此必须声明一点,岛国日本的首都东京与我国历史上的东京之间没有半点交集,也就是说,与中国的历史上的东京连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

【北京、南京、中京、西京、东京】中国一个都不少,自古到今的确存在。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京”的域名缘由,就让我们一起共同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五京存在的时间、地区及域名的更替变迁吧。

【北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协商和文化交流中心。它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明清两代紫禁城所在地,它经历了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在此建都城的古都,曾用名有:燕京、蓟城、涿郡、幽州、京师、北平等。在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他将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后,开始建造北京城,并欲迁都于此,这就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明朝迁都北京后称之为“京师”或“北京”,同时明初原都城继续称其为“南京”。清朝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顺天府尹”,民国时期称之为“北平”,1949年正式更名为“北京”,沿用至今。

【南京】


现今的南京市,是明代早期的紫禁城所在地,中国历史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它经历了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杨吴(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朝代的更替历史。曾用名有: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 ,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有着七千多年文明史、近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和近五百年的建都史。

【西京·西安】如今的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它矗立在中国西北部的关中平原腹地之中。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曾用名有:长安、镐京、西京、大兴城等。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素有秦砖汉瓦唐长安的美誉之称,它也是中国第一个用“京”字命名的古都。其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使之成为了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西安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被称之为“西京”的历史时期是在公元25年,西汉皇族后裔刘秀称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王朝开始。由于刘秀以西汉的继承人自居,在洛阳成为国都的情况下,把当时的西汉旧都长安称为“西京”或“西都”。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都对当时的陪都西京长安有过描述。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建立大隋朝,以长安为首都称之为“西京”或“大兴城”。同时以洛阳为东都称之为东京,公元582年罢东京。

在西安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1932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将其正式更名为“西安市”。西安源于“西京”和“长安”两名合称。

另外河南省洛阳市和山西省大同市也称谓过西京。

在后汉(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为东京)、后周(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定都开封,历经三帝,享国10年)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


宋朝时期实行两京制,汴梁(开封市)是东京,洛阳是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曾经也成为过辽代五京(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幽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之一西京。

取其综述原因,究其之渊源,西安用“西京”之名时间最长,历史之久远,影响之广泛,故西京为现在的西安。

【东京·开封】
如今的开封市,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河南省下辖地级市,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曾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后梁、后晋、辽朝、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在东京(开封)建都称帝后,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封建王朝都不止一个京城。北宋时期除了东京开封外,还有西京为洛阳,北京为大名,南京为商丘。严格意义上讲北宋的京城有四个,但是皇帝和朝廷都在东京,所以用现代的政治观点来讲,东京开封才是北宋名副其实的首都。公元1929年开封市成立,其域名沿用至今。

【中京·洛阳】
现今洛阳市有着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古至今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曾用名有: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在历史上曾经有三个朝代封洛阳为中京。一是东晋时期称西晋的故都洛阳为中京,一直沿用到初唐、盛唐。二是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时期称洛阳为中京。三是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改河南府为金昌府(治洛阳,即今洛阳市),建号中京,具体讲:公元265西晋代魏,以洛阳为都。东晋时称故都洛阳为中京。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洛阳共计330余年。北周平齐之后,升洛阳为东京

唐代高宗始以洛阳为都,并称之为东都 ,公元627年全国分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公元657年置东都。公元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 。

公元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 、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之为“神都”。

宋代称洛阳为西京。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

洛阳是“五京之中”之说:由于洛阳位处北京、南京之中、以及西京(长安)、东京(开封)之中,自古就有“洛阳天下京城之中”的说法。 所以洛阳也就被誉为“中京”之美称。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上除北京即现在的北京市、南京即现在的南京市外、中京就是现在的洛阳市、东京现在叫开封市、西京就是现在的西安市。


墨读娱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有西京这一称呼。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西京”所指代的城市也不尽相同。早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西京”是指西安。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安自古为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朝(王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值得注意的是,1932年,西安曾打算改名西京,不过最终作罢。不然的话,现在可能就真有一个西京了。在唐朝之后,宋朝“西京”的是指洛阳。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同时,在北宋时期,“西京”是指洛阳,“东京”指的则是开封。由此,对于日本东京来说,其历史要晚于北宋东京开封的。并且,对于北宋朝廷来说,除了西京、东京外,还有南京、北京。对于北宋的南京,指的是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而北宋的北京,指的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当然,就北宋来说,东京汴梁之外的其他三京,实际地位是陪都而不是国都。

最后,辽,金两代的“西京”是指“大同府”所在地。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在辽国之后,金辽保大二年(1122)金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由此,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存在西京这一称呼,而且东京最早指的是北宋都城汴梁。


情怀历史


我们先来说一下现在的东京,现在日本的首都叫东京,也叫东京都,东京开始叫江户,公元1868年,天皇从京都搬到了江户,江户改名为东京,这样,日本就有三京,另外还有西京长阪,还有原来的京都。

古代中国也是有东京的,比如北宋的首都叫东京,也叫汴梁或者汴京,在现在的河南开封市。

另外,中国古代的王朝,一般不仅仅只有一个都城,更多的是两京制,或者多京制,或者一京多陪都,在多个朝代里面,西京一般指西安,因为西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西部位置,那我们来看看各个朝代西安做为西京的情况。

西汉初年,刘邦本来一开始建都在洛阳,后来在娄敬和张良的劝说下,迁都至长安,而王莽篡汉之后,仍以长安做为都城,直到赤眉绿和绿林军起义之后,刘秀建都于洛阳城,就将长安定为西京,也叫西都。

东汉的张衡写了《两京赋》,分为《东京赋》和《西京赋》两篇,这里面的西京就是指长安,汉书的作者班固也写了《两都赋》,也是东都与西都两篇,另外,东汉时期也有三都的说法,另外还包括南都南阳,因为刘秀生于南阳,有帝乡之称。

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是左思所写,左思是西晋时期的,这里面的三都是指三国魏蜀吴的三个都城,分别是魏都洛阳,蜀都成都,吴都建康(南京),但因为这是三个国家的,所以成都不能称之为西京或者是西都。

而到了三国时期魏时期,因为魏是从汉禅让而来的,所以仍以洛阳为都,另外还有四都,除了西京长安之外,还有邺城,许都,谯郡也是陪都,但到了西晋的时候,只有洛阳一都,而无陪都。

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唐以洛阳为都,长安也仍为西京,到了后晋的时候,就以开封为都,洛阳变成了陪都西京,而长安就不叫做西京了,而叫做晋昌军。到了北宋和明朝,赵匡胤和朱元璋有迁都长安的想法,但后来都取消了念头。


历史简单说


积极的南京历史文化研究学徒,小欧来答.

有东京,南京,北京有没有西京呢?

答案是:有!西京称呼最早始于唐朝的西安。



我们先来看看“京”这个字的含义:

国都或首都:~城。~师。~畿。

简单来说就是首都的意思,而中国古代七大古都分别是:南京、洛阳、北京、开封、杭州、安阳,西安。

咱们南京和北京就不谈了,这“东京”称呼和现在日本的东京可不一样,早在宋朝时期,宋朝首都就被称呼为“东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

那么“西京”这个称呼又是从何而来呢?

西京最早的由来始于唐朝,当时唐朝的西安就被称为“西京”。而洛阳则被称为“东都”。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两京制度”

两京制度个人看法

很多人认为,两京制度始于明朝,明朝时期南京北京各有一套独立的六部机构就是佐证之一。其实不然,“两京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朝的“两京制度”是以平王东迁为东西周历史分界点,汉朝也有类似体现。到了唐朝就有“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历史局面。

到了宋朝更是出现了“四京制度”:“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

至于明朝,显而易见的。

“西京”这个称呼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指不同的城市。

  • 唐朝“西京”是指西安。
  • 宋朝“西京”是指洛阳。
  • 辽,金两代的“西京”是指“大同府”所在地。

总结: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带有“京”这个字!

东南西北京,其中西京和东京的称号都已经淹没的滚滚历史洪河之中,现如今的中国还现存南京和北京的称呼,不得不说的是,即使在现代中国,北京和南京名称的并存都可能是古代“两京制度”的缩影,毕竟不是所有城市都带有“京”这个字。

(喜欢南京的南京老乡点个关注呗。)

(至于日本东京?您去查查东京直到现在都不是日本的首都,不服来辩!)


南京小欧


历史上叫西京的城市很多,最多的要数西安。 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西汉京师长安,东汉的京师长安,曹魏黄初二年(221年),长安列为五都之一,称西京。
确实西京应该是最不被大家所熟知的名称,但是这个城市大家很熟悉,因为虽然是京城,大家一般都不称呼他为西京,因为他还有更响亮的名号。这个地方就是鼎鼎大名的西安。 有北京、南京,那东京、西京又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京师。西周的宗周镐京,西汉京师长安,东汉的京师长安;隋唐时期,长安为京师首都,有时也称西京。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长安为中京 ,改凤翔为西京凤翔府,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对没错,西安不仅是西京,也是中京。 有北京、南京,那东京、西京又在哪里? 不过大家更是喜欢称呼它为长安,因为长安作为中国最鼎盛的唐朝的首都为大家所熟知,是古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各国商人使节汇聚朝拜的大都会。 所以在古代,有南京和北京,就必定有东京和西京的。隋唐时期,长安为京师首都,有时也称西京。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长安为中京,改凤翔为西京凤翔府,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唐代渤海国的西京鸭绿府,在今吉林白山市临江。北宋西京是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宁夏灵武市。辽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但是,因为当时是抗日战争,西安沦陷,改名已经没有意义。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就把那里叫做西安了,寓意西方安宁。最后说一下中京,查了很多资料,才找到古称“中京”的两座城市,分别是如今的洛阳和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据史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洛阳一直被称为中京,具体为啥有这个称呼,这个小编也不太清楚。而赤峰市宁城县,在辽国统治时期,设置了中京大定府,据说现在还有中京的遗址。之前有个好玩的说法,西经(京)是被唐僧取走了么!而今天的西安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长安和西京,在唐朝时期有两个大城市都曾做过都城,一个是东都洛阳,一个就是西京长安


人们在今天也会争论究竟谁是盛唐的文化、政治中心,长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总计建都时间1077年,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如今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国内已经没有叫东京、西京和中京的城市了,反而日本却有个东京。另外,你知道古代哪些城市,曾被称为南京和北京吗?


学霸铁军


“京”本义就是高土堆的意思,古代的国都喜欢建在高地,这样自然易守难攻,所以也就有了“京城”的含义。春秋时期郑国还有个“京”,但并非是国都,可能仅仅是因为高地而得名,这就是“京”的原始含义。虽然西周王朝有镐京、洛邑两都,但似乎当时还没有西京和东京的称呼。而到东汉时期张衡的《两京赋》,才把长安叫西京、洛阳叫东京。魏晋有部野史叫《西京杂记》,讲的就是西汉长安一带的故事。

之后隋朝也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唐朝则以长安为上京,凤翔(今陕西宝鸡)为西京,此外还有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渤海国也仿照唐设置上、中、东、西、南五京,其中西京是鸭渌府(今吉林临江);北宋也设置东、西、南、北四京,其中东京是首都开封府,西京则是洛阳;辽朝也设置置上、中、东、西、南五京,其中西京是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再往后金灭辽宋,也设置上、东、南、西、北五京,其中西京沿用为大同府。之后明朝没有西京,但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先后把根据地西安和成都称为西京;后来中华民国因为计划在西安定都,所以改称西京;最终在重庆建立临时政府,所以取消西安的“西京”称号。

可见,虽然今天没有“西京”,但是西安还是最有资格得到这个称呼的。


林屋公子


东京、南京、北京、西京,甚至中京,在中国历史上都曾有过,但目前的城市名称只有南京和北京,至于日本东京,别管它热不热,都不是中国的地盘。

中国古代的京,并非某一城市的固定名称,而是随朝代不同而变化的称呼,每个朝代的京(包括东京、南京、北京、西京、中京)指代的是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朝代也有变化。

古代政权一般实行“两京制”或“多京制”,除首都(亦称京师、京都、上都)外,还有辅都(亦称辅京、陪都、下都、别都)。这些陪都本身有自己的名称,当一个城市作为陪都时,便被冠以“某京”或“某都”的称呼,一般是按照与首都的位置关系来确定,位于首都南面的称“南京”、位于首都西面的称“西京”……以此类推。

春秋战国时期,“两京制”或“多京制”已经出现,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隋唐以后趋于成熟和完善,东京、南京、北京、西京和中京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过在不同朝代往往指代不同城市。

秦和西汉的京师设在长安,王莽篡汉,以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东汉首都设在洛阳,称东京,长安为西京,又在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南阳设立南都。张衡的《二京赋》写的就是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有五都,分别是首都洛阳,以及谯、长安、邺城、许昌四个陪都,以洛阳为中都,其他以方位定京号,分别为东京、南京、北京、西京。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大小政权众多,也多设南都、西京、北京、东京、下都、别都等,这些陪都实际上指代的是不同的城市,在此不一一列举。

唐朝定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又以李唐龙兴之地太原为北都。唐玄宗时期,改太原为北京,改东都为东京,京师为西京。安史之乱期间,皇帝西幸,又以蜀郡和凤翔为南京和西京。

五代十国时期,除后唐以洛阳为首都,其他政权均以开封为首都,称东京开封府,以洛阳为西京河南府。

北宋建国后,以开封为首都,称东京;以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应天府为南京(今河南商丘),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与宋朝同时期的辽、夏、金等政权也模仿汉制,实行“两京制”或“多京制”。

西夏以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首都,称东京兴庆府,以灵武为西京西平府。

辽以上京临潢(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为首都,又以幽州(今北京)为南京幽都府(后改为析津府);以云州(今山西大同)为西京大同府;以东平郡(今辽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后又建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为首都。

金初以会宁府(今哈尔滨白城)为首都,称上京;临潢府为北京;辽阳府为南京;大定府为中京;大同府为西京。后迁都燕京(今北京),称中都大兴府,改原南京为东京,改原中京大定府为北京,又以开封为南京。金末,迁都南京开封府,又以洛阳为中京金昌府。

元明清三个统一政权时期,各种京的设置逐渐规范并减少。

元朝定都北京,称大都,以旧都上都开平府为陪都,并称两都。明朝首都最初在应天府(今南京),后设凤阳府(今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为陪都,称中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南京为陪都。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以旧都盛京(今沈阳)为陪都。

近现代以来,除了极个别时期(比如抗战),实行惟一都城制(首都),不设陪都,自然没有了那些变来变去的各种京,于是京逐渐固化成为某些城市的名称,不再代表都城的意思。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既有东京、南京,也有西京,北京和中京,很多城市都曾被冠以”XX京“的称号,并非特指某一个城市。但如今的中国却只剩下了北京、南京,其他如东京、西京、中京已经成为历史符号,被彻底尘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