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雲解封”口罩企業,為抗疫解“燃眉之急”

■ 來論

2月29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昌平法院與上海浦東新區法院聯手,依法對一家制藥企業的賬戶進行了解封,使得該企業能夠利用資金投入口罩生產。據報道,該北京製藥企業和上海某藥業公司因為合同糾紛,名下的銀行賬戶被凍結,致使原材料採購中斷、工人工資無力支付,口罩生產陷入停滯。在京滬兩地法院的聯動下,賬戶順利解封,口罩生產線全線運轉,為防疫物資的供應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這一例聯動案例中,兩地通過“雲法庭”在線調解,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解封,靈活變通的調解手段,以及隨“疫”應變的高效率都值得稱讚,同時也為疫情防控爭取了時間。

疫情期間,很多醫療物資企業被要求全面恢復運轉,這種復工復產的安排,是考慮到醫療物資的公共品屬性,企業有儘快投產、保障供應的義務。不過另一方面,它們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確實需要靈活變通,針對性地予以疏解。

像北京這家制藥企業,按照正常的流程處理合同糾紛,難免會貽誤時機。針對企業的緊急求助,法院在特殊時期的特事特辦,不是開口子,而是服務於疫情防控的緊要大局,避免“因小失大”。同時,這也取得了對方企業的理解,無損執法公平。

前幾天,工信部推出多項措施,對醫療防護、消殺用品、檢驗檢測、醫療藥品和醫療設備等五大類的醫療物資,進行全面的復工復產和轉產擴產的動員工作,保障產能供應。各地方此前也都陸續採取了相關措施,比如保證醫療物資企業復工復產的優先級之外,實行金融扶持救助等。

上述針對性措施,為快速打贏防疫戰,提供了堅實後盾。當然,如本次案例顯示的,推動醫療物資企業復工復產,需要做的協調工作,經常會超出屬地管理的範疇,這就離不開高效率的跨地域聯動解決,為企業解除後顧之憂。

儘管生產生活秩序還沒有完全恢復,物理意義上的管控封鎖還在,但現在的溝通機制已相當方便。對企業遇到的一些復工復產難題,完全可以隨機應變,靈活解決。

疫情防控就是與時間賽跑,聯防聯控的效率,直接決定了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對社會防疫資源的調動。因此,鞏固防控成果,各地就得學會隨“疫”應變,本著以防疫大局為重的思路,去處理各種細節問題。

□熊志(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