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陆奇走了,百度还有未来吗?

囍嘉楽


先来看看陆奇在百度的400多天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战略的调整:

陆奇加入百度之前,百度刚刚经历了2016年血友病吧、魏则西等事件的舆论风波,正处于低迷时期。而百度的生态,也是围绕着PC搜索的生态链条(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


陆奇加入以后,战略上全面向移动端、向AI转型,“夯实移动基础、决战AI时代”成为了百度新的战略方向。


其次是业务的梳理:

陆奇加入百度之后,将百度的所有业务从“主航道、支持、关键使命、非关键使命”四个维度重新进行优先级排序。2017年2月裁撤百度医疗事业部,2017年8月出售百度外卖,2018年4月拆分百度金融等等一系列动作,将百度的业务根据新制定的战略进行大规模的重组。




最后是组织架构和人事的调整:

战略和业务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组织架构和人事上的调整。我们的确也看到,陆奇加入百度的400多天里百度高层大面积换血,包括副总裁兼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首席科学家吴恩达、高级副总裁兼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副总裁陆复斌、副总裁邬学斌等等。


2018年3月,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90后副总裁李靖(李叫兽)在一个月内陆续出走。


百度发生的那么多变化,陆奇起到了什么作用?


陆奇的离职引发了许多的感叹和惋惜,不少文章和(前)同事的评论都提到他给百度所带来的优秀价值观以及新的企业风气,也提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高度自律、注重细节、亲力亲为、谦虚敬业等优良品质。


但冷静地思考一下,前面所提到的百度在战略、业务和人事上的调整是否完全出自陆奇的领导和决策?


答案是否定的。


陆奇的职位虽然是总裁兼COO,所有事业群的VP都要向他汇报,但实际上他只是二把手。而掌管财政大权的CFO和掌管人事大权的高级副总裁直接汇报对象是李彦宏。


换句话说,陆奇在百度的角色只是一位“内阁重臣”,而非“封疆大吏”。重要的人事、财政决策依然要由Robin点头,陆奇起到的是重要更多的是辅佐,而非最终的决策者。


不能说这样的组织架构就有问题,而是陆奇在百度的真正影响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不可否认他的确为李彦宏分担了许多繁琐的执行工作,推动了许多别人难以推动的项目并赢得了许多百度人的认可,但恐怕也只限于此。


对于百度战略、业务和人事上调整的实际操盘人依然是Robin,而Qi只是一位优秀的执行者和高级管理人员。





陆奇走了,的确是百度的损失。但老话也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百度是否有未来,还要看百度现在和未来的团队能否支撑起新的战略和业务。“All-In-AI”是口号还是真正的突破才是决定百度未来的关键。


虽然百度在过去的一年中出走了许多高管,但同时,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崔姗姗在去年年底重回百度,出任“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主管人才小组和文化建设。“老板娘”马东敏也于2017年1月回归,主管战略投资。


一切都只是刚开始,我也会持续关注这家饱受争议的公司。


部分文字和图片引用《财经》杂志2018年5月7日刊登的《陆奇举刀,百度第三次重组内阁》一文,特此感谢。


高挺观点


· 历史无数次证明一切改革最忌讳的地方就是在快要抵达终点前停下,与其功亏一篑,不如压根别改,因为这种旧势力最终会大获全胜的信息传递,只会造成改革成果的流失和将领士气的降低。

· 资本市场的反馈,是在陆奇离职的当天砍掉了百度近百亿美元的市值,你要说陆奇一个人值这么多钱吧,也未免太夸张了,它包含的还有对于百度能够经由组织结构的变化重新回到第一阵营的信心。

· 陆奇是极其少有的、在替百度背书的过程中不仅个人形象没有受到百度的牵连,反而还能以一己之力提振百度声誉的职业经理人,无论是在昔日的硅谷还是当下的北京,他的个人品格都保持着无可指责的干净。

· 李彦宏在四百多天前把陆奇请到百度来的决心,未必就比他在这个月挽留陆奇的诚意要大很多,就像自以为亲政的光绪皇帝对于康梁变法的支持,已经远远超出列祖列宗的格局,但是「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的密诏,终究还是传了出去。

· 百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试图打造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这是李彦宏自己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个人设是立不起来的,不是因为陆奇无能,而是尺有所短,纵使有心杀贼,然而无力回天。

· 连李彦宏都保不住陆奇,可想而知百度这家公司的水有多深,遑论陆奇加入百度以来做的那些他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情。在送别陆奇的信件上,「正直的人品」——而不是和业务有关的能力——被李彦宏放在了最前面,足以表达一切。

· 有人曾经这么说:「果断、理性、精于管理的陆奇是李彦宏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考虑到说这个话的人是一个资深腐女,必须剔除掉她摁耐不住配CP的心机成分,不过即使是剩下的认真部分,也相当具有洞察力。

· 经此一役,百度显然会被再次怀疑是不是姓李了,至于是姓马还是说姓向,大概也都有失偏颇,它的方向盘上叠了几十只手,谁都拧不过「稳定高于一切」的原则,一年大几十亿美元的利润在那摆着,掉队能掉哪里去呢?

· 用彼得·德鲁克在企业管理总结里的话来说:「人们喜欢说意志可以移山,但其实只有推土机可以。」想法的力量常被高估,是因为它能够被包装,行动的效果常被低估,是因为春雨总是润物细无声。

·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陆奇离开百度,在另一个角度看来,未尝不是打响百度保卫战的一场伟大胜利,甚至值得在胸前配上光彩照人的功勋奖章。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的,那还祝你们百战百胜。


阑夕


5 月 18 日,百度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从 7 月卸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职务,留任集团副董事长。

这位被李彦宏寄予厚望的「改革者」陆奇在履职 486 天后宣布离开。

让我们来看看陆奇上任到离职的一些战绩,看看能否看出百度的未来。

1、 陆奇加盟一年多的时间,百度的股价从 160 美元的低点拉升到最高 284 美元,市值从 400 多亿美元到最高时达 985 亿美元,距离千亿市值俱乐部仅一步之遥,百度股价涨幅超过50%,此乃真大腿。

2、陆奇在正式宣布加入百度仅两周后,2 月,百度宣布裁撤医疗事业部;3 月,宣布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与AI技术平台体系(AIG);8 月,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今年 5 月,百度金融完成分拆。

挥刀改革的风格也是典型的「快、狠、准」

3、确定百度未来的方向,夯实移动基础,决胜 AI 时代。陆奇曾在诸多场合表达了要将百度变成一家「ALL in AI」的技术领先巨头。

核心战略便是聚焦于 AI。

4、陆奇宣布离职当天,百度的盘后股价跌幅高达 9.54%,市值一夜蒸发近 94 亿美元。

真大腿李彦宏都没能留住,百度的水可能很深。

5、离开百度后,陆奇的 AI 战略被重新交还至李彦宏。与陆奇「ALL in AI」的姿态不同,李彦宏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过百度要「All in AI 」。

对 AI 的冷静态度也在百度新的任命调整中有所体现。普遍来看,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周期较长,而智能家居发展趋势已在近几年得以验证,因此,主管智能生活事业群(度秘 DuerOS )的景鲲在此次被任命为总经理,直接向李彦宏汇报;而陆奇任期内大力投入的智能驾驶事业群( Apollo ),其负责人李震宇改为向百度总裁张亚勤汇报。

6、随着陆奇的离开,以及之前被称为百度最年轻副总裁的「李叫兽」李靖的离职,百度的权力又重新回到李彦宏、马东敏(李彦宏的妻子)、以及去年年底重回百度、主管人才建设的崔姗姗等由百度内部提拔而成的一众高管手中。

可以预料的是,要想找到下一个「陆奇」再次空降百度,几乎不可能。

7、陆奇离开后,负责 AI 事业群的王海峰与负责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的景鲲都得到晋升。

看上去无论从战略上,还是用人上,百度都延续着陆奇的路线。一条没有陆奇的陆奇路线。

在「没有陆奇的陆奇路线」指引下,掌握着百度「钱袋子」的向海龙还会不会离职?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还会不会按照既定目标发展?被「降格」向张亚勤汇报的百度自动驾驶还是不是公司的重点?这一切都要看李彦宏的决策。


stormzhang


陆奇终究还是退居了二线!

对刚刚步入正轨的百度,未来的发展难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陆奇之于百度,不只是单纯的提升了股价,从差点尴尬的被京东反超,到目前接近2倍京东市值的新高。更重要的是陆奇的到来,把陷入泥沼、发展前途不明朗的百度重新带入了新的轨道,百度AI战略、自动驾驶(Apollo计划)的发展陆奇在其中也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陆奇为何离开,在Robin的邮件中其实也已经说明原由:个人和家庭的原因
邮件中李彦宏这样评价百度首席运营官陆奇:他工作时间比我还长,人也很正,风气带得很好
两者结合在一起,其实至少有一点原因可以明晰:
百度COO这个差事,不好做,费时费心!
且不说陆奇身体如何,换位思考一下,长时间和家人相隔万里、不能相聚,1年时间恐怕也是陆奇能给的上限了。
陆奇执掌百度以来,高级副总裁及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以及刚刚离职的百度副总裁李靖先后离开,虽然具体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说和陆奇新政没有关系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么多百度高层离开无疑也意味着摆在陆奇面前的革新的阻力有多大。
诚然,结果看陆奇很成功!
陆奇离开后,李彦宏也将重掌帅位。
百度内部信李彦宏透露将再次“御驾亲征”包括SLG在内的各大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将直接向其汇报。
陆奇,虽然以副总裁的形式继续留任百度,但是这个角色实则更像是百度战略顾问的角色。

视界云科技


至少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李彦宏创业史上,也是百度历史上最愚蠢的决定,没有之一!

多年以后,相信李彦宏在回眸往事的时候会想:要是当初陆奇没有离开,也许百度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 陆奇的改革举措

在魏则西事件、血友病吧事件等等一系列丑闻爆出来以后,百度成了吸血公司的代名词,陆奇的到来,他精力无限,对百度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基本深入骨髓。我们来看看陆奇在百度的486天带来的改革:

1. 在资本层面,推进百度风投团队的落地,并且力主百度风投资金配备到位。全资收购涂鸦科技,涂鸦科技创始人吕聘携团队进入百度,掌管百度智能家居硬件团队,并直接向陆奇汇报。


2. 医疗事业部方面的政治!裁撤移动医疗事业部,曾经引起公愤的百度医疗事业部,陆奇强制执行员工离职或者转岗,只保留百度医疗大脑这样的研究团队。

3. 投资蔚来汽车,合并自驾部门,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L4)、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L3)、百度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合并组成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陆奇亲自挂帅,并兼任总经理。成立度秘事业部,进一步加大人机交互的投入,明确Duer OS的战略地位。并且打散百度IDL团队,分散到各个业务单元,推进百度AI的落地执行,并且主导了百度-华为以及百度-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至此百度的人工智能不只是科研。

  • 我们再看看陆奇的成绩

毫无疑问,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陆奇的各项举措已经初见成效,财务表现上,首先是百度的利润得到了提升,其次是百度的市值已经悄然逼近1000亿美金大关。

陆奇对于百度的改变可以说非常显著,这一点几乎是毫无悬念的,并且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百度的公关形象也有一定的好转,即使在陆奇本人演讲PPT上也出现错误。至少陆奇带来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然而随着陆奇对于百度的改革逐渐深入到骨髓,比如要彻底裁撤百度医疗事业部,以及对于百度内部很多核心部门的调整,这很显然触及到了一部分百度核心高管的利益,也直接触碰到了百度的既得利益。这里面就有李彦宏亲自管理的百度信息流团队。

可以说陆奇的离开与百度内部的纷繁杂乱的利益关系有着巨大的关系,也证明了在百度李彦宏还依然没有找到能够为百度带来改变的方式,尤其是在不改变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当然百度虽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市值下跌等等问题,但我相信百度的实力还在,未来要怎么走,其实还是在李彦宏本人。


EmacserVimer


1、对本来处于上升期的百度来说,绝对是一次重击。从公共舆论来说,百度的公共形象又要被降低。

2、能够想到的几点:厂长垂帘听政,使得陆奇受挫。空降兵不好使,百度留不住人才。

3、月初《财经》曾出过一篇文章,《陆奇举刀,百度第三次重组内阁》,提到“陆奇的变革将进入深水区,到了真正触及既得利益洗牌、文化再造企业根基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陆奇的离职就很有含意。难道是既得利益者反击成功?

4、至于百度的未来,对于如此体量的公司,短期内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影响。百度去年的业绩也是不错。真正要关注的是,百度长期的战略会否发生改变?


寡语2018


说句不好听的,稳坐百度第二把交椅的陆奇一走,对本来就不断“瘦身”的百度无疑是一个天价的打击。

我们知道,百度在“魏则西事件”被曝光后,就因竞价排名被网友骂了个狗血喷头,股票大跌。刚缓过劲来,又因在O2O市场上立不住脚跟而退出市场。最近的百度没什么大新闻,李彦宏把宝压在人工智能上,本身只进不出的投资对百度造成的压力就不小,而陆奇在这个时候辞职,百度接下来的日子必然不好过。



陆奇的离职,对百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股票的下跌。就在昨天,百度股价重挫9.54%,报收于253.01美元。盘中跌幅更是一度逼近10%。虽然陆奇在辞职后,依旧继续担任百度集团公司的副董事长,但是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这只不过是陆奇的一个过渡期,让陆奇能更好的交接工作,实质上和辞职没什么区别。


不知道各位看官们是如何看待陆奇离职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让更多人看到您的观点,谢谢!


科飞猫科技公社


陆奇早在2017年1月份假如百度,并担任百度的总裁兼任首席运营官、董事、董事会副主席等职务,对于本身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陆奇,资历并不简单,而作为陆奇而言,曾经也出任雅虎、微软等知名企业高级职位,而百度引入陆奇,本身也是一种战略性的布局。确实,对于陆奇而言,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而凭借陆奇的资深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资深的资历,本来可以为百度带来质的飞跃,但最终陆奇的离开,也暗示出百度内在的问题不少,留不住资历很深的人才,也是值得百度反思的地方。现代社会,本身也是一个人才比拼、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而巨头企业的发展,本身也是一次人才比拼、竞争的过程,而百度失去了陆奇,会否重走旧路,仍属于未知数,但这对于百度而言,确实也是一个不少的考验,而百度的未来命运,仍需边走边看。


郭施亮


讲真,百度这个庞然大物,一直以来不管遇到多少公关危机,依然是我国搜索引擎届的老大,知名度可以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遇到什么事就“百度一下”已经成为国人的口头禅。可见百度在国内的价值是目前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难以取代的。百度的基础、资源和技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扳倒的。所以陆奇离职,百度还有未来吗?有,陆奇是高等人才,但不是唯一的高等人才。

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努力读书?为什么努力学习一门技能?为什么挑灯夜战只为拿到某张资格证?努力让自己厉害起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一系列灵魂的叩问之后,我知道了,我是为了改善生活,简单粗暴地说,我为了赚更多钱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而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拥有稳定的用户。给大家看一组数据:百度PC端和移动端市场份额总量达73.5%,覆盖了中国97.5%的网民,拥有6亿用户,日均响应搜索60亿次。就这样一个平台,基础有多雄厚?可借用的资源有多少?发展的机遇有多少?不言而喻吧。所以,百度对于人才来说是有天然吸引力的,今天陆奇离开了百度,百度再花点钱、画个蓝图、挖点人才回来就是了,有什么难呢?

陆奇离职了,接下来是自主创业还是进入一家百度的竞争对手公司工作呢?

自主创业是难事,一般程度的雄厚资金和资源也难以与百度抗衡,最怕的就是陆奇突然间宣布跳槽到百度的对手公司,本来人家就有一定的基础了,再加上陆奇在百度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超越百度,就有可能了。

互联网世界挺现实的,哪个平台的好处多就用哪个。举个例子:外卖届两大强劲竞争对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哪家优惠券的金额更大,网友就会更倾向于用那家。

百度也一样,如果哪天它的服务不如搜狗了,大家就会慢慢把“百度一下”的口头禅换成“搜狗一下”。

所以,换了领导不要紧,首席运营官走了不要紧,总有运营人才可以用,最重要的是企业“用户至上”的理念不能变,用户体验走在前端就永远都有未来。

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欢迎关注浮力麻麻。


浮力麻麻



有人评价说,陆奇是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也因为陆奇的加盟,百度开始重新崛起,股价也持续回升,可就在今天百度宣布陆奇将从7月起不再担任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这令人十分惊讶,就在前些天陆奇还在大刀阔斧改革,为百度AI战略持续加力。

百度需要拯救,李彦宏也是十分信任陆奇,陆奇加入百度后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他砍掉了百度很多非主流业务,甚至把百度地图并入AI部门,大胆推出DuerOS和Apollo计划,可谓成效显著。

大家都知道,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中百度严重掉队,眼下好不容易赶上互联网AI浪潮,经过这一年多的调整,百度AI布局曙光也开始显现,可这么快陆奇就离职了,这些年的人事动荡频繁对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颇有影响,说明百度的大企业病确实比较严重,我希望百度能在移动生态和人工智能领域能继续奔跑下去,别再错过历史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