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可惜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01

案例一:

满满今年十岁,在整个大家庭的同辈中,她是唯一的女孩儿,长辈们觉得家族里终于有了一个女孩所以就心满意足了,于是“满满”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从满满出生以来,家里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女孩儿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应该给她更多的爱,不能管束太多,应该注重释放孩子的天性。

上学后,满满想去就去,不想去家长就找各种理由给老师请假;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家长就帮忙做;吃饭想吃就吃,不想吃家长就给她买各种零食……在满满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始终坚持——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尽量不要太多的管束孩子,毕竟孩子还小,玩儿是天性,应该尊重这种自然规律。

也正是因为如此,满满养成了无理取闹的坏毛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老师和长辈面前也没大没小,上课从来不遵守纪律,见到长辈从来不打招呼……年仅十岁的满满越来越不可理喻,在学校同学们都选择远离她。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可惜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案例二:

瑶瑶的父母都是企业高管,由于自身比较优秀,所以对瑶瑶的教育也相当严格。他们绝对的相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瑶瑶的教育问题上,他们总是非常注重每个细节上的管教。

比如,从小瑶瑶的父母就告诉她“女孩子应该随时随地都美美的,衣服一定不能弄脏了,尤其是泥巴这样的东西,是千万不能用手去触碰的,这样不仅会弄脏衣服还有细菌,总之是绝对不允许的。”进入幼儿园之后,学校举行春游活动,所有的小朋友都兴奋的去探索,通过触摸等方式感知春天的魅力,而唯独瑶瑶一人站着一动不动。

不管老师如何鼓励,瑶瑶始终踏不出第一步,她非常抗拒的大哭起来:“我不可以用手去摸那些脏脏的东西,会弄脏衣服的,爸爸妈妈说了女孩子随地随地都要美美的,我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回校的途中,每个孩子都相互交流着春游的各种乐趣,而只有瑶瑶一个人插不上话,因为她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进去。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可惜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02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我想说:“爱孩子”和“立规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是单选题。因为过分的放纵会惯出孩子很多坏毛病,而过分的管束又会培育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的孩子。

关于爱孩子和立规矩,我认为以下几点应该是紧密相连的:

(1)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让孩子自己完成

爱从来不是包办代替,爱应该是教会孩子各种生存能力。自己的书包自己背;雨伞自己打;书桌自己整理;被子自己叠;不会煮饭的时候帮父母摆放碗筷或收拾碗筷,到了应该学煮饭的年纪,站在父母旁边学一学,打打下手……

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有责任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像生活自理这等小事儿,必须让孩子参与进来,渐渐的独立去完成。爱是教会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放手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可惜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2)教育孩子,要坚守底线

当睡觉的点已经到了,但孩子玩耍的兴致很浓,家长提醒两次孩子仍然听不进去,家长就随孩子去了。等孩子玩到自己睡着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第二天赖床,怎么叫都叫不起。孩子哭哭啼啼说什么都不起床,家长却带着暗示的问:“你是不是肚子不舒服啊?”孩子顺理成章的应答:“对,我肚子不舒服。”最终家长答应孩子请假一天,让孩子愉快的躺了大半天。

一味的妥协,是失败父母的标配,他们受不了孩子胡搅蛮缠,受不了孩子哭哭啼啼,更受不了孩子的各种要挟。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要求总是得到满足。“心太软”是万万不可的,爱孩子,应该坚守底线!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可惜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3)做错事情,逃避责任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一幕——寒暑假的作业,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放假后就各种嗨皮,各种开心,把做作业这等事情抛之脑后。等到开学报名需要交作业的时候,孩子就开始撒谎:“我全做完的,被我弟弟不小心给我撕碎了,不信你问我妈妈。”有些家长害怕孩子承担责任,也跟着撒谎起来:“老师,我真的看见他做完的,真的是被他弟弟不小心撕碎了,我可以作证的。”

帮孩子逃避责任,是很多家长最擅长的一件事儿,殊不知这样的纵容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负责任就是让孩子勇敢的承担后果,这样他们才会有所进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些家长坚信“树大自然直”,但我更支持那些能够适当修剪枝叶的做法!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项选择题,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家长只有把握好这其中的度,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最有利的。愿每个家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曦曦妈说教育”,让我们一同探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