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王文志:一個調查記者的光榮與夢想

當調查報道精英紛紛退場

他仍堅守陣地

當浮躁之風瀰漫

他選擇沉下去調查思考

當誘惑紛至沓來

他固守自身獨立的品格

當話語權常被濫用

他從未“卸載”道義和擔當

當大家羞於談新聞理想

他卻高揚“理想”的旗幟

以理想的名義,他於5月15日應邀走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站在“名記大咖進校園”的講壇上,講述一個調查記者的光榮與夢想。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應業內外同行的要求,北青網記者摘要整理此次演講內容——

怎樣做調查報道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首席記者 王文志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十幾年前,我到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做記者,一直做調查報道。一開始做一些時政調查報道,後來主要做財經調查報道。

非常感謝新華社這個平臺,給了我異常珍貴的支持。有幸的是,十餘年間,我經歷了中國財經領域幾乎所有重大財經事件,甚至在幾個事件中,我還是事件的當事人。

到目前為止,我採寫的報道有十五六篇被評為“新華社社級優秀新聞作品”。這是新華社內部對報道的最高獎勵。另外,我還有三篇報道獲得“中國新聞獎”。

需要說明的是,我上述獲獎的報道都是輿論監督作品,都是關於一些人或組織企圖隱瞞的重大事件的新聞報道。這對一箇中國記者來說,也許是不完整的。我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全能的記者,但自己能一直致力於輿論監督報道,也是很榮幸的事情。因為我的新聞理想,就是做一個優秀的調查記者。

今天重點從實務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過的幾個報道的體會。希望對未來有志於從事調查報道、深度報道的同學有所啟示。

1

一篇有影響力的報道 所揭示的問題一定是根植於時代發展現實中的

“十八大”以後,中央出了“八項規定”。2012年下半年以來,中央聚焦作風建設,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四風”一向被老百姓深惡痛絕,反“四風”離不開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為記者,只有秉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敢於觸及熱點問題,才能採寫出既體現中央精神,又貼近實際的力作,實現輿論監督社會效應的最大化。當時我們想在這個方向籌劃做一篇典型報道。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得知北京的北海公園有一個名叫“乙十六”的高檔會所,私密性很強,只服務於高端人群。我就跟同事說了這個事,探討後有一個共識:一些優質、稀缺的公共資源正淪為權勢和資本的附屬品並滋生腐敗現象,公眾對此普遍感覺不平和焦慮,“乙十六會所”是個值得深入挖掘和剖析的典型。

我跟同事肖波開始調查“乙十六會所”,發現不僅在北海公園,在地壇公園、紅領巾公園等稀缺公共場所,也有“乙十六”的身影。稿子發出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中央有關部門迅速制定相關規範,部署“會所歪風”專項整治。從北京市開始,全國各地一大批會所,首先是風景名勝區域內的會所宣告關門或轉型。這篇報道發揮了輿論監督的威力,抓住“乙十六會所”侵佔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突出典型,揭露公益價值被粗暴地商業化“變現”的現實,成為一個具有標本意義的觀察樣本,為集中整治行動和制度化治理措施的出臺,做了直接、有益的輿論推動。這個報道當年獲得了當年“中國新聞獎”。

2

做調查報道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

個人體會,目前調查報道中的財經調查報道,尤其是公司調查報道,空間相對要大一些。在座的同學,可能很多是學新聞的。如果有志於做財經調查報道,除了新聞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一些專業知識的儲備,比如經濟、法律、財務等知識,否則在做財經調查報道時會有很多的欠缺和侷限。我講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美國凱雷集團併購徐工案”。事發於2005年和2006年,當時是中國財經領域的一個重大事件。我有幸參與其中的報道,後來還成為由這個事件引發的輿論戰的主角之一。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凱雷併購徐工,一開始曾有部分人士有“凱雷以3.75億美元收購徐工機械85%的股權、凱雷溢價70%收購徐工機械”等認識。我對收購方案進行專業分析後發現,這種說法其實大謬不然。

根據凱雷與徐工集團簽署的協議,凱雷用2.55億美元收購徐工機械82.11%股權(這部分錢是給徐工集團的),2.55億美元給了徐工集團後,凱雷獲得徐工機械82.11%股權,成為徐工機械的控制人。在這個前提之下,凱雷再以0.6億美元以增資方式獲得徐工機械2.89%股權,這0.6億美元給徐工集團了嗎?當然不是,那麼放在哪裡呢?這0.6億美元放在徐工機械裡了,徐工機械此時已經不在徐工集團的掌控之中,而是掌控在凱雷手中了。相當於凱雷把左邊口袋的錢拿出來放在右邊口袋裡去了。

協議還約定,在徐工機械2006年的經常性EBITDA(不包括非經營性損益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達到10.8億元后,凱雷再將0.6億美元注入徐工機械。即使這1.2億美元的增資部分全部注入即將被凱雷控制的徐工機械,也是從凱雷的左手倒到右手,和徐工集團沒有太大關係。在這個財務技巧的背後,徐工集團僅僅獲得凱雷的2.55億美元現金,而不是3.75億美元。另外,凱雷對徐工機械的增資部分,徐工集團僅僅得到0.18億美元的“股權溢價收益”。在這一問題上,《經濟參考報》等媒體的報道體現了財經媒體的專業和嚴謹。專業分析判斷遠比概念化、定性化、口號化的東西令人信服。

包括《經濟參考報》在內的諸多媒體對徐工併購案的報道,引起了決策層對徐工併購案的高度重視,最終使得收購方案得到實質性修改,徐工機械股權出讓比例大幅降低(由外資以85%的股權絕對控股改為國資以50%的股權保持控股);在沒有獲得控股權的情況下,凱雷提高了收購價格(提高幅度約20%)。雖然這依然是一個妥協和平衡的方案,但畢竟比原方案有了很大進步。即使是這個修改後的方案,也是存在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最後中央還是未批准“凱雷併購徐工”。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徐工值多少錢?在2012年的時候,徐工估值就達1000億元。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第二個案例,是去年底我做的“華西證券隱瞞虧損9億元”的報道。當時我得到一個信息源:華西證券與川威集團發生關聯交易虧損9億元。一開始只有這一句話的信息,再無其他。

一次券商關聯交易虧損9個億,無疑是證券市場的大事件。但是,只有這一個信源,怎樣才能挖掘出真相呢?我首先分析,券商要虧損,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錢投出去搞砸了;二是對外提供擔保,被擔保對象無法償連累自身。我得到的信源說的是關聯交易,那麼擔保的可能性就不大,那就應該是錢投出去收不回來。但問題還是不明確,錢怎麼投出去的,用什麼錢投出去的?我仔細研究該公司的情況,一般券商投資有兩塊:直營業務和投資。直營一般是在證券市場投資股票等,直接投實體項目的可能性不大;分析它的直接投資,發現它直投的可行性也不大,於是我就開始分析它資管產品的投向。

我對華西證券近幾年發行的資管產品挨個篩查,逐一研究它的投向,發現有的產品投向很明確,有的則不甚明確,但大部分顯示投向了中鐵信託的產品。我們感覺這些可能就是存在問題的資管產品。我們又通過各種渠道打聽中鐵信託的的產品流向,終於獲得證實:中鐵信託有大量資金貸給川威集團以及其關聯企業。

我們又通過工商登記部門查詢到,四川省新力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新力投資”)持有華西證券1.083億股,持股比例為7.66%,為華西證券第六大股東;新力投資為川威集團控制的企業。由此可見,川威集團為華西證券的關聯企業。這樣就把這個內在邏輯連貫起來了,問題浮出水面。如果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做支撐,要破解其中的秘密是難以想象的。

如果同學們將來想從事調查記者這個行業,我認為單純的新聞專業知識在目前還是有欠缺的。想做得更好,做點有影響力的東西來,能對得起自己的職業生涯,我認為還是要多學點其他專業知識。作為大學生,你們有很充裕的時間,除了學好本專業學科之外,不妨圍繞重點某個領域,拓展一下知識面,為下一步的職業發展做一些比較紮實的知識儲備。

3

做新聞要“在路上、在基層、在現場”

我覺得做出精品報道可能有兩個途徑:一是策劃出來,二是在一線跑出來。儘管現在採訪手段有了極大進步,擁有各種現代化的採訪工具和渠道,但是無數新聞佳作的實踐證明,精品仍然是跑出來的,是記者深入實際、深入基層調查、挖掘的結晶。如果總是坐在辦公室,靠會議、文件、報表、新聞通稿,靠部委“施捨”一點新聞素材,靠專家、學者“隔空喊話”,或打打電話、網上剪切拼湊,非但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記者,反倒可能連一個稱職的記者都不是。我的理念和個性特點更適合第二種,我的使命和興奮點始終“在路上、在基層、在現場”。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2007年,我跟同事肖波做的河南固始縣違規修建辦公樓的報道就能說明一些問題。當時,報社接到反映稱,固始縣在整治河沙採挖中存在執法不公問題。我們在當地深入調查發現,反映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感覺這個選題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千里迢迢奔赴豫南,不能鎩羽而歸,不如就地瞭解一些社情民意。跑了一整天,終於發現線索:在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嚴格控制修建辦公樓的情況下,該縣各部門出巨資競相違規修建豪華大樓,其中縣行政服務中心大樓項目耗資過億元,相當於該縣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就此寫一篇報道,也未嘗不可,但覺得還是少了點什麼。於是紮紮實實跑該縣相關部門,意外地從縣發改局意外地得到一份《全縣“十一五”新農村規劃建設情況》。這份“一個口徑對上”的材料,列出了13項向上伸手要錢解決的民生項目,需要資金數十億元。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固始縣,對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以資金緊張為由無心過問,卻熱衷建“豪衙”擺闊。新聞價值在對比中得以放大。這篇報道產生了巨大影響力,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

4

記者要能吃苦、有定力

央企華潤集團以畸高價格收購山西金業一個無證廢棄煤礦,該煤礦淪為當地農民放羊場,涉嫌重大國有資產流失。為了拍攝這個場景,我跟在煤礦門外躲著等了整整一上午。那天出門的時候天還晴著,後來下雨,拍完那張有視覺衝擊力的照片,渾身溼透了。

2014年6月,我們得到山西太興鐵路項目存在工程嚴重質量問題的線索後,為了挖掘事實真相,多次赴山西,頂著烈日沿太興鐵路穿行於晉西黃土高原和呂梁山區村鎮,與舉報人在現場多個施工點求證、還原工程偷工減料場景。為尋訪目擊證人,我們白天在工地沿線奔走,夜宿路邊小旅店,一個採訪過程下來,胳膊都被曬得爆了皮。《山西太興鐵路被指偷工減料 工程院士呼籲請深查》一稿發出後,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此稿獲得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調查報道往往涉及問題的揭露,採訪時常常會遭遇對方的極力阻撓,甚至謾罵、威脅和恐嚇。這些年,我被惡意告狀甚至是誣陷,先後就不下10次。

我們因為做調查報道,多次接到威脅電話。有一次,被批評方僱傭的黑社會人員面對面揚言:“你信不信我讓你活不過3天?把你綁到山西一個偏僻村莊,找個廢棄的煤井一扔,幾百米下去,誰都發現不了。“這幾年,我的車至少被砸過3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當然要學會保護自己,但更要堅信“邪不壓正”。我做的好幾個調查報道,最終導致直接和相關責任人被判有罪,或受到調查和控告,都是堅持和博弈的結果。

5

有影響力的報道來自作品背後的思想含量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由於媒體的競爭、豐富、發展,粗製濫造的新聞呈增多趨勢。拒絕平庸、提升新聞作品的思想含量,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沒有深刻的思想底蘊,遠離群眾的感受,新聞報道就成了“自說自話”;脫離了思想靈魂,偏離了百姓利益,就會陷入“就事論事”。思想性來自哪裡呢?

來自新聞人認識生活、觀察生活、提煉生活,感其冷暖、觀其深淺、品其苦甜,從中孕育出的方向、觀點。一樣的題材,不同的作者,高下立辨,有思想內涵的作品就會脫穎而出、備受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講,我這些年幾乎所有的獲獎新聞作品和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力的報道,勝就勝在其中蘊含的思想性。如山東慶雲縣打著解放思想的旗號亂上項目、對蘇北窮縣灌雲要“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的報道等等。有思想內涵的作品,才能正確引導輿論,見證歷史,推動進步。

思想性來自對時代、對國情和對現實的準確感知和把握,來自深厚的政策理論功底,也來自務實基礎上的“務虛”。我和同事肖波搭檔十餘年,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對新聞價值判斷,使得我們各展所長、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我們每每寫作一篇稿件,都不急於下筆,而要先開“務虛會”,力求從紛繁複雜的新聞事實和現象中,找出規律性、普遍性認識。這種認識雖然未必見諸筆端,卻往往呼之欲出、力透紙背。我們最忌諱的是業務上“既不務實也不務虛”,或者“務實有餘、務虛不足”。

十餘年來,我深耕於調研報道,信條是要麼不做,做就做出影響力。其實這些年,就我個人而言,不乏其他不錯的發展機會,也面臨很多誘惑,但我深知自己的理想和最大價值是什麼和在哪裡,故一直未曾分心,一直在執著地做調查記者。要感謝我所供職的單位所給予的支持、包容。我曾深有感觸地對單位領導說:感謝您們能夠“放水養魚”,給我們一個寬鬆的考評機制和環境,使得我們採訪能沉得下去,思考能坐得下來,寫一些若干年後讀者記憶中還能留有印跡的東西。還有一點,就是要經得起誘惑,抗得住壓力。

這些年來,尤其近五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甘苦自知,既有收穫的慰藉,更有驚濤駭浪的洗禮。人未老,已滄桑,卻從容。我們不能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內心卻始終有一份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唯恐天下不興”的責任感。

6

提問環節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安排有一段時間,跟王文志老師面對面地交流。因為今天的時間有限,大家學習的過程當中純理論性的東西比較多,那大家有沒有過實習的經歷?比如在採訪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對王老師在採訪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阻力比較感興趣的,都可以現場提問。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互動:老師好,我想問一下,因為我們都是新聞專業的,在公司財務方面不是很瞭解。請問怎樣學習瞭解財務方面的專業知識?

王文志:我一開始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有一個前輩跟我講的一句話,記憶特別深,今天跟大家分享,他說:“你不會寫,也不會看嗎?”這是他當時問我的。如何理解?

面對一個事件,你看別人做的財經報道,你就看他怎麼寫的,如果你寫的話會怎麼寫,然後你根據他的邏輯,看看這個報道里有什麼東西是你不懂的,特別是對專業術語和分析不懂的,你就看他怎麼用。不要把自己陷入汪洋大海里去,要通過某篇優秀的財經類調查報道,一點一點地學,一步一步地來,講到什麼你就學什麼,這樣的學習會更有針對性。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一個時間段,但這個方式比你去全面系統地財務、財經知識要簡單多了。當然,如果有信心和耐力,系統學習以下公司治理、資本市場方面的專業知識,是最好不過的了。

公司報道所揭露的問題,無非就那麼幾個方面。比如財務造假,涉及幾個主要的財務指標,你就相對簡單地抓核心和重點,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王文志:一个调查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互動:老師您好,2015年8月您開了公眾號,所以我想問一下,在自媒體做調查性報道,和在新華社做調查性報道有什麼區別?

王文志:其實我用自媒體的時間比較長,2015年開的微信公眾號,我在新媒體一直保持一些原則,規避一些問題。比如:你職務行為與自媒體行為要隔離。我的自媒體發的內容沒有調查報道,個人微信公眾號做的都是評論,並且是對跟我的職務行為沒有直接關係的事件的評論。

互動:微博那些呢?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不是王老師在微博上的實名舉報?

王文志:我在外面跟大家交流的時候,會規避實名舉報的事情,大家可能對舉報的事情更感興趣。其實這麼多年,我沒走常規的新華社記者的路線,這幾年從舉報華潤董事長宋林開始,一直到後來舉報中福在線彩票黑幕問題,總共有7位部級官員被處理。這兩個事件過程中,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逼無奈的,不是刻意地要去幹這個事。

先說舉報宋林這個事。一開始我只是做一個正常的報道,但報道出來後,他們很多次地威脅我。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我的考慮是將這個事公開了,我人身就安全了。因為一開始他威脅你一次兩次你可以忍受,後來發現對方對你的情況掌握得比較透,你家住哪兒,開什麼車,你經常去哪兒吃過飯,他們都很清楚。這種情況下我就公開,公開了我就安全了,這是我當時舉報宋林的原因。當時這個舉報用了一些我職務行為的素材在微博上,後期第二次舉報的時候,我當時想既然已經舉報了一次,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再說舉報中福在線彩票黑幕的事情,這個事情也是遭到對方威脅、告狀後的無奈選擇。做完中福彩在線的報道之後我被對方起訴了,不僅是我,還有我所在的單位也被起訴。做調查報道這麼多年,這是唯一一次被起訴。惡人先告狀,我當時內心是很憤怒的。我的調查很紮實、證據很詳實,它的問題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僅不去解決問題,反而要起訴我,已經把我逼到牆角了,我就只有反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舉報了中福在線,以至於後期發生了那麼多始料未及的“地震”。

其實以這麼多年的經歷,我還是不建議在自媒體上做實名舉報的事情。有非常好的朋友後來問我:“你怎麼看待自己當時實名舉報宋林和中福在線?”我跟他說:“甘苦自知,我所承受的壓力是你們無法想象的。”我的性格和各方面的客觀原因,造成我會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之下做出那種舉動。

主持人:還有其他同學有問題嗎?

互動:做新聞,新聞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敏感性是與生俱來的嗎?

王文志:我沒有天分,但是做了記者後,我就會研究它,去看別人怎麼做,內在的、普遍的規律是什麼,怎麼去抓新聞,怎麼去寫報道。首先還是從學別人的報道開始的。

主持人:還是要多思考,從一個報道,你要想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包括對國家的大政方針一定要了解,久而久之你會知道這樣的新聞是這樣報道的,逐漸就會產生新的敏感性,還是靠實踐。還有其他同學提問嗎?

互動:老師,在做採訪的時候你有遇到過特別不配合的人嗎?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是怎麼解決的?

王文志:這個問題很有實際意義,遇到配合你的怎麼辦?遇到不配合你的怎麼辦?

遇到配合你的,他提供的信息不一定是真的。他表面配合你了,但他告訴你的可能是假信息。做報道時一定要採訪到當事人,有的當事方給你假消息,你要判斷他給你的信息是假的還是真的。

遇到不配合的情況,就更需要你對整個事情的把握和調查。比如我調查非常充分了,那沒關係,你不願意說算,但在稿子當中要體現出來我採訪過你,你是怎麼拒絕過我的。你不說,我會將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找過你本人,或給你打個電話、發個短信,這是為了規避報道中的風險。對於不配合你的人,如果沒有見面,打電話他也不接,沒有關係,你再給他補個短信,這樣你可以給自己一個餘地。電話是很難留痕的,但是短信可以。

互動:在回答上一位同學的問題時,您說到報道一定要有方向,這個方向會影響報道的客觀性嗎?是不是代表了記者個人或背後報社的一些觀點?

王文志:我們做一個報道,要有一個基本判斷,首先我們的出發點是不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法律的一方?這個是不容搖擺的。比如剛才講的亂收費,首先,亂收費是不對的,這是一個基本判斷。寫稿子如果要站在亂收費的一方就是不對的,我不會給亂收費找理由,當然當事人可以找理由,比如:經費不夠,有很多人要發工資,機構需要起碼的運轉經費等等。

互動:保持一箇中立的態度?

王文志:對。

主持人: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北青網記者感言:嚴肅的新聞媒體是一個健全社會所不可或缺的,精品深度報道內容永遠是稀缺性新聞產品,是構成傳統媒體嚴肅新聞的核心內容,是一塊尚未失守的高地,也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新聞報道中“最後的貴族”。堅守一種情懷、一種信念,就總會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精神抖擻,總會有一種力量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理性”。(統籌:陳勇敢 記者/侯慧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