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沈庭吕


过去农村有赊刀人,是一个神秘而又奇怪的存在,何为赊刀人呢?就是拿一堆刀到农村去卖,这个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卖,不要钱先赊给你,用两年还是三年等到规定的时期到了之后,赊刀人再回来找你要钱。我是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儿,奶奶小的时候就见到过这种赊刀人,他们有的后来真的回来,找买刀人要钱了,有的就那么一走了之,再也没有回来。



小的时候听奶奶说,赊刀人到村里来转一圈,然后找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摆起摊来,他们都说自己的刀又快又好,而且几年之内都不会生锈,如果生锈了一分钱都不要,拿走刀的人只需要在他的小本子上留下个名字就好了。并且通常他们规定回来收钱的时间比较奇怪,有的人会说等到玉米涨到一块钱一斤的时候再回来收钱,有的人就说等到生产队解散的时候再回来收钱。


在那个时候这两种说法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过去玉米才卖两三毛钱一斤,赊刀人竟然说等到玉米涨到一块钱一斤的时候,再回来收钱,看样子这钱是不想要了。过去是吃大锅饭,每一个村的人都在一个生产队里种地,那个时候说生产队解散,不就跟痴人说梦一样嘛,所以赊刀人说的话,大家都没有信的。可是几十年之后再看看,他们的预言都已经成真。

当时卖10块钱、15块钱一把刀,价格真的是很昂贵了,但是好在没有立马就收钱,给了大家一个缓冲的时间段,而且这个时间一般都是好几年。既然不用立马收钱,村里的人当时都一人要了一把刀,心想兴许以后这钱就不用付了呢。确实是,有很多赊刀人后来都没有再回到村里去收钱。


可能是他们在这几年期间又做了别的买卖,而且发展的也比较好,根本就不在意这点小钱儿了。也或许是时间太久远,他们因为一些意外没有办法再回到村里去收钱。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很多赊刀人后来都没有再回去收钱,但也有按照约定回到村里去收钱的,村里买刀的也都把钱付给了赊刀人。


一品小十六


我爷爷还年轻的时候,村里确实出现了很多“赊刀人”,除了“赊刀”还有“赊剪刀”、“赊锅”等等,都是用一些日常家庭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赊欠给村民使用,然后说一个预言,等预言实现了再来收钱。

2009年前后BBS在大学盛行的时候,我就在我们学校BBS帖子上看到过一个“寻找赊刀人”的帖子,跟帖盖楼的人寥寥无几。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赊刀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国内生产铁有限,像铁刀、铁锅这些日常用品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每一个人使用,而我们这代人根本没接触过,甚至没听说过“赊刀人”。

记得爷爷说过,家庭用的铁器不能成规模量产,很多都是老手艺人打出来的,价格上贵,产量也少,很多邻里之间都是互相借着用铁刀、剪子,如果遇到家里有个红白喜事的,那互相借菜刀的场景就热闹了。说着说着,爷爷流露出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不禁咧嘴笑出声来。

而这些“赊刀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存在的一种特殊商贩,他们来到一个村子之后,往往会将刀、锅具等日用品摆放到地上,然后在地上写字,并吆喝着“赊刀、赊锅、赊剪子”,聚集的人越多,他就说的越热闹,用他的说法,这刀、锅、剪刀,不是白白赊给大家用的,等到结婚彩礼达到1万元,等到小麦价格上涨到1元每斤的时候,他就会过来收钱。

如果不相信他,也可以花钱购买,不过这个价钱在当时来说,还挺贵的(应该算得上天价),毕竟那时候彩礼价格才自行车、手电筒、手表,而一个工人的工资也才30来块钱,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忽悠人的,有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赊走了刀,还有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赊走了刀,也不乏有些人有钱便直接买了用的。

早在很多年前,我们村的结婚彩礼就已经达到1万元了,并且小麦价格也早就涨到1元每斤,但当年的赊刀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村里有些当年赊刀的老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还跟子孙说等人家来收钱了一定要给了人家,做人不能欠人情。

可是赊刀人最终还是没来收钱,这事在老一辈人中形成了传说,有人说这些赊刀人是神算鬼谷子的传人,他们当年过来赊刀就是做善事,其实本就不图回报,只是找一个借口服务百姓。

也有一些后来在改革开放中赚到钱的老人说,这些赊刀人就是富有超前的审时度势能力,于是才会说赊刀等彩礼1万元时来要钱,只不过这些人能力往往不会太差,早就有了新的赚钱方式,而这些当年赊出去的刀,现在再回来要钱连路费都不够,也就不来了。

当然了,这里也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当年赊刀虽然说得热闹,但老百姓真的去赊刀的人并不多,而少量的几个人花钱买了刀,其实前后成本相差也不多,现在赚钱门路也多,就不在乎当年赊出去的刀了。

甚至还有人说当年赊刀的人都是南方的手艺人,他们跋山涉水在北方村庄赊刀,回去的途中出现了事故;也有人说当年的“赊刀人”其实就是掌握了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并没有传的那么神奇。

只是这些当年的“赊刀人”预言的事件纷纷实现,老辈人互相之间传来传去,传言一多,难免显得越发神秘。


李阿冰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有回来收钱?

的确,七星老农小时候曾经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农村来过一批人背着许多柴刀卖的人,价格只有十五块钱一把,自称刀子不快不好分文不取,而且卖刀的条件非常的优越,先试先用还可以赊账,凡是买刀的乡亲们,只用在他们的练习本上签上一个自己的名字,就可以领到一把价值十五元的柴刀,并且卖刀人说三年以后再回来收钱,至今四十多年了,那些人一直没有过来收钱,至今杳无音讯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至今还有回来收钱,可能他们已经都不在人世了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七星老农还只有十五六岁,那时候的确有一批四五十多岁左右的人,肩膀上挑着手工打的柴刀游乡叫卖,十五钱一把,不好不要钱,那时候赊账十五块一把,付现金只要十二块,那时候我们当地人天天要剁猪草,可以说一年需要用一把新柴刀,所以那时候乡亲们怕刀的质量不好,赊账的人很多,而卖刀人手持一本练习本,只需要你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领到一把柴刀,当时我们村民可能赊了几百把柴刀没有给钱,四十多年了,可以说卖刀人与赊刀的村民们,许多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是吧,这本账已经是成为了历史上的悬账,至今也没有见到卖刀人自己与他们的后人来收过账了。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至今还没有过来收账,可能是他的子孙后代们发达了,不在乎这些钱了

大家都想一想,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把柴刀需要材料与人工都无法计算,一下次能赊出几千万把柴刀出去,十五块钱一把,成本价一半总要吧,他可分文不收,大家说说,这个人老板大不大?他当时卖柴刀的营销手段是不是属于第一流的,我只计算他一把刀要七块五钱成本,一万把刀就有七万五千块钱的成本,在七几年八几年是不是属于大老板了呢?现在我想起来还有点佩服这批人了,可能他们当时把这些刀赊了以后,又接着去办厂做其他的买卖去了,八几年的时候,商业信息没有现在灵通,许多的生意都是独行生意,那时候只要你有成本,会做生意之人,个个都发达了,很少有几个人做生意亏本了的,所以,七星老农敢肯定这批卖刀人后来做生意赚大了,抽不开身下乡来沿家沿户收账了,就算是他们自己做了一次慈善事业吧。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几十年前,在咱们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至今还没有回来收钱,肯定账本还在,就算是他们自己都不在人世了,现在他们的子孙后代们过来收账,十五块钱一把的柴刀,我们农村老一辈人欠下的账,我们子孙后代也会照付给他们的,毕竟我们农村人有过句俗话叫做"父债子还"是吧,也很有可能是赊刀人后来自己家的生意做大了,赚钱多了,也不在乎这几万块钱了,就当自己家做了一次慈善事业,回馈于社会了是吧!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先说答案:在笔者看来他们永远也不会回来收钱,因为这些赊刀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赊刀人的故事,讲的是在很早以前,小麦、玉米、红薯这一类的农作物都是几分钱一斤的时候,赊刀人会到村里给农民宣传说,我的刀你现在就可以拿回去用,不需要给钱,直到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涨到几毛钱的时候我就会回来收钱,而且还煞有介事得记录好了谁拿走了刀,拿走几把刀。农民也乐得给刀使用,所以赊着用刀的农民不少,可是直到现在只听说过赊刀人来赊过刀,但是没听说有哪位赊刀人来收过钱。

因为时代太久远,很多此前赊刀的农民都去世了,赊刀人都没有出现,这是因为赊刀人赊刀只是一个幌子,更多的是想把村民集中到一起,胆大的村民可能就直接赊刀回去用了,而胆小的看到刀的质量又比较好,而且卖的价格又不贵,他们都会自己掏钱买回去用,其实这就相当于中了“赊刀人”的圈套,他们的目的就是卖刀,毕竟在当时的农民看来,小麦、玉米的价格怎么会从几分钱涨到几毛钱呢,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他们自然也就不敢赊。

一般经过一轮鼓吹之后,赊刀人的刀或者赊出去了,或者卖出去了,最后卖出去的肯定更多,他们的收入也就非常理想,送出去几把刀就送出去了,已经不在乎了,自然也就没有赊刀人回来收钱了。

读者朋友,对于赊刀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果然悠


真有赊刀剪之事!

我就出生在那个年代,赊刀赊剪确有其事。

七十年代中期,我也有十来岁了,属于早熟的孩子?还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记得过来放账的一共来过两回,第一次我没弄明白,全村也没一个人赊他的刀剪,隔壁二娘买了一把黑色剪刀。

我偷偷地瞒着妈妈赊了把菜刀

反正不用付钱,只是留下我的姓名地址

“石杰,祁东县双江乡长坝一组”

写在赊刀人的记账本上

赊账人走了

我闯了大祸

村里有个多嘴婆,我叫她四嫂,她风一般的跑去我妈妈那里告御状

那时候我家的菜刀还是妈妈随嫁品随过来的

那舍得花钱买新刀,而且赊账贵了一倍价钱

当时全家一年在生产队年终结算的时候,唯有我们家从来没有分到过现金

妈妈一听到我赊了一把3元的菜刀

简直要了妈妈的命

老远老远见妈妈气喘吁吁飞奔向我

我知道大难临头,不知道又要怎么毒打我了

我撒蹆就跑

妈妈拿着赊来的菜刀在后面追

似乎今天非要用我赊来的菜刀杀了我

....

妈妈追了老远一直没追上我

我潜水过了河

往外婆家的方向跑了

要不是我跑得快又潜了水

也许五十年前命就没了

更没机会与大家分享这夺命“赊刀故事”了

我在奈闷?卖刀赊账的人吆喝着“待到猪肉十元一斤,大米一元一斤,过来收钱,现金菜刀1.5元一把,赊账3元,剪刀1元一把,赊账2元一把...”

七十年代中期,猪肉凭票供应每斤0.98元,大米凭粮票才能买到价格每斤0.37元。

现在猪肉价涨了15倍、大米涨了8-10倍,五十年过去了

也一直不见赊刀人来收过账

我一直在用这个名字

只是从老家搬到县城住了

出来打工快三十年了

我的映像中,是一路被妈妈打大的

也给家里添过很多的麻烦

赊刀人也许不在了,但账本应该在他子孙手上

如果能见到五十年前我赊的那个账单

我会加100倍还菜刀钱

这把刀也许找不到了

妈妈走了四十年

我也多活了五十年、六十年....

能否多活八十年?

我恨这个赊刀的人

我依然怀念我慈祥的妈妈

......


PU鞋底水台鞋垫乳胶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何谓“赊刀人”呢?其实他们和“赊锅人”一样,他们就是把自己的菜刀,剪刀、煮菜的铁锅,还有锄头等铁器赊给别人使用。在几十年前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难,像铁锅、菜刀、锄头等这些在农村里是每家每户都需要的,但是其费用也不低的,要想购买也还是有一定压力的。而在当时就有一些神秘的做好事人,会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赊给农民使用。照理来说,赊东西、赊账就是要还的,那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这些赊账人为何至今都没有回来收钱呢?

在生活中,尤其是农村里以前有些人也常去商店赊账,等到手头不紧张的时候就会还钱,一般都不会太久,不然信誉受影响了下次,也就不在赊账了。可是,这些赊刀人和传统的赊账不一样,他们都是先说一个预言,然后等预言成真了才回来收账。可是,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预言也成真了,却不来收钱,这是为何呢?

其实,所谓赊刀、赊锅、赊剪刀,并且还加上一个预言,这个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赊刀人所卖的产品要比市场上所卖的要贵好多的。而且虽然有部分的人会赊账,但是多数都是直接掏现金买的,毕竟向一个陌生人赊账,还说一个神秘的寓意,多数人是不敢相信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一来是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勾起了别人的好奇心。二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别人更加相信自己的产品。这样就能卖出更多的产品了,看似他们是吃亏了,其实是挣得更多,而这个就是这些赊刀人的厉害之处。

至于为什么有的赊锅人不再回来收账了,那是因为一方面是路途比较遥远,都是外地人干赊刀的活,这么多年过去了,物价上涨的厉害,来回收账还不够路费钱。第二个方面是有些赊刀人年纪已经大了,有些已经忘记这笔账了,有些可能已经老了,还有的可能发家致富了,不再指望这点钱了。当然有些人也本来就是想着做好事吧,当时赊刀的人肯定是家里条件不好,现在也可能还过得不好,这样就算做好事了。

听村里的一些老人说,在赊刀人哪里所赊的刀具、铁锅都非常实用,有些用了几十年也能食用,甚至还有些都已经用到了今天。各位朋友们,你们遇到过赊刀人吗?


农夫也疯狂


——这个其实真相是这样的他们被逮捕了(真相应该在1976(大概)年就解密了)。


当年农村的神秘“赊锅人”,为何有些没有再回来要钱?这是为什么?

没想到还有人提起这件发生在农村的卖锅事件在本人的记忆中还有他们的样子,和他们有过面对面的机会,只是知道真相后还是不明白他们的锅是哪里来的(想起来都后怕,和特工有过面对面的机会)。

大概过程是这样的,一般的二个人,穿的是綠军装差不多的上衣,黑色的裤子,胶鞋,一个人挑几个锅走在前面,一个走在后面,顺着河流的方向走,遇到人多的地方就比划,反正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然后很快就走了,这就是小时候的记忆。

仔细分析一下,如何真是来卖锅的,肯定不是很远的地方来的,交通工具极少,就方圆50公里的人的话,肯定是有人认识,也能听出他们的语言,做生意的话,不可以挑几个锅走100公里远。他们是来贞查地图的,遇到人多的地方就借口卖锅,因为他们是越南人,不懂中文,所以就用手比划一下。很快离开。

在印象中大概过了不到5天,就听广播,里播出来了,他们的真实身份是越南间谍,被捕了。当时就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把锅运到国内的(路线是沿着长江上游往下游走)

对于这件事情记忆非常深刻。就分享到这里


往年的今天


什么传说倒没听过,不过你说的这种赊刀人,我爸以前就是,大概大概2000年左右开始,跟我姑父、小叔他们一起去的内蒙赊刀,我们这附近好多人一起去的,一直到07年还是零八年干不动了才回来转行做别的。

其实没那么玄乎,就是做生意,春天夏天秋天各出去几个月放账,到冬天内蒙那边的粮食之类的收完卖了,再过去几个月收账。

这行特别辛苦特别累,可能比工地干活都要累,只听老爸讲过,他们都是蹬个“大黑鲨”自行车,后座绑上两个大货箱,出去一趟载重几百斤,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卖,我记得老爸说过他们主要在内蒙土默特左旗一带卖,内蒙那地方地广人稀,村子之间间隔很远,要蹬着沉重的自行车走很久才能找到个村子,晚上就在村里找户人家借宿,免费给人一把菜单,内蒙老乡也很纯朴很热心。

老爸肠胃不好,经常腹绞痛,也查不出病因,人也比较瘦,后来实在干不动了,加上家里哥哥姐姐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没那么大压力,才回来家。

总之,不是因为穷,没人愿意去受这份罪!


枯藤老树小火锅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过去在农村,听我奶奶说,确实有人来农村里卖刀的,他们不止卖刀,还有卖其他的农具的,比如锄头那些,以前那个年代卖的的刀,质量真的扛扛的,我家里还有几把刀,是几十年前爷爷买的,还留在现在呢,爷爷说:有一把刀是他当年赊账买的。


因为当时爷爷家里比较贫穷,吃饭都成问题,过去饿肚子是经常的事了,所以那时买把刀都是赊账的。以前的人比较实在,以心对心,心地善良,没有那么多诡计,而赊刀人见我们农民那么相信他的为人和产品,所以也没计较那么多就赊出去了。但是现在过几十年了却没有见赊刀人来收钱。怎么回事呢?

爷爷说当年赊刀人可能过世了,过去都是用记账本记着的,几十年后可能本子也不见了,所以他们的后代也没有上门收钱了,而且过去买的刀都是几块钱,现在几块钱也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可能来到也找不到人住在哪里?因为现在农村变化太大了。


再加上,以前的赊刀人都是到处都去的,可能天南地北都能去到,背着刀去到哪就卖到哪,所以赊刀人没有回来收钱可能是因为旅途太遥远了,太远的话,长途跋涉为了拿回刀钱,连车费都亏了。

听爷爷说:在他父亲的年代,赊刀人可不是来卖刀赊账那么简单的哦,好像是为了相互传递什么信息的,以卖刀来做幌子,其实真正目的是为了传递暗号。

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赊刀人”没有回来收钱呢?欢迎留言,交流。


三农天地


几十年前,在农村来过的赊刀人,为什么一直没有回来收钱?

说实话,在我们村二三十年前,听老人说过有一些赊刀人当时拿着个本子,挑着各种刀具和大剪刀到农村卖。当时我也还很小,也就几岁的样子,主要是听大人讲的。在90年代,他们的刀一把卖到10块钱,其实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十块钱在当时至少值现在好几百。

不知道这些卖刀的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说如果实在买不起的可以赊账,说什么也不肯还价。听说这些赊刀人约定三年之后会回来收钱,买过刀没有给钱的就在笔记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等过三年回来收钱。

我记得在2000年左右,其中有一些赊刀的人确实回来收钱了,但是不只过了三年才来的,至少有五六年。赊刀人根据已经旧的发黑的笔记本一个个的上门收钱,大部分人都是认账的,但是可能有一些老人过世了,就没有收到钱,他们也认,毕竟人都不在了,也不好意思去强求别人拿钱。

当年还有一些卖刀的人后来是一直没有回来收钱,其实按当时这些刀的价格算,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都几十年了,都没有上门收钱,可能是那些人发达了也不在乎,或者是已经不在世了也有可能,毕竟这么多年了。

我记得到时有个卖剪刀的人是赊剪刀给别人,当时的稻谷100斤才80块,他说等到稻谷100斤卖到120元再来收钱。不过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再也没见过此人了,这些钱也不少,居然都不来收钱,可能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吧。

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赊刀人呢他们有回来收钱吗?欢迎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