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关于忻州原平的天涯山,有什么历史典故?

马克华菲326


天涯山是原平市附近的一处旅游景点,这里除了可以爬山玩水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自然风光。关于天涯山的历史典故我也知道两个,下面就给大家简单来介绍一下

石鼓寺

其实天涯山是后来才修建的一处景点,这里最初时候只有一座寺庙,那就是原平的石鼓寺。和大部分寺庙里供奉着佛祖、菩萨不同,这座寺庙里面供奉的是一座石鼓大王。关于石鼓大王也有一段历史典故,春秋时期的石鼓大王(介子推)曾在原平惩奸除恶、战胜贼寇保得一方平安,所以被后人尊称为“石鼓大王”。因此原平石鼓寺也和历史典故有关。

介子推背母

如果大家去过原平天涯山的话,肯定知道里面有一座巨大的“介子推背母”的石像。这是原平天涯山景区最具特色的“忠孝”文化纪念广场,寓意着后人们能够像介子推一样孝敬和感恩父母。对历史比较了解的同学应该也知道,我国古代的寒食节就是为晋国名臣介子推所设立的,当年介子推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曾连续一个月只吃寒食,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悼念。


忻州身边事


天涯山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天涯扫雪”和“风吹石鼓”,都属于原平旧八景。



天涯扫雪是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被传诵了千年。天涯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就住在天涯山脚下,有一天被一个花花公子调戏,恰巧一位英俊少年路过救了她,从此少年的样子就刻在了天涯的心中。天涯特别渴望能再见公子一面,但天涯苦于没有公子的联系方式。



这年冬天,大雪封山,天涯拿起扫帚,奋不顾身扫一步走一步,一直走到天涯山山顶,寻找公子,未果,她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扫着走着。至此,天涯山被天涯扫过的地方,不管下多大的雪,都不会落一丝雪花。



风吹石鼓是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沙石风化,自然形成一块形似鼓锤的巨石,每当风吹过时,便会发出击鼓的声音。


太原晚报


天涯山由天涯峰和莲花峰组成,峰峦陡壁间,有巨岩突出,形似石鼓,所以当地通称其为石鼓山。坐落于石鼓山之北、与之遥相对称的有五峰山。也许因为五峰山与石鼓山险峻难登的缘故吧,人称五峰山为地角,石鼓山为天涯。唐朝时,就曾有人来到过这里,写过“十年马足知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的诗句,说明这“天涯”、“地角”的名称由来已久了,从原平市驱车东行十余里,过滹沱河大桥,即是天涯山风景区。重峦叠嶂,山势险峻,奇峰怪石,峭壁耸峙。山尖似箭,直插云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莲花,称莲花山。莲花山东南有一奇石,称石鼓。县志记载:“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应观而像园,鼓非革生音,从石中发清虚之雅奏,超尘溘似和鸣。”诗人元好问诗赞其曰:“焕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莲花山麓,有原平市著名古庙石鼓神祠。据县志载:元代有张显之夫人延氏,娘家介休县。延氏乐善施舍济贫,在莲花山下大路旁修建舍药院,并供奉绵山介子推神灵保佑。一天夜里,忽闻人语马嘶,隔窗闻问,答曰:“介神驻兵。”翌日,见院内石上留有马蹄印,随后将舍药院改为介神行宫,即石鼓神祠之前身。现存石鼓殿牌匾落款为“大元国延佑四年”。可以肯定,神祠最迟创建于元代,石鼓神祠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共有各种建筑物20余间,皆为明清遗物。洞前百米处,立一木牌坊。四往三檐。山门前,旗杆两根,石狮一对,左右钟鼓二楼。第一进院,北为过殿,。南是戏台,左右禅房。第二进院,正殿三间,悬“精忠纯孝”匾,为该寺主体建筑。殿内塑介子推及其老母像。东西配殿各四间。每年三月初三日,是石鼓神祠传统庙会,总要唱戏以贺。商贾云集,物资交流,赶会者超过万人。

在石鼓神祠周围,还有石人瀑布、滹沱吞食、早种晚收、天涯扫雪等景观。

2011年,原平市投入资金对景区进行扩(修)建,在天涯山脚下新建圣坛,广场,观音像,亭台,景区公路,绿化等。

天涯山位于原平市南5公里左右,大运高速公路的东侧。车行在大运高速公路上,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姿态,但其貌的确不扬,但到了山下,爬到山上,感觉则迥然不同。其山势之险要,攀登之困难,即便到了山下,也感觉不到的,非爬而不能感觉。它集众山于小成,是各名山集于一体的一个精致小品。山顶海拔大概1100米,山高200米左右。不高,但崎岖险要,到这里爬山,有些探险的味道。

它的旁边有一座莲花山,与其相邻的是石鼓山,石鼓山的旁边是石鼓寺,寺中有元代建筑,庙堂之中有元代壁画,院中有唐代酸枣树——树之奇特,真会让你匪夷所思的,据寺中一位老人讲,这棵树估算年龄1000余年,但他认为在2000年以上。

就在莲花峰上有肖形石鼓最为壮观。攀上石峰,便可见那群石支架的天然石鼓形若巨勺倒扣,昂然翘首悍然向下。《崞县志》里曾记载:“天涯岩际有石,形似鼓,风吹厂窃,如闻鼓声。”仔细端详,只见一块巨石,头大尾细各从岩出,斜跨20多米,中间形成一硕大空洞,致使现两端友撑点极小,凌虚而架,摇摇欲坠,给人留下一种撼天动地的气势。据《崞县志》载,元代初年,一位姓延的介休人乐善好施,在石鼓山下建了一个舍药院,为当地百姓消灾除病,一天深夜,延氏夫妇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的人喊嘶声,便隔窗斗胆相问:“窗外你们是什么人?”窗外的人竟回答说:“介子推驻兵于此!”听说是两千年前的介子推驻兵于此,延氏夫妇深以为神,于脆把舍药院改建了介子推行宫。殿内塑起了介子推和其母的巨像,墙壁上绘就32幅介公生平行藏。于是,东周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也就自然成了石鼓山的山神,“石鼓神祠”由此得名。


花落思红颜


天涯山既不巍峩,也不出名。完全是现在炒出来的。附近有一寺庙~‘’石鼓寺‘’,有‘’风吹石鼓‘’之说,山上有一较大石块,与下方之石间有一缝隙,风吹时石块晃动,发出咚咚之声,类似鼓声,‘’石鼓寺‘’由此而得名。至于,介子推之说完全子虚乌有,借名其扬。天涯山还比不上玉皇峁、老君洞(海拔18OO米)出名呢!倒是天涯山后山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山石坡,黑白分明,界线清析。不知远古何时地质运动之造化。《重申》:大部小编都是避重就轻,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