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縱久修習,道驗不生

縱久修習,道驗不生

文字 ▏《大手印淺釋》

圖片 ▏來自網絡

縱久修習,道驗不生


不是說要摒除“空、樂、明”,要急呼“呸”字以揭去“空、樂、明”的皮殼嗎?是的。那是要你直證“見宗”,不能執著“空、樂、明”,更不能認為得到“空、樂、明”就是成道。並不說“空、樂、明”不好,好是好,好事不如無。如果對“空、樂、明”生起求取、住著之心,就不可能了徹“自性大圓滿根本道”;所以我們不詳細講“空、樂、明”。可是現在我們既然提到了“道驗”這個問題,就稍微講一點漸次法:

坐禪習定,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八個階段。所謂“道驗”,就是驗證修到了哪個階段。譬如唸佛,若能夠把心繫在佛號上,而不會馳散,這就是“粗住”,才伏住了粗妄。進一步,心貼貼地不動了,和佛號打成一片,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就是“細住”,又伏住了細妄。再進一步,心裡豁然開朗,身體像雲、像影一樣騰空了,覺得離開了坐處,這就是“欲界定”。所謂“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地獄、餓鬼、畜生、人類,還有六層天,統屬於欲界;再往上,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四層天屬於色界;更往上屬於空界天,分“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層。

縱久修習,道驗不生

到了“欲界定”,再繼續修習,如果身體世界忽然化空,這就是“未到定”,離開了欲界,還沒有到色界,還不到初禪。功夫更進一步,內不見身心、外不見世界,就到了初禪。初禪具有“八觸十功德”。“八觸”就是“動、癢、輕、重、冷、暖、滑、澀”。覺得身體沒有了,但產生了這八種感覺。八種感覺不一定同時出現,但不外這八種。動,是動得飄飄然,超過了世間的狂歡;癢,是癢得欣欣然,超過了世間的欲樂……總之,八觸都是很舒服、很快樂的感覺。離欲而生喜樂,所以初禪稱為“離生喜樂地”。“十功德”就是“空、明、定、慧、善心、柔軟、喜、樂、解脫、相應”,這裡面已經包括了“空、樂、明”。定者不亂、慧者不愚、喜者不憂,還有善心、柔軟、解脫、相應,這都是極好的境界,所以稱為“十功德”。捨棄初禪八觸十功德的覺受,才能進入二禪。二禪稱為“定生喜樂地”,定中生起喜樂。捨棄二禪的“喜”,才能進入三禪。三禪稱為“離喜妙樂地”,產生了超越歡喜的微妙快樂。捨棄一切覺受,才能進入四禪。四禪稱為“舍念清淨地”。此時清淨平等,“空、樂、明”等等一切覺受都沒有了。

我們修的是大乘禪、圓頓禪,不是修上述漸次禪,當然不講這一層層的功夫,但我們也沒有離開這些。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境界,一概不理不睬,這些感受不久就過去了。我們是以見性為宗,不管這些事情。不管並不等於沒有,這些過程還是有的,只不過是一閃而過罷了。恆河大手印是大乘佛法,把“空、樂、明”視為皮殼,必須把這皮殼揭掉,自性之相才能赤裸現前。如果是下機漸道凡夫,他的心不定,總是跟著境界跑。好色的人,看見年輕貌美的姑娘,他的心就跟著跑;貪吃的人,看到美食當前,他的心就動盪不安。他座上座下總是放野馬,不要說直契“見宗”,就連“空、樂、明”也不會現前。所以說,這種人“縱久修習,道驗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