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河北石家莊相親角,一位做婚介的大叔說男性沒房成功率幾乎為零,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Dr.楚


河青君也看到了這個視頻,在石家莊公園相親角,一大叔自稱做婚介已經10年,成功600多對。他稱,男性必須要有房子,沒房成功率很低,幾乎為零。

視頻中有一位大媽則表示:租房子也行,人還是更重要。

大叔提到的買房戳中了很多人的痛處,在相親活動中,有沒有買房成了不少人必要條件,房子已經成為了男孩子最重要的相親標配。可以說相親必買房,買房才結婚,那麼,這個規矩對嗎?

相親要買房其實是一種不安全感,很多人覺得有了房子,才算能在這個城市立住腳,安了家。

河青君認為,外在的物質條件只是生活的調和劑,性格、人品等內在因素才是婚姻穩定的決定性條件,每個人有自己的擇偶觀,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只抬高外在物質的價值,而忽視了內在,就得不償失了。你覺得呢?評論裡說說你的看法吧!


河北青年報


這個新聞我看了,中介大叔說他介紹成功了六百多對,沒有房子還沒有相親成功的男性,對於這個觀點和現象,我的觀點是:婚姻關乎一輩子的幸福,看重物質條件沒有錯,但是物質條件不是唯一,浮躁的當下,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反省。


第一,目前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是幸福感減少,房子是主因。

我生於70年代,94年參加工作,那時候單位可以分住房,就算後來住房改革,不多的資金就可以把住房產權過戶到個人名下。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對住房的要求也提高,商品房九十年代末開始,2000年後發展興旺。中國人傳統的有家才有根的思想,加上買房可以轉戶口,可以農轉非,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機會。

中國的房價從2005年開始飆升,除了2008年稍微停滯回落了下以後迅猛回彈,再次高歌猛進,到目前,房子價格漲了幾十倍,目前的房價跟人均收入遠遠不成比例。

房子,房子,房子,成了生活熱點。然而,以個人的能力靠工資收入買房難上加難,有的父母辛苦一生養大兒子再窮其積蓄湊足首付買了房,接下來的年輕人需要幾十年去辛苦的付房貸。更多的是因為家境條件一般,房子問題一直拖著,而女生很多無房不嫁,造成目前適齡未婚男女越來越多。


第二,房子確實重要,追求物質條件無可厚非,但是物質不應該是婚姻幸福的唯一入門條件。

我這篇文章不是雞湯文。我當時也碰上了這樣的問題,我談戀愛的時候沒有房子,結婚時也沒有買房。感謝丈母孃和岳父的開明,現在我結婚很多年,物質條件也提高了,婚姻一直和諧,幸福著。房子確實很重要,有房子有保障,代表了一個人的經濟能力,有房子對於未來小孩子的就學也有幫助。所以,女性擇偶要求對方有房無可厚非。我在前天的回答文章《在廈門有五套房,是什麼感覺》,寫了房子跟人生幸福快樂的關係。文章有一百多條評論,有一個觀點確實值得大家思考,人生物質確實重要,但是還有比房子更重要的,比如親情,友情,等等。擇偶,婚姻一輩子,暫時的物質條件,比如有房子,不是幸福的主要條件。關鍵真的是,對方的品德,性格,能力。一個善良,有責任心,有能力,上進的男生就算暫時沒房也值得嫁。

以上的想法是由衷的。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大臭屁和小棉襖


對於富豪不差錢級別的女孩來說,找對象你有沒有房可能並不重要。

但是對於社會上普通階層的女孩來說相親沒房成功率為零這種情況基本屬實,別說石家莊這種一線城市了,就算是三四線的小城市,沒房想找對象,難!哪怕你帥炸天,沒房,玩玩可以結婚沒門!現在的房子是什麼概念,現在的房子早已代表的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住房了,房子代表了你的真實能力,代表了你家庭的實力,可以讓婚後的生活輕鬆一些,甚至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20多歲的小夥子沒房,但是綜合能力比較突出,作為一個潛力股,還是有可能找到對象的,但是對於三四十歲的老光棍,離異老光棍來說,沒房想找個普通女人結婚幾乎是做夢了,哪怕你有房,沒有穩定的收入想找對象也難。

現在的社會就是一個金錢的社會,有錢就是爺爺就是祖宗,沒錢連狗都不如,比如王思聰帶著它的狗做私人飛機,給狗買奢飾品就是在嘲笑廣大窮人,你們活的連我的狗都不如。而現在房子被國家買賣土地炒到了天價,有房子就帶表你擁有一筆鉅款,你能抗住通貨膨脹了,你是爺爺了。

當今社會房子就是錢的代名詞,有人可能很反感我說的這些,但正是因為我說的這些字字戳心,你才這麼反感,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有人談到金錢常說什麼寸金難買寸光陰,我要說簡直放屁,霍金得的病換做普通人早死了,但是霍金有錢,他就可以拿錢買到幾十年的光陰。還有蘋果的ceo喬布斯也是用錢買了十幾年生命,還有那些國級的領導幹部們,那個不活到90上百歲,其實錢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買命。絕症沒錢的話躺醫院等死,有錢的話各種手段各種藥頂著不讓你斷氣。

所以在這裡我想對那些找不到對象的無房者說,雖然你擺脫不了命運嘲弄,但你可以反抗你可以鄙視它。與其死乞白賴連臉都不要的去追女人,不如把那時間用在賺錢上,如果你能連臉都不要的去賺錢,沒準哪天女人就自動送上門了。


網絡技術哥


我是比較同意的。首先,相親的話,那麼就說明了大家都是社會人士了,所以才要需要相親。

每個人出社會後都會變得非常焦慮和急躁,愛情也不會十分的純正,也不會太相信愛情,大家都會更加以物質基礎為衡量愛情是否長久持續可發展的一個條件,如果大家都沒有很深情感的基礎的情況下,通常相親都會問對方一些自己想要對方滿足的條件,比如問對方工作,有房車否等,說明了這些是保證婚姻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如果相親的時候發現男方沒房的話,那麼女性很多會覺得這男的不能給她安全感,沒有經濟能力支撐以後的婚姻生活,所以一般都選擇不成功。

那些不看男性物質經濟條件的,只想嫁給愛情的女人越來越少了,而且這種純粹的愛,大多數出現在校園這個美好的時期,如果校園的時候,你跟一個男人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愛情,相信這男生會給到你幸福,即使男生是沒有房,沒有車的,你可能也會因為多年的情感、對他的人品信任等方面原因願意嫁給沒有房的他。可是出社會大家都會變得十分物質,變得比較清醒,不太相信愛情,更相信握在手裡的麵包。

貧窮夫妻百事哀,經濟是愛情婚姻的一層保護膜,所以那麼多人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努力賺錢來維持自己的婚姻。

所以想要愛情美好,就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吧,優秀的人不缺乏欣賞他的異性。

(本文作者思瓜情,一位情感專欄作者,喜歡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文章)


晗晴說


這幾乎就是現實。這個實例倒不是說所有的女孩是非常勢利的,但是說明通過婚介相親的這個模式人們是物質的。

你同意嗎?

河北石家莊的一個大叔表示自己從事婚介多年,男性沒房子成功率幾乎為0.

我相信,普通人在正常交往,逐漸走向婚姻殿堂的到不一定把房子作為結婚的條件之一。可以婚後共同奮鬥,共同償還。

但是相親就不一樣了,相親就像招聘,基本上靠第一面。就算你軟件再好,你孝順,誠實,踏實,那也看不到,看到的只能是你的工作,家庭背景,房子車。

這倒不是完全的勢利,換做是誰,都會考慮在內。而且走向相親這一步的人,未必有自然戀愛的那麼純粹,更多的考慮到硬件,更實際一些。

你說對嗎?

不過生活還是最後看兩個人的性格是否合得來,就給房子真不一定會幸福,看看想要什麼吧。


泊圖泊途


這位大叔說的情況,短短几句話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


他聊天的角度無疑涵蓋了以下三個方面:

①以一位父親的智慧眼光。

②以一位商人業界的經驗。

③以一位旁觀者的關心愛護。

男女婚姻,百年幸福,無論從那一個角度講,好事成雙,沒有愛巢不行。

中國式婚姻的民俗一般都是男人備房子,男人沒有事業,何來的房子,反過來,沒有房子何來的事業?

其實這裡面有語言的表象,有邏輯的錯誤。中國人常說,“人不可貌像,海不可斗量"就是這個道理。

女生談朋友,最後嫁人,是跟人打交道,一定要以人為核心,人的變數最大,誰能以平常心真誠對待男人,最後的歡笑一定是你的。

在我的朋友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一是她的男人是軍隊某部技術人才,許多秘密不能說,他的行蹤更是機密,和平時期隨時要為不可預料的戰爭做準備。

人在軍旅上,何以侈談房子,但這位才女硬是窮追不捨,最後終於收穫了甜密的愛情,完成了她一生崇拜軍人的夢想。

二是一位教師,她的男人在外地從事金融工作,只是一般職員,當初男人追她死心塌地,但她的家庭所有人都反對,第一他是黃陂鄉下人,第二沒有房子,第三沒有武漢市戶口。

但小芹沒有動搖,她相信小青苗一定有翻身之日,現在她們倆人終於在武漢市做得風聲水起,看來“鄉里人永遠是鄉里人"這句話就是十足的謬論。

綜上,我認為每一個女人,選擇你的另一半時,一定要綜合考量男生的素質,也許你才有幸福的港灣。


大成之風


首先這個觀點,我覺得沒有同不同意之分,因為每個女性都有自己的擇偶要求,我同不同意好像也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只能說是把我自己的觀點找大家聊一聊這樣的說法比較準確一點。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去搜了一下相關的視頻。一個大叔做婚戒已經做了600多對了,男士沒有婚房的成功率會很低,有的女士會表示,只要人品過得去,租房也是可以的。這個事情也反應出了現代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就是在婚嫁問題之中,成了必需品又或者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條件之一。

現在來說說我的觀點,其實呀,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也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可以將心比心的去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女兒,在選擇未來的丈夫時如果沒有婚房,似乎就等於沒有一個自己的家,沒有家,肯定就沒有安全感。 社會確實是很現實的,這種事也在激勵著我們大家對於生活更有追求,要更努力。

還有一個觀點,其實不一定是男方必需要有房,只要這個男士有一定實力和頭腦,暫時沒有婚房也是沒事的,婚後可以大家一起努力嘛!


保定事兒


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是相親,肯定要先從條件問起,而一位年紀偏大的人再加上沒有房,相親成功的概率就是幾乎為零。

女性在婚戀中更看中穩定性,這是女人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因為女性承擔了哺育下一代的責任,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未來,一般女性都很難將自己託付給這個男的。

整體而言,沒有房子的大齡單身男性,如果沒有房,找到另一半幾乎是不可能的。


昭烈名臣


前段時間,遼寧瀋陽的天氣非常的冷,氣溫近零下20度。但是在南湖公園相親角,眾多老人身穿厚厚的防寒服瀏覽雪地上的一條條徵婚信息,他們大多是給子女相親。這件事在網上被很多人討論,關於老年人在公園以一種“集貨市場”的方式為子女相親的方式,有的人贊同,更多的人還是持反對態度。

01

“白髮相親”往往費力不討好

由瀋陽的老人零下20度幫子女相親的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於“白髮相親”這一中國特有的現象的思考。

像這樣一種父母出面相親的方式,在國外也很少的。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的現象,為什麼都是家長出面?外國人很不能理解,認為這是人口市場。但實際上

咱們做父母的是沒有決定權的,畢竟這是子女在談戀愛。這反映的是中國父母一種無奈的心情。

其實從年齡上算,現在熱衷於在相親角相親的父母,基本是50後的“知青一代”。 他們是建國以後成長起來的一代, 七成人曾上山下鄉, 而且一半以上人的配偶也是知青。而他們的子女——也就是被徵婚者, 也是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是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紙尿褲”一代, 他們的自我意識和以自我中心的意識比父輩強烈, 同時對感情、婚姻和家庭生活有異於父輩的理解。這些父母可能去了相親角幾年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最重要的原因他們是沒有準確理解兒女到底想找什麼人。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的父母肯冒著嚴寒去給子女相親,最後的結果反而是“費力不討好”了。

02

“知青父母”的焦慮的方向不對

子女就業和職場壓力增大,無暇自己擇偶,父母出於焦慮,為孩子“打前站”,但是兩代人擇偶標準的差異決定了相親角效率低下,父輩們擇偶重物質條件,堅持傳統的“門當戶對”觀念 ;而白領青年擇偶重感覺,強調精神交流。用家長的角度來確定孩子未來婚姻的走向註定不會長遠。

從相親角的現實情況上來看, 幾乎沒有非富即貴者的子女,大部分都是平常的家庭。然而現在一些父母的相親觀念就出現了極大的問題,現在的父母要求對方的實在太多,有人調侃,“現在需求多要車要房,愛洗澡需配池塘,前面栽柳後面得種桑”,這與大部分平常家庭的經濟條件是不匹配的,加之現在的相親角互相攀比的心理非常嚴重。所以會被很多相親對象反感。暢談君認為,咱們老年人為子女在相親角相親,不要把物質條件看的太重。

03

父母要把選擇權交給子女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社會也越來越包容各種各樣的選擇,單身人群的出現是非常正常的,咱們老年人,為子女的婚姻大事著想的心思可以理解,但是咱們在給子女相親的時候要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對於把他們的信息公開在相親市場的情況要經過他們的允許,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白髮相親”與傳統的包辦婚姻不同,他實質上只是父母代理子女相親,父母的焦慮不應該變成子女的壓力。老人的“相親角”,更不能變成子女的“傷心角”。


老聲暢談


這個觀點太偏激了,婚姻中介的大叔以偏概全了啊。先不說你的婚介所才介紹了多少對相親的男女,就說現在“零彩禮”成親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啊。

雖說現在高彩禮、“天價彩禮”在社會上很普遍,很多人都存在著攀比風氣,但是女方找對象只看人的也是很多的,她們認為愛情不是“買賣”,婚姻也不是“交易”,只要找到真愛,哪怕對方暫時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但是兩個人可以一塊去奮鬥啊,通過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這樣“零彩禮”的新娘,在我們生活中很對,這些無不是善良的、通情達理的好姑娘。而婚慶新風尚也是我們現在的時代新風!

這位大叔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他所處的位置和周圍環境決定的。作為婚姻中介或者在相親角,來這裡相親的,多時父母逼迫的緊的,大多還是父母主導的,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說,自己的孩子最起碼也要有個住的地方,不能太委屈了她,所以很多相親的時候,首先要確定下對方有沒有房子,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去過苦日子。而有房子就像是有了一個根,能夠安定下里,也就能夠像一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