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提出的“宇宙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宇宙”意味着拼凑的事实和所有问题的答案。


其中,伟大故事是宇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供了宇宙的扫视视野。伟大故事介绍了宇宙、元素、生物结构内在平衡、法则、秩序的固有平衡。孩子们可以通过语言建构、数学观察到这些深层次的内容。

宇宙教育就像一个跳板,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索、测试、发现。

宇宙教育的目的,是让6-12岁的孩子学会欣赏创造的奇迹、欣赏人类成就、了解并接受个体变得更好的责任。这让孩子们有信心,认为个人将来会实现“宇宙任务”。

何为“第二阶段孩子的特征”

第二阶段孩子的显著特征是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还有内在的秩序、渴望大工作、同理心、正义感、社会性发展、渴望走出去、欣赏力发展。

想象力使得6-12岁儿童喜欢创新、有趣、活动的故事。儿童会渴望了解、想象那些不可见的过程,喜欢寓言和拟人化。印象图表、时间轴、演示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推理性心智使得6-12岁的儿童会运用逻辑,在想象力的帮助下重建活动的顺序以及过程。他们在大量的个人投入、操作、反思基础上形成理解。他们会自己发现某些数学的规则和算法,而不必通过外来被动给予。

内在的秩序使得6-12岁的儿童获得伟大课程的逻辑发展,每一个都在前一个基础上延伸。每个孩子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步调建构个人理解。当兴趣充分满足,探索便得以延伸。

此阶段儿童渴望大工作。他们接触大概念,着手大工作。他们自己学会计划、组织、研究、分享,并利用项目、时间轴、画卷、短剧、戏剧、立体模型。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合作机会。他们在合作中也会培养出宽广的胸怀。

同理心以理解人的基本相似点以及真实的自我评估进行延伸。同理心不会局限于教室内,会以慷慨的表达机会得以验证。

此阶段儿童具有正义感。这是对平衡与秩序的理解在真实生活情景的应用。

此阶段儿童开始社会性发展。他们会自由、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也会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与更大群体交流。孩子们按自己的兴趣与他人合作,学会对自己、所处社群负责。当孩子准备好时,可以外出进入更大社区。

此阶段的孩子渴望走出去,与更大的世界产生连接。这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发展组织技能、观察与交流技能。这也能让孩子们更深层次理解与探索教室中介绍的概念,将想象和推理结合现实。

第二阶段的孩子也开始发展欣赏力,欣赏丰富多样的世界。

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提出的“宇宙教育”

宇宙教育为何对第二阶段(6-12岁)的孩子有效

第二阶段的孩子最喜欢问“如何”以及“为什么”。

宇宙教育符合第二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能提供完整视野。

首先,以伟大故事为核心的宇宙教育能满足、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些故事由蒙台梭利女士撰写。此阶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寓言、拟人化的故事。当科学或学术以“故事”形式呈现,就会得到孩子们的青睐。而兴趣本身,就能吸引孩子们开始主动探索。正如蒙台梭利女士在《如何教育潜在成人》一书《如何利用想象力》一章中指出的“优质教学的秘密在于把儿童智力视为可以播下种子的肥沃土壤,那些种子在想象阳光的照射下会发芽。”

其次,以“伟大故事”为核心的宇宙教育能满足、激发孩子们的推理能力。

“伟大故事”勾勒出地理、生物、历史等的基本走向和构架,但不填满具体事实。留出来的大量空白,由6-12岁儿童运用推理能力进行探索。

再次,几个“伟大故事”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第一个伟大故事是“没有手的上帝的故事”,讲述了生物宏观现象及多样性。后面的伟大故事是在第一个伟大故事的基础上发展,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递进。此阶段儿童在自主探索时能遵循持续不断的内在逻辑线索,这能满足6-12岁儿童的内在秩序感。

第四,此阶段儿童渴望大工作。

宇宙教育能提供他们很多“大数字”例如人口规模、物种数量、资源储藏量、动物体积等宏观数字。同时宇宙教育也能提供“大视野”,例如全球分布情况、区域差异。

第五,宇宙教育能培养、满足6-12岁孩子的同理心。

他们会在工作中了解到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存在和他们一样生物特征的人,但又在文化、信仰、宗教上有着差异。他们能从中理解到人的基本相似点和差异处。

第六,宇宙教育有利于呵护孩子们的正义感。

在了解历史、人类等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真善美才是持久的,假恶丑是短暂的,这会让孩子们坚信维护正义的必要性。

第七,宇宙教育让孩子们锻炼社会性发展。

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和同伴合作,需要向社会机构求助,这会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也学会了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最后,宇宙教育会发展孩子们的欣赏力。

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学会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感叹历史上人类出现的能工巧匠和各类智慧结晶,也会欣赏同伴的才华。

因此,宇宙教育对于第二发展阶段孩子们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