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都高度繁荣发达的时代,以致很多人包括外国人都对宋朝给予很高的评价。

据英国人麦迪森写的《世界经济千年史》:“咸平三年(1000年)宋朝的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李约瑟认为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造成文人在历朝历代社会地位是最高的,正因如此,宋代诞生了很多大师级的文坛巨匠,可谓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文人时代。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生活在公元11世纪,同时期还有司马光、范仲淹、晏殊、柳永、张先、黄庭坚、秦观、周邦彦、周敦颐、二程、邵雍、米芾、蔡襄,以及百科全才沈括和布衣发明家毕昇等等,这些人大部分都主要活跃在公元1040年-1090年这50年当中,大体上属于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统治时期。文坛之盛,可谓登峰造极!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然而就在此时,公元1068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127年,北宋靖康之耻!1162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出生——1279年,南宋崖山之耻!宋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中原正统王朝首次整体灭亡于异族入侵。自秦朝开始,历代统一王朝均亡于农民起义,但在宋朝却偏偏是个例外。

可悲吗?可叹吗?可耻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可是国力何在?我们说“强汉”、“盛唐”,那宋朝呢?弱宋?我们究竟该如何来评价这样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朝代?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赵匡胤自己得国不正,心生猜忌,故而用自以为高明的方法解除了高级武将的兵权。其后开始起用文官担任枢密使控制军队,外行指挥内行,防臣之心甚于防寇,武将频繁调动,这在当时外患强烈的背景下,无疑极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如此重文轻武的国策,无疑是自毁长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朝军队在异族面前如此的不堪了。为什么秦汉可以、隋唐也可以,到了宋朝时国人突然就基因突变了?这个问题肯定是出在政策上。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北宋在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他的统一却是不彻底的,传统的汉地至少还有燕云、陇西、安南没有纳入版图,国力不及,结果最终造成了安南的独立。澶渊之盟“以金钱换和平”,之后百余年宋、辽双方几无战事,“忘战去兵”、“武备皆废”,却意外地造成了金朝的崛起,辽和北宋先后而亡。帝王将相、后妃公主,尽皆被虏为奴,受尽屈辱、惨死异乡。亡国在即,却连死的勇气都没有,你有何资格与纣王和崇祯相比?

有人认为,赵宋是华夏文明从扩张到内敛的千年分水岭,更有甚者认为赵匡胤是华夏民族的第一大罪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话据说就源自宋朝,整个社会没有了忧患意识,不再居安思危,沉迷于孔雀开屏般的烂漫文风,即便出了个把名将最后也是惨死狱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除了岳飞,一代词宗辛弃疾原本也是一个将军,年轻时的他在家乡起兵抗金,曾率领五十多人径直闯入金军几万人的大营,硬是将正在酣饮的叛徒张安国生擒,一路狂奔,“献俘行在”。立志为国“弃疾”的他,原本向往的是“金戈铁马”、“封狼居胥”,“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但是却无奈一生都郁郁不得志,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现实硬是将这样一位铮铮铁骨的将军逼成了个词人而名留青史,此绝非其愿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自秦皇汉武到赵宋立国大约千年,而自赵宋立国至新中国成立又是大约千年,从吊打到被吊打,前后国运差别之大令人感慨。强汉、盛唐的子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何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概何在?"日月所照,皆为汉土"的气势又何在?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宋朝?为何有人会以赵宋为耻?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用这句话来评价宋朝可谓十分合适。这样的王朝,难道我们不应该以之为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