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三體》?

笨笨地飛


本人最近“被”成為了黑三體專業戶了,三體NC粉已經發展到聽不得一點點反對聲音的程度了,所以三體的被宗教化已經很嚴重,本人要多唱唱反調了,雖然歷史上說實話唱反調的人不得好死是個慣例,但一個人的犧牲喚醒大眾其實還是蠻正能量的。

首先三體是一部好書、名著、暢銷書、腦洞書。但不是一部偉大作品,原因在於其思想內涵和世界觀是錯誤的。

三體的優點是可讀性非常棒,科幻迷和一部分易感讀者讀起來相當過癮,是消磨時間的不二之選。其中腦洞大開,超級豐富的想象力也是難能可貴的!這些就是三體的魅力所在,也恰恰因此,三體獲得雨果獎實至名歸,成為暢銷書也是順理成章分分鐘的事情。

但是三體的問題在於,世界觀過於黑暗,一部作品揭露人性卑鄙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在最黑暗的時刻留下一線希望,這不是庸俗不是幼稚,而是人類文明所必需具備的理性。舉個栗子,大多數人覺得權力的遊戲比三體好吧,看看權遊裡面,比三體更黑暗,沒人性的事情更多,威脅人類的力量更可怕,可是主角阿囧和龍媽是怎麼做的?放棄了嗎?另眼旁觀了嗎?木有呀,這兄妹兩口子還是在於命運搏鬥呀,不管最後的成敗,這至少是人類應有的生存態度!

而三體呢?完全是另眼旁觀,事不關己無所謂,我自己活到宇宙盡頭,地球變燒餅無所謂啦!也許呢大劉寫的時候恰恰是想揭示這個劣根性,或者潛意識裡就的這樣不對。但是作品裡面卻沒有明確的指出,沒有給這樣的主角命運的懲罰。導致很多讀者,理解成各種鬼理論,什麼人類文明就是蟲子一樣可以忽略不計,什麼宇宙是黑暗森林……甚至有些NC粉,還去研究三體裡面的科學!三體要是有科學的話,大劉應該得諾貝爾獎!

不是我黑大劉,不是我有什麼酸葡萄心理,是我對三體目前這種狀態非常擔心,就像我看到三體人要攻佔地球了,能不做任何的抵抗嗎?

大劉自己很清醒的,多次說過,三體就是一本小說,不要過度解讀,不要糾結什麼“硬傷”,不要相信真有黑暗森林,他寫書的目的很簡單,讓科幻迷有本中國好科幻書看。

所以我請那些NC粉多些理性,少些暴戾,理性閱讀,理性生存吧。

PS:講一講大劉的成長史

其實大劉就是在NC粉和NC黑的夾攻下成長起來的,十幾年前,大劉剛開始創作,由於思路太開,導致常常違背基本科技原理,所以無數讀者當時都黑大劉,“硬傷”一直是大劉每部作品的標籤。但是某雜誌對大劉無條件支持,這又帶來了迷信該雜誌的一些讀者成為NC粉,NC粉和NC黑經常展開網絡大戰,在那個還有論壇,還有BBS,還有聊天室的年代,戰況也十分慘烈,換成除了我和大劉這種皮糙肉厚的之外的臉皮薄的科幻作家的話,早就得抑鬱症停止創作了!但是大劉在神助攻之下堅持了下來。這其實也是三體的一個創作來源,這些NC大戰,讓大劉看到了人類群體無意識的NC,也造就了大劉對一切冷眼旁觀的姿態,三體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寫的是NC科幻迷的世界哈,哈哈。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這部小說賊好看啊,2011年的時候,在網上第一次看到有人在討論這部小說,然後就去找來看,結果一看就入迷了,每天下班回家就上電腦上看看到下半夜兩三點,連續好多天一口氣就把它看完,完了之後不過癮,再去網上找有聲小說來聽,剛好有那哈哈笑講的三體三部曲的有聲小說就下載去聽一邊上班一邊聽聽了好幾遍


高山流水157290350


三體觀後感:

1將生命的誕生看成是一個必然而且簡單的過程,如果作者仔細研讀了地球上生命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就會發現,三體星上可以存在生命體的可能性為零,更不要說在生命體的基礎上發展出文明來了。

2三體遊戲的部分太過生硬,不可理解,與其稱其為三體遊戲,不如稱其為5D電影更適合,玩家基本上就是觀看,根本沒有多少參與和互動,遊戲最基本的東西是通過任務讓玩家熟悉遊戲的規則,而且汪淼基本上在遊戲中什麼都沒做就成了三體遊戲中大牛的存在,這其實就是主角萬能的心理,就好比某些神劇主角怎麼都打不死,槍林彈雨任我自由行是一樣的。

3很多處情節的設定太過生硬不可理解,如看過葉文潔的經歷後,可以斷定這個人的性格一定是沉默寡言的,極少說話,尤其是對紅岸基地的事肯定是諱莫如深的,然而葉卻像一個初入世事的少女遇到了情郎一樣,急不可耐的對汪淼和大家講述著過往(其實作者完全可以換個角度,換個情節代出這段歷史,起碼讓觀者看上去得順理成章)

4最讓我感到反感的部分是字裡行間投射出的作者對底層人民的蔑視,作者認為高知,政客,經濟界精英這些人屬於精英階層,相比較於底層人民,精英階層在包括道德、認知、能力等各方面全面碾壓底層人民。認知和能力不談,道德部分恰恰與我多年的觀察結果相反,我發現經濟越落後的地方民風越純樸,並且與學問無關。

5區分一部小說的好壞,我認為主要可看兩部分:一是情節設定,二是人物刻畫。從這兩個方面來看三體這部小說都是比較失敗的。

6三體的成功,我個人認為是炒作加運作的結果


萊仕構


《三體》三部曲秉承了劉慈欣小說一貫風格,一方面深受秉承了儒勒·凡爾納、阿瑟·克拉克等人影響,重視技術細節描寫精準嚴謹,同時,俄羅斯文學也深深影響他的寫作風格,特別是托爾斯泰等,注重展現人性人文情懷與思考。

總體而言,作品主題磅礴宏大,風格雄偉大氣,筆觸冷靜清晰,想象奇譎豐富,情節曲折離奇,意旨深遠,點面結合,敘事密集,描寫細膩。

可以說,《三體》三部曲,通過浩渺至宇宙、微細至人心、時長至千萬年的精彩敘述,構建了邏輯自洽的對人類危機、文明演變、宇宙終極的科幻故事。這部小說,如同復旦大學嚴鋒教授所評價的那樣,“把中國的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阿諾德·貝內特說:“優秀小說的基礎就是人物塑造”。他認為風格、情節、獨創觀點的價值,都遠沒有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更有價值。[

正所謂“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三體》雖然是科幻傑作,卻因故事結構的體系龐大,限於作者文筆能力、知識結構、打磨時間等,沒有在細節上人物描寫上和情節上進行打磨,略有遺憾。

在人物塑造上,《三體》三部曲中部分人物具有臉譜化、扁平化的問題。如程心、莊顏、汪淼、丁儀等,都是典型的扁平人物,被理想化了的性格,突出而單一,缺乏個性,沒有特色,如同符號。其作用都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彰顯主題。顯示出明顯的工具化特點。甚至與十七年時期文學的“高大全”式的人物類似,呈現出“單向度”、“一體化”、“概念化”的特徵。



近乎完美的形象塑造,恰恰是一種人物形象創作的缺失。如莊顏的人物如同電腦生成的天使,而程心則是程序生成的“聖母”。雖然二者從人物身份上,都是高學歷人士,但卻都顯得幼稚、天真。行為受作者驅動。



以程心為例,《三體Ⅲ·死神永生》中,程心是航天航空類專業的高學歷人士。通過她的大學同學之口,她十分聰慧,善於交際,也實頗具專業素質和專業眼光。但這樣的人物在兩次重大選擇時,都顯得無知和極度無措,前後不一致,和之前的專家型形象徹底脫離。而這只是作者為了推動劇情發展,讓其生硬的進行各種行為,逼迫筆下人物做出絕無可能的選擇。




在程心身上,我們看不到如葉文潔性格發展一般的變化軌跡。從頭到尾都沒有做出性格上的改變。從收到星星到送走雲天明大腦、到作為執劍人再到兩次作出錯誤的決定,從公元紀元到威懾紀元到廣播紀元再到一千八百九十萬年以後,這期間外界滄海桑田,程心的性格卻心如古井。這顯然會造成層人物失真。


偉哥讀書


先拋開科幻,把《三體》縮小後他就是人類的黑暗史。

看到一位答友的回答感覺真的太好笑了,如下圖。

首先他概念就是錯誤的,弱肉強食並不是農耕民族的文化,而是遊牧民族的文化。中國曆代所保持的傳統就是“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守住根本,而遊牧民族眼下的這片草吃完了他必須尋找新的草原,不斷的與天鬥與地鬥,不斷的尋求擴張,在古代如果遊牧民族生下的孩子不健康父母會直接把它摔死,所以說遊牧民族才是真正的弱肉強食。

這位朋友說,大航海是為了發展經濟?好像是這個意思吧。那咱們就說說大航海與三體的關係,三體艦隊的到來,擁有著比人類發達的多的科技,強行把人類集中到澳大利亞,不給提供食物等任何補給,直到剩下5萬還是50萬人來著?總之就是讓人類自生自滅。那麼大航海時代歐洲人來到了美洲大陸,毀滅了印加文明,當時的美洲沒有任何的大型牲畜,最大的動物就是羊駝,而歐洲的鐵騎對於印第安人來說和三體的水滴難道不一樣嗎?隨後90%的印第安人被殺死,剩下的不到10%的印第安人被驅趕到了最貧瘠的美洲土地上,讓他們自生自滅。故事與歷史就這樣的吻合了。



劉慈欣在三體中所寫的任何事情,咱們都可以從人類的歷史中找到相似的對照。這位朋友還說劉慈欣對人物故事的描寫太過扁平,沒有任何文學素養,我想說這樣做是為了給全世界人看的,因為這樣好翻譯。就拿著名作家海明威來說吧,他的好多小說中的文字跟流水賬也沒什麼區別。
最後表達一下我的看法,看《三體》得有大情懷。



曠野中的吶喊


這是我心中科幻小說里程碑式的著作。

顯而易見,第一句話就是三體在我心中的地位,也是我為無數人安利這本書的原因。從懸疑入手,從疑似破案的開始,追蹤線索,剝繭抽絲,地球人開始知道了三體人的存在。三體第一部主要展示的人類之間的爭鬥,這可以看成是不同流派中人的選擇。這其中參雜著濃厚的政治因素,在大背景的扭曲下,人性的扭曲,以葉文潔為代表的對人類的失望。

第一部我認為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我們構建了三體世界觀。第二部故事才正式開始,人類與三體的鬥爭,體現了危機下人性的光輝和人性的卑微。羅輯看似無理的態度最終確成為人類的救世主。也說出了宇宙生存法則:黑暗森林法則。對於劉慈欣的這個觀點,我發自內心的贊同。人類是心懷愛的種族,但我們在殘酷的優勝略汰的種族進化過程中並不是完全靠愛獲勝的。競爭是殘酷的,資源是有限的,慾望是無限的,面對生存之戰,只能戰鬥,用盡一切戰鬥。

第三部,人類在黑暗森林法則下,威懾了三體人。開始了和平發展的祥和時期,舒適使人墮落,人類在傲慢中迷失了雙眼。阻止人類發展的不是無知,而是傲慢。人類被水滴打敗,新人類在宇宙中發展,作者對於新宇宙人類的大膽設想,我十分佩服。這種設想突破了道德,只是中立的為了人類的未來,真正的拜託道德束縛的設想。集體主義盛行,為了生而獵殺,而防禦。這其中,章北海深深吸引著我,這種禁慾系的男人,為了心中的目標無所畏懼,思維敏捷,真正理性的人。

第四部,人類在傲慢中迷失了,在執劍人的交接中被三體人奪回了主動權,三體人統治人類的過程中,有沒有抗日戰爭的味道,生存權都岌岌可危,哪裡還有尊嚴和道德的空位?程心這個角色,我只能說她有自己的為人準則。她是人類的選擇,表明這人類這個種族的價值觀,選擇了就要承擔後果,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果不是新人類的反擊,地球不會有最後幸福的一段時光。人類最後死於掩體計劃的無知傲慢,程心以愛的名義鎖死了人類最後的希望,而她當時並不知。好心可能辦壞事,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做好人。雲天明的愛就是程心的回報,但事與願違,程心沒能見到天明,最後歸零於宇宙。至此人類已經不復存在,又能要求作者在寫什麼那,我心中三體已終結,再次安利,都去看看吧,絕對獲益匪淺。


貓系犬科


我是很晚才關注科幻小說的,而且第一步科幻小說就是《三體》,我不得不說這對我影響很大!

因為看完了《三體》全集後,已經無心再去看其他科幻小說了~

之後嘗試著看了其他科幻小說,如《時間迴旋》,當然也翻看了大劉的其他作品,比如《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但都無法找到看《三體》《三體·黑暗森林》《三體·死神永生》這三部曲,正應驗了開頭的那句話!

三體故事開端

1960年代,小姑娘葉文潔的父親是物理泰斗,但慘遭迫害而死。葉文潔呢,作為反革命二代,被髮配到深山中的紅岸基地。這個基地表面上是搞雷達的,其實是尋找外星文明的。葉文潔不談戀愛不玩耍,埋頭工作猛讀書,一個傳奇的科二代就此成長了起來。

葉文傑同志,腦洞大開的把太陽當做放大器,向宇宙發了個信號,信號強度對於當時的地球人而言,相當於變身後的超級賽亞人。

幾年後,居然真的有回覆了,來自三體文明。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只要你們不回答,只知道信號的方向,不知道距離,就無法對你的世界定位。

如果回答,你的世界將會被佔領。

但葉文傑儘管明知三體要星際移民佔領地球,但是,作為封閉在山上的反革命二代,葉文潔只記得家破人亡,絲毫感受不到社會溫暖!

她毫不猶豫給三體回了一條消息:

這個世界需要你!

之後,三體人就知道了,原來在他們的世界之外,還有天堂般的地球,一直處於恆紀元的世界!

so,就有了三體組織

然後三體人就入侵了

於是也有了神奇的智子

後面便有了地球人的對抗策略

後面的所有故事就圍繞這個主線展開了~

具體就不劇透了!

那麼對於已經看過《三體》的小夥伴,你是怎麼看待大劉的這部科幻小說呢?




經典視頻精剪


《三體》是一本好書。其中許多觀念、思想觀點,發人深省,啟發思路,指向未來。

比如這一句:“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

-


越活越明白:時代變了。

不是錢不好賺,是賺錢的方式變了。

以前,烏鴉想喝到瓶子裡的水,用銜石頭的方法實現,還被人說:這隻烏鴉真聰明。

如今,烏鴉喝水的方法都變了,據說已經用上吸管了。

時代變了。如果你還用十年前的思維,做十年後的事,你可能累死、可能渴死。

哪怕足夠好運,大概也只夠維持生活而已。

不想被淘汰,你就必須與時俱進,改變思維方式!


-

最近,影像儀器行業巨頭尼康退出中國,裁員兩千人。

你以為尼康是被競爭對手打敗了嗎?根本不是!

打敗尼康的,是日益普及智能手機。

誰都知道,智能手機屬於IT行業,與影像儀器行業關聯度極低。

-

越活越明白:時代的確變了。

以前,羊毛出在羊身上,人來剪。如今,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

以前,市場是殘酷的。你不努力,競爭對手會打敗你,兼併你,淘汰你。

如今,市場更加殘酷。即使你非常努力,你仍然會被打敗、被兼併、被淘汰。

只不過,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在乎的那個競爭對手,而可能是一個似乎與你無關的過路人。

-

有一部很牛的科幻小說,名字叫做《三體》。裡面有句話,叫做:“我消滅你,與我無關。”

這句話很囂張,很霸道,卻也充滿大智慧。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時代大趨勢,揭示了整個人類世界前進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還是舉例來說吧!

這兩年,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的銷量急劇下滑,打敗它們的,卻不是他們的競爭對手白象、今麥郎,而是“美團”、“餓了麼”等外賣網絡。

方便麵質量並未出任何問題,只是網絡服務太便捷了,於是大家就改吃外賣了。

這兩年,益達、曼妥思口香糖銷量嚴重下滑,打敗他們的,也不是競爭對手雅客、大大、司必林,而是微信、王者榮耀。

以前,顧客在超市收銀臺排隊繳費,在等候無聊時就會拿上兩盒口香糖放進購物籃。

如今,大家都忙著看微信、刷朋友圈、玩王者榮耀,對收銀臺旁邊的口香糖視而不見。

還有共享單車,一塊錢,隨便騎,騎到任何地方,停下,鎖車就走,不用管。

這個東西一出來,黑車司機哭了。賣單車的店鋪、修自行車的小攤子,生意都一落千丈,關門歇業是遲早的事情。

還有,街頭的警察沒有變得更多,而扒手卻越來越少。消滅扒手的,也不是警察,而是微信、支付寶。

越來越多的人,口袋裡沒有現金,扒手不得不失業。

還有……

-

時代真的變了。

怎麼樣,你服不服?

誰也沒法跟大趨勢對抗。

大趨勢是很殘酷的,它殺人是不眨眼,也不會流血的,根本不見紅。

你很受傷,想讓誰跟你說聲對不起嗎?

不好意思,不關我的事,我根本沒關注到你,只是一個不小心,讓你倒黴了。

這就叫:我消滅你,但與我無關。

-

越活越明白:時代變了,真的變了!

在這個跨界打劫、飛速變化的時代,你永遠也無法想象下個競爭對手是誰。

你更無法猜到明天哪個新興行業會打敗哪個傳統行業。

除了與時俱進,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個足夠開闊的視野,每當有新鮮事物發生、新興行業的興起的時候,多去發散思考一下,說不定想到的某些點,就串聯成線,就可以比別人早一點看到未來,早一點抓住機遇呢!

如果你不學習,不觀察,不思考,不緊跟;如果你拒絕換腦,拒絕自我革新,

那麼,你就只能等著別人來革你的命,取你首級!

-

既然“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買單”,同樣““我消滅你,與我無關。”

這是今天的狀況。你不服也得服。


中年人之家


大劉的《三體》,直到第三部結束才真正完整的敘述完他自己所想要表達的一切,因此,從第三部《死神永生》來評價這部小說,筆者認為是較為合適的。

“二向箔”、“光墓”、“降維打擊”,延續了前兩部一貫的敘事方式和宏大背景,《三體3死神永生》在開篇就以主人公的日記為後文埋下了伏筆,這伏筆本身就如同讖語,預示著地球人與三體星人數百年糾葛之後令人悲傷的結局。

這種結局並不只是地球人或者三體一方的落敗,事實上,當“萬有引力”號飛船的船員啟動宇宙廣播,將三體星的座標公佈出去的同時,地球也在多次暴露自己的存在後迎來了毀滅,整個太陽系在“歌者”文明的“降維打擊”下坍縮成一張二維圖畫,這是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

但如果僅僅這樣,《三體》也就只能算是一本比較吸引人的科幻小說,但作者劉慈欣的野望,顯然不止如此。

從第一部開始,他就描繪了一個充滿絕望的宇宙,在這個世界裡,文明從未被置於溫床和搖籃之上,三體如是,地球如是,就連看似強大到可以觸及宇宙規則的歌者文明亦如是。文明一詞,本來有著“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的涵義。但在小說之中,無論是“三體文明”、“歌者文明”、“地球文明”乃至曾曇花一現的“魔眼文明”,都始終掙扎在生存或者毀滅的漩渦之中。它們不得不拋棄所有仁慈和憐憫,竭盡全力卻終不得解脫。就連第一部中,奉“三體文明”為精神之主的申玉菲也需要在佛前祈禱,希望“主”能得到救贖。於是才有了黑暗森林,有了降維攻擊,有了為了生存而寧願將自身改造成低維生命的眾多文明。

在《三體》第一部中,大劉以有些荒誕的畫面,描繪了生活在三個恆星引力區域內的三體人,在面對不可預測的惡劣環境時所做出的努力。幾百個紀元過去了,在192個文明的毀滅和新生過後,終於得到了一個無比諷刺的結論:三體問題不可測。所有的努力宣告終結。以將近兩百個文明的毀滅為代價,從未曾屈服的它們終於不再寄希望於三體星本身。他們將古老的單擺重新矗立起來,那是矇昧時期的文明寄希望催眠造物主的工具,在陣陣刺耳的嗡鳴聲中,單擺搖動,向著未知未見只留下苦難的神祇發出聲嘶力竭的質問。至此,三體星人將生存的希望放在了遠征之上。而在4光年之外,地球還尚未得知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已經遭人窺探。

作者從一開始,就在這樣不斷拷問文明的底線,在他的眼中,智慧生命最終會為了文明的存續而拋棄一切不必要的枷鎖。這種思維和認知我們可以從《三體》三部曲中隨處可見。比如第一部中,在遠征之初就被它的同胞拋下的大部分三體星人;比如《黑暗森林》裡,為了求取生存而同室操戈的黑暗艦隊;還比如為了一個可能性,就悍然投射足以緩慢二維化整個宇宙的“二向箔”的歌者;以及在危急關頭將自己鎖死在一片光墓中的第三人類文明。

但另一方面,他又是相信人性本身的善意,他歌頌“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相信這才是文明真正該有的模樣;又比如葉文潔,這個身世悽慘卻又罪孽深重的女子,在動亂的間隙也得以在一個小小村莊裡獲得片刻的寧靜;在最後接近全書結尾的時刻,他甚至藉著關一凡的口安慰在所有人眼中幾乎葬送了人類未來的程心(這也是我與許多人看法不同的地方,我認為大劉並不想設置一個令人討厭的聖母形象):“……你沒有錯。人類世界選擇了你,就是選擇了用愛來對待生命和一切,儘管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一個人是不能毀滅世界的,如果這個世界毀滅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著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這些語句中,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文明本身的期望,他寧可它最終毀滅,在戰火中泯滅消失,卻不願意它失去那些他認為珍貴的東西,比如人性,比如自由。


披瀾讀史


《三體》小說我看了兩遍,為書中所展示的宏大的世界觀、宇宙觀所折服,對人性的剖析、對人類未來的探討都有終極的意味。

看完小說後,總有一種“不知道以後還能有什麼科幻作品能超越此書的感嘆”,也導致很難再靜下心去閱讀別的科幻作品,因為很多科幻作品相較於《三體》,在思想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差距。讀完《三體》,讓人很自然而然的去思考人類、地球甚至宇宙的終極命運。也許每個人都想過這樣的問題,但《三體》給出了其中一個明確的結果。這個結果摒棄了以往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摒棄了人類與外星人融合的套路,甚至直接摒棄了必須給外星人一個隨意幻想的毫無根據的形象。小說中從未描寫任何一個外星人的外形,儘管對三體人使用腦電波的溝通方式、社會運作形式進行了描繪,三體人脫水、吸水的神奇生存能力進行了描寫,但未描述外形。

“我毀滅你與你何干”這樣的論點一出,讓人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是呀,宇宙中的勢力,為什麼就非得和我們不相上下,難道別人最厲害的也必須是核彈,外星人也必須有和我們一樣的情感?小說給出了最明確的答案,宇宙中未知黑暗勢力與我們的差距大到無法想象,它們能操縱四維五圍甚至十圍的空間。讀到三體人的水滴已經開始震撼,等讀到光粒、二向箔,瞬間生出一種人類渺小、宇宙微小,要珍惜當下的雄渾的悲傷之感。簡直要對作者膜拜,這樣的腦洞無比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