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一些高知家庭教出學渣,普通學歷的父母卻教出學霸?

木沐_Y


家有一女,一年級。每天早上送她上學,每天晚上輔導作業,這樣的日子還很長很長。

關於學渣學霸,我們也是頗為在意的,的確有普通家庭出學霸的。

例一,我曾經的同事W,喜歡喝酒,離異,中學畢業。自己獨自帶著小孩,未再找對象。小孩是女孩,本科是西南財經,研究生是廈大。

例二,中學的同學、好友X,在檢查院工作,中專畢業,媳婦也沒有正式工作。小孩女孩,特聰明,一直是學霸,後來是考入中央財大。不過,這女孩的舅舅是北師的法學博士,看來並非沒有遺傳。

要說為什麼高知家庭出學渣,普通家庭出學霸?我想原因大概如下:

其一是基因。也就是先天遺傳因素。高知家庭未必基因都好,而普通家庭未必基因都不好。有的人出身於書香世家,幾代的薰陶,也未必就能代代出學霸。也許不知什麼時候,這個就是隔斷了,從而生出學渣來。比如有很多文學家,他們的子孫早就湮沒無聞了。李白的子孫、杜甫的子孫、柳宗元的子孫,誰還記得。而有的普通家庭基因好,只是沒有條件顯露出來,現在生活條件基本上衣食無憂,所以能暫露頭角,脫穎而出。

其二是逆反。高知家庭一般對孩子管理過嚴,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要他怎樣做,孩偏不怎麼做。而普通家庭,有時大家都沒寄予重望,或平常受人歧視,反而鬥志滿滿,從而出人頭地。

其三是傳播。一般按常理來說,是高知家庭出學霸,普通家庭出學渣。所以,高知家許出了學霸,普通家庭出學渣是很正常的事,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沒人過度的唸叨了。但是,一旦,高知家庭出了學渣,或者普通家庭出了學霸,也會立刻被放大,成為坊間的熱聞。這就是傳播的放大效應,這也會給世人造成一種錯覺。

說完了,還是每天接著送娃上學,輔導娃做作業吧。別人成為學霸是別人的事,我只求娃能安靜地讀完她的書,中上水平即可。


元和拾一年


這兩個現象依照我的觀察,都屬於少數現象,尤其是在社會不同群體之間加大“馬太效應”的當下。現在教育的現狀更多是這樣的:學霸多集中在知識分子家庭,學渣多集中在普通學歷家庭,舉個例子:我來自農村普通學歷家庭,但是通過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現在身處大學高知圈子,身邊同事或同學的孩子幾乎90%的比例都考上了211或985。但我農村親戚或小學同學家庭的孩子,這個比例是幾乎10%都不到。

普通學歷的父母為什麼能培養出學霸?我這裡主要談兩個原因:第一、有一種父母,學歷不高並非個人讀書不努力和沒有天賦,而是源於家境、或陰差陽錯的人生際遇而失去的機會。這導致他們雖然沒有學歷,但內心對讀書的熱愛和尊崇,會無形中形成一種“家學”氛圍,並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這類父母也經常性地會通過對孩子讀書上的嚴格要求和期望值效應來彌補自己曾經的人生缺憾。第二、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讀書致仕”的傳統,讀書讀得好了,是可以升官發財,直接和人生家族命運的反轉聯繫在一起的。對於出身寒門的學子而言,讀書的此重意義尤為重要。也因此,讀書以改變命運能夠成為激勵寒門學子的巨大動力,並促成他們在學習上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清晰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對於這類孩子而言,父母學歷不高和家境貧寒不但不會成為其學霸路上的障礙,反而會成為激勵其不斷前行的動力。

第二個問題,雖然概率很小,但為什麼高知家庭也會培養出學渣?我也主要談幾點原因:第一、父母過分專注於自己的事業,過分專注於自己的個人發展,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學習需求長期忽視。第二、家庭夫妻的感情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狀態,有的家庭夫妻長期冷戰,貌合神離,家庭氣氛長期劍拔弩張,導致孩子分心嚴重。第三、偽知識分子狀態。有些父母學歷雖然也是大本學歷,但中年以後的人生除了空有一紙學歷,基本就是一個瑣屑平庸的凡俗生存狀態:書是家裡的稀缺品,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完全讓渡於形而下的世俗化追求:油鹽醬醋、柴米油鹽、吃喝玩樂……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說教,完全沒有身體力行的榜樣示範,自然難以對孩子形成良性影響……

總之,每一種個案都有其獨特的原因,而造就現象的往往也是多因一果。應該具體現象具體分析。但我的觀點,上述兩種在當下都是比較特殊的現象,不宜將其普遍化。


孫衛華


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象,不能只看個別,更不可以以偏概全。不錯,在現實當中,我們也許會看到,有些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由於不願走家族、父輩的老路,試著開闢一些新的途徑,不願從事學術之路,從小就開始厭學、逃學,結果是一事無成,成為人們眼中的學渣。而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群,由於一些孩子,看到了父輩們的艱辛,看到了父輩們的貧窮和勞累,於是,勤奮苦學,艱辛努力,繼而走出了貧困,脫離了父輩們那種夜以繼日卻無收穫的困境,甚至成為學霸。其實,我身邊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我的一位同事,老婆一直有病,長年需要治療吃藥,弄得家庭是日不敷出,他很早就對兒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只能靠自己,我和你媽媽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你指望不上父母,只能靠自己了。於是這個孩子一直苦命讀書,直到博士畢業被分配到國家科學院武漢分院,後來娶媳婦、買房子全是自己。我們在為他們高興的同時,其實,也應該看到,這些只是個案,我們不能就此就認定,普通家庭都能這樣讓孩子成為博士,成為學者。相反,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們那種學術上的傳統,他們那種書香門第的氛圍,能讓孩子從小就會接受到書香的薰陶,從小就會收到知識的感染,他們在接受教育時,領會知識的角度會更高,認識知識的方法會更獨到,理解知識的程度會更深刻。所謂教育世家,書香門第,我們能夠感覺到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那種知識的氛圍和氣息。

就拿現在來講,無論是數字統計還是大數據分析,毫無疑問,來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學習能夠出成績的依然還是佔據著優勢。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我在社會上有那麼幾個知心朋友,時不時的在相聚之時,喜歡討論人生,因為我們有在政界的,有在商界的,也有從事基層工作的,人生什麼叫做成功,人要無愧於自己,無愧於社會,無愧於家庭,無愧於父母,無愧於他人,對人、對事、對工作能夠盡心盡力,讓子女成人成器,就是最大的成功,可是就在我們朋友中間,有一位商界的朋友,在孩子小時,忙於創業,忙於賺錢,結果是真的賺到了很多錢,可是孩子在不經意間卻成了社會上的小混混,終於有一天因為刑事而進去了。我們很是痛心。說到這裡,我們說,人要做到全面兼顧很不容易,但我們必須抓住主要的,就像過去我們說的要抓住綱,綱舉目張嘛。

今天,我們討論這樣的話題,就是要明白,孩子出生在哪裡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歸宿,決定孩子的前途,決定孩子的未來,決定孩子的一切。重要的是家長的思想是否開放,目標是否明確,態度是否堅決,孩子是否願意努力。冰糖窖裡也可能長出蟲子,而大山裡邊也可能飛出金鳳凰。事物的發展雖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在教育孩子上,只要我們早著手,早引導,早防範,是完全可以把孩子培養成人的,就算家庭再普通,再貧窮,也一樣可以培養出學士、碩士、博士乃至學霸!


冬日暖陽124086398


其實,題中所提到的都是兩個極端。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般父母是知識分子的家庭,大家普通都認為家庭學習氛圍濃重,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是人中龍鳳。其實,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父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也在看書總好過玩手機,父母對待知識的嚴謹態度也是無意中給孩子作了榜樣。

所以,這樣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在學習上有所成績,也更明白事理。


而普通學歷的家庭,在知識傳授方面或許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同樣可以從學習態度上引導孩子,也能教育出學霸。


情關鄉土


學歷低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高知家庭,往往不能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失敗的主要原因!我是“贏在高三”,同意我的觀點,請關注我!

一、家庭情況對孩子學習成績非常重要!

下圖是對2017年各省市40名高考狀元父母情況的統計,可以看出:有錢(商人)、有權(公務員)、有時間(教師、公司職員)、有文化(企業管理、教師、公務員等)的家庭更能教育出學霸,此外,也有農民、工人的孩子成為學霸,因為他們深信知識改變命運,當然,由於這部分家庭數量龐大,所以,實際的比例也還是很小的。


二、再來看看他們父母的學歷,看看學歷和教育孩子是否有必然的聯繫!

從圖中可以看出,學霸父母的學歷,佔比例最大的是本科!其次是專科和中專、高中,而博士、博士後這種高知家庭幾乎沒有,這個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按正常情況,這部分家長有很多是大學老師,他們應該是屬於有知識,有時間,有資源的類型,但是教育孩子問題上,往往因為懂得太多,可能會出現越俎代庖,拔苗助長等問題。

三、有效溝通、適度關注才是孩子學習成功的關鍵!

從表中可以看出,多數狀元的父母都能和孩子有很好的關係,並能關心但是不干涉孩子的學習,我想高知家庭的父母可能出現干涉過多,打擊過大,關係一般等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認可我的觀點,關係點贊,轉發!


贏在高三


看到這個問答,我一點也不鎮驚,高知家庭教出學渣,普通家庭教出學霸,很正常。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孩子成績好,決定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個人因素,個人因素還包括:智商、上進心、專注力、學習方法、逆商、情商等。

其次,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智商、情商、職業、對孩子重視程度、關心程度、陪伴孩子的投入時間等。

最後,學校的教育。包括:老師的水平、老師多我們孩子的關注度、老師的用心程度等等。

高知的家庭,只能說父母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們也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僅此而已。

高知的父母,不一定高智商孩子;高知的父母,不一定是高智的父母,但一定不會是低智的父母。

高知父母,不一定懂得教育孩子;沒有人天生懂得教育下一代,都是後天不斷學習、實踐,摸著石頭過河,找到適合的方法。

高知父母,不一定投入很多時間陪伴孩子,陪伴的方法不正確,也不一定會對孩子的教育有好處。

高知父母有很好的教育好孩子的基礎,但是,如果你以為高知就萬事大吉,那麼現實一定會狠狠地打臉。

從一個學霸需要具備的因素來看,高知家庭只是眾多因素之一,不是全部,所以高知家庭教出學渣也很正常。

學霸的誕生不是一個問題能概括回答的,涉及的內容太多,我不懂的地方仍還有很多,希望有這方面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


努力的喜媽


世事沒有絕對。高知家庭當然也會出學渣,普通學歷的父母也會教出學霸。

但是,相比較而言,高知家庭出學霸的概率會更大,因為有基因遺傳、環境影響、高知教育等因素。也就是俗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高學歷家長往往收入水平也較高,也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更有能力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也更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成長環境。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的話,高學歷家長在第一二層次的生理安全需求已得到滿足,自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更關注孩子的高層次需求。 而學歷較低的父母由於收入偏低,自身更多的也是在關注生理安全的需求,在給孩子創設教育環境和提供教育教育資源上都比較有難度,當然並不是不能,只是相對於高學歷父母來說付出的成本會更高,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然也是以滿足孩子基本生理安全需求為主,在其他教育資源(課外活動,興趣藝術,心理關注)上的支持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世事無常,即便如此,依然會有例外。究其因主要由以下幾點:

一、普通學歷不代表沒有學問。

普通學歷的父母不代表沒有學問,不能單純以學歷來衡量一個人的學識。社會閱歷、自學成才等都能讓一個人的真實內含高於學歷。所以,學歷和孩子教育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二、高知家庭不代表就一定懂教育。

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知家庭父母如果沿用他們小時候的那套教育方法,不一定行得通。教育方法是教育孩子重要的因素之一,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是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小孩子每個都不同,所以要制定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懂教育方法的父母,即使高知,也照樣教出學渣。

三、肩負使命感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反之亦然。

寒門學子中,為了“鯉魚跳龍門”的使命,奮發讀書的,大有人在。而高知家庭,由於生活大多優越,加上教育不得法,那麼就會出學渣。


布衣麒麟


這跟家庭教育水平息息相關。孩子成長的決定因素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性格、品格、學習能力等都跟家庭教育相關。學霸一般對老師的依賴度都是極低的,這樣的學生任何一個老師來帶或者進入任何一個學校,都可以輕鬆的秒殺同齡人。研究顯示,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學習能力越強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性越低。而學習能力的培養,恰巧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很多的家長錯誤的認為,智商決定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事實上,絕大多數學生的智商差異並不大,智商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佔比是非常低的,一般來說不超過10%。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以及專注力和意志力。

有很多高知家庭,其實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未必比普通家庭高。所有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上,大家的起步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普通的家庭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他就會去不斷的查閱和學習家庭教育知識,那麼他們就極易培養出學霸型的孩子。相反,如果高知家庭認為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對家庭教育一定很在行,那麼他就會犯極大的錯誤。家庭教育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專業學科,不重視,不花時間,不經過專業的學習,就會交納不菲的教育認知稅。

所以這跟高知家庭還是普通家庭,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現實中高知家庭對家庭教育遠比普通的家庭更加重視。從大數據來看,老師的孩子成為高考狀元和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公務員家庭。因為多數老師本身從事的就是教育工作,他們對孩子的成長和家庭教育比其他的家庭更為重視。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提問者的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居然還有很多人一本正經的回答,拿個例當普遍規律,其實提問者本身學歷就不高才會這麼問。因為他一定沒有學過概率統計!好的家庭環境,高學歷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是學霸的概率一定大於低學歷父母的家庭。從這個問題的回答來分析,對提問者觀點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回答者,學歷估計也不高。雖然他們很願意相信這個觀點。這裡告訴大家,學霸之所以是學霸,除了基因好有一定學習天賦等先天因素外,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控力。這些人成為父母后,一定會把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傳授給自己孩子的!學渣成為父母,有什麼可以傳授給自己孩子的經驗?能輔導自己孩子學習嗎?




弈鹿圍棋


高知家庭出學渣絕對屬於小概率事件,普通家庭出學霸,同樣屬於小概率事件,但是我們的媒體往往會追著小概率事件不放,卻忽視了除了小概率之外的大部分。

如果我們用心觀察身邊孩子的綜合能力表現,就會發現,當一個孩子父母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整合的社會資源越多,為孩子成長所準備的槍支彈藥(主要指錢)越豐富,對孩子的關愛越多,參與孩子成長的越多,這些孩子都差不了。就算在應試能力上不是區域範圍內的學霸,在孩子感興趣的領域或者一定能找到某個領域,孩子做得出類拔萃。

常規意義上,我們說學霸是指應試能力特別突出的孩子。但是隨著社會對人才定義的越來越多元化,學霸這個詞的解讀應該有多種方向。

一定有父母是高知,但是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不咋地。也一定有父母知識水平有限,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特別主動積極,考試成績也特別好。但是這些真的屬於小概率事件,以北京為例,任何一所還不錯的中小學,如果你進去深入調查就會發現,學習成績好,綜合能力強的那些孩子,他們的父母都不差!

也有人說這就是階層之間的差距,確實如此。大家經常調侃說,投胎是個技術活,父母不一樣的知識能力格局,帶給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換個說法,如果我們在要求孩子進步的過程中,不斷的對自己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孩子一定會學著我們的樣子努力前進。

我覺得未來學渣和學霸這兩個詞可能會不再刺激大家敏感的神經,因為大家都會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如何讓自己獨特的個體,在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的超越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