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如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蔓延趨勢,越南也正在努力防控中。從歷史上看,越南是個瘟疫多發的國度,這些瘟疫越南史書稱之為“有疫”、“疾疫”、“癘"等,而一般統稱為疫合稱疾疫。越南的這些瘟疫對社會影響很大,有些封建王朝甚至由於瘟疫而逐漸衰落敗亡。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越南防疫人員


越南自立之初的李朝瘟疫常爆發

越南歷史上最早記載的疾疫發生在還是中國郡縣的交州時期,當時的疾疫曾使得越南餓殍偏野。根據中國史書記載,公元138年北方軍來到了交州(古代越南的名稱)地區,當時由於交州的天氣炎熱溼氣重而產生許多毒沼氣,使得當時南下的北方軍很多人都感染瘟疫死亡,這種疫病在歷史被稱為瘴氣,而交州也常常被中原王朝稱呼為煙瘴之地。

對於越南具體瘟疫的記載,主要是越南的史書記載10世紀之後自立後的越南。越南史書《大越史記全書》曾記載越南第一個穩定王朝李朝,在11世紀開始陸陸續發生國許多重大疫情。如《大越史記全書》中記載大定七年(1146年)四月,牛畜疫死。之後的1165年又發生瘟疫,導致人和牲畜都大量死亡物價升高,《大越史記全書》曾有詳細記載。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四:政隆寶應乙酉三年(宋朝乾道元年)夏六月,大旱,民大疾疫,牛畜多死,米價騰踴。

李朝末期,甚至還因為瘟疫導致王朝衰落。李朝經歷前7位帝王之後,李高宗時期,李朝逐漸衰落。在李高宗執政中期由於瘟疫導致農民歉收,然而帝王統治者並沒有減輕稅收,反而課重稅,百姓苦於賦役開始背離李朝,使李朝出現統治危機。

《越史略》: 高宗皇帝天資嘉瑞十年(1195年)五月大疫。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越南陳朝地圖


陳朝時期封建朝廷首次在瘟疫時為百姓治療

和草創時期的李朝一樣,之後的越南陳朝時期瘟疫也常常爆發。根據史書記載陳朝建立之初的陳太宗時期瘟疫也十分橫行,導致大量民眾死亡。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五陳紀太宗皇帝建中八年八月,暴風,民間疫癘,多有死者。

到1263年9月,越南民間又爆發了疫情,當時陳朝陪都天長府疫情嚴重,這個疫情由於是秋季爆發,也使得農民歉收無法生存下去。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五陳紀聖宗皇帝紹隆六年九月,疫作。

陳朝中後期的1407年到1409年爆發的疫情對陳朝影響很大,《大越史記全書》中記載陳裕宗皇帝大治五年疫情造成了許多人飢餓,無法耕種,死亡人數很多。可見,疾疫對越南社會的破壞力的確非同一般。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裕宗皇帝大治五年九月,民有疾疫。帝幸天長府,賜官藥及錢米有差藥有名紅玉霜丸,能蠲除百疾,貧人能聽來,賜藥二丸,錢二陌,米二升。

當時陳朝統治者為了穩定統治,馬上送上藥品投入救,這也是越南歷史記載第一次官方藥物治療瘟疫。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越南瘟疫後的葬禮


戰爭和瘟疫同在困擾著15世紀至18世紀的越南人

後黎朝統治時期越南得到了和平的發展,但是瘟疫並沒有放過這時期的越南人。1435年,黎太宗在位時,諒山路和南書路地區爆發疫情,同年,史書還記載向中國朝貢的使臣一行7人在出使的路上染上了瘟疫全都去世。到了1467年,黎聖宗在位時在國威和三帶地區也有疫情爆發,同樣也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

從越南史書記載的數據來看,後黎朝幾乎每個帝王在位時都是避免不了病毒的侵染,而疫情的爆發都是在某一地區爆發的,然後再向全國蔓延。由於後黎朝洪德皇帝之後進入了戰爭時代,瘟疫和戰爭困擾著越南人,讓越南人在艱難中存活下去。

1572年,越南南北朝(後黎和莫朝)混戰。其中越南中部的乂安在經歷了多次得戰爭之後,當時又爆發了瘟疫,這場瘟疫導致大量人員死亡,史書上記載死亡人數超過當時人口的一半。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六:

英宗壬申,洪福元年九月,帝命領兵救乂安。及至莫兵遂退。乂安復平。是年,乂安各縣民大飢餓更被瘟瘼,死者過半,人多流亡

許多乂安人為了活命慌忙地逃到南部,乂安在當時變成了一座空城和死城,後在後黎朝中興時期的疫情在1670年和1736年都有爆發,由於此時越南朝廷四分五裂,救治都不力。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越南阮朝

19世紀,越南進入阮朝,也曾發生許多瘟疫,阮朝官修史書《國朝政編簡要》中記錄多起瘟疫。如1814年,有一場瘟疫從清義開始爆發並蔓延到北部。1820年,越南全國爆發疫情。1826年疫情從廣平爆發影響全越,1850年和1876年在法國蠶食阮朝時期也爆發了多起瘟疫,使得阮朝逐衰落,間接致阮朝被淪為法國殖民地。

古代瘟疫意味著死亡的到來

現代社會,疫情影響最廣的是經濟,一旦疫情爆發,那麼就會很快地影響到人民的生活,收入有所影響。當然疫情會導致人員傷亡,不過由於現代醫學發達,在科學研究下疫情能控制住,人的生命能夠保護好。而在古代,瘟疫就意味著災難降臨,更意味著死亡的到來。而且從越南古代疫災發生的具體原因看,疫災的發生往往與其他災害相伴生。一般而言,大災之後,人畜大量死亡,從而導致全面疫災發生。

封建時代瘟疫直接影響封建國家的生產力,如1165年越南爆發瘟疫期間,越南全國的大米生產量告急,1407年的疫情同樣造成越南農業歉收。而在古代瘟疫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口數量的非正常減少,如1407年的瘟疫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甚至到1757年時,瘟疫還造成了越南山西道11個縣人口嚴重減少百分之一二十。

《大越史記全書》續編卷之四:顯宗永皇帝景興十五年冬十月,山西十一縣飢疫,民居存十一二。


封建時代是農業社會,當時人口是決定其生產力的重要因素,而瘟疫使得人口減少,可想而知這會讓農業生產力嚴重降低,使得越南社會發展受到巨大影響。但是越南古都瘟疫具體造成多少人死亡,由於史料的缺失已經不得而知。只有近代的阮朝有具體的數據記載,如1820年越南瘟疫阮朝記載,這場瘟疫造成206835人死亡。1826年的瘟疫造成18000人死亡,1850年瘟疫造成了589460人死亡等等。

越南歷史大多數的瘟疫都被記載成由於季節性問題而爆發的,也有一些疫情是由於動物傳播病毒導致,比如1165年這場瘟疫,史書就記載人和牛大量死亡,1736年瘟疫也造成人和牲畜的死亡。

越南歷史上的瘟疫,時間跨度最長的是1820年的瘟疫,從秋季一直到冬季,從河仙地區到北城地區都有傳播。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設立濟生堂的黎聖宗


越南歷史上封建朝廷對瘟疫的救治

既然發生了瘟疫,那麼就需要治療,越南歷史上從陳朝開始在疫情爆發之後都會採取措施來進行治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供藥物治療和糧食補助。如上文提及1362年,陳朝天長府爆發瘟疫之後,陳朝皇帝立即頒佈命令,給每個窮人發放藥、錢和米。

陳朝之後,越南封建王朝的救治體系逐漸形成。到後黎朝黎聖宗時期,聖宗設法使全國民眾免受疾疫之苦,在朝廷專門設立從事救治的機構濟生堂,朝廷通過這個機構派遣醫生巡診及向民眾無償施藥。

到了後黎朝,越南對疾疫的治療較之以往各代都更為重視。每當疾疫流行,朝廷就會詔命濟生堂醫官前往救治,藥費多由官服支付。上文提及的1467年國威和三帶瘟疫,當時興盛的後黎朝就利用這個完善的救治體系,當時黎聖宗下令由濟生堂買藥派人救治醫治疫民,並規定地方府縣如果遇到瘟疫,可以使用稅前買藥儘快治療。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二,聖宗光順七年:諭留守官黎念、發官庫錢五十緡、令濟生堂買官藥、差人醫治國威、三帯等府人民之瘟疫者、幷諭今後某府有疫癘者、聽本處官用稅錢買藥治之。

除了這些醫藥的治療方法對付瘟疫之外,古代越南人由於沒有對瘟疫科學的認識,還經常會舉行禱告神靈祈求驅除瘟疫官方活動。比如在瘟疫期間,越南封建皇帝會自行減少吃食,沐浴吃齋,每天禮拜祈求上天拯救黎民百姓。後黎朝中興黎玄宗時期的1670年,黎玄宗就祭天求瘟疫儘快遠離,1762年瘟疫皇帝命令百官向上天祈禱,阮朝時期還專門修建祭壇祭拜神明來祈求平安。

越南古代瘟疫史:幾乎每次都是滅頂之災,官府設專門機構救治疫民

越南廟宇中祭祀的神明是一位醫生曾救助疫民


這種對瘟疫的預防救治其實是巫術的精神控制,是源於先秦時期的巫術。《周禮·夏官》中所提到的方相氏四狂夫即是專門的驅疫鬼者。而祭天拜神,其實就是一種官方的驅疫鬼形式。而這種迷信的辦法,對於防治疾疫當然不會有任何作用。

從越南瘟疫災難歷史來看,每一次疫情爆發總是從一個地區集中爆發,再向四周擴散,嚴重的時候導致全越各地都有疫情。疫情的爆發速度就像風一樣掃蕩,致大量人員死亡,導致社會發展嚴重受阻甚至倒退,深深影響這個越南歷史的走向。雖然封建王朝對於“晦氣”的瘟疫的記載並沒有很詳細,但是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疫情的深遠危害性。

參考文獻:

《大越史記全書》、《越史略》、《大南實錄》、《國朝政編簡要》、《越南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