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丨要尊重科學研究的“三性”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丨要尊重科學研究的“三性”

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30日),《人民日報》2016年6月1日

學習札記

科學研究的“三性”表明,科研工作不同於流水線操作和簡單的重複勞動,它本身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數——既有始料未及的失敗,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國家要發展科技創新,就必須正視創新中存在的種種不確定性,為科技人員提供穩定的支撐和寬容的環境,讓他們得以解除後顧之憂、掣肘之患,從而全身心投入創新研究當中。

然而,在目前的科研管理制度中,行政部門對科學家決策的干預來自方方面面,行政力量對創新活動的管制大大制約了創新主體的活力。例如,評價標準存在行政化、官本位的現象,導致科研領域尋求“短平快”的傾向日益突出。

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保證科學的權威不受行政權威干擾,還要改革科技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的傾向,以科技對人類知識和生產力的貢獻考評人才,按照科研與學術標準評價人才的能力和貢獻。這不僅是對科學家個人權利的保證,也是對科研發展大方向的保證,還是還科研以學術本色所必須遵循的規律。

給廣大科學家更大自由度,同時要加強責權利的協調與統一。有權就有責,自由也需要約束與監督,因此有必要建立起與之相應的責任機制,同時做到穩定支持與公平競爭的科學結合,防止天平倒向學術資源壟斷、科研經費濫用的另一極端。

——周忠和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生代鳥類與熱河生物群的研究。

融會貫通

科技創新,需要資源支撐;資源配置,必須符合科技發展規律。但是科技創新的規律是什麼,相應的資源配置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卻不是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決。

當下,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已經成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桎梏。過度管理雖然杜絕了經費濫用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探索的自由度。如果總是以“防賊”的心態對待科學家,更無法建立起以學術標準評估科研的良好生態環境。

科學研究“三性”的提出恰逢其時。它決定了科研工作不能“計時論功”,科研成果不能“計件論價”,科技資源的配置不能“論資排輩”,更不能簡單地“論功行賞”。相反,應該尊重科研規律,讓科學家擁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從而能夠“心無旁騖”地從事科研活動、科學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滋養更加寬鬆和更具容忍度的環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才能持續性地產出原創性的成果。

(本報記者閆潔整理)

《中國科學報》(018-05-09 第1版 要聞)

相關閱讀: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丨優化院所高校科研佈局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丨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丨科技創新的“三個把握”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丨科技發展要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

百名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丨要尊重科学研究的“三性”
百名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丨要尊重科学研究的“三性”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