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樣評價川航機長的應急處理能力?

茶餘飯後你我他


本月14號川航3U8633航班(由重慶飛往拉薩)在四川上空飛行時突發險情。這架A319客機駕駛艙右坐前風擋玻璃忽然爆裂,客機頓時陷入了機艙失壓、缺氧及低溫的危險狀態。A319客機上正準備用早餐的乘客瞬間感覺到機身晃動大事不妙,考慮到低壓缺氧對全機乘客及機組人員生命安全極為不利的情況,該機機長劉傳健立即決定下降高度並減速來彌補。

被破壞的駕駛艙

(四川航空的A319)

當該機前風擋玻璃爆裂時機長旁的副駕駛徐瑞身子快飛出駕駛艙,幸運的是徐瑞系的安全帶將他死死拴住。高亞音速的狂風使機身劇烈晃動後乘客佩戴的氧氣面罩幾乎全部脫落,在乘務組的協助下乘客們快速將氧氣面罩重新戴好保證了呼吸正常值。

駕駛臺被風掀開

失壓後的駕駛艙溫度頓時下降到零下三十度至四十度,A319客機機長劉傳健和副駕駛徐瑞的耳膜都在承受著劇烈的傷害。被高亞音速風襲擊後的A319客機駕駛艙儀表盤被破壞,絕大部分無線電不起作用,機長劉傳健在危急時刻憑藉著經驗立即向成都機場發送了“遇到緊急狀況”的信號。為何說迎著高亞音速(時速700-800千米)氣流極為危險呢,要知道罕見的17級超強颱風也不過220千米/小時的時速。後來機長劉傳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幸好天氣的能見度較為理想,如果事發時是陰雨大霧天其後果不堪設想。

此次降落流程圖

經驗豐富的機長劉傳健依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嫻熟的技巧將飛機的高度由9753.6米降急速低到7315.2米之後就開始平緩地下降飛行高度。飛機快降落時它處於超重且反推力裝置(作用是使飛機停止前進)狀態,起落架輪胎經過癟氣處理後完全避免了降落時摩擦溫度過高的現象。經過20分鐘的極端條件下的操作,當天早上7時46分這架A319客機終於順利降落令眾人鬆了一口氣。

副駕駛被送到醫院,據說領導要求力保治好耳朵

此次事件不僅讓眾人將薩利機長和劉傳健機長聯繫起來,筆者認為兩者的技術水平難分伯仲。美國全美航空1549航班在撞鳥後薩利機長準確判斷出飛機遇上兩臺發動機都熄火險情時按照當時下降速率既不能折返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又不能降落在泰特博勒機場。薩利機長在6分鐘內在飛機飛行高度僅有426米的低空時完成在哈德孫河上迫降著實不易,美國航空專家事後稱在突發狀態時駕駛員做出合理判斷需要第17次迫降才可能成功。薩利機長作為一名曾在美國空軍序列中飛過F-4E的老飛行員,其42年的安全飛行履歷和100萬人次的乘客運輸量自然磨練出一身本領。

(副駕駛被撕碎的制服)

(哈德遜河奇蹟)

實際上比薩利機長更類似的是英國航空5390號班機事故。1990年6月10日,這駕由英國伯明翰飛往西班牙馬洛卡的航班起飛後不久,在駕駛室中的一塊擋風玻璃突然脫落,飛機爆炸性釋壓並將機長吸出機外。憑著副駕駛的努力,航機安全降落於南安普敦,正機長奇蹟生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川航本次的緊急迫降比5390更難,壓差、缺氧、低溫和飛行時速都高於英航5390。

(劉傳健機長的事蹟可以媲美英航038號航班、東方航空MU586航班和日本航空002號班機處理事件,而美國南方航空、埃塞俄比亞和突尼斯航空遇上類似事件則發生過機毀人亡的事故)

(薩利機長年輕時照片

(薩利機長是軍隊出身,我們的劉傳建機長也是軍隊出身,駕駛過戰機的飛行員素質就是不一樣,看看當年劉機長的戎裝照帥不帥?)

劉傳健機長同樣遠非常人可比,他作為原中國解放軍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飛行教員同樣身手不凡。他在軍隊服役時飛初教-6時進行過多次特情處置訓練,機艙頂玻璃瞬時後移就是為了模擬玻璃爆裂時的情景。法國航空事故調查局BEA和空客公司在接到原裝的駕駛艙玻璃爆裂的通知即將派專業人員來調查。有分析稱根據目前川航的事故率的確應該反思,畢竟不能把希望都壓在技術精湛的飛行員身上,然而那些無端對機長進行言語攻擊的人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一.事件概述

2018年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公司由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在飛行至9000多米的高空進行巡航時,駕駛艙玻璃突然出現爆裂,駕駛室失壓,氣溫迅速降到零下四十多度,大部分儀器出現失靈,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航班機長劉傳建挺身而出,依靠自身高超的技術和專業素養,憑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迅速的反應速度,在民航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最終於上午7時42分成功安全降落在四川雙流機場,機上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備降過程僅僅用了20分鐘。這短短20餘分鐘的手動備降,也被稱為中國航空史的“史詩級備降”。

二.公關評價

在這次川航飛機玻璃爆裂,飛機不得不備降的事件中,川航的危機公關做的十分出色,並且成功的將本次危機轉化為機遇,提升了公司品牌知名度、公眾信賴度以及公司形象,給予了廣大群眾一個良好的印象,實現危機化解與處理。

本次危機處理的閃光點如下

1.事件處理及時性,在飛機在巡航高度發出預警後,地面塔臺工作人員開始緊急安排飛機備降事宜,同時,川航工作人員也開始進行事件處理,在飛機成功備降後,在一小時之內發佈共官方微博說明情況看來,並指出所有乘客安全,並在最短時間內更換航班,保證旅客出行;後續關於該事件的報道也在及時跟進,針對不同問題做出及時回答;

2.坦誠相對,沒有隱瞞,在事情發生後一小時左右公佈事件,選擇公開此次危機而不是被其他媒體或個人報道,掌握住事件的解釋權,防止被媒體歪曲報道;

3.及時展示機艙,保證公眾知情權,本次危機的主要原因是駕駛艙玻璃爆裂,因此及時放出機艙圖片,展示此次事件是意外原因,打消公眾疑慮,保護公司形象。

4.搶佔輿論高地,公司高層以及相關領導視察,展現出公司對於該事件的重視程度,並且對於員工身體的關心展現公司溫情的一面,體現公司文化;

5.及時公佈整修信息,在事件發生後,川航第一時間對相同批次和同一類型飛機進行集體檢修,並在網上公佈,體現對事件的重視,以及杜絕同類事件的目標;

6.突出宣傳機長光輝事蹟,通過宣傳事情的緊急性和緊迫性,備降的難度,展現出機長劉傳建的高超水平,將其塑造成英雄,轉移公眾注意力到機長對於此次備降的經驗和從容應對上面,展現公司對於駕駛員的嚴格把關,展現公司的業務能力;

7.引導輿論走向,展示副機長制服,另一方面展示當時事件的緊急性,情況的惡劣性,突出機長的英雄行為 ,將公眾注意力轉移到機長的臨危不懼和對機組成員的身體擔憂,使得自身承受壓力下降;

8.與媒體保持一致性,塑造正面形象,通過與熟悉的公眾媒體進行宣傳,突出體現公司實力和事件的突發性,通過對比機長的反應,體現川航的實力水平;

9.轉移公眾注意力,事件發生後,川航不斷通過各種方式將公眾注意力轉移到機長劉傳建的操作水平、機組成員的能力和遭受事件的突發緊急來轉移公眾視線,將安全危機轉移到公司實力,從而減少了公眾指責。

但是事件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安全檢查不到位,前期的安全檢查存在問題,給事件發生提升了幾率。

2.部分輿論轉移用力過猛,公司高管在醫院大聲怒吼醫生,雖然體現對員工重視,但是另一方面也展示公司轉移公眾注意力的迫切。

3.安全檢查不公開,對於事故原因解釋不清或過於簡略,公眾對於事件原委缺乏認識,對於川航仍然存在擔憂。

三.我的做法

1.提前做好安全檢查,防患於未然。

2.發掘事件中閃光點,對於事件中的閃光燈進行突出報道,轉移公眾注意力。

3.及時公佈原委,盡全力打消公眾疑慮,減少對企業的不信任。

4.選擇熟悉的媒體企業進行輿論引導,減少事件向著錯誤方向發展。

5.做好應急預案,針對公司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出不同的應對方案,減少突發事件的慌亂。

四.總結

在做好危機公關,以下幾點是關鍵:

1.及時有效處理問題,以免公眾質疑和事件發酵成無法解決的問題;

2.遇事臨危不懼,減少慌亂而產生的錯誤,做好應急預案,在危機出現時做到及時有效地處理;

3.做好輿論導向,引導輿論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或者維持不變,減少對公司的不利影響;

4.與媒體進行有效溝通,防止信息失真,減少對公司的不利影響,選擇熟悉的媒體進行報道,提升公眾認識;

5.言語簡練,公告做到解釋清楚即可,以免言多必失;

6.尊重公眾想法,及時坦誠事件原委,滿足公眾知情權,並通過自身舉措減少公眾疑慮;

7.做好危機公關,想辦法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提升公司知名度。


財經趣彈


穩!準!狠!老司機就是老司機!

昨天9點18分,四川航空官微簡單發了一條消息。

按照字數越少事情越嚴重的慣例,這場備降怕是不簡單。

實際上,根據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發佈通報稱,該航班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因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後安全備降成都。

事情經過輕描淡寫,但是整個過程卻是驚心動魄。

飛行途中,飛機副駕駛一側的擋風玻璃突然爆碎,飛機開始劇烈顛簸,氧氣面罩掉落,機艙內夾雜乘客的驚呼和哭泣,甚至有人出現眩暈嘔吐。

與此同時,駕駛艙裡的機長們,經歷著什麼?

根據成都商報的記者採訪可以得知,這次驚險的成功備降,機長們功不可沒。

飛行途中的座艙蓋掉落、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後,首先面臨的就是失壓,突然的壓力變化會對耳膜造成很大傷害。

溫度驟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監測顯示,當時飛機飛行高度為32000英尺,氣溫應該為零下40度左右),兩位機長只穿著短袖,相當於在零下幾十度的哈爾濱大街上,以200公里的時速狂飆著,同時又把手伸出窗外。

在駕駛艙中,整個飛機震動非常大,物品全都飛起來了,許多設備出現故障,噪音非常大,無法聽到無線電,無法看清儀表,操作極其困難

大多數無線電失靈,只能依靠目視水平儀來進行操作。

而且,風擋玻璃突然爆裂的時候,副駕(身體)已經飛出去一半,半邊身體在窗外懸掛。還好,他繫了安全帶。

網友相生栗子提到,“這趟航班原本是早上6點自東向西飛,背對陽光,視野很好。而迫降時是自西向東飛,也就是說,機長不僅要忍受寒冷失壓的折磨,全程還要直面刺眼的陽光,戴墨鏡?想都不要想。”

講到這裡,此次飛行的困難程度大家應該也有數了。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人定勝天的奇蹟!

網傳這位英雄的機長劉傳健是原空軍二飛院飛行教員,軍轉民是沒跑的。2006年轉業後到川航工作,有幾十年的飛行經驗。

在萬米高空遭遇如此惡劣的飛行情況還能僅憑目視和記憶,通過與副駕駛的默契配合和過硬的心理與技術完成返航迫降。

目前3U8633航班機長身體狀況一切正常,正在休息。副駕駛皮膚擦傷。一名乘務員腰部受傷,正接受治療。其餘27名就診旅客未見明顯異常。

另外,網傳副駕駛耳朵遭兇為謠傳。

自媒體“@航空物語”發佈消息稱:

“剛剛在重慶前往拉薩途中改降成都的川航A319,有可能完成了近年來國內最有挑戰的一次飛機特勤處置和緊急著陸。”

這樣史無前例的壯舉竟然敵不過流量明星的一點花邊緋聞,真是匪夷所思。

當機器失靈,人真的是最後一道防線。

20分鐘或許只是漫漫人生裡最普通最平凡的一段時間,但在川航3U8633備降的20分鐘裡,每一秒都是一輩子!

經此一役,川航地位躍升指日可待,“國版俄航”名不虛傳!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萬先生的信箱(ID:Mr_Wmail)

你若有故事,歡迎來傾訴,我來執筆成書。


萬先生的信箱


謝謝!誠摯為你作答。

川航機長真的是“史詩級”的應急處理能力。到底有多難?川航機長劉傳健回憶備降過程時稱,“非常難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難。難度體現在飛行途中的座艙蓋掉落、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的情況下,會給駕駛員造成極大的身體傷害。擋風玻璃掉落後,首先面臨的就是失壓,突然的壓力變化會對耳膜造成很大傷害。溫度驟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監測顯示,當時飛機飛行高度為32000英尺,氣溫應該為零下40度左右),極度的寒冷會造成駕駛員身體凍傷。在駕駛艙中,儀表盤被掀開,噪音極大,你什麼都聽不見。大多數無線電失靈,只能依靠目視水平儀來進行操作。”


據瞭解,飛機在高空飛行過程中前風擋掉落,非常非常罕見,因機艙內外氣壓差大,一旦前風擋破碎,周邊設備會向外飛出,甚至駕駛人員也會被“吸”出艙外;而且艙內氣溫會急速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機長正確操縱飛機安全降落,相當不易,而英勇的川航機長劉傳建做到了。
(中為川航機長劉傳建)



BOOK思意


看過電影《薩利機長》的都會第一時間拿來作比較,《薩利機長》是根據當年真實事件改編,飛機兩發動機同時被鳥撞擊失去動力,但是駕駛室沒有受損,最終迫降在哈德遜河,而川航這次事件是駕駛艙右側的風擋玻璃發生脫落,整塊飛出,連副駕駛半個身子都飛出去了。

所以真要對比的話,個人認為薩利是史詩級操作,川航機長和機組人員是神級操作。

高原空氣稀薄,壓力小,飛機在起飛後往往會在客艙增壓,風擋玻璃脫落,會導致爆炸性釋壓,當時飛機的儀表很多都已經破裂失效。

同時,萬米高空比地標溫度低近60℃,當時駕駛室在零下幾十度的情況下還有迎著約800公里/小時狂風。

看過《薩利機長》的朋友都對兩位機長的冷靜沉著印象深刻,那麼試想一下在飛機上擋風玻璃飛了!這種情況下還能如此冷靜嗎?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1999年,一架利爾35噴氣公務機在上升過程中出現機艙失壓,機內所有人昏迷,最終飛機燃油耗盡,在南達科他州墜毀。遇難者中,有美國知名高爾夫球運動員佩恩-斯圖爾特(Payne Stewart)。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英國航空5390號班機事故。1990年6月10日,這駕由英國伯明翰飛往西班牙馬洛卡的航班起飛後不久,在駕駛室中的一塊擋風玻璃突然脫落,飛機爆炸性釋壓並將機長吸出機外。憑著副駕駛的努力,航機安全降落於南安普敦,正機長奇蹟生還。該事故起因是由於維修人員安裝擋風玻璃時使用的90顆螺絲釘全都過短或過細。並且,從外部安裝的擋風玻璃也是一大設計瑕疵,不易承受高空壓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川航本次的緊急迫降比5390更難,壓差、缺氧、低溫和飛行時速都高於英航5390。

最後,雖然結果可喜可賀,但也應該像《薩利機長》一樣,調查清楚結果,總結操作經驗,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


十分有財


一早上醒來翻看頭條新聞,好幾條都是關於川航備降成都的新聞,首先我想給英雄的機長劉傳健以及他的副駕駛和全體機組成員們點個大大的贊。

關於這次備降,業內人士點評稱為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機長在玻璃爆裂後有限的13秒以內及時戴好面罩並且控制住飛機下降到一定高度,要知道當時他的副駕駛半個身體已被吸出窗外,而且極其幸運的是當時飛機還在剛出成都的崇州上空,還未進入高原山區,以至於允許飛機下降,否則如果下方是山區,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看到網上的評論說機長堪稱中國的“薩利機長”,的確作為一名機長,我想他這次的表現應該就是把工作做到極致的表現吧,看到很多評論稱呼英雄的機長可以參評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我想應該完全有資格了,畢竟,拯救了那麼多人,那麼多個家庭以及國家的財產,還有大國工匠的精神。

另外,看到有機上乘客後來發的心情等,知道了當時失重的那一會,機上人們恐慌蔓延,而這個時候有空姐站出來說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帶大家迫降地面,可以說,在這個時候,當所有人被恐懼蔓延的時候,全體機組人員的專業和敬業的確讓人佩服,為他們點贊。


九品職麻官


還能怎麼評價,國寶級的機長,挽回了差不多6個億的損失。


將來一定要留作高級飛行教官,培養更多的中國飛行員。


高挺觀點


這幾天,川航3u8633奇蹟迫降事件成了國內媒體和網絡聚焦關注的熱點。人們在慶幸避免了一場大災難的同時,更為以機長劉傳健和副駕駛徐瑞辰為首的機組人員成功創造這起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點贊!喝彩!!

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6點26分從江北機場起飛前往拉薩,機上搭載乘客119人,飛行機組人員9人。該航班起飛不久,在萬米高空中,駕駛艙風擋玻璃發生破裂。因為擋風玻璃有好幾層,為了摸清情況機長劉傳健和副駕駛徐瑞辰解開坐椅上的安全帶探身用手觸摸撿查,並迅速將這一情況向地面指揮中心報告。也就在短短一分多鐘時間吧,當機長劉傳健把坐椅上的安全繩釦好時,只聽“嗶啦"一聲悶響,那塊裂縫的擋風玻璃突然破裂脫落,剎那間巨大的風力把副駕駛徐瑞辰的大半個身子已經帶出了艙外。

擋風玻璃的突然破裂,讓劉機長猝不及防,此時駕駛艙內嗓音極大,設備出現故障,飛機瞬間失壓、低溼,在近萬米的高空中飛機以八九百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在飛行。而這一切都是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表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憑著機長劉傳健的目視和人工操作來飛行和進行後來的緊急迫降。

就是這種惡劣時情況下,兩位機長帶領9名機組人員硬是讓飛機安全降落在了成都機場,9名機組人員和119名乘客當中除少數幾人輕傷外,均沒有任何生命危險……

這是一次迫降奇蹟,世界航空史上僅有英航5390號航班發生過這樣的事故,並改變了世界航空史。這次成功安全的迫降不但得到了國內大眾的點贊,也引超了世界的關注。外國媒體、同行、專家都紛紛盛讚機長和機組人員的臨危不懼!而事實上,在這臨危不懼的背後,更多的是機長、副駕駛和機組人員平時練就的過硬的飛行技術、業務技能和強悍的心理素質。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航英雄,國民英雄!歷史會銘記他們的名字: 機長劉傳健、副駕駛徐瑞辰和他的機組人員!


葉公來幫忙


在這個國慶檔,以往商業價值略遜於社會價值的獻禮片,卻顯示了驚人的票房號召力。

截至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國慶獻禮片,總票房達到50億。加上仍在檔期內、票房破億的《決勝時刻》,2019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相比2018年國慶檔總共19億的票房,今年的票房數同比增長了158%。

這其中好評不斷的《中國機長》,就是改編自2018年川航3U8633備降的真實事件。

“四川8633,聽到請回答”,這是影片中讓人備受感動的一句話。

國慶檔影片《中國機長》上映僅6天,就獲得了超15億票房的好成績。其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70部破10億票房的影片,網友笑稱“正好為70週年獻禮”。而假期後,這部影片的票房依舊水漲船高,目前已經突破了21億。

這部影片,讓大家瞭解到了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遭遇的事故,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此前沉默寡言的劉機長是怎樣的偉大。

把平凡做到了極致就是非凡

劉機長的偉大,並不僅僅在於他克服了寒冷、極端缺氧和高速,更在於,他在這樣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做了許多正確的選擇。

有航空專家說,他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了三件事,這也成為了救命的關鍵:一是沒找氧氣面罩,而是先把控飛機狀態;二是把飛機坡度改平;三是直接收光油門。更有評論說,劉機長做對的不止這幾件事,而是每一件事。

而做對事的本能,需要的是時間的付出和專業的訓練。

成為一名機長的過程是漫長的。250小時的飛行學院訓練、2700小時的副駕駛員訓練是前提。從副駕駛到機長的身份轉換,一般至少需要五到六年才能實現。也有些人可能因為技術或理念上的問題,一輩子也無法完成從副駕駛到機長的跨越。

機長的考驗已經很嚴格了,更重要的是,成為機長並不能一勞永逸。他們每年都必須進行兩次複訓,每次飛三場模擬機,一場模擬機為四小時。之後還要進行考試,通過才算合格。

而英雄機長劉傳健,從軍隊飛行員轉業到民航飛機駕駛員的經歷,更是為他積累了豐富的飛行經驗。

劉傳健總是一遍又一遍重複一個簡單動作,不放過飛機在不同狀態下表現的每個細節。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成了劉傳健的一種信仰。對於大眾和媒體的讚譽,劉傳健始終認為:“沒有那麼多史詩級的故事,所有的好運,只是在平凡崗位上點點滴滴形成的。”

英雄的背後,是那些似乎再平凡不過的細節,它們指向一名機長的職責所在。

劉傳健的妻子說,丈夫習慣把一本厚厚的飛行手冊放在自己床頭,時不時地學習一下。為了飛高原,只要有空,他就鍛鍊身體;他練習憋氣,最高紀錄能憋四分鐘。公司的人給他起了個外號,“高原小王子”。

27 年前,《中國機長》的主人公原型劉傳健應召入伍做飛行員。教員告訴劉傳健,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蒼穹沒有避風港。飛行員必須充分認識飛機,做到人機合一,才能取得勝利。

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英雄機長劉傳健在創造奇蹟之前,經歷的正是超過一萬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光是重慶到拉薩這條路線,他就飛行了一百多次,他記得下面山巒河流的走向,記得城鎮的分佈,記得太陽的方向。

所以,英雄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發狀況下的果斷和勇敢全都是平時日積月累得來的。沒有一點一滴的磨鍊,哪來技術過硬的英雄機長。

從五連冠到十一連勝

前不久,中國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盃上奪得了冠軍。同時,也在祖國70華誕之際,達成了“十一連勝慶十一”的戰績。

但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女排姑娘們的成功靠的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敢打敢拼的精神。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曾經驚豔世界。女排姑娘們曾為中國獲得了“三大球”中的首個世界盃冠軍,並一舉獲得五連冠的輝煌戰績。女排精神也隨之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當年國家經濟基礎薄弱、條件簡陋,只能用竹子搭起來的竹棚館做訓練基地,四面漏風,地上鋪的是帶毛刺的舊木板,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受傷。沒有球網,就用竹竿代替;沒有臂力器,就和對手扳手腕;沒有創可貼,就用膠布粘貼。

基礎設施不好,訓練更似“玩命”。主教練袁偉民站在高臺上,把一筐球不間斷地扣向對面,女排姑娘以最快速度飛身救球,一個滾翻後立刻爬起來接下一個球。她們在地上摸爬滾打,摔得遍體鱗傷,也會咬著牙含著淚繼續訓練。

中國女排在賽場內外團結拼搏、永不言棄的身影,讓更多國人看到,“我們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

一代一代的女排姑娘,雖然人員變換,但不變的始終是那一脈相承的女排精神。

正如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曾說的:“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紮紮實實,勤學苦練。刻苦鑽研,勇攀高峰。這,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就是憑藉著這股精神,頑強戰鬥、勇敢拼搏,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為國爭光。

追求卓越,從一點一滴做起

不論是萬米高空還是國際賽場,總會遇到挑戰。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心懷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理想。勇敢地面對,擁有向前的勇氣。

飛行員是一個職業,運動員也是一個職業。生活中無數的平凡崗位構成了我們和諧穩定的社會,但也正是在這一個個平凡的人身上,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光芒。

學習英雄,我們也應做到不斷超越自我,積累經驗。讓這種進步和成功滲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斷地超越自己,戰勝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

一個人總要有夢想,但只是做夢還遠遠不夠。你需要不斷努力,不斷追求卓越。生活有時就是會有許多考驗,但這些障礙並非無法逾越,需要的恰恰就是你平時的積累和勇氣。

追求卓越,從一點一滴做起,成功自然就會來敲你的門。


人人貸財富


首先要重獎這個英雄的飛行員,他不僅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挽救了飛機上的上百位乘客的生命!

副駕駛那裡玻璃掉了,副駕駛飛出去了,只有安全帶連著副駕駛,保著他的性命。

各種儀表盤也瞬間毀了,氣溫立刻降至零下四十度,飛行員只穿一件單薄的衣服。

這時驚慌失措呆如木雞都是正常的,這時飛行員自己跳傘逃命也是有可能的。

這次這個勇敢的堅強的機長做了最鎮定的各種應急行動,主動降低飛機高度,向回飛,準備降落,向指揮部發危急信號,肉眼觀察再成功落地,一切有條不紊鎮定自若。耗時20分鐘左右,挽救了上百位乘客的生命,功德無量!

天氣晴朗也是這次有驚無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否則飛機難以順利落地!

這個機長的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及意志及膽識等等都是非常過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