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

王道正道


“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中國二字有著深厚的歷史源淵。

在我國古代把“中”的含意定為,中心、中原、中央之域、中央之邦;“國”是區域,邦土等,因此合起來就是“中國”。在當時的華夷觀念下,中國二字是獲得合法統一的標誌。


(一),“中國”一詞最早出自周代,《詩經》中《大雅,民勞》稱:“惠此中國”。戰國《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那時的中國二字就是代表首都、中原地區、朝代統治地區、內地、漢民族集聚地所建立的國家叫“中國”。

(二),帝王之術注重“中”字,早在4600年前,中國上古先王堯、舜便創造了“中華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要求繼位者以“中”為”核心。現在“允執厥中”四字就掛在故宮中和殿的龍椅上,可見中字在帝王心的地位。中謂四方之中。

(三)然而,在元代以前,“中國”二字並不是一個王朝的國號。也不是指朝代統治的地域,而是指漢民族文化先進,文明程度比較高的中原地區,有“中央之國”的意思。

(四)古中國到底在哪裡,據據考古的歷史記載,古中國在黃河流域,今天的山西晉南一帶,這裡是堯、舜、禹建都的地方一一“山西運城。”

(五),再如《詩經》提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也是指中國是周朝統治的核心區域。

(六),嚴格的講,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專用詞。不等於今天的“中國”範疇。直到辛亥革命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解放後便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偉大的中國!!!,


賈全貴


中國,先說中。

“中”,是北到黃河中下游鄭州,南到長江中下游武漢,之間的“口”框來的地方,上下像飄帶的筆畫是長江、黃河,並不是莫些磚家說的是戰旗。“口”是丁,是表示人丁、地盤的範圍。“中”就是中原,人丁地盤擴大到了兩河流域。

“國”,把“或”的地盤、範圍、版圖擴大就是國,那麼“或”是哪裡呢?,“或”是河套平原延河以南、渭水以北、汾水以西的“口”範圍。這個“戈”字是三條河,並不是磚家說的兵器。古人類依河而居,氏族部落壯大後自然依河為界,“ge”河畫界。

“或”的四面是北邊的鬼方、危方、南邊的犬方、東邊的戎方土方、西邊的羌方,征服了“或”四周的方國後,地盤“口”就從“或”擴大到“國”,“國”就包括鄂爾多斯高原、呂梁平原、秦嶺、青海湖一個大“口”。

“中”和“國”連起來就是很大一個地方,東到山東半島,西到寧夏青海湖,北到陰山山脈“不教胡馬度陰山”,南到四川盆地巴蜀一帶長江以北。這就是周朝時的版圖,最早“中國”的範圍意思,何尊上“宅茲中國”就是記載這一版圖成績。





八字風水研究會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何尊銘文,發現於寶雞,目前是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裡面的金文中國兩個字也是中國郵政的標誌來源。

何尊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洛邑,並打算在此統治國家的事。

中國兩個字首次出現,在當時特指成周洛邑為中心的國家之中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何尊銘文註解


何尊銘文拓片

何尊銘文國家紀念郵票

何尊銘文考古論文


拿史實講證據


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

三:指中原地區;

四:指國內和內地;

五:指古代華夏族,漢族居住的地區或建立的國家。


可以說我國自古就以泱泱大國自居,稱周邊的少數民族為南蠻、北狄、東夷和西戎。

當然現在我們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不會這麼說了,但在古代建立在中原地區的王朝才稱為中國,體現民族和皇權的優越感,有萬國來朝,四海臣服之意。

所以無論是上面的哪種意義都是為了體現我們的大國和強國魅力。但是在古代與其他外國建交或外國對我國的稱呼不會用中國這個詞,還是會稱呼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等,至於什麼時候以中國兩個字作為國家名字簡稱的要從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開始,從那時起中國才具有受到外界認可的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也是從那時起逐漸重回世界強國之列。到今天“中國”代表的是我們中華大地上生活的五十六個民族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

以上就是中國為什麼叫中國和中國所代表的意義,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覺得滿意請點贊支持,喜歡歷史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史實和故事。


愛我中華2020


這個中,也是我們的河洛、太極、儒家文化,下面說說個人的理解,供參考。




從上面的洛書可以看到,5為中,與它相交的直線,不管怎樣橫拉斜扯,得出的數字均為10,10是河圖數(先天數),也就是萬物渾然一體,道家的無極,就省略不說了,只要知道10是一個圓滿數,包含了一切。

拿人與社會來做表達就是,人要有天使的一面,當然也要有魔鬼的一面,文武兼修,德藝兼備……等等,才是圓滿,這也是“仁”的概念,“仁”就是陰陽同體,也就是太極,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說仁者無敵,這是“體”。

體用體用,有體就有“用”,在“用”的方面,要以中庸之道為旨,5即為中點,用文字表達即是以不變應萬變,有進有退,以求陰陽兩端合二為一,成為一個圓滿的太極數。所以古人自稱“吾”,即有守中之意。





順便說說太極中庸吧,太極,有三個特點,陰陽對立、互化、統一,世界所有事物都包含陰陽兩個對立面,但對立了,要互化、互補,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向著陽,陽向著陰,才能互化,才能相互吸取、融洽,最終成為一個圓融和合的太極,才能生生不息,這是太極圖的智慧含義,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如果陰陽對立,不是走向互化,那就成了矛盾了,從而走向矛盾互鬥,互斗的結果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從而分了,這與太極是背道而馳的,因為矛盾看的不是圓滿這一個參照物,它看的參照物飄忽不定,顯然,黑格爾是沒看懂中國文化,給鼓搗出一個矛盾出來。

其實還有很多內涵,比如太極文化的包容、同化,包中,不是折中等等,就不一一細說了,如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點贊或者下面留言互動,感謝閱讀!


紹煌文苑


中國一詞最早見之西周初期一件青銅器,名“何尊”也,有“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薛民”,意思要在此建立天下的中心,開始統治人民。這個地方就在洛陽,《史記·周本紀》的解釋,就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這個觀念影響深遠,幾千年不變,乃致於清,以為華夏處天下之中,即全球中心,它處即蠻荒之民。根深蒂固我為中國,到中華民國,簡稱中國,1949開國我們的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正然中國也,不過意思與歷史上的中國概念已經顛倒過來,相沿成習,我們就叫中國了。外國今天通稱的中國,是瓷器,即英語china,他們是從瓷器開始認知中國的,與我們的意思完全兩樣。

地理上的中國,四面較為閉塞,北面高山荒漠,西、南有高原雄峙,東南則面向大海,於是家有長江和黃河二龍,長期以農業文明為主,而河流的治理必須有集中的權力,加之文字和語言的統一 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少數民族兄弟則為文化的有益補充。由此產生的文明,是統一為核心,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這一核心思想的體現。 我們的文化又是包容的,開放的,因是五千年文明唯一在全球以一而貫。

農業文明是自給自足,因為我們有此巨大的體量,足以令世上任何對手膽寒。

和的文化思想,於盛唐萬邦來朝,泱泱氣象,我們的文明又是不斷進步的。

到清末,農業文明幹不過西方工業文明,我們徹底地敗了一次,即徹底打破了中國的固步自封,新中國圖強,進行改革開放,乃能成就今天的中國。


魂舞大漠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呢?我們需要追根溯源,看看古中國是如何形成,發展和演變而來的:中國的“國”,古意是“城”。城是有圍牆四四方方的邊。中間呢,有一個王。(把“國”字拆開看,正是如此)。而古代城外,有領土和人民。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是華夏後裔。


我們先說炎黃子孫:最早有傳說的中國先人呢,正是炎帝和黃帝。那時還是上古時期,氏族部落聯盟,還沒有形成國家。炎帝為首的部落和黃帝為首的部落由西向東,從陝西渭水流域和陝西北部,沿黃河到了黃河中下游流域。兩大氏族部落經過很多年,三次大戰,最終相併相合。共同在黃河中下游流域定居下來,創造出古老的文化和文明。(因為黃河中下游土質好,雨水充沛,適合畜牧業發展。原始部落逐水草而生。所以都落腳此處)。我們的最早的祖先正是發源於此,所以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我們再說華夏後裔: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的各個古老氏族隨著相互戰爭,相互兼併,和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語言,習俗方面的交融。逐漸發展出來了氏族,部落,聯盟,一直到國家。夏朝可能是我們祖先第一個國家。當時的古中國人口少,領土小,夏只有河南的西部和山西的南部這麼一點。到了周朝,逐漸擴展到了河南,山西,陝西,山東,河北等黃河中下游流域的各個省。到東周(春秋)時期,黃河兩邊的古人自稱諸夏,或“華夏”。古時,華和夏是同音,說的就是我們都是夏的後裔。

而當時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黃河中下游流域,在疆土的中間地帶,四方又全是蠻夷之地,(北方是北狄人,東方是東夷人,西方是西羌人,南方是南蠻,南越和九黎人)自己居中,所以叫“中國”!

當年青山


中國一詞,最初指京師,就是西周王朝的首都宗周。隨著京師京畿的擴大,京師王畿之地稱中國。隨著華夏民族的分封東遷,擴大到整個北方,所以北方稱中國,再後來就是全國稱中國。

最初的中國——京師:漢代研究《詩經》的學者毛萇,特意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作注“中國,京師也”。漢末學者劉熙“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而西周的京師是宗周,即豐鎬。《說文》夏,中國之人也。朱駿聲“就全地而言,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所以現代史學大家范文瀾在其《中國通史簡編》之指出,《詩經·大雅·民勞》篇稱宗周和遵守周禮的諸侯國為中國。

個別人認為天下之中就是中國,這是望文生義。豈不知中國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

最初的中國指西周首都宗周,隨著周人大肆分封,大批姬姓宗室被分封到全國,所以中國就成了周朝天下的名稱。因為周人自稱華,也自稱夏,所以把分封的諸侯國稱為諸華或諸夏(為什麼不稱諸殷或諸商呢?因為殷商不是華夏)。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指出,“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周人尚赤,赤即華。凡尊守周禮尚赤的人和族,就是華人華族”!所以,最初的中國就是華夏,也就是西周所在的關中。

很多人認為《何尊》銘文中的中國是最早的中國,但《何尊》是周成王五年的青銅器,他不可能早於西周京師豐鎬。所以,最早的中國指西周京的豐鎬,不可能指雒邑!


至樂無如讀書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呢?這個問題提的好,身為中國人應該知道這個問題。

首先說說“中”這個字,中國帶中字的稱謂有多少?中國,中原,中醫,中庸,中秋,中華等等。自古以來,無論王朝'更迭,政權改變,對外都叫中國。

有一種說法,中國用中字命名,是因為古代地理知識有限,再加上“天圓地方”的說法,國人和統治者認為我國地處世界中央而叫之中國。

其實不然,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易經的奧秘》中講過,中國的名稱來自“中庸”思想。中庸思想是什麼,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做人也好,處事也罷,不要壞到極致,也不要做爛好人,好壞有度就最好。所以,統治者以中庸思想治國。中醫也用中庸思想治病,陰陽不可偏勝太過,平衡就好。直至現在,河南人方言回答你行的時候,還會說“中”。

這是華夏一族的智慧。


乙亥山頭火


民國時期,“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新中國成立後,定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統一簡稱“中國”。

”中國“的簡稱與“中華”兩字關係十分密切。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是我國的文明發源之地帶。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 (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 藍田華胥鎮),是炎黃的祖輩,也作華夏。我們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

最早,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走向,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並將未來的中國命名為“中華共和國”。

毛澤東深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他在一次會議中提到:“中華民國是名不副實的,現在,我們要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

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式將新中國國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伴隨新中國成立的步伐,一個偉大而光輝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