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同为乱世,为什么中国割据诸侯侧重远交近攻,而日本战国的大名普遍选择结成背对背同盟?

尤尼乌斯seven


会有这样的疑问,应该是受到“甲相骏三国同盟”、“清州同盟”等事件的影响吧。

实际上,说到底,还是利益二字。

之所以织田家、松平家会背对背缔结同盟,武田家、今川家、北条家结成三国同盟,各自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也是因为当时他们的战略目标不一样。

“清州同盟”时,织田信长的扩张战略是吞并北部的美浓国,而松平元康(即德川家康)的战略目标则是统一三河国,两家的利益并不冲突,所以才不愿意在边境鏖战,徒劳耗费兵力与资源,这才缔结了盟约。

“甲相骏三国同盟”时也是如此,武田、北条、今川三家的关系非常复杂,最早是今川与北条同盟一起攻打武田,到了武田信虎时期又变成了武田联合今川攻打北条。武田信玄时代,武田家的扩张目标是北部的信浓国,今川义元的扩张目标是三河国,北条氏康的目标则是武藏国,三家有着不互相冲突的利益,自然就适合同盟。

武田家北进受阻以后,三国同盟这才崩坏,武田家一改曾经的策略,一边向关东扩张,一边则向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骏河国、远江国领地扩张。

另外,实际上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也还是远交近攻为主的。例如朝仓家与织田家曾经关系就不错,直到信长上洛后,两家关系才恶化。织田家早年与毛利家、长宗我部家都是盟友,但是等到领地快接壤以后,又开始敌对。


指尖看日本


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能成为一方诸侯辖下大部分都有不少军队,一旦大规模开战,粮食补给是个大问题,而且幅员辽阔,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远交,动辄就是几百公里,就算粮食解决了,打下来怎么管辖?何况中国古代行军布局,最忌讳就是长途跋涉,易耗费士气精力,哪怕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多次征讨匈奴,也是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攒下了偌大家业,也还禁不起挥霍,何况出兵之后,一旦距离太远,敌人来犯没有士兵护卫,就亡国了啊,至于日本大名,呵呵呵,直到五百年前的战果时代,出兵打仗不过几百几千,打完这些人就没了,当什么诸侯,当村长算了。


不如归噶卖红薯


中国的乱世出了名的时战国七雄,五胡乱华和三国!

那他们有什么特点呢?主要就是一个字------乱。

诸侯国之间打仗动辄几万人,到了三国时期动辄百万大军,想想都是可怕。

有很多战争都是亡国之战,如此重大的战役就得加点小心了。吃紧的时候突然有人捅刀子怎么办?自己的老婆孩子还在大后方呢。

所以远交近攻也好,暂时结盟也好,都是有着非常长远的寓意的。

那日本呢?不好意思,日本更乱。

日本的战国时期,有记载成为国的就有六十六个,史称六十六国。其他的,也有很多。满打满算,说两百个都是保守估计了。

那么小的地方,囤积这么多国家,想想都吓人。

而日本的诸侯大战,通常是以十作为度量衡的。三五十人拿着刀对砍,谁赢了谁就是新的国王。

这和街边小混混打架也没啥区别,就没必要讲什么战略了。


虾仁儿谈历史


中国的诸侯政治抱负大,都先想着统一天下,而不是自保,远交近攻是最好的选择!


四眼神羊


为了更宜扩大地盘,近攻有利于就近取材(人才物)


Thomas6641


因为中华文明礼仪和爱好和平悠久,所以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好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