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孩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什麼都要提醒,怎麼教育?

娛樂鼎盛


可能因為大人管得太多,照顧得太周到,要求又太鬆甚至根本沒有要求,以及孩子不清楚每天的必須事項和要求有關。

試試下面方法:

1、設定任務,但是標準低一點,讓孩子有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和自信。

2、家長耐心點,不要求全責備追求完美,不要為孩子代勞ta能自己辦的事。

3、每天和孩子談談ta的願望和ta的重要的事,教給時間管理的方法和重要的事先做的觀念。

4、孩子專心時減少干預。

5、和孩子一起設定任務清單,告訴孩子"主動完成"必須事項時可以獎勵,做完就劃掉等技巧。具體的獎勵不一定是物質。


燕掌門談教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的習慣都是生活中慢慢養成的,如果說孩子不自律那大人肯定也有一部分責任!

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就像我兒子以前吃飯必須看平板電腦,那是因為我吃飯的時候要看手機,後來我覺得這個毛病不好,要改,於是跟他約定乖乖吃飯誰都不看,一天就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其次,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表!要孩子有參與感有榮辱感,自己定的計劃一定要完成!比如我兒子愛吃零食,我規定飯後讓小愛同學定個一個小時後的鬧鐘,鬧鐘響了之後才可以吃零食,這樣我兒子也不會飯後就鬧騰吃零食,每天吃的零食量少多了!

再則,多鼓勵多誇獎,少責備少發脾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成為美好的未來,當然這個世界是你們家庭的小世界!

最後,跟孩子計劃獎勵懲罰機制!做得好有獎勵做不好做的不好有懲罰!


變形金剛變身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做不到自律,在我周圍能夠觀察到的小孩最自律的行為就是放學回到家後立即寫作業。而我家孩子這一點也做不到,他回到家裡邊第1件事就是跟爸爸媽媽說說幾句話,然後是在催促中開始做作業,如果不管他的話,他會先打開電視,看動畫片。

所以我認為很多小孩都做不到自律,因為他們太小了,貪玩是他們的本性。

而很多時候,我們家長並沒有很多時間來盯著孩子,催促他學習做作業,所以就必須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規則,讓這些規則來督促孩子學習上進。

為什麼和孩子一起制定這樣制定?讓我們先看一下某個家長制定的規則:孩子必須在放學回到家之後首先開始做作業,然後再做別的事情。然後再看一下某位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規則,孩子在放學回家後,可以先和家長談論5分鐘學校發生的事情,然後再開始做作業。對比下兩條規則,可以發現做作業是家長的要求,而第2條中和兒子和家長談論學校見聞的規定,實際上是孩子的需求:每個在學校裡上了一天課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都想和爸爸媽媽說一下學校裡的見聞,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這樣的規定既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也代表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而且也符合事實需要,孩子執行起來絲毫沒有阻力,沒有抗拒。所以家長需要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孩子的參與可以加入更多符合孩子要求的意見,最終制定好的規則更加符合被執行人的實際情況,執行起來流暢,沒有壓力。

怎樣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和孩子制定規則,大家一定要把握這幾個原則:家長和孩子是平等的地位,只有平等的關係才能製作出互相合作的規則。由於孩子比較小,他有時候提出的某些規則是錯誤的,所以必須由家長來給他把關。而且由於小孩子比較善變,制定的規則一般幾天之後他就有些不遵守了,這個時候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孩子重新制定規則,家長們不要嫌麻煩:事實上當一個規則孩子能夠遵守幾天甚至一星期的時候,這就是勝利。而更改一下規則,可以讓孩子再遵守幾天或者一星期,那就又是一個勝利。

結束語:孩子比較小,在沒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的時候,沒有規律需要提醒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幫助孩子培養習慣。當孩子足夠大的時候,他自己就可以根據需要養成好的自律習慣。


曦寶和伊寶


老王認為:家長的的引導和以身作則最重要。女兒今年二年級,我想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發言權。

小孩子生活沒規律,不自律的表現有哪些?

一、不能按時起床

每天早上鬧鐘都叫不起來,非要去催好幾次,才拖拖拉拉地爬起來,穿衣服也要老半天,放假期間還好,上學期間常常因為快要遲到了而不能吃早飯。最近宅在家裡上網課,總是一邊上網課一邊吃早餐,學習效果一點也不好。

二、成天零食,吃飯時間就各種耍賴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普遍提升了,家裡的零食水果基本上都不會斷,孩子想吃,也不能總是責罵孩子,時間一久,也就聽之任之了。零食吃多了,不僅影響食慾,還會讓孩子嚴重營養失衡,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三、吃飯挑食

現在的餐桌上,菜品都比過去豐富,一般每餐都會有好幾個菜,葷素搭配。孩子們自然更喜歡肉類,很少會主動夾素菜,還總是嫌棄某某菜難吃。肉類能補充蛋白,能吃當然是好事,但是很多微量元素,維生素,必須通過蔬菜來補充,不吃蔬菜,就會影響生長髮育。

四、玩具、作業隨意擺放

玩具玩了,沒有收拾的意識,常常弄得滿地都是。

作業、書本也都是走到哪就放到哪,感覺家裡全是孩子的東西。

五、作業拖拉,不能主動完成

作業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假期中這個問題更嚴重,不到最後幾天絕不做作業,即使家長每天催著,也是應付應付,找各種藉口不去完成。到了快開學的時候,每天熬更守夜地趕作業,到處打電話找方法問答案。

六、電視、手機、平板成天不離

只要沒有必須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在使用電子產品,要麼看電視,要麼玩遊戲,要麼刷小視頻。

電視節目一般都是看來看去的幾個動畫片,或者嘻嘻哈哈的綜藝,遊戲也就是農藥或者吃雞,然後抖音快手666。孩子們通過短視頻平臺學會了很多東西,動作、舞蹈、神曲、網絡語言,對孩子的成長來講,除了舞蹈外,其它的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幫助。

七、不能按時睡覺

快到睡覺時間了,手裡可能還拿著遙控板,玩著手機遊戲,或者找各種理由拖延,比如假裝寫寫作業,摸著肚子喊餓,蹦蹦跳跳假裝運動......反正就是不願意去睡覺,是真的睡不著嗎?不是,早上起來晚了,瞌睡自然來得晚,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什麼很多孩子的生活都不規律,不自律呢?

我想,很大部分原因要怪罪家長。

從孩子懷上那一刻起,家長就有了雙重身份,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言行、性格,並不全是遺傳因素,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

孩子從懷上那一刻開始,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媽媽的動作,語言,情緒,當然,爸爸常常陪在媽媽身邊的,孩子也會感受到來身爸爸的語言。

然後孩子出生,成長,都一直受到來自父母言行的影響,所以,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大多數原因是父母養成的。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對的,孩子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是因為父母也是那樣的人。

家子是一面鏡子,通過家長的言行性格大概可以看出孩子的言行性格。

孩子也是一面鏡子,通過孩子也可以看出家長的性格特點。

孩子愛睡懶覺,是因為家長也要依靠鬧鐘。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是因為家長買得太多,而且吃得也不少。

孩子吃飯挑食,家長肯定也說過某某菜真難吃。

孩子不愛收拾,家長多半也是很久才做一次家務。

作業拖拉,因為家長也沒有耐心陪伴,工作中估計也是能拖則拖。

孩子喜歡電子產品,家長也不例外,甚至更嚴重。

孩子不按時睡覺,家長通常等孩子睡後,玩得更加瘋狂。

請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都是這樣幹過?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家長要改變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可能從頭再來,所以必須立刻馬上改變自己,以身作則,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當你受不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時,不要急於責罵。首先要告訴自己:親生的,遺傳的,怪自己當初為什麼有那麼多壞脾氣、爛毛病。

二、多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那些不良習慣的壞處

當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來不規律的情況時,要好好和孩子溝通,先告訴孩子這些習慣的壞處,然後再引導孩子想要改變的慾望,接著和孩子一起作一些計劃和約定,並且承諾陪著孩子一起改正。

三、及時制定作息時間表,家庭相關規章制度等

在孩子剛表現出不自律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以及一些家庭規章制度,獎懲措施等,並把獎懲權交給孩子,告訴孩子:自己相信他會是一個公平的法官。孩子都比較喜歡角色扮演,這樣一來,他就會有一種任重道遠的感覺,不僅能對其自身進行約束,還能提升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最後,老王覺得,只要家長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孩子的生活自然會規律、自律起來。


老王陪娃


自律是自我約束的一種能力。由於小孩子心智還不是很成熟,所以自律能力差是很正常的現象。在管教時家長要把握好“度”才行,過嚴或者過鬆都不合適,而且方法不能太生硬。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慢慢去引導,逐漸培養起孩子的自律。

1、制定規矩並執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控制不住自己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比如看電視、吃糖果等等。通常情況下孩子是不會有“我只看一會兒電視”或者“我只是吃一塊兒糖果”這種想法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制定規矩了。比如,每天只能吃一顆糖果。想看電視,每天只能看半小時等等。規矩既然定了就要嚴格執行,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的耍賴或者是哭鬧而妥協。讓孩子知道有了規則就要執行,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2、父母要以身作則。我們可以發現凡是自律的小孩兒背後肯定站著自律的父母。試想一個每天抱著手機玩兒的人,你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去寫作業,他會聽嗎?答案是不會的。家長永遠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作為父母,我們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引導孩子懂得自律。

3、鼓勵孩子內在的自律性。自律是通過鼓勵孩子內在驅動力與興趣的。通過給他設置一些溫暖慈愛而對他充滿尊重的限制來形成的。如果孩子取得任何小小的成績會得到別人鼓勵的回應,而他的不當行為也會為他帶來相應的懲罰。這樣孩子便會主動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並且會有意識地給自己設定一些行為約束,所有優秀的孩子最終都能很好的來掌控這套成熟的自律體系。

4、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能自律的孩子是禁不住誘惑的,比如在家裡孩子喜歡吃巧克力,但是我們有的父母會把巧克力藏起來,儘量不讓孩子發現。可是孩子一旦發現就可能吃的沒完沒了。我們可以換個方法,十塊巧克力一次性給孩子,然後告訴孩子多吃巧克力的壞處,並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只吃兩塊,孩子答應了就要求他按規定去做。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能按照規定去做或者做的差一點,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訓斥,鼓勵他繼續努力,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有所作為。

自律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步,自律的孩子通常會具備控制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家長要給孩子提供的就是能夠培養孩子自律的環境,而不是強制的給他制定紀律。讓他執行,自律可以讓孩子進步。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越來越優秀。“關注我”每天和大家一起探討育兒經驗。


煜媽媽


首先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一般孩子在6歲之前就得養成好習慣,平時的行為組成時間久了已被固定,糾正稍有困難。

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細節決定成敗,隨時都在細節裡注入教育。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變懶後,都不惜磨破嘴皮,不斷地嘮叨孩子,但是這樣做不僅沒有改變現狀,反而導致情況愈演愈烈。其實家長沒有必要這麼敏感,只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愛偷懶的毛病自然就會“不治而愈”。

很多家長在工作了一天後,都會渾身無力地躺到沙發上,這樣懶散的行為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因此要避免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家長就要從細節處時時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持之以恆,多鼓勵孩子做事。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太小,做事情會弄得一團糟,最後還是要自己來處理,浪費時間和精力,於是家長就將孩子要做的事情代勞了,孩子沒有什麼事可做,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散。針對這種情況,要讓孩子變勤快,家長就要鼓勵孩子自己做事。例如,在睡覺前,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鋪床;在去公園之前,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穿鞋。讓孩子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也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孩子經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就會熟練地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當這些對孩子來說不再是困難時,他們做這些也就成為“家常便飯”了。

三、反省自己,陪伴孩子一起做事。

家長與孩子一起做事更容易激發孩子做事的熱情,使其產生愉悅感。有些家長會在晚飯後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去讀書、寫作業。面對這種情況,孩子自然是不服氣的,於是為了得到心理平衡,有些孩子便會在寫作業的時間偷懶做別的事情。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陪著孩子,看著他寫作業時,他會寫得十分認真;而當你做別的事情時,孩子也會跟著偷懶。因此,要徹底地改掉孩子偷懶的毛病,家長在初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做事,如陪孩子寫作業,陪孩子整理玩具,陪孩子一起看書等。等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結語:

從以上3種方法可以試試,0-6稅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從飲食,睡眠,衛生,行為,情緒,學習等角度出發,相信對孩子的未來有著巨大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起著重要作用,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養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沙漏說


小孩的這些毛病都是大人慣出來的。大人管得不嚴,小孩就會任性、貪玩。叫他做作業時,別QQ聊天。他嘴裡“哦哦哦”地應付著,手卻不停地打字發信息。叫他早點睡,他關了燈在被窩裡玩遊戲。大人把他手機收了,他去同學家玩電腦。孩子大了,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管也管不得,這樣下去,早晚廢了。

這時,孩子與大人之間已經有了代溝,話不投機半句多,懶得搭理。大人說他幾句,他反感得不得了。解決方法就是要和他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共同話題,一聊起來,倆人之間氣氛輕鬆,關係融洽。然後,在這種和諧氛圍中,適當提一些他存在的問題,這樣他就能聽進去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家長要在孩子心裡有威信。你要求孩子去做的,自己要先做到。孩子在做作業,你不能玩手機,看電視。你發奮努力,取得的成就越高,他就會越尊重你。他會以你為榮,並把你作為榜樣,努力學習。

多帶孩子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一花一草一世界。一棵樹,會讓人錯過一片森林。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裡有乾坤,眼光看得遠。再帶他在戶外活動,培養他有益的興趣愛好。當他心裡有了世界,就不屑於干擾他成長的一些陋習、誘惑。


客座評論員


你若不盡責,孩子不自律,結果很可悲!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這樣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小孩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啥事都要提醒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等到下一次,又一樣的管不住自己,又是一樣的後悔,於是陷入了不自律的無限循環。

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自己下班後就懶散的躺在沙發上無聊的刷新著手機,日漸平庸的日子,早已忘卻曾經鬥志滿滿的自己。

這時不斷的提醒著孩子,“你去寫作業”,“你要努力”,這樣的話大人說的再多都是枉然。

科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

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干預,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實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將伴隨、影響孩子的一生。

德智體美勞,仁義禮智信。身教重言傳,潤物細無聲。作為家長,你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完全責任人”。但負責並非替代,教育重在化育。正所謂,上善若水,大愛無聲。





小丸子的一說


家長應該提醒孩子,畢竟小孩子的自律性差,不過不要經常提醒,如果家長經常提醒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就把這種提醒變成了依賴,如果父母不提醒他們做事,他們就會毫無目的,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幹什麼。

只有家長對孩子約束,才能讓孩子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這是必須要有的一個階段。

一、列計劃表。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非常嚴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張計劃表,開始的時候,時間或行程不要太緊,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選擇,究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列計劃,還是讓孩子獨立給自己列計劃。)

另外,也可以請孩子幫父母列一張表,讓孩子看看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是如何做的,父母先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二、明確目標。

有些孩子沒規律、不自律,往往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在學習這個問題上,他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幹什麼,考試的時候要拿到什麼樣的分數,在班級排什麼樣的名次。

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包括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這個目標最好是孩子給自己設立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他們的),配合著計劃表,由家長督促孩子完成。

三、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如果孩子非常出色的完成了目標,或者是按照計劃表上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甚至比計劃表上的要求還要完美,那麼家長可以對孩子適當獎勵。

當然,如果孩子沒有完成目標的話,也要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懲罰,這些懲罰最好是孩子和家長提前約定好的,例如剝奪他們娛樂的時間、不可以出去和朋友們一起玩等等。有獎有罰,讓孩子認識到,無論是做得更好還是做得更糟糕,都要自己承擔後果。


小栗子聊吧


孩子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什麼都要提醒,怎麼教育?

欣老師認為:家長的榜樣,言傳身教很重要,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可以與你分享一番。

1.幫孩子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時間的流逝是不可逆轉的,書架上的書可以隨時重讀,但是流走的今天便永遠也不可能回來了。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天都不可能重來,永遠都是現場直播

2.指導孩子制定時間安排表

例如早晨幾點起床,刷牙洗臉花多長時間,幾點出門,花多長時間到學校,放學後花多長時間回家,回到家後幾點開始寫作業,幾點可以適當玩樂。

3.教育孩子如何巧妙的將零碎的時間整合起來

例如當孩子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的時候,可以放一些新聞廣播,可以放放外語聽力,可以放一些孩子喜歡的音樂;當孩子在室內做健身運動時,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同時看看卡通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