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多少90後80後在家裡面種田地的?

瘋顛吾痴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在想,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不願意種地了,實際上中國的糧食也還供應不足,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其實不是農民不願意種地,而是好幾方面的原因讓農民不得不放棄種地。

1. 物價越來越高,種地不賺錢,農民生活沒保障

現在已經不再是解決溫飽就可以的年代了,各種物價上漲,每個農民家庭開支也越來越大,但是種地只能保證溫飽,沒法滿足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家裡需要購買生活物品,孩子大了要娶妻生子,各種地方都需要花錢,所以如果只單純的在農村種點地,根本沒法滿足農民的基礎要求了。

2. 打工比種地要輕鬆,收入也高

農民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風吹日曬,四季都需要在外面忙碌,還要揹負很重的農用工具,從早到晚,風裡來雨裡去的,所以現在農民更加願意去打工,不願意種地,如果有更多的選擇,誰還願意做又髒又累的活?

3. 農村可種的地也越來越少

現在城市化發展非常快速,農用地被徵收的現象也是非常嚴重了,所以農民能夠種的地也越來越少了,而且現在耕牛也少,土地上面的雜草都長滿了,都成了荒地,要再開荒出來得花費很多的力氣,所以農民都不願意了。

農村老家種地根本不賺錢,一家也就幾畝地、就是全部種植農產品也就只能賺一萬塊左右吧,別人在外工作一年就能賺幾萬塊回家,而且如今的工廠大部分都是包吃住的,所以也不需要花什麼錢,把掙下的幾萬塊還能存著,而在農村種植農田的呢?有一些種植農田的人還會把一些農產品拿去市場出售,那樣還能填補家用,一年到頭累得很,還是掙不到幾個錢,只能算是勉強度日吧,想供子女讀書都有困難,更何況還有老人,現在大學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就是幾萬,所以要是在家種植農田是養不起家人的。

出現這種情況最直接的原因是種地收入過低,打工是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是農村人脫貧致富好辦法,是農業規模化、機械化、市場化、現代化發展需要。現在選擇在外地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很少接觸農業,所以農村小夥子根本不懂農業,更加的不願意幹農業,因為農業確實比較辛苦,想創業也沒有人脈,資金,所以只能靠打工來維持生計。現在鄉下的孩子上大學都要十幾萬,結婚要十多萬,買車又要几几萬,幾萬還是普遍的的車,要想在城市買一個套間都要花幾十萬,醫療養老要幾十萬,如果在家種地,一對夫妻一輩子也攢不了幾十萬,不打工肯定不行。

種地也是需要技術和經驗的,也是需要時間來學習的 ,而且這個學習的經歷很辛苦。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頭


我是孫小玲


我是一個91年,在我10歲左右就能替爸爸媽媽分擔一下家務了,讀初中的時候到了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吃了早飯就揹著一個背篼拿一把連刀就去割一背篼的兔子🐰草回來,那時候我們下午還要去放牛…………到現在我都20多歲了,家裡也沒有養任何牲口了,看看現在養豬的,牛的都很少了。都是在外面買。你們呢,朋友們。我家好多這個泡難茶,如果你是開火鍋的,開館子的這個是最划算的。



小霞談健康


你好,我是閩兵花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80後的我,在家裡種地,應該是有種地的理由,就像我老丈人那邊,他們主產是茶葉。現在父母年紀大了,幹不了農活80後90後的直接頂上,因為收入比外面的打工要高很多,還有就是時間方便,時間工作大約是一年幹半年左右,雖然累一點,但是在家裡可以照顧好父母妻兒,不用在外面奔波。再者就是身體有某些缺陷,外出工作不方便。但總體還是說在家種地收入高的話,誰還要出去外面打工。現在現實農村在家種地,收入少的話,還不如出去外面打工。





閩兵花卉


大家好,我是苗家小二,典型的80後,很高興來回答這一問題,我家是鄉下的,從小放牛割草種田長大,對於這一問題,有多少90後80後在家種田的這一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1)80後到現在大概都快40歲的年齡了,90後也快3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我覺得在家種田的太少太少了,因為80後90後都大部分結婚生子,有家有室,上有老下有小的,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有頭腦,有資金的都要麼做生意,要麼開個小店啥的,因為他們知道,種田種地一年到頭,就收那麼一點糧食,又不是大規模的種植,他們出去外面進廠打工,現在就拿一個普工來說,晚上加兩三個小時的班,一個月下來,有4到5千塊錢,兩三個月的工資都抵上在家種田一年的糧食了,還不用風吹日曬。

(2)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在家種田種地的話,每個月小孩,老人各方面的生活開支都難以得到保證,雖然說飯有得吃,但現在這個年代,人人都有飯吃了,不像58年一切為了溫飽,現在社會生活節湊那麼快,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那麼高,唯有掙更多的錢,來培養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是當前社會的趨勢。所以在家種田種地的基本上老人,在家閒著,隨便勞作當健身了。

我是這樣認為的,歡迎大家留言。





苗家小二


我是一名80後,我記憶兒時種地是拖拉機,種地都是人工犁地,人工播種很辛苦,收割時那時都是人工,沒有收割機,都是純人力好辛苦,那時都是好幾家人我們這裡叫(搭夥),好幾家子一起用一個打麥機,打稻機,一起把穀子脫粒完成!


農民小山子


估計少之又少吧,作為一個農村人這點我深有體會,就拿我們這裡來說吧,我家一共九口人,(包括我父母和我弟弟一家)九口人只有耕地不到四畝,如果想靠這幾畝地生活,估計吃飽飯都得成問題。

我們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這幾年糧價持續走低,糧食賣的越來越便宜。村裡的鄉親經常會說:這年頭什麼都漲價,就是糧食不漲價,還越來越便宜。有的朋友會問糧食不是有最低收購價嗎?其實我們賣糧食價格是低於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把糧食直接賣給國家,這中間還有很多商販的層層剝利。

就拿我家這幾畝地說吧,趕上收成好的年頭除去種地的開支,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元,這還不算種地誤工的費用,還跟不上出去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呢,再加上地裡勞動又很累,可想而知80後90後的年輕人有幾個願意種地的。


修電器的偉哥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猛,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80後不會種田,90後不提種田”,這種現象在當今的農村是普遍存在的。就拿我來說89年出生,今年也已經31歲了,現在在工地幹活,家裡就剩兩畝地了都是父母在種,我們80後真的是不會種田呀!

我總結了一下年輕人不願在家種田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在家裡種田一年所產生的收益太小。年輕人都願意外出打工,雖然辛苦點累點但是可以掙多點工資,也可以讓家裡過得更加輕鬆;反之,如果種地的話,辛辛苦苦一年到頭種那麼點兒糧食可能還抵不上兩個月的工資。

二、我們這一代從小所接受的來自父母的教育大都是“好好學習,長大後去城裡找個好工作……”,所以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就覺的長大後不應該待在農村種地,應該去城市裡打拼。

三、在農村種田就等於是靠天吃飯,天氣好了收成就多點,碰到有什麼自然災害的話可能這一年就白乾了,收入不夠穩定,所以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種田。

最後,我覺得只要有頭腦有專業知識肯吃苦在農村發展農業、養殖業都是很有前途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小猛帶你走農村


我是80零後的,自打結婚以來一直都是在家帶孩子種地,十年了沒有出去打過工,特別想出去上班,但受到家裡人反對,要照顧年幼孩子,生病的老人所以一直都沒有出去,前些年在家裡搞養殖,受去年豬瘟的影響虧了幾十萬還欠一大堆債,現在都不知道幹啥了,出門有沒有門路,也沒有啥文化水平


小鄉春野


我們們這己經很少了,八零後和九零後基本上都去打工得了。種地跟本掙不了幾個錢一年下來也就二三萬塊,趕上收成不好還得賠錢。到外面打工最起碼也能一年也能掙個三四萬塊,有技術的一年也有十來萬。所以現在地裡很少見著八零和九零後。


滄海桑田3248


我是90後,我從城市回到縣城,遊走在鄉村與城市中。

畢業後的幾年我順利的進入我夢寐以求的公司,幹上了小時候夢想的白領工作,穿戴整齊,腳踩高跟鞋,走起路來特來勁兒[呲牙]。轉眼幾年過去了,隨之而來的是迷茫期,每天睜開眼起床擠公交準時上班,開早會,開晚會,傍晚下班擠公交回家。白開水的一天,波瀾不驚,乏味的讓我好想逃離。

我喜歡鄉土氣息,可能是小時候聞到的味道會永遠刻在記憶中吧,我懷念的是小時候的味道,夢中的場景永遠是姥姥家門前晴朗天空下一望無際的稻田和坐在曬了一天燙燙的東廂房頂上看夕陽西下,晚飯後坐在街上乘涼的鄉親。

我知道自己回到農村幹不了農活,但是我可以把手機作為鋤頭,用手機記錄我看到的農村,當我老了我還可以看到年輕時的景象,不必追憶那些模糊的鏡頭。[送心][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