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上海有那么多寺庙?

霎那光华


经这么一问,回头一想,上海本地的寺庙还真不少,仅市区中心城区内就有静安寺、龙华寺、玉佛寺、城隍庙等著名寺庙,各中心城区还有宝华寺、下海庙等地方性的寺庙,各郊区还有为数更多的寺庙。

其实,作为一个很早就有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伴随着人口的聚集,寺庙便会相伴而生。

与国内其他地方高山深处,立足于隐世、修行为主的寺庙有所不同,上海的这些寺庙,往往与上海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

比如,老城区豫园内的城隍庙,是一座中国本土道教的宫观,当初修建这处城隍庙是为了让道教的守护城池之神的城隍来保佑上海城的安全,似乎与道教的修道升仙有所不同。

虹口提篮桥地区的下海庙,则是因为三百年前,那个地方是上海的入海口,当地的渔民在出海时,为了祈求海神保佑渔民平民而修建的寺庙。

相传有1700年历史的龙华寺,是三国时的孙权为其母亲而建,是上海地区最悠久的佛寺。与龙华寺同一时代的静安寺,也是在三国时期始建,香火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相对较短的玉佛寺,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迎奉玉佛而修建的禅院,人气现在却更高一些。

总之,上海的寺庙与本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起到了很好的人文作用。


享旅


上海市区寺庙并不多见,比较著名的也只有静安寺、龙华寺、玉佛寺三处,之所以觉得上海寺庙多,源于人们对于上海传统文化氛围的预期较低,大多人认为上海是一座偏西化的城市,应该没什么传统文化遗存,其实上海的中华文化氛围并不缺乏。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区,周边都是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与上海其他寺庙风格不同的是,静安寺有着浓郁的汉唐风韵,大气沉着。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

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传说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亲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实际有文献记载的是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暨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明朝永乐年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50年代初龙华寺由上海佛教协会重修,寺庙西边建于民国年间的血华公园改名为龙华公园,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布局严谨,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8856平方米。玉佛寺建筑师承宋代寺院风格,中轴线上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三重殿堂,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


城市与房产研究


这里的寺庙先笼统的认为是佛教寺庙。东汉时,为了供奉西域来的僧人,朝廷就在三公就寝之外另建了一个机构称为寺,主要是用来教授朝廷以及民众佛法。

而庙是其实是古时候祭祀祖先以及天人的地方,宗庙祭祀。明末清初以后,有些庙宇也请出家人去住,渐渐寺庙就混为一谈了。

发展到后来,有人和宗教信仰的地方,就会修建寺庙。按照宗教的说法,修建寺庙一方面是向神明表达自己的虔诚,也有些是为了赎自己的罪过。

上海的寺庙还是以佛教寺庙居多,很多都是古代的时候遗留下来的。比如龙华寺,就是三国时代的产物。

而玉佛寺、下海庙等等,他们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向神明祷告,一方面是为了祈求平安,因为上海在古时候还是一个靠打渔为生的小渔村,因此出海都需要求神庇佑。后期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大商巨贾需要财神等庇佑,保佑这个地方的人可以发家发财。

而且平原地区,道路很畅通,木材运输也很方便,所以建立寺庙也方便。各地的移民来上海定居,也带来了各自的信仰,修建了道教或者佛教寺庙等等。也为上海添上了充满宗教文化的一笔。


❤魔都小资城市生活指南,带你过有态度的小资生活~快来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上海小资美食生活


那么多寺庙就是给有钱人去烧香拜佛的,以前穷人哪里能进去,因为这些有钱人坏事做了多心里面有问题,可是烧香拜佛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中国有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KING1865328


寺庙虽多,住的都是职业和尚,职业尼姑,寺庙都收费,商业化了,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