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韩世忠帐下有一个弓箭手,后来的成就不在韩世忠之下

后世常说,宋朝之败是因为缺少良将。事实真的如此么?恰恰相反,宋朝的将才不仅不缺,而且比其他朝代更多。真正的致命伤不在缺少将领,而是在于统治者的埋没人才。

今天要讲的这位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位难得的将才,最后却毁在了自己人手里,真叫一个冤啊。这个人,名叫魏胜。

韩世忠帐下有一个弓箭手,后来的成就不在韩世忠之下

靖康之耻,不光徽钦二帝成了人家的阶下囚,宿迁一带也全部成了金人的地盘。而这里,正是魏胜的家乡。

目睹金兵在这里横行霸道,打小就志在从军的魏胜天天念叨着要报仇。绍兴四年(1134年),机会终于来了,听闻抗金名将韩世忠屯兵于淮楚一带,魏胜冒险前来投奔,成了一名弓箭手。

本来想着跟了战神,就可以狠揍那帮兔崽子了,结果却很尴尬,因为韩世忠很快就被迫移驻镇江。原因自不用说,当然是秦桧和赵构的“功劳”了。

一气之下,魏胜当了“逃兵”,留在当地做起了盐贩,还兼有副业——刺探金人军情。就这样,魏胜开启了他的孤胆英雄之旅。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还真让他给碰上了。金主完颜亮大举兴兵,有南侵之意,魏胜跑回来报告楚州知州大人,结果人家愣是没理他——你一个卖盐的,懂什么军情大事啊?

好吧,你们不敢打我自己打!于是,魏胜拿出这几年的积蓄,加上一番激情的演讲,还真招来了三百多人。可别瞧不上这三百多号人,魏胜就是靠着这些“乌合之众”,一举拿下了涟水城。

韩世忠帐下有一个弓箭手,后来的成就不在韩世忠之下

这时候,魏胜又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将军本色,严令部下遵纪守法,还开仓放粮,稳定住了局势。这招不动声色的收买人心果真奏效,一时间他的部队又壮大了,名曰“忠义军”。

所谓“兵贵神速”,魏胜亦是深谙其法。接下来,他带着忠义军猛攻猛打,攻克了重镇海州,击杀了守将高文富、高安仁。这下,总算是有了可以落脚的地方。

魏胜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仅能征善战,而且能文能武,颇有谋略。说白了,人家可不是一介莽夫,而是身怀帅才。攻克海州后,魏胜自封知州,安顿民生。同时呢,继续着自己的巡回演说,不停地招募兵士;另一方面还派出使者到周围的各州县劝降:你看我都把海州给打下来了,你们不投降还等啥呢?一时间,附近的怀仁、沐阳、东海诸县都抢着来投降。

当然了,金人肯定不会任由他们在这儿乱搞的,很快,完颜亮就命令金将蒙恬率万余金军杀回海州。

虽然部队尚未训练好,但是魏胜却毫不紧张,他抓住了蒙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轻敌心态,巧妙设伏,并且亲自出马来引诱敌人。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刚刚掉进伏击圈的金军,又被魏胜杀了一个回马枪,连主帅蒙恬都成了刀下亡魂。

这一仗,让金人彻底认识到,魏胜也是一个狠角色。

韩世忠帐下有一个弓箭手,后来的成就不在韩世忠之下

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宋廷这才晓得原来自己还有这么一位良将呢,于是一番赏赐,并官方承认了他海州知州的地位。不过,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对魏胜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乌烟瘴气的朝堂里,满屋子尽是心怀嫉妒的小人。

兴隆元年(1163年),朝廷派了刘宝到魏胜身边督察军务。然而这个刘宝除了胆小怕事,就没别的能耐了,是个主和派的顽固分子,所以当魏胜与金军在清河口一带发生冲突时,刘宝选择了隔岸观火,仅仅只有40里的距离,刘宝愣是一兵一卒也没有支援,结果魏胜被人多势众的金军围困,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含恨战死,年仅45岁。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将军,壮志未酬,却死于自己人的手里,只能一声长叹,“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幸,这个刘宝也没落得好下场,被得知真相的宋孝宗抄家贬去了琼州,也算是对枉死的魏胜一种告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