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你最煩惱的問題是什麼?

VLoOq_DEEDEE


從懷上寶寶,我就離職在自己孃家待產了。一直生活到孩子上小學,我就出去工作。自己的媽很疼我,平時我只管照顧孩子的生活,其餘的家務一點兒不用做。接下來就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和經驗。

孕期,當然少不了就是胎教故事,胎教音樂,然後就是孕婦各種補充營養。

嬰兒時期,剛開始母乳很好,兩個月母乳減少,吃了不少發奶的食物,墨魚,中藥。孩子開始長牙,堅持給孩子刷牙,這裡強調說明一點兒,我自己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我家孩子特別喜歡喝夜奶,喝了夜奶之後一定記得給孩子清潔口腔,我家孩子不吃糖,但是因為夜奶問題,長了蛀牙。這點我沒有注意到,覺得非常對不住孩子。接下來說說孩子斷奶的問題,不介意斷奶的時候,媽媽也躲著孩子,本來沒有母乳孩子就很焦慮,媽媽又缺失,孩子肯定很難受,循序漸進。

孩子漸漸到了上幼兒園的時期,我不提倡過早送孩子上幼兒園,我家孩子算是比較晚上幼兒園的,直接從中班開始,第一天我還擔心她哭鬧,結果很意外 她很乖,還說"媽媽,我去上學了,不能在家照顧你了,你要照顧好自己哦!"心裡一萬點感動,之後的學習一直很順利,孩子從來沒有一次想過不去上學,都很主動。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每晚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唐詩給孩子背誦記憶。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動畫片,不要讓孩子自己選擇。三歲半我家孩子開始學習英語,當時很多人反對,但是我堅持下來了,因為此時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英語和中文同步學習,她的接受能力很強,如果等中文學習了一段時間在開始學習英語,一些固有的中文模式,會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英語啟蒙非常重要,現在孩子的英語在同齡人中很不錯。

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隔代寵愛的問題,孩子的姥姥姥爺非常寵愛孩子,具體表現:

1.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我不在家的時候,不加以節制,一切隨孩子開心。

2.零食從來不控制,我交孩子進超市只能買一件你想要的零食,並且不能買糖、巧克力、膨化食品和碳酸飲料。但是姥姥姥爺買奇趣蛋給孩子都是四到五個的買,還教孩子不能告訴媽媽。

3.孩子吃飯問題,我一直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家裡老人總擔心孩子自己吃吃不飽,飯菜會冷,堅持喂孩子。

4.孩子的懲罰問題,犯錯不僅僅是道歉,一定要改正並且接受懲罰。家裡老人絕對不允許,這上面直接說我收拾孩子他們就收拾我。

5.家務問題,孩子四歲多開始,我教孩子慢慢學會自己洗自己的內褲和襪子,掃地,五歲開始洗碗,摘菜一些簡單的廚房家務。老人兼職接受不了,認為我懶。

綜上的問題,我天天和自家爸媽吵,你說道理不聽,你和他們吵也不聽。軟硬不吃,不管我怎麼做,怎麼說,他們就回我,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唉😔


西子愛劇


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覺得煩惱的事可以說是一波接著一波吧,沒有說最煩惱的事情,因為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煩惱,剛出生的時候擔心母乳不夠哇,然後奶粉貴呀,又擔心生病啊,然後呢孩子到了青春期啊,又擔心他學習不好,總之就是煩惱一個接一個,絕不會說今天有一個煩惱明天就沒有了,所以我覺得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煩惱從來不會間斷的,只是在每個階段哪一個煩惱會讓你更加焦慮更加不安,這就要看個人的感受啦。

對於我來說,在目前這個階段,最煩惱的事,是姐姐不喜歡妹妹,姐姐正值青春期萌芽狀態,有了二寶妹妹。

我們在妹妹出生之前,是給他做了心理建設的,也徵詢過她的意見,姐姐當時並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也沒有提出過不開心的想法。可是生完二寶之後呢,她的身體卻很誠實,對妹妹十分的抗拒,不怎麼接近妹妹,也不喜歡妹妹。現在妹妹已經快兩歲了,她對妹妹的態度還是沒有改變,這個對我來說是目前最大的困擾和煩惱。

各種道理也不是沒有說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是孩子也還是沒有太大的改觀。所以我覺得可能也需要換下思路,允許她不喜歡妹妹,順其自然不去強迫她,反正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人生,我相信她也有權利喜歡他喜歡的事情,不喜歡她不喜歡的人,這也是他的自由。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在家庭的教育當中,自己的心態要放平和一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然後重要的是作為家長自己要適時的改變。

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孩子的不高興抗拒,可能更多的來自於是他沒有安全感,愛的獲得感太少了,所以他才會這麼抗拒吧。所以這方面更多的應該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沒注意到她內心的感受,又或者是在她的養育過程中還是有些缺陷的。

因為當初養育姐姐的時候,零到三歲之前,是主要由奶奶撫養,經常會被帶回奶奶家,然後待在我身邊的時候不是很多,我沒有全情的陪伴他這個最需要母愛的這個階段,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人生最大的一個缺憾吧。養育孩子越久,才越會發現原來陪伴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在零到三歲,然後再三到六歲,在這個階段的陪伴又是重中之重,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的話,對於孩子來說造成的童年傷害無法彌補,對於家長來說也同樣是。

所以為什麼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就是這個道理吧。

已經發生的缺憾是不能彌補的,唯一可以彌補的就是用後續無限的耐心和無限的愛去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想可能是可以改變現狀的一些方法吧!

所以我覺得他現在不開心,不接受也是她的選擇,我不會去強迫她,我自己要做到言傳身教告訴他什麼是愛而展現給他愛的美好,我覺得他自然就會感受到吧,畢竟青春期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覺得什麼都應該為她開路,什麼都應該以他為準。但是這個階段總會過去的,我們只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靜待花開。(附上熱愛漢服的姐姐妹妹的照片[呲牙])





清水吧


誠邀,hi~你好!我是一名高三學生,雖然我還不能清楚明白父母的苦惱。但作為一個孩子的角度,也多多少少對這個問題有些心得。

我父親是一名人民教師,他曾經很多次跟我促膝長談,談關於我的未來……他經常說他這輩子知足了,一個農村娃通過讀書走出來,考上師範,一直教書直到在縣城定居。但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未來,我的自律問題了。

說來讓大家見笑了,我其實是一個不太會能管得住自己的人。從小學開始我就不愛寫作業嚴重到叫家長。貪玩也嚴重到燒過洗衣機。也被罵過打過跪過。

其中有件事我就印象深刻,那時我非得叫媽媽給我買遊戲機(大概60塊錢左右,是關於某網站一個叫洛克王國的遊戲)。然後買了我也不知道藏起來,光明正大的擺在桌子上充電,接著我爸爸就看見了。最後在爸爸的注視下我親手砸了它。那時起我便明白了有些東西可以買而有些買了也不一定保得住。

那是我小學的時光,我個人覺得他們的煩惱便是我不太聽話吧。

當然,到了中學我也不是太聽話,但父母的煩惱變成擔心我的學習問題了。這應該是絕大部分父母都煩惱的問題吧!這個煩惱直到今天都一直存在。

除了這個,還有好多好多。我以前愛撒謊,愛去網吧,懶惰等等等等。我不是一個好孩子。曾經我父親喝醉了酒我扶著他進家門,他酩酊大醉的對我說要我努力學習。曾經我撒謊被父親罰跪在地上,父親在那裡站著說我不聽話是他的責任後便扇自己巴掌……

現在想想自己其實很對不起自己的父親。我認為不管是什麼煩惱都可以化作一個煩惱。那便是孩子的未來。父母所有的煩惱都來源於他們想讓子女有一個好的未來!

我想說,爸爸謝謝你!請原諒我曾經的不懂事!


小丿C


第一個照書養,第二個照豬養!我相信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這樣。


第一個的時候,畢竟初為人父初為人母,多多少少從驚喜過渡到懵逼的狀態,什麼情況也不知道,會諮詢書本,諮詢過來人,諮詢醫生。。。讓自己能進入當父母的狀態。

第二個的時候,基本都是過來人了,各個方面基本都經歷過來了,所以也比較淡定,第一個的經驗都在呢放著,所以基本都屬於放養的狀態。

長大後,男孩和女孩的天性都顯現出來了,要根據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性格去區別對待,尤其是玩具,女孩基本芭比娃娃,毛絨玩具,男孩基本槍,汽車,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在他們小的時候我只想平安健康,大的時候只想讓他們快快樂樂!別的無慾無求!大女兒4歲,小兒子1歲半。


一定要注意的是,小的時候一定要認識一個兒科醫生,因為有非常多非常多要學習的東西。然後就是老師,甚至多認識幾個老師,包括課外的老師。接下來的日子裡頭疼的只有學習了,在保留學習的興趣之外,還有課外活動。在大一點一定需要一個警察叔叔,讓他們知道人間的善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個人愚見,個人愚見,見笑見笑!


名字可以可以起真長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方面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最易產生煩惱分歧的問題。

在我認為養育二字是分開的問題,養是針對身體方面。合理均衡的飲食,規律充足的睡眠,再加上孩子喜歡能堅持的運動,這些成為他(她)的好習慣,基本上的自律 ,一個好身體還是可以養成的。


那麼讓我感到有些煩惱的是,這個育兒成才的心情大家應該相當有共識。這方面有孩子的天性,另一半的方式方法,是產生矛盾的重要點。我承認在教育孩子上也有時候和另一半發生爭吵。我比較提倡孩子自理自立,什麼事交給他自己處理。確實結果是他的行動執行能力不錯,不過有時候也養成了孩子主觀意識很強,不喜歡別人給他拿主意,倔強不服輸的苗頭。妻子就更難管理了,散養育其獨立出現的問題讓我也很是煩惱,最近想了想,可能這個度沒掌握好,在這裡願意和大家一塊探討進步。


一城一詩


老話說:養兒一百年,長憂九十九。的確,寶寶成長過程中,總免不了要遇到很多讓我擔心的問題!

煩惱一

 添加輔食後寶寶開始厭奶

  一般,厭奶的問題會在寶寶添加輔食後出現,比如:寶寶4個月時添加輔食,到寶寶5個月時候,就很有可能會產生厭奶現象。這主要是該時期的寶寶,好奇心與日俱增,味覺也開始產生了變化,胃口也和從前不一樣了。加上輔食的各種新鮮味道,都會讓寶寶產生對食物的好奇,對長期吃慣的奶水味道產生些許的抗拒,因此很難把心思還放在吃奶上。

  建議寶媽在餵奶的時候儘量選擇一個較為安靜的環境,以免影響寶寶吃奶,這個時期的寶寶好奇心強,稍有點動靜就會讓寶寶忘了“要吃奶”這件事兒…另外也可以通過消耗寶寶體力的方法改善寶寶的食慾,平時要多和寶寶互動。

特別強調

  不要因為寶寶不吃而使用強迫的手段,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奶產生恐懼,可以採取較為隨性的方式給寶寶餵奶,以少量多餐為原則,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

煩惱二

 牙沒長全,怎麼就不長了?

  我家二寶的時候不到6個月時一下出了兩顆牙,後來緊接著又出了兩顆。一直到現在都還是這四顆牙,都一歲多了,為啥不出了?是不是因為缺鈣?

寶寶牙齒長長停停、時快時慢是很正常的。就像寶寶有些長牙早,有些長牙晚一樣,這和很多因素有關。即便長到一半停了,三四個月都沒動靜,也沒問題。很可能過了這段時間,牙齒就一下全冒出來了。

  不管長牙早晚,只要1歲前出牙了就好,在2歲半到3歲之間長齊20顆乳牙就行。

煩惱三

 說話為什麼這麼晚?

淼寶貝都一歲六個月了還是不太會說話,平時都是用手指。教他說“媽媽”,他就指著我,說“爸爸”就指他爸,該吃飯了會指碗,問喜歡什麼會指車。有時候急了會說出一兩個字。我感覺他心裡什麼都懂,但為什麼他就是不開口說話呢?我自己在網上查寶寶不愛說話,感覺自閉症的症狀和我家寶寶很像,這該不會真的是有自閉症吧?

  一般情況下,寶寶六七個月大時發單音,八九個月說疊字,1歲左右可以用不一樣的單詞表達意願,1歲半以後則能用短句和大人對話了。但每個寶寶的生長環境、家庭氛圍、家長教育方式不同,因此每個寶寶情況不一樣。如果帶孩子的家長沒有經常與寶寶交流,總指望孩子自學成才,出口成章,那孩子說話自然會晚些。同時,男寶也比女寶說話晚。

  此外,還有些寶寶是不肯說,到了他願意開口時,你會發現他的進步飛速。這類孩子通常都能清楚地知道大人說什麼,反應也很靈敏,家長不用擔心。

特別強調

  如果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於正常標準超過半年,最好去醫院查查是否有問題。對於說話晚的寶寶,還應特別注意一下他們是否有聽力問題,能否對大人的話做出正確的反應,此外還要注意有無舌繫帶異常。

煩惱四

 1歲多為啥還走不穩

我家寶寶八九個月大的時候,滿屋子爬,可溜。當時就能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不過走不了幾步。這現在一歲多了咋還走不穩?我婆婆說是因為學會爬了就不會走了,真的嗎?

走路屬於寶寶發育過程中“大運動”的範疇。一般來說,1歲的寶寶能扶著東西邁步或獨走,1歲半走穩。但這個標準同樣有浮動範圍,晚兩三個月都是正常的。

  此外,還要注意有沒有其他因素導致寶寶走路晚。比如早產兒發育可能會慢些,冬天衣服穿得過多,也可能影響到他們走路。不存在學會爬了就不會走路的說法,反而,爬行很好的寶寶,很有助於鍛鍊四肢協調性,待腿部肌肉足以支撐身體重量時,孩子自然就會站立行走了。

煩惱五

 認生是膽子太小嗎?

  我生完孩子就在婆家,上禮拜才帶著寶寶回我孃家。以前給家也沒覺得寶寶可黏我,這回家了一直讓我抱著,看不見我就嗷嗷地哭,誰都哄不住。這是為什麼?

寶寶認生是個很正常的事情,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歷這個所謂的“認生期”,這是寶寶心理發育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種對熟人依賴,對生人躲閃的行為,屬於認知度、記憶力提高的一種典型表現,家長沒必要擔心。

需要提醒的是,認生有個度,如果寶寶一見到陌生人就發抖,應引起家長重視,要多鼓勵寶寶與人交流。比如,在寶寶發抖的時候給個擁抱,介紹一下這位是誰,要怎麼稱呼。千萬不要過分順著寶寶,讓孩子躲在身後,外人碰不得。要知道,這不是愛,而是放縱。

  我們千萬不要隨便就給寶寶貼上膽小、害羞的標籤。你的一言一行對於寶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可能你的一句話就足以改變寶寶幼小的心理。時常誇讚你的寶寶,鼓勵寶寶,對他\\她良好性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必要!

煩惱六

 寶寶突然愛打人了

最近我發現我家二寶不知道跟誰學的,突然變得很暴力。和其他小朋友玩著玩著,就推人家一下,有時還會爆粗口“麻蛋,麻蛋”的罵人。我和老公平時很注意,從不在寶寶面前說髒話,更不會動手打人,真不知道這是跟誰學的,這該怎麼糾正啊?

  寶寶的認知水平較低,是非對錯觀念也都比較弱,他們的行為更多地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寶寶的攻擊性,多出現在4歲左右,男寶比女寶表現得更明顯。家長需要做到的是儘可能避免寶寶接觸暴力環境,如電視節目等。如果父母之間有了矛盾,不要在寶寶面前吵架,或大聲爭論,要時刻記得為他們樹立榜樣。

特別強調

  如果突然發現寶寶愛打人了,我們切忌以暴制暴。可以把寶寶晾在一邊,或是找個寬敞明亮的房間,讓他“閉門思過”,直到願意道歉。總之,寶寶的一切行為,包括攻擊行為都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用戶149144774653453


工作與養孩兒時間衝突

三十歲到四十五歲是職業上升期,鞏固期,卻是孩子的成長期。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輔導功課,遊戲陪伴,對於上班的人來說只能偶爾為之,根本做不到投入很多時間精力。面對孩子失望的眼神,也只能無力的搖頭,沒有錢,讓我如何養你?吞金獸。

過了四十五歲,職場到頭,有時間了,而孩子大了,不願意跟家人說很多了,你發現錯過了太多孩子成長,甚至為此孩子叛逆的厲害,唉!人生有太多不可兼得!


中年維艱


養育孩子的過程最大的煩惱應該有三點:

1.在你有自己給孩子設定的期盼的時候發現孩子一般不會跟你的期盼相符發展

2.在你有能力提供良好條件時發現孩子叛逆

3.在孩子成長後要社會發展時你自己沒法提供有效條件。

其中,第一點一般都是父母按照自己的經歷閱歷給孩子劃定的成長線路,其實侷限性很大,因為父母經歷了過去社會,對未來社會的判斷無法確切,所以社會在變,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思維發展在變,跟你按照自己經歷的劃定的規劃完全不符,這是必然的,這是第一階段父母的煩惱。

第二點,也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自身思維獨立,性格獨立的一個變化,每個人都一樣,先是所謂的聽話(沒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最後慢慢的不聽話(思維獨立性顯現),這個孩子自身思維獨立和成長的過程會讓父母覺得孩子離自己遠了,背棄自己了(被需要的感覺和依賴感逐漸弱化),所以會很煩惱。

第三點,當孩子走入社會了,成了一個社會人需要在社會發展時,他需要一些幫助的時候父母發現自己無法及時提供有效幫助,會有深深的自責或者為孩子擔心,所以會很煩惱。


三秦微生活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為人父母哪有不愛自己的子女?因愛產生的煩惱自然而然地產生!

有些父母為孩子的健康而煩惱,有些父母為孩子的學習而煩惱,有些父母為孩子的調皮任性而煩惱,而我為孩子的晚睡而煩惱。

每天孩子都是在凌晨兩點才睡,真令人慪氣,多次言訓都無法改變他的習慣。因為我深知熬夜會影響身體健康,誘發疾病,長此下去定會透支身體健康!古人都有一種說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到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這樣才能健康長壽!所以我著急孩子這種生活習慣!

現在細細想來,孩子晚睡自有他的道理,唯有想方設法改變他的觀念,讓他自己認識到晚睡的壞處,自己就會去糾正過來!因此借些相關書籍給他看,找些有良好生活習慣的朋友同他聊聊,近朱者赤,一定能改變他的生活習慣!

用心所到,必出效果,加油💪





大山深處的那朵雲


每個父母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苦惱,家長小學 這些年的經驗總結,希望能帶給你一些感悟和收穫。

在我自己還沒有孩子的時候,我接觸很多父母,聽完他們和孩子們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我心裡總會有一個聲音,父母為什麼這麼不能理解孩子。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才越來越發現育兒真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和大家聊聊育兒的難處在哪裡。

現代的父母主要是70後和80後,都是三四十歲的人,是人生的主要階段,是幹事業的“黃金時期”,是社會的主勞力,是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一個群體。

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段話來形容70後和80後:“是已經結婚成家、上有老下有小、挑起全家重擔的家庭骨幹,是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日夜勤勉、上下奔波,委曲求全、顧全大局,絞盡腦汁、挖空心思想著如何提高收入、改善處境,沒有晚上、週末、假日、休息的“討生活者”、“夾縫中求生存者”,是被房子、車子、票子、位子、老子、妻子、孩子“N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總感到自己入不敷出、黔驢技窮的“苦難一族”,是在沒完沒了的應酬、“人比人氣死人”的攀比、明裡暗裡的爭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爬升當中過早傷了身體、壞了情感、愁了心緒、白了頭髮的“可憐亦可悲分子”。”可見承受著多大的心理壓力。

家長小學 告訴你家庭教育的難題在哪裡。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面對孩子個性突顯的時代,這一代的父母更加觸手無策。因為大部分自己都是在嚴厲的環境中長大,只被教導做一個乖聽話的孩子,否則就是不孝,從小就是被評判的環境中長大。自然就是用同樣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等孩子慢慢長大,才發現時代經變了,現代的孩子不吃這一套了。

一個媽媽對我說,面對16歲的女兒她已經無能為力了。她看中了一件三千多的外套,媽媽覺得這麼貴的衣服和她學生身份不符合,沒有答應她。女兒第二天早上起床說沒有找到自己要穿的衣服,就不去學校了。

看到這樣的問題,通常我們會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籤:孩子愛慕虛榮,不懂體諒父母,或者不懂事等等。然而正如我經常說的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孩子今天出現這樣的狀況一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和我們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家長小學發現:家庭教育的難題,吼真的沒用!

家長小學經驗總結:學會欣賞孩子

我告訴媽媽:16歲的孩子這個時候社交的需求是非常重要,非常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和欣賞,本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孩子今天這樣的行為有些偏差,是她對“認可”和“欣賞”這道愛的食物極度匱乏,才會拼命的在外面尋找存在感,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非常低的。

媽媽說,確實在她讀初中一年級以前老是否定她限制她,等到她上初中後才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媽媽嘆了一口氣:我從小就是被否定聲中長大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欣賞孩子。 現代父母還有一個非常焦慮的地方,就是孩子讀書的問題了。每次講座的時候,幾乎都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孩子不愛做作業,對學習不感興趣。深深感受著父母話語中透露出焦慮的心情和焦慮的狀態。

我的鄰居告訴我,孩子上一年級後自己就辭掉工作了。如果工作就沒辦法協助孩子學習了。每天微信里老師發的全班孩子作業的情況,哪個是A,哪個是B,中午哪些孩子需要留堂,經常接到老師的電話,你家孩子需要注意的是什麼。鄰居無奈地說如果內心不強大,真的沒辦法淡定。曾有一個媽媽一聊到孩子眼淚就刷刷地掉了。孩子在重點學校,成績不好,老師不喜歡。經常暗示孩子拖班級後腿,希望孩子轉學。孩子也一直在努力,但狀態不是很好,成績沒有起色。每天收到很多冷眼嘲笑,可孩子堅決不願意轉學,媽媽心裡好痛。和孩子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

70後80後的這一代父母,很多時候都是老人在幫忙照顧著孩子。在我的課堂裡,經常被問到婆媳之間的育兒、生活習慣、飲食等等衝突。一個很小的例子,孩子生病了,現代父母已經接受新的理念,能不弔瓶就不要吊瓶,能不打針就不要打針,可老人家著急啊,吊水好的快。都是為著孩子好,相互都有理,經常有苦說不出。

面對現代父母諸多育兒難處,換一個角度,真是太好了,當我們透過成長自己不斷強大自己內心,不斷調整跟上孩子成長的節奏,妥善處理各種關係,其實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