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改用吸痰机可降低死亡率?专家:所有医疗支持都可能是“双刃剑”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新发表的一份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显示,患者肺部因为炎症产生大量粘液。因而有观点认为,使用呼吸机,粘液难以排出,形成大量痰液栓塞,导致患者最终缺氧而死,而改用吸痰机之后,死亡人数减半。对此,遗体解剖报告的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对报告的片面理解。

改用吸痰机可降低死亡率?专家:所有医疗支持都可能是“双刃剑”

法医学杂志截图

这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通过解剖一名85岁男性患者的遗体发现:“肺部损伤明显……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在湖北荆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表示,从临床观察来看,肺部粘液形成痰栓导致呼吸困难,确实是加重病情的因素。葛慧青说:“从危重症病人的管理会看到病人的二氧化碳排不出来。这么多的气体通气进去是没有办法有效进行交换的,这个存在的问题通过病理解剖的结果,我觉得是有一部分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但与此同时,有网络传言称,“痰栓是由呼吸机使用所产生,痰栓最终致人缺氧而死。昨天开始,急救改用吸痰机,一下子死亡人数减半。”财新网引述报告的撰写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周亦武认为,这是外界“做了片面解释”,他说,“吸痰是解决通气问题,还有换气呢?不是说解决这个痰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了。”

葛慧青告诉记者,近日死亡人数减少是新增患者减少以及危重症患者集中管理等综合措施的结果。她介绍,清理肺部深处的粘液,临床上可以尝试采用药物溶解剂或者结合高频振荡的设备,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对于“吸痰机”,一线的专家也有讨论,比如其中的一种“咳痰机”。葛慧青表示:“今天也有大夫在跟我一起探讨,就是说咳痰机对于这些患者是否合适。咳痰机它的作用是这样,进去是一个高的压力,然后整个过程中会有震荡,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强的负压,把痰能够排出来,(通常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但是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的患者我是不推荐的。因为一个负压就有可能使大量的张开的肺泡又再次塌陷,使氧合明显地下降。我们在管理病人过程中也发现,吸痰过程就可能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我们正常的饱和度是最起码95%以上的,一下子掉到百分之五六十。”

改用吸痰机可降低死亡率?专家:所有医疗支持都可能是“双刃剑”

葛慧青和团队成员开会研究治疗方案(受访者供图)

葛慧青强调,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医护人员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临床治疗的各种手段都不是单一的、绝对的,而是要综合考量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葛慧青表示:“在辅助支持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去评估病人的一个呼吸的力学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合适的参数。那么在支持过程中说会不会把粘液栓又往远处推了?或者是说我压力的增高,会导致粘液栓往远端使肺进一步的实变。所有的医疗支持都可能会是‘双刃剑’,所以说这是为什么我们在呼吸支持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去评估。因为所有的重症病人的管理,找到医疗的平衡点是很重要的。”

改用吸痰机可降低死亡率?专家:所有医疗支持都可能是“双刃剑”

浙大邵逸夫医院为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安装的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可以看到各台呼吸机的实时数据(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