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近期,中美争锋相对的贸易行动让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争夺先进技术主导权的竞赛悄然升级。


中国是拥有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也是初创企业和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市场。但是,中国对于美国半导体芯片等被称作“皇冠上的明珠”的核心技术仍然高度依赖。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贸易战根本瞄准高端制造

在这场战役中,美国科技公司率先做出了市场反应。上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再度沦陷,跌幅都在2%以上,道指大跌超过500点,苹果、特斯拉、英特尔、微软等科技公司股价也均大跌超过2%。在美国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证券市场如果从高位自由落体,将令特朗普政府承受巨大压力。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部门全球市场策略师Kerry Craig告诉笔者:“鉴于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前景的不明朗,市场将缺乏指引,可能还会经历进一步的波动。虽然摩擦升级的可能性很大,但双方很明显也认识到贸易战当中是没有赢家的。”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根本是瞄准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今年3月,美国已经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中方提出磋商请求,称中国政府有关技术许可条件的措施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有关规定。现在,欧盟和日本也要求加入特朗普政府在WTO就中国“歧视性的技术许可要求”提出的磋商请求。欧盟认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数额庞大,而这些投资也受到了美国请求磋商中(中方)措施的影响,欧盟在这些磋商中有重大的贸易利益。

欧盟每年对外出口大量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品,规模预计在 6800亿欧元左右,其中向中国出口规模达到300亿欧元。

经济学人智库首席经济学家Simon Baptist向笔者表示:“美国在此轮贸易摩擦中率先向中国发难,主要是为了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甚至不以牺牲贸易为代价。但美国的策略让中国有了正当反击的理由,因为中国是在WTO贸易框架下回击的,而美国本该通过投资或者专利条例来解决争端的。”

Baptist认为,美国企业过去长期通过“自愿技术转让”的方式,与中国企业设立合资公司,以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交换条件,最终“自食其果”,自己成为“有罪”的一方。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美国汽车行业将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其中受威胁最大的是特斯拉。巴克莱银行分析师Brian Johnson向笔者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定价已经处于劣势,高出美国很多,如果新的征税政策实施,意味着在此基础上还要再增加更高的溢价,对于Model 3这类不那么高端的车型来说,50%的溢价是非常高的。”

目前Model S 100D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9.4万美元,但在中国要卖93.1万人民币,约合14.8万美元,如果再加25%的税收,Model S在中国的售价将接近110万人民币。特斯拉方面未对此做出回应。

根据巴克莱银行预测,相比特斯拉12%至13%的Model S和Model X车型出口至中国,宝马和奔驰销往中国的汽车比例仅2%至4%,因此欧洲车企的风险敞口依然可控。

美国芯片厂商在华敞口最大

事实上,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高打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旗号,在这场中美贸易硝烟中,特朗普有望借机让部分美国企业把生产线迁移至美国,这些行业涉及机器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航空航天领域,都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

根据投资服务公司Parry Global Group董事总经理Gavin Parry最新发表的观点,那些在中国有重要业务的美国公司此前已经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压力,要求在美国本土创造更多就业,以刺激美国经济。

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iPhone的零部件是由多个国家生产制造完成的,比如芯片是由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 Hynix提供的,但是这些零部件最终大部分是由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组装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

富士康大多数工厂建在中国,比如富士康郑州工厂就承担了几乎一半的iPhone组装。在该工厂,94条iPhone生产线上总共有35万名工人进行苹果iPhone的组装工作。如果富士康将部分生产线迁移至美国,势必造成郑州工厂部分员工失业。

去年,富士康就已经宣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大兴液晶面板厂,承诺实现6年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以换取当地政府15亿美元的税收补贴。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除了最大的组装工厂富士康以外,在苹果目前的供应商资料里,有超过350家供应商的地址位于中国。今年1月,苹果公司宣布将考虑制造业回流计划,为美国创造3500亿美元经济收入,并在未来5年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支持美国本土制造业创新。但对于苹果这样规模庞大的公司来说,生产线转移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5到10年时间去完成这一计划。

苹果手机在中国高端用户中的占有率非常高。截至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额接近180亿美元,占到苹果全球总收入的20%,而美国芯片巨头高通超过六成收入来自中国。高通对另一家芯片巨头恩智浦的价值440亿美元的收购也还有待中国反垄断机构的批准,因为两家公司在中国拥有大量的电子制造业客户。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研究机构Canalyst分析师贾沫对笔者表示:“中美之间争锋相对的制裁对美国科技企业的伤害会更大,毕竟中方出口到美国的科技产品有限,而苹果、高通等公司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是它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当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国产手机也有部分零部件,比如半导体芯片等是从美国进口的,因此会对手机成本造成较为明显的压力,从而影响到智能手机整体市场的相关的厂商。

美国半导体芯片厂商可能成为这一轮贸易摩擦中科技领域最大的受害者。德州仪器和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都在20%至30%不等。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对笔者表示:“大型美国芯片制造商的生产基本都是在中国,中国市场也为这些企业贡献了很大一部分收入。”英特尔近5日股价下跌超过6%,德州仪器近5日股价下跌超过4%,英伟达近5日股价下跌超过7%。

中国科技公司海外扩张受阻

瑞士信贷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如果美国在税收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那么首当其冲受害的公司是那些出口导向的美国公司,包括运动品牌耐克,汽车品牌通用,珠宝品牌蒂凡尼等。而中国的科技公司和通信技术公司在美国的扩张可能受阻。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最新的案例是华为进军美国的努力受阻,美国最高情报部门以国土安全为由要求美国运营商切断和华为的合作关系,这直接导致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AT&T撤回与华为的合作。此外,特朗普近期还阻击了博通恶意收购高通,实则是担心这笔交易会削弱高通,让华为占据5G技术发展的有利地位。

中美正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下一代无线互联网通信技术等领域全面展开竞争。《纽约时报》近期评论文章称:“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正在保护各自的领先产业,互相建起防卫墙。中国的能力和雄心已经进一步转向攀升价值链,美国则担心自己的影响力被削弱。”

尽管很多人认为中美贸易战触发的可能性仍然很小,但是就近年来全球市场发生的多起黑天鹅事件来看,中美之间的摩擦升级导致更大程度的争端的可能性正在激增。

美国政府可能以不惜牺牲本国企业利益为代价,向中国超过1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作为反制,中国也将进一步要求外国技术公司对新产品追加成本高昂的测试准入,或者干脆让这些企业在中国的运行变得更加困难。

中美“科技冷战”将致两败俱伤局面

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正在急剧扩大。根据彭博社提供的数据,20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赤字接近350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出口量远超排名第二的墨西哥,而且比其余排名前十位的美国贸易出口国相加的量还要大。

在摩根士丹利统计的数据中,目前在美国业务敞口最大的中国公司包括无线科技公司歌尔,内衣生产商维珍国际,这两家公司超过70%的收入都来自美国市场。此外,贸易公司利丰集团,食品生产商万洲国际(前双汇集团)和蓝斯集团在美国的业务敞口也都超过60%。

摩根士丹利也认为,如果美国加大对中国出口征税力度,对美国企业的伤害会大于中国企业。摩根士丹利去年发布的报告就预测,在MSCI的企业中,有超过10%的公司在中国拥有10%以上的收入。而中国公司中仅有不到2%的公司在美国拥有10%以上的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