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强攻平安县城,当时的装备实力能达到吗?

乖乖的Jane


说实话以当时八路军的装备水平,很难。攻城作战与打伏击或运动战不同,是严重需要炮火支援和机枪压制的,而这两方面恰恰是当年八路军的弱项。

日军1941年曾以一个加强大队的兵力袭占太岳根据地腹地的涞源县城,陈赓大将手握整个太岳分区和三八六旅主力,也没有采取强行攻城的办法,而是围困长达一年之久,最终迫使日军弃城而逃。



八路军刚刚完成改编时,整个部队就一个司令部直属炮兵团,是以阎锡山部队逃跑时遗弃的12门晋造山炮为基础组建的,还严重缺乏炮弹,估计李云龙也调不来这总部炮兵团。八路军装备数量相对较多的是各型迫击炮,但是迫击炮作为曲射炮并不适合攻坚,因为不能直瞄直射。

比较合适攻城的是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也是日军象狗看骨头一样爱护的,因为该炮对据点和炮楼威胁甚大,《永不磨灭的番号》里李大本事用一门九二步炮和一发炮弹就逼降了一队伪军把守的炮楼,这是比较真实的写照:第一九二步炮攻坚厉害;第二我军缴获极少;第三炮弹更是金贵。



就算《亮剑》里李云龙真有二门“他娘的意大利炮”,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答友应该清楚,能有几发炮弹?有如此口径的山炮,李云龙所部不上交留下自用更不符合历史事实。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如果损失一门步兵炮都会特别扫荡来夺回,没有炮弹的八路军大半将炮埋藏起来,因为没有用处还目标较大。

别说八路军,装备相当数量火炮的国民党嫡系部队轻易也不会攻击日寇重兵把守的城池,把握不大但一定伤亡过大,陈宝安中将反攻南昌和陈诚上将反攻宜昌,兵力火力均超日军数倍,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日军的防守能力是不可低估的。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的腾冲和龙陵之战,兵力绝对优势,炮火绝对优势,还有美军轰炸机群助战,也是攻了月余,用尸山血海克复的城池,就李云龙那点火力,不到两天开上三炮就能解放平安格勒 ,肯定是演绎传奇故事了。



应该说,到抗日战争末期,大约在1944年下半年之后,随着八路军实力的增强和日军素质的不断下降,我军才具备了一定的攻坚能力,在大反攻时打县城的战例是有的。

但是要注意时间细节,赵家峪之战和攻打平安县城之战都是“百团大战”结束不久,发生在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峻针对百团大战搞的报复性扫荡“百万大战”期间,至多在1941年前后,此时的八路军是最困难时期,哪来的火炮与弹药反攻县城?


度度狼gg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来回答吧:

第一呢,当时的县城和现在的县城不同,都是有着传统的城墙围护。这种城墙内部通常采用夯土层结构,也就是实心土夯实了,外部在堆砌条形石块形成梯形截面的城墙,不仅结实,而且徒手很难爬上去,堪称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典范。

第二,抗战期间,八路军重火力严重缺乏,对于团级这样的作战单位,无法得到榴弹炮、加农炮等火力支援,在攻打县城时,还是组织爆破步兵冒着敌人火力扫射的风险,突击前进从而实施城墙、城门的爆破作业。日军往往居高临下,配置大量的轻重机枪进行大密度扫射;同时日军还会在城墙内组织迫击炮对城外进行火力压制,从而导致我方伤亡极大。因此,在抗战期间,单独的团级单位通常情况之下难以对县城这样的据点目标发动有效攻击。

第三,《亮剑》剧中也考虑到了这一装备现实,所以特意安排了那门非常著名的意大利炮登场,成为攻下县城的关键装备。

回顾一下经典台词:“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需获取更多航空科技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问题,不做如何复制粘贴。


老鹰航空


当时的八路军连正规军都军火不足,更何况李云龙的独立团呢,没有编制和补给。打个县城不是说一个意大利炮就可以的,最基层的重武器都没有配备齐全,攻打县城有很大难度。文学嘛,怎么也得有点虚构内容。


大表锅


没有重武器,就一门意大利炮能打县城?关家脑战役八路军仰攻伤亡惨重都拿不下来,更别说平安县城那么高的城墙了,如果日军出动坦克群对攻城的八路军碾压怎么办?如果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对攻城的八路军进行地毯式轰炸,八路军又能活几人?本来城墙上有许多日军在躲口处架着重机枪,结果意大利炮一下子把山本一木轰没了,城墙躲口处的日军也不见了,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居然胜利了,要是真的这样好打县城的话,为什么八路军抗战期间没敢打过一次城市攻坚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