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廣州戰“疫”,讓世界看到中國“韌性”

掃碼觀看全文

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談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以及一座輻射力日益強大的國際大都市,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全民戰“疫”行動中,廣州正承擔特殊作用。

從經濟地理來講,“中國製造”的核心地帶珠三角是抗疫物資的主要生產地,廣州作為珠三角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的配置中心,承擔好配置和樞紐作用,對戰勝這場戰“疫”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對廣州自身來說,在非常時期抵禦風險,實現經濟平穩發展,同樣事關大局。廣州成功戰“疫”並實現經濟平穩發展和結構調整顯得格外重要。這既是支援全國人民的戰“疫”行動,也是向全球彰顯中國實體經濟的強大韌性。

經濟戰“疫”的廣州速度

在疫情暴發之後,廣州反應迅速。從臘月廿九開始,廣州的口罩廠企業主和員工便紛紛放棄休假,提前復工無條件支援全國戰“疫”。2020年1月26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通告,決定在全省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第二天即大年初三,廣州便已有5家口罩企業全面復產,廣州率先大規模啟動了抗疫物資生產。

如果說廣州快速復工,是鼓舞了士氣,那麼著手應對疫情衝擊,讓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則是在構建面向長期發展的信心。一開始,廣州即著力於夯實實體經濟的根基——廣大中小微企業。2月6日,廣州審議通過了15條措施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這些措施猶如一張安全網,覆蓋了從房租、融資成本、社保費率到稅收等主要成本項,扶持主要面向了餐飲、商貿、交通等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企業和105萬戶個體工商戶。

“兩個作用”捍衛市場機制

廣州的各項“護企”措施始終貫徹著一個原則,即發揮好“兩個作用”,一是讓巿場起決定性作用,二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市屬國有產權主體的減租和市屬金融機構調低利率,以政府力量對中小微企業進行必要和及時的“輸血”,更好地發揮了政府作用。同時,也以政府的決心來營造一種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社會氛圍,帶動其他金融機構和大企業來幫助中小微企業。這個帶動過程,很大程度採取了一種市場激勵的手段。比如,為加強激勵引導,廣州市財政統籌安排5億元,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保障中小微企業運轉工作中的金融機構和各類企業給予財政獎勵。

近年來廣州經濟穩中有進,很大程度來自於對產業結構的成功調整。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為主導的IAB產業,已成為廣州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其中,新舊動能的成功轉換,得益於厚積薄發。2018年,廣州印發《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發展目標。之後,隨著一大批集成電路、生物製藥、顯示終端和智能汽車等大項目的落地,IAB產業底層架構已完成構建。

疫情終將過去,發展才是永恆。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廣州深諳經濟發展的市場規律,更懂得在國際貿易形勢依然充滿變數,國內結構調整還在繼續推進的時點,一座國際大都市應該怎麼做,怎麼走。

“系統工程”打造經濟韌性

內需、出口和投資這“三駕馬車”的經濟增長框架,在今天依然不過時。每一駕“馬車”的快速突進,都會帶來經濟增長的加速,如過去中國的增長有賴於“出口加投資”。然而,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或者說韌性,就不能單兵突進,而是有賴於三駕馬車的平衡。唯有平衡,才能打造一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進系統。

2月6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貫徹落實〈政府投資條例〉的實施意見》,著眼於提升政府投資質量效能,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既能在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促進投資穩增長,也有利於點燃民間投資的熱情。在出口方面,廣州2019年12月即審議通過《廣州市建設外貿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8個方面、32項舉措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內需始終都是廣州的強項。本次“護企”的諸多措施,很多都指向了內需,既為了對沖疫情影響,更著眼於三駕馬車平衡,打造廣州實體經濟堅實的基本面和強大的韌勁。

經濟的韌性也來自於微觀主體的轉型升級。以製造業為例,在面對疫情的時候,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業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和“工業大腦”,以技術代替人力,往往能降低企業在疫期的風險。2019年,廣州工業機器人制造業產值增長9.8%,居全國前列。廣州既是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高地,也是研發和製造中心。

機器人產業只是一個截面,它讓所有人相信,廣州經濟韌勁十足,更充滿想象力。

同時,在全球共同戰“疫”的非常時期,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廣州果斷應對,並尊重市場,無疑是在告訴全世界:中國經濟的韌性既來自於企業家的靈活、勞動者的堅韌,也來自於良好的治理。

(作者系南風窗傳媒智庫研究員、南風窗常務主編,廣州市金融高級專業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